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但是赵允让多年的积蓄不少,到时候谁能多分些呢
赵允让的儿孙们目前还算是团结,但在利益的面前,谁知道会不会翻脸。
一群儿孙为此都不去干涉府中之事,为的就是不引发纷争,保留着兄弟之间的和睦氛围。
想想,若是某家在郡王府中得势,其它兄弟家可会服气
这一来二往的,兄弟情义荡然无存不说,郡王府里也会被闹得乌烟瘴气的。
“仲鍼,此事你不该插手……还有,你手软了些。”
高滔滔把儿子叫到边上,低声说道:“不严惩他们,府中的风气如何能提振大户人家,权贵之家,都要隔一阵子就处罚些人,这就是提精神。你不懂这个不怪你,回去吧,剩下的我来处置。”
她自然不肯坏了儿子的名声,可却有些为难。
正在此时,赵允让那边来人了。
“郡王让小郎君过去说话。”
一行人,包括王小五夫妇都被带了过去,不过府里的郎中却也来了,被带着去给那孩子看病。
赵允让穿戴整齐,端坐在榻上,等人到齐后,就看了赵仲鍼一眼,说道:“此事却不可小觑。”
他想给这个孙儿上一课,所以很是郑重。
“监守自盗是个坏事,哪家都不能忍。你心肠软……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就目下来说是好事。”
心肠软就不能当家,但以后他只是个闲散宗室,自然无碍。
这个孩子啊!
赵允让把剩下的话憋住了,就怕说的太狠了。
他跟着沈安就学了这点见识
这一刻赵允让觉得有必要加强对赵仲鍼的教导。
“翁翁。”
赵宗实和其他人也来了,屋里站满了人,女眷一边,男人一边。
赵仲鍼在父母的担忧目光下躬身,然后说道:“两个情有可悯的内贼该如何处置,若是按照律法而言,那就该收监,甚至是发配。”
他说话从容,赵允让微微点头,觉得不管道理对不对,凭着这个姿态,就说明赵仲鍼这段时日里的长进不小。
心中有底你才能从容,否则就是强作镇定。
赵仲鍼继续说道:“可律法虽在,却要思量人情。若是律法无情,那么孙儿以为,以王小五夫妇的情况,也当法外开恩!”
“律法和人情……”
赵允让微微皱眉,然后示意他继续说。
“若是家规,那么严惩只是想杀鸡儆猴,警告一干下人,可孙儿以为,规矩不在于严苛,而在于执行。”
有人说道:“那现在就该执行,而不是什么法外开恩。”
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而且这也是一个信号:赵仲鍼突然插手府里的事,有人不满了。
高滔滔心急的不行,恨不能上去把儿子一把拍醒过来。
这事儿你别管了行不行
可赵仲鍼却很镇定的说道:“王小五夫妇为了救自己的孩儿铤而走险,按理当处置了,可我家要的家规是什么”
他看着赵允让说道:“翁翁,家规是死的,规矩是死的,可人是活的。”
有人说道:“既然定下了规矩就当遵守,否则规矩有何用”
这是来自于亲人的质疑!
空气中弥漫着一些让人不舒服的气息,赵允让微微皱眉,却没干涉。
赵仲鍼振眉道:“规矩本是人定,本就该不断更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若是定下了规矩就纹丝不动,动辄喊着什么祖宗规矩,那要现在的人作甚什么都依着祖宗规矩好了,照猫画虎,萧规曹随……”
他看着赵允让,诚恳的道:“翁翁,萧何的规矩如今何在”
轰!
这句话炸翻了所有人。
萧何的规矩何在
早就被历史长河掩埋了。
那么延展开来,祖宗规矩还在,可终究会被抛弃,而代价就是革新,或是……灭亡。
你整日守着什么祖宗规矩,可那只是个腐臭的东西罢了,你不肯丢弃,自然会被抛弃。
赵允让见儿孙们目瞪口呆,女人们大多懵懂,可高滔滔却握紧了双手,显得非常紧张。
这是担心他处置赵仲鍼。
祖宗规矩,郡王府现在的祖宗规矩就是赵允让,赵仲鍼的话就是在挑衅他。
赵允让面无表情的看着赵仲鍼,见他很是坦然,于是就忍不住微笑了起来。
这微笑渐渐扩大,变成了大笑。
“哈哈哈哈!”
赵允让笑的前仰后合,笑的咳嗽不止。
一群人蜂拥而上,你拍背来我抚胸,忙作一团。
好容易消停了,赵允让喘息着说道:“祖宗规矩,祖宗规矩,来人!”
“阿郎。”
老仆进来了。
高滔滔几步抢上来,
第185章 元旦大朝会(为‘舌尖上的大明’加更)
明日就是元旦,街上的行人反而少了许多。
从明日起,百姓就算是进入一个狂欢的假期了。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如食材、桃符、屠苏酒、贴钟馗像……没时间出来逛街。
明日是大朝会。这个大朝会规模宏大,参加的人数众多。不但有大宋群臣,还有各国使者。
赵祯和宰辅们商议了许久,一是去岁的总结,二是明日的大朝会的格调,也就是展望未来。
“……贺元旦的各国使者已经来了,辽使依旧是最跋扈。”
这个消息还是礼房那边收集来的,此刻从宋庠这里说出来,让宰辅们都面色沉凝。
富弼有些恼怒的道:“若是西夏人闹起来,大宋在边上煽风点火,坐收渔人之利最好不过,可没藏讹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竟然偃旗息鼓了。”
韩琦怒道:“那就是个佞臣,不,是个权臣,迟早会谋逆!”
辽人最近又开始跋扈了,给大宋的君臣们不少压力。可大宋却无法反制,只能用西夏人来慰藉一番。
可李谅祚还不能做主,而做主的没藏讹庞却抽筋了,竟然被灭掉了一个使团都没啥动静。
一阵静默之后,赵祯摆摆手,示意宰辅们散了。
这大过节的弄的气氛沉郁,大家的心中都不好受啊!
宋庠回到了枢密院,随口就问了沈安的情况。
杜子陵见他面色沉郁,就说道:“他今日倒是来了,不过无所事事。”
这位就是来混日子的,对此宋庠和杜子陵心知肚明,也不想管。
可今日的宋庠却有些火气,他皱眉道:“你是怎么办事的马上就是元旦朝会了,辽使在使馆里喝多了,叫骂不休,言语间对大宋和官家多有不敬,你可知道”
这话里带着指责,你杜子陵不知道,那就是渎职。
杜子陵苦笑道:“相公,这几日下官这里忙碌不休,无人帮衬啊!”
我这个枢密院的大管家忙的不可开交,外交的事儿咋就找到我这里来了呢
宋庠冷冷的道:“明日就是大朝会,若是辽使跋扈,你的罪责不小。”
这是解压**的一种,预见要出事了,就先把锅往别人的头上扔。
杜子陵自然不敢反抗,只得扛着责任回去,然后叫心腹小吏王谦去问沈安。
稍后回话来了。
“都承旨,那沈安说有来有往,咱们坑了辽人一把,辽人埋怨几句不算事。”
杜子陵板着脸道:“大宋何时坑了辽人”
王谦一脸纠结的道:“沈安说您该知道的。”
杜子陵霍然起身,直接去找到了宋庠。
“坑了辽人”
宋庠想了想,说道:“此事你倒是听了无妨……上次沈安在雄州时,让皇城司的人去辽国传话,说辽皇任用密谍来排除异己,想挑动辽国内部的争斗,不过到目下为止,依旧没有消息。”
杜子陵微微一笑,低声道:“相公,下官想起了沈安的进士出身……”
他看了宋庠一眼,眼中多了怒色:“怕是……有些冒功之嫌吧。”
对外交涉是件严肃的事,冒功是小事,可由此导致上面对外判断出了偏差,那真是千刀万剐都不过分。
而沈安的进士出身是官家赏赐的,按照当时用功劳来抵扣进士出身来计算的话,就是这个挑动辽国的内斗。
宋庠拿起了文书,开始认真的看了起来。
在许多时候,作为上官的他是不需要表态的。
而作为下属,这时候你就得领会上官的未尽之意,然后妥当处置了。
杜子陵回到了值房,就把枢密院四房的主事叫来呵斥了一顿。
这是他第一次越过沈安呵斥四房主事,而且话里话外的都在暗示着些什么。
——沈安沽名钓誉!
可外面很快就有了传言,说沈安谎报功劳。
唐仁一出来就去找了沈安,埋怨道:“都承旨这是意有所指,待诏,这是嫉妒您的功劳多吧”
这厮的胆子不小,竟然敢嘲讽杜子陵。
沈安淡淡的道:“他指的事我知道,看吧。”
唐仁见他还是老神在在的模样,就急道:“待诏,再传下去,这元旦都过不了了。到时候御史闻风而动,您这……这就是大难临头了。”
到时候真要查出冒功的事儿,沈安……别说是什么进士出身,啥都没了。
官家再欣赏你也没用,舆论汹涌之下,他也只得妥协了。
正如当年的范仲淹。
沈安起身道:“此事你们别管,好消息应当快了。”
他在盘算着时间,觉得那位皇太叔也该有些动作了,否则那就不是蠢,而是痴呆。
只是需要等,等待着皇城司的消息。
唐仁苦笑着,心想我们想管也管不了啊!
到了下午时,果然有御史上了奏疏,而内容正是沈安冒功。
那功劳到底是个啥他们不知道,但风闻奏事乃是御史的本能天赋。
沈安冒功了,他的那个进士出身就是冒功得来的。
一时间京城舆论哗然。
在这个欢庆的节日前夕,这个消息简直就是一枚超大爆竹,一下就惊醒了某些人。
要过元旦了,各地都在收尾,各行各业,除去生意人之外,大多都开始了收尾。
而驿站却不得闲,必须要时刻保证着战马的喂养,以及各种物资的储备。
滑州的一处驿站,因为年底了,所以大家都有些懒散。
那些由厢兵担任的铺兵懒洋洋的躲在房间里睡觉,等过了元旦这几日,他们就能替换放假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铺兵们赶紧爬起来。
天气冷,从被窝里爬出来需要极大的毅力。
“这都快元旦了,也没听说哪里遭灾,这是去奔丧呢!”
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说的就是一部分人的奸猾和趋炎附势。
等到了前院时,就见到两个便衣男子正在从马圈里牵马。
“干嘛的站住!”
&n
第186章 你大爷的畜生
元旦朝会的隆重程度大抵很难想象,只有在现场看到人山人海时才知道什么叫做大。
大庆殿很大,无数高大魁梧的军士执着旗帜,从宫门一直延伸到大殿。
无数人在等待着。
宰辅、群臣、各地的读书人代表、各国的使者……
还有大宋各地派来的进奏吏,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献礼。
无数的礼仪在进行着,等完结之后,皇帝开始发表讲话。
这新年讲话大抵古今中外都一致:回顾去年,展望今年。
皇帝在讲话里感谢了群臣的辛劳,希望大家今年再接再厉,努力把大宋建设的更加美好。
大殿内香烟缭绕,上面的赵祯穿着红色的袍子,带着通天冠,在香烟的映衬下,看着……
我去!
沈安看着表情肃穆的大家,突然生出了一个荒谬的念头来。
——这怎么像是大家在供奉皇帝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