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然而这玉米足足有着一人高,走进去那基本人就只能是满眼看到玉米杆子。
弘治皇帝试探性的走了一段儿,只能是叹气退回来。
倒是群臣兴致勃勃的在玉米地里行走着,弘治皇帝似乎还不甘心。
抓起身边最近的玉米杆子,对着老钱能露出一个询问的眼神。
“可以摘!陛下,这些是已可采摘的玉米!老奴特地流出来,给陛下与诸位大人的。”
弘治皇帝激动的一摆手,顿时群臣们哗啦啦的便开始采摘这些个玉米。
可惜的是他们笨手笨脚的,哪里能采摘好?!
还是那些个粮户们看不下去了,亲自上手去帮忙采摘。
本来这些粮食都熟了,大家就想赶紧摘下来晒干。
可钱公公说得等国朝的这些大人们,亲自来查验一番才行。
于是大家左盼右盼,总算是把这些大人们都盼来了。
“刷刷刷~”刀子一片片的砍下去,站在弘治皇帝身边的玉螭虎恍惚间回到了自己从前。
那会儿他的集团也持股农牧企业,在关外有着一大片的玉米地。
只不过他们的种植和采收,全都是机械化操作了。
机械化真是好东西啊!
一大片的玉米地,若是人手得收上十天半个月。
几台大型收割机,只需数日就给采收完了。
别看现在夷州的农户们收割的慢,可在弘治皇帝等人的眼里已经是极快的了。
前面身强力壮的汉子不住的伐倒这些玉米,后面的老人孩子就开始掰玉米。
小板框车在老牛的拉动下,将一车车的玉米送到了田边阴凉处。
弘治皇帝等人迫不及待的开始一个个的翻看,一群朝臣们也是激动的翻看着玉米。
很快的,一亩地的玉米便被采收完毕。
钱能还招呼几个国朝的官员,去丈量是否达标。
“这都不必称量了,就这么些玉米……必然五石以上!”
刘健激动的胡子都在打颤,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这是实实在在的、从地里刚刚采收上来的玉米,就这么摆在了他们的眼前。
是当着他们的面儿亲自下地采收的,甚至还有他们亲手采收的。
还有啥比这更实在的证据?!
“晦庵公误矣!”
这个时候老钱能笑眯眯的对着刘健拱手作揖,轻声道。
“采收后还得晾晒,晾晒后能余下者便是大约五石一二斗。”
“据闻西夷所探查之大陆,其百姓多讲玉米磨粉而食。”
“此着将再损几分,最终所得便是在五石上下了。”
损耗没有那么大,老钱能这是往损耗最大了去说的。
但即便是如此,那也比国朝上田的二石半产出要高一大截啊!
“诸位大人,这里查验完毕否?!”
见得这些个大人们的激动,老钱能倒是心气儿高涨了一大截。
笑眯眯的对着他们问道,弘治皇帝扫了一眼。
“诸位爱卿,如何?!”
那些个朝臣们如今是真傻眼了,虽然大家都做好了心理建设和准备。
但没有想到,居然真有如此之高的产出。
而当他们看着地里的玉米的时候,又觉着有这么高的产出也属正常。
毕竟这玉米杆子,那都比人还高了。
一大截的玉米杆子上,明晃晃的挂着一个个的玉米。
剥开了绿色的外衣,里面的玉米当即便露了出来。
新鲜的,甚至摘下一粒放在嘴里还有丝丝的甜味儿。
好东西啊!能活人的好东西啊!
“回陛下!臣等建议将此地玉米尽数采摘,再行称重!”
刘健到底还是谨慎,好在老钱能也赶紧附和。
“内臣亦是赞同晦庵所言,毕竟百姓们早盘着收完这片地了。”
弘治皇帝一瞅他俩建议都一致,也就摆手直接给了一个字。
“准!”
老钱能赶紧下令让人去将庄户们都喊来,一并采收玉米。
很快的,便听得那边的庄子里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随即便是大批的老老少少们,呼啦啦的都跑出来帮忙采收了。
没人比他们更知道,粮食就是命根子啊!
他们是真饿过的,只有真正尝试过饥饿、真正的体会到饥饿时的绝望。
才会分外的去珍惜每一颗的粮食,也才会分外的去感激每一粒老天爷赐下的粮食。
数百号人哗啦啦的在天地里忙活着,没一会儿这边上的玉米就堆积成山了。
官员们忙的是满头大汗,在夷州下属的衙差们的帮忙下开始称重、计量。
百亩玉米,足足忙活了一整个白天才堪堪采收完毕。
计量称重持续到了半夜,得出来的结果是让人兴奋的。
“钱公还是往少了报啊!夷州这玉米亩产,即便是均算下来亦有六石三斗之多!”
刘健那是激动的面皮都涨红了,仿佛看到了自己名垂千古。
毕竟历朝历代,这粮食问题可都是根底问题、最大的问题。
国之安,在于民。
民之安,在于粮!
华夏的老百姓们,其实是最好的一群百姓。
他们最为坚韧,也最为顽强。
只要给予他们希望、让他们能够挣着一口饭吃,那么大家极少会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
解决了粮食这个民安根本,他刘健怎能不青史留名?!
“朕就不回夷州城里了,就在这里扎营!”
弘治皇帝也很激动,一摆手整个车队便开始扎营。
这里的百姓日子过得好,自然家里蓄养的家禽家畜不少。
“记住!所有用度,必须将银子交付百姓!不得强索征要!”
弘治皇帝这个时候还不忘了下令:“钱能,你且去盯着!照价买下,不得伤民!”
“内臣遵旨!”
老钱能赶紧躬身应是,弘治皇帝这个时候又加了一句。
“这些庄户今日亦辛苦了,让人带酒饭犒赏!每户再赐绢一匹、银二两!”
袋里有钱就是好啊!弘治皇帝感叹着,朕现在说话都硬气多了。
从前哪里敢这么赏啊?!
如今内库财源滚滚而来,每月看着账簿弘治皇帝都能笑的牙飞起来。
口袋里有钱了,弘治皇帝就看不上国朝那点儿家当了。
本来内阁还商讨,旧皇城内的修缮花销问题。
弘治皇帝撇嘴一摆手,朕的宫殿用尔等操心?!
内库全付了,尔等尽心国事便是。
当时那话差点儿把杨一清给噎死,后来一琢磨:弘治皇帝这特么太有钱了啊!
内库的账簿从来诸部,甚至内阁都不得查阅审计的。
但从每月运入内库的钱粮算,弘治皇帝恐怕手上的盈余比国库还丰厚。
毕竟国朝还需支应各地开支,还得给各地官员们派发俸禄粮秣。
虽然是占了些许货殖会的股子,可开销巨大之下盈余也就能凑个应急之数。
弘治皇帝可不一样啊,他拿到的那都是扣除掉所有之后的盈余。
那就是他纯自己的钱粮了。
他的开销又不多,还有玉螭虎帮着他不时用些许手段抵消开支、创造盈利。
两厢对比下,国朝的银子自然是没有他弘治皇帝的丰厚了。
当晚杀猪宰羊,各家各户又领了赏赐。
顿时这庄子上下对弘治皇帝是一片的感恩戴德,陛下真真滴大好人啊!
谁给银子谁好人啊!陛下给绢给银子,谁特么说他不是好人劳资剁了他!
给了下面的庄户,弘治皇帝自然也没有忘了那些头人们。
让老钱能把他们引来席间,在逐一拜见他后。
也给赐予了不少好东西。
每个头人都获得了一个举荐自家子侄,入军官学校就学的名额。
并一个入国子监就学名额,还赐绢百匹、银二百两。
若是从前,这些懵懂的头人们可不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
如今他们再非吴下阿蒙了,知道这俩名额可比金子都要贵啊!
顿时一大群头人呼啦啦拜倒,磕头谢恩。
第二天则是采摘继续,只是满心希望的弘治皇帝和群臣们到了田间就傻眼了。
这……这地面上看起来,似乎没长庄稼啊。
“土豆、土豆,顾名思义是长在土里的。”
玉螭虎微微一笑,解释了一番。
老钱能这个时候也反映过来了,笑着对弘治皇帝拱手道:“内臣请开始采摘!”
“准!”
弘治皇帝就一句话,老钱能便一摆手带着庄户们开始呼啦啦的拔起了土豆。
看着那些随藤蔓而起“噗~”的一下,一大串被拉出来的土豆。
顿时这些个朝臣们便发出了“哦~哦~”的感叹声,这还真是奇景儿啊!
一群朝臣们撩起袍子,兴致勃勃的便要亲自下田采摘一番。
弘治皇帝倒也没有阻止,笑眯眯的准了此事。
而土豆的产量可比玉米多太多了,三两下这田埂边上便堆不下了。
好在老钱能对此早有准备,边上的一大片土豆地早已经被平整出来。
专门用于堆积土豆。
称重计量的官员们忙的满头是汗,这回的活儿可比之前繁重多了。
而弘治皇帝却是目瞪口呆的看着那真·堆积如山的土豆,下巴都抬不起来了。
尤其是地里不断“扑扑扑~”的声音传来,一车车的土豆不断的被送来。
弘治皇帝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液,感觉自己的嗓子都在发干。
“陛下,这些土豆回去后还需再行切割。”
老钱能见状,赶紧开口打圆场。
“若是不加处理,便如此储存亦可久放。”
“只是若切片晒干,再研磨成份放置时间则更久……”
随着老钱能的娓娓道来,弘治皇帝总算是了解了个大概。
毕竟奏章上所写,没有实地老钱能如此解释来的更加直观。
采摘回来十日左右,这些土豆都是可直接食用的。
一旦过了十日,抑或是阴雨天它便会发芽。
发芽的土豆就不能吃了,会有毒。
而研磨成粉的话,那能保持的时间就非常久了。
国朝的老家伙们这回彻底的没话说了,随即便开始投入到加工、储存的研究中去。
好在这些海因里希都交代清楚了,夷州这边又有了经验。
于是改晾晒的晾晒、该切片的切片,采收用的时间不多。
可要完成后续工作,用的时间就不少了。
弘治皇帝把些许朝臣们丢在夷州首府盯着此事,随后便开始在夷州巡查起来。
唔……主要是老钱能要带着自家陛下,去泡泡温泉、看看金矿。
夷州的金矿给弘治皇帝挣了不少钱,可弘治皇帝还没亲眼看过呢。
看了一圈金矿,倒是没看到多少熟悉的面孔。
弘治皇帝有些怅然若失,好在老钱能及时给弘治皇帝说明。
第一批的苦囚基本死逑了泰半,剩下的如今在滇南修路。
这总算让弘治皇帝有了些许安慰,毕竟那些人本来该抄家砍头的。
如今能为国朝挣钱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此番宁贼叛逆,又送来三万青壮……”
老钱能顿了顿,躬身笑着道:“今年矿区产金,怕是能再翻一番。”
弘治皇帝云淡风轻的摆了摆手:“主要是修直道,回头朕让内阁与诸部议一议。”
“将部分罪囚抽调往修直道,夷州直道不足啊!当多加修缮。”
视察完金矿,又到各地头人部族探访一番。
该勉励的勉励、该嘉奖的嘉奖,整个夷州顿时传颂着弘治皇帝的恩德。
当弘治皇帝回到夷州首府的时候,一切的检查早已经结束。
只是这个时候,又传来了另一个消息。
“水师在海上遇到了欧罗巴使节团?!”
弘治皇帝的眉头紧紧的皱起,而“欧罗巴”这个名字也让朝臣们心下一惊!
好在此番前来,刘健这样的老臣也跟着。
于是弘治皇帝二话不说,便召集了朝臣们商议。
“启禀陛下!欧罗巴人舰船共计约七十余艘,其中战船恐有五十余艘!”
戚景通如今也算是把体统立起来了,接手水师后边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
明朝小公爷 第八百五十二章 南洋晴日海风烈,明欧对峙第一轮(上)
再经由弘治皇帝与内阁的支持,如今水师已有战舰三百余艘。
除了弘治皇帝最大的那艘八千料战座船,还有六艘六千料战座船。
其余五千料战座船、战巡船,约三十余艘。
四千料战巡船六十余艘,三千料、两千料等战巡船百余艘。
吸取了之前战船少,遭遇欧罗巴舰队只能后撤的经验。
如今巡航南洋的都是舰队,基本以五千料战座船为首。
下辖四千料、三千料等战巡船大小二十余艘,至少保证了一战之力。
最低限度,可以阻挡对方一阵。
保证自己的战船能够撤离战场,回到基地报讯。
“上次他们损失惨重,只不过年余而已又派出舰队前来。”
弘治皇帝的双目微微眯起,低声道:“可见这些欧罗巴人的资源,不比我大明少多少啊!”
大明四大造船厂同时开工,还是弘治皇帝极为重视之下。
花费了数年,才产出如此之多的战船。
这还是有永乐陛下当年的累积,才有如此成果的啊。
然而如今欧罗巴人竟然也如此之快的凑出这么多战舰,弘治皇帝不由得对他们高看了几分。
“诸位爱卿怎么看?!”
下面的朝臣们也议论纷纷,自从欧罗巴人被击败溃逃之后。
弘治皇帝便不再封锁关于欧罗巴人的情况了,但朝臣们也很自觉的不对外谈起。
即便是有时听到家人的询问,外面的风言风语。
也只是笑着说,我大明水师早将其击溃!不足为患。
然而实际上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知道弘治皇帝准备了这么些年都是为了应付欧罗巴人。
“可以先谈,但不是陛下去谈。”
刘健沉吟了会儿,道:“老臣,前去探探对方口风。”
“陛下且回京师,若是对方肯谈再赴京师去。”
弘治皇帝听得这老家伙一番话,不由得心下感动。
到底是国朝老臣,首先就将自己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且为了不坠大明之威,不惜亲身犯险。
“何须老大人前往,小子前去便罢了。”
玉螭虎这个时候笑吟吟的站出来了,却见他对着弘治皇帝拱手作揖。
随后轻声道:“欧罗巴人,大概在座诸位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他们的秉性。”
“若要谈的话,或许小子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话说的倒是实在,的确现在在场的没有人比张小公爷更了解这些欧罗巴人。
“痴虎儿,你且说这欧罗巴人此番前来是真要谈么?!”
玉螭虎闻言,轻声道。
“既是真,亦是假。”
“哦?!此言何意?!”
弘治皇帝有些糊涂了,玉螭虎则是轻声道。
“战舰七十余,这是展现实力。”
“前番吃亏,他们必定有所顾忌。所以才会来谈。”
“然而此番前来,臣估量他们试探的心思更重!若我大明有所虚弱,七十战舰至少可占南洋诸国!”
刘健一听这话,不由得心下咯噔。
倒是没想到这茬儿啊!
“再以南洋为基,饲机袭我大明!”
说到这里,玉螭虎顿了顿笑着道:“当然,谈他们也是真谈的。”
“若是发现我大明兵强马壮,强攻损失巨大。他们自然是要和谈一番,再寻机攻我大明。”
弘治皇帝听得这话,不由得脸色铁青。
下面的官员们一琢磨,似乎也是这个意思啊。
否则,对方要七十余艘战舰来做什么?!
“启禀陛下!臣探子中,有熟欧罗巴语者……”
这个时候,戚景通也开口了。
却见他行了一个军礼,有些犹豫的道。
“探子回报,隐约听闻欧罗巴舰队两百余艘随后将会前来……”
弘治皇帝“嘶嘶嘶~”的抽了几口凉气,好家伙!两百余艘!
这就是三百余艘的舰队了,比起大明整体舰队数量不差啊。
“痴虎儿!朕委你为使,水师、南洋诸国及西南诸行省暂归你节制!”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不再犹豫了。
“欧罗巴人,狼子野心!你且先探查一番,若要战则战!不需回禀!”
顿了顿,弘治皇帝望向了在场的诸臣。
道:“正好诸位爱卿都在,便各派部、司人员前往!”
玉螭虎这个时候缓缓躬身,作揖低声道。
“臣,遵旨!”
想到情况之危机,弘治皇帝也不敢再夷州多加停留。
但他还是把那艘最强大的八千料战座船,留给了张小公爷为座舰。
而他自己则是乘坐着相对较小的六千料战座船,向着京师赶回去。
弘治皇帝一走,张小公爷立即接过水师大权。
首先便是命令舰队集结,同时派人联系欧罗巴使节团。
命他们前往爪哇国,双方的谈判将会在爪哇国上进行。
同时,调遣大军开始集结在西南区域。
一时间,整个大明风声鹤唳。
“他们同意谈判了。”
欧罗巴的舰队上,很快的收到了消息。
红衣主教望着前面那艘与他们的战船完全不同的战舰,眼神很是复杂。
“至少我们有了对话的机会,还请诸位不要搞砸了。”
说到“搞砸”两个字的时候,这位主教的眼神有意无意的扫过那位投资人的“乔治”。
乔治似乎感觉到了主教的眼神,望着海面轻声道。
“阁下请放心!我会证明我们投资人的价值的。”
说着,乔治顿了顿轻声道。
“这次谈判的负责人,便是大明帝国皇帝最为倚重的那位王子——玉螭虎!”
红衣主教的脸色稍缓,至少知道负责人是谁这点投资人做的很强。
“可以联系上么?!”
乔治转过头来,望着红衣主教。
“当然!不然,阁下以为我们凭什么与诸位合作?!”
“还请诸位到时候小心一些,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筹码与大明翻脸。”
顿了顿,乔治继续笑着道。
“顺便,诸位还是将大明官话练习一下为好。”
“无论是南洋还是周边诸国,大明官话基本就是通用语言。”
“哦~他们的汉字,也是。”
地点定在了南洋的爪哇国,前面的大明战舰就是给他们领航的。
欧罗巴人神色凛然,他们深知这一次谈的重要性!
明朝小公爷 第八百五十三章 南洋晴日海风烈,明欧对峙第一轮(中)
自从上一战惨败之后,大明就成为了欧罗巴心里挥之不去的梦魇。
本来以为上帝之鞭已经过去了,欧罗巴的时代即将来临。
他们开启的大航海,目光所及之处皆无一可做对手。
然而,遥远的大洋彼岸却有着一个比他们更为强大的帝国。
偏偏他们还跟这个帝国发生的冲突,这如何能不让他们心惊。
马可波罗的话让他们觉着那是天方夜谭,而如今……事实就摆在了他们的眼前。
在大明战舰的引领之下,欧罗巴的舰队缓缓的驶到了爪哇国。
远远的,已经能够看到爪哇国的港口了。
那港口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这些欧罗巴人仿佛看到了威尼斯。
但港口的规划上,显然比威尼斯更为宏大、细致。
巨大的卸货区囤积着大量的货物,不断的有小板车将一车车货物送入仓库。
不远处则是载客码头,可以看到一艘艘的客船川流不息。
客船码头后面隐隐可见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酒肆的旗子迎风招展。
“这是大明的属国?!这别不是大明自己的港口罢?!”
一脸没见识的欧罗巴土鳖贵族,傻呵呵的喃喃自语。
边上的海因里希叹气道:“大明最大的港口,一处是潮白河津门港。”
“一处是南粤羊城港,这两处的货仓、船舶、店铺……是这里的二十倍不止!”
海因里希说着,呼出一口气苦笑着道。
“所以,别闹笑话了!这里真的只是大明的一处属国罢了。”
随着旗语信号,欧罗巴人的舰队被缓缓的引领进入了一处港湾。
七十余艘舰船挤进港湾内,竟然不显得有多拥挤。
反而还有着不少空余的位置。
岸上被清理的很干净,当他们登岸后一名冷着脸的大明官员接待了他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