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仗剑武林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夏至栀桐

    其实秦王也是看透局势,如果要突破此次危机,唯有楚王击毙地方神射,为最有保障的办法。王猿如今以一敌四,拓跋氏也不知敌友怎能寄托希望。到是自己,如此无用,还成了累赘。看见楚王身受一箭,秦王明白,自己唯一能帮的,恐怕就是作为肉盾,助楚王提早攻下此人。

    楚王平复心态,双目如炬,忍着伤痛,也是满弓一箭,直射孟克。

    孟克却不躲闪,一连两箭射出,一箭击飞来矢,另一箭又是直奔楚王。秦王挥刀阻挡,最刀是未及,却依靠右肩抵挡此箭。

    而楚王形神不懂如山,眼光犀利,又是拉弓连射,两箭飞出。封锁孟克可以躲闪左右。居中又射出一箭,直奔胸口心脏之处。三箭成三角之势,让人避无可避。

    奈何孟克乃箭中高手,又是一箭射出,身随形动,击落右侧之箭,斜身躲过其他箭矢。同时又是开弓一箭,直射楚王。秦王无法挥刀,用背部拦下此箭,正射右侧肩胛骨。

    楚王出箭回击,一箭直射孟克右侧斜身方向,又一箭直奔左侧可以闪避的位置。于此同时,孟克看见楚王的囊中已无箭矢,心下一宽。同时也回箭击下右侧之箭,以为万无一失。

    却见一箭击落,箭后居然跟着还有一箭,两箭重合,自己竟然全然不知。再想躲闪回箭已是不及,一箭正中胸口,仰面倒地,鲜血直流。

    原来千钧一发之际,楚王领悟一弓二箭之法,先头看似射了一箭,其实确实囊中剩下的最后两支箭矢。而后一弓所射,乃秦王转身当箭之际,从肩上拔下的之前所中之箭。

    所以后一箭其实已经失了锋利,即便在中,也无大碍。奈何孟克与楚王互射多轮,不知其居然还能再有体悟,箭法精进。此外,关键时刻,秦王能忍痛拔箭。兄弟二人又是配合默契,这才坑了孟克,将其击毙。

    再看秦王肩膀之处,一个偌大的窟窿甚是吓人。原来孟克所射之箭,箭头多有倒刺,为的就是战场伤敌,一击毙命。秦王胡来直接拔了箭矢,顿时连出一块皮肉,血流不止。楚王耗尽最后气力,为秦王止住血脉,还好为伤动脉,还能止住。楚王也耗尽精力,两人相互倚靠在一起,再也无法继续参战。




第五十三章 拓跋氏道明身份 集英殿太宗开宴
    正当二位王爷合理胜了孟克之时,却听集英殿方向鼓角齐鸣,顿时两位软瘫在地的王爷大惊失色。原来,集英殿正式太宗今日宴请百官的大殿。此时鼓角齐鸣,说明皇帝已经驾到。严重不禁满是担忧。

    孟玄宝此时也看见孟克中箭倒地,不知生死。慌忙脱了战局,来救孟克。却见尚有一丝气息,不敢耽搁,拉起来扛在背上,大吼一声:“大宴已开,休得恋战,撤!”其余几人也是领命,弃了战局而去。

    王猿见两位王爷倒地不起,也不敢再追赶贼人,抓紧过来查看二人伤势。拓跋玉儿收手之后,也是神情轻松,看来之前根本没尽全力,只是护了二王爷周全而已。此时闲在一旁,悠悠闲的看着。

    王猿为二人简单包扎,后道:“咱们赶紧赶路,速去后宫!”

    两位王爷相视一笑,都是一阵苦笑。秦王道:“看来你还是不知之前鼓角之声何意,此声已明陛下已经不在后宫,抵达集英殿内。”

    王猿忙道:“那我等还不速去集英殿。”

    楚王道:“若是后宫,皇上只要集合身边近卫,以及大内高手,恐怕抵挡一两个时辰不在话下。可是如今已经抵达集英殿,恐怕那里早已被魏王布置的天罗地网。此外还有莲花教渗透其中,真是万事休矣。”

    王猿却一脸认真道:那又如何若不尝试,怎知万事休矣

    此话一出,楚王顿感心头一击。曾几何时,自己也是如此朝气蓬勃,满怀期盼。而如今自己,早已被无情地宫廷斗争折腾的奄奄一息。自己只当父皇不懂自己,不分青红。可自己呢,三年足不出户。难道真的是因为脾气倔强,不愿服软吗还不是自己一时软弱,不愿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局和父皇若是自己早早迈出府门,与父皇详谈,也不至于被人利用,走到今日这步田地。如果还要这般懦弱下去,日后阴间相会,如何面对父皇和赵氏列祖列宗。

    理清了头绪,楚王的眼神中的绝望渐渐褪去,坚毅的目光重回眼底。一把拉起秦王、王猿道:“对,还不是言败的时候。只要还有一丝机会,我等焉能放弃。”

    秦王、王猿点头。三人整装待发,又要上路。一旁一身男装的拓跋玉儿道:“看来诸位还未放弃,不错不错。我今日所选之人果然没有走眼。我也助三位一臂之力如何”

    楚王道:“多谢兄台,只是阁下身份隐秘,不知有何目的。”

    拓跋玉儿道:“想不到我都救了殿下一命,殿下依然不信我喽”

    楚王道:“如今情况特殊,还望阁下海涵。”

    “罢了罢了,我告诉殿下便是。我乃党项拓跋氏之后,我父乃党项一族首领,定难节度使李光睿。兄长便是如今皇帝赐姓的彰德军节度使赵保忠。如今兄长奉旨,重任定难节度使,带兵前往银州,擒拿反叛大宋的族兄李继迁。我虽非朝廷官员,却也是大宋子民。此外兄长时常教诲,若非太宗接纳,我党项拓跋氏难免走向亡族之路。今日特来报答皇上恩情。这块玉牌乃我家族信物,相比秦王这位探子总长,也是识得的。不知二位殿下还有何疑虑”拓跋玉儿一口气,说了一堆。还掏出个玉牌,听的王猿云里雾里。

    倒是两位王爷看了玉牌,点头道:“没想到是赵将军兄弟,我等失礼了。兄弟如此知恩图报,源出手相助,我等自然欢迎。之前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拓跋玉儿摆摆手道:“岂敢岂敢,两位王爷何须客气,此乃我应尽之责。咱们还是救驾要紧。”

    两位王爷也不再推辞,忍者伤痛一同转道赶奔集英殿。口中虽说欢迎,心中依然对拓跋玉儿有所顾忌,两人也是时时关注此人。

    拓跋玉儿也知单凭自己的玉佩和之前举动,看来还是不足矣赢得信任。倒也没有放在心上,忙着赶往集英殿。

    再说集英殿内,宋太宗早已高坐龙椅之上,满面春光。台下众臣行礼,摆了摆手便命身后太监为众臣赐座。酒宴也以摆上,倒也不是什么奇珍异宝。大宋自开国以来,宫内向来节俭。太宗尤其如此。为了开疆拓土,平乱驱敌,也是节省开支,将大笔费用用于军队补给。也算是能与大汉王朝文景之治之时,相比的节俭朝廷。桌上都是些常见的油饼、枣塔、果子、御酒。还有些葱蒜佐料搭配,简单至极。

    太宗位于龙椅之上,道:“列位爱卿,如今我大宋之师常胜千里,眼看收复燕云十六州在望。今日特邀众位,共庆此事。”

    台下众臣齐呼:“此乃陛下用兵如神,英明神武,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太宗面带笑容道:“众卿家免礼吧。今日庆功,无须多礼,尽管把酒言欢,听歌赏舞。”说罢,举杯示意,一饮杯中之酒。

    众臣共同举杯道:“谢万岁!”然后歌声悠扬而起,却听钟鼓齐鸣,琵琶、箜篌之声随之响起,箫、笙、埙、篪、觱篥、龙笛之声随之附合而出。

    又见一干姿色脱俗的女子,头上梭着高髻,上着藕香色绣花盘金短裳,下着青丝金边绿罗裙,一双双三寸金莲小脚,踩着云白绣花鞋,翘出裙外,更显俏皮可爱。一个个肤白胜雪,貌美如花,身材清瘦可人怜爱,细腰翘臀不盈一握。舞起来,轻舒莲步,软摆柳腰,宛若天仙下凡,吸人眼球。

    一干大臣看的真是如痴如醉,更有定力不足者,看的是口水直流,眼冒桃花,丢人现眼。

    宋太宗高兴,又命人抬上羊肉,分与众臣。要知道,大宋皇帝设宴,即便是皇上的寿宴,群臣也是吃不到肉食。即便上有猪羊鸡鸭,也都是分于外来使臣。今日能分得此肉,可见太宗内心之喜。

    却是无人知得,如此祥和喜庆的大宴之内,竟然蕴藏着一场朝局巨变。这才有了赵廷美谋权篡位,反皇兄欲坐龙椅。



第五十四章 魏王发问 举兵逼宫
    正当太宗大悦,群臣欢喜之时,一人走上前来。此人身穿高挑云罗据黄袍,腰横玉带,大红中衣,厚底官靴,面白如玉,重屑朗目,鼻直口方,额下黑须、飘洒胸前,一脸谦逊笑容显得一派祥和之意。略一失礼道:“陛下,臣弟有本上奏。”不是旁人,正式魏王殿下,宋太宗的亲弟弟赵廷美。

    太宗微微点头道:“但说无妨。”

    “臣弟只是想问问,金匮之盟皇兄可还记得”此话一出,全场皆惊。这事可是皇上最不愿提起的事情。

    原来建隆二年,杜太后病重,宋太祖赵匡胤始终在旁伺候,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不久矣,特命太祖召宰相赵普入宫。病榻上太后问太祖道:“皇上可知,当今天下是因何而来”太祖答道:“朕之所以可得天下者,皆乃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摇头道:“皇上也莫要哄哀家高兴,哀家时日不多,只想大宋能够千秋万代。哀家且告汝,在哀家眼中这大宋江山是因何而来。全因周世宗立幼子统治天下所祸。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之人岂能再拥护一个大臣黄袍加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哀家只希望皇上百年之后,若子年幼,万不可传位于他,当传位于汝之兄弟光义,光义传于廷美,廷美传于德昭。四海至广,若能立得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儿,铭记在心,谨记教诲!”太后转向一旁宰相赵普道:“尔亦闻哀家之言,写下誓书,同陛下共守之不可违背也。”赵普忙点头称是,于床前写成誓书,于纸尾写“臣普书”。后来此书藏在金匮,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太祖与其弟饮酒,共宿宫中。结果次日清晨,暴毙而亡。宋皇后名心腹内侍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却不料,王继恩未去秦王府,而是改道开封府,寻来刚回府的晋王赵光义。宋太后一见来着非是秦王赵德芳,知道万事休矣,便乞求道:“吾母子姓名,全托于官家之手矣。”晋王赵光义泣不成声道:“共保富贵,无忧矣。”

    次日太祖驾崩,赵光义即位,更名赵炅。百官不服,只知父传子,未见兄传弟。于朝堂上向太宗讨要说法。却是被贬在家的前宰相赵普手持誓书赶来,解了太宗燃眉之急。百官无奈,只得遵循誓书,认太宗为王,共辅大宋。

    太宗一听魏王题记此事,也是眉头一皱,心中大感不悦。道:“提此事何干”

    魏王道:“先皇誓书,天下处于兄弟,后传于子侄。而如今皇兄,先立元佐于东宫,如今又立元佑于东宫。可是要传位于子,而不传臣弟否”

    太宗怒道:“太祖旨意,原在于不立幼君,以免赴后周后尘。如今元佑年满二十又四,有何不能立为储君难道你要造反不成”

    魏王道:“兄逼臣反,臣不得不反。当今天下,说好了兄传弟,弟传子侄。皇兄一意孤行,违背誓书。此乃有违天意,对先皇兄长之大不敬,我如何能够坐视不理。”说罢,一摔手中酒杯道:“来人啊,擒下这个昏君!”

    与此同时,集英殿大门关闭,四周百余名手持钢刀,身穿铠甲的,臂束红丝的禁卫军冲入殿内。负责斟酒送食的太监也换下伪装,手持兵刃围住皇帝。百官之中有人已经站在了魏王身侧,一看便知也是魏王的簇拥。此外更多官员都是大惊失色,更有甚者小便失禁,臭气熏天。舞女、乐手吓得爬服在地,瑟瑟发抖。太宗身旁紧随的十几名大内侍卫刚要上来护驾,已经被几名身后禁卫军刺杀倒地,数余人鲜血直流,生死不明。

    还得说大内第一高手秦翰,举手之间收拾了几个禁卫军,伙同未死的几名大内侍卫护于太宗身前。此外还有一些官员也是赴死反抗,为首一人一身奇装异服,怒发如铁,须髯如戟,面刻四个大字“赤心杀贼”。正是征太原四落城堞的大宋第一猛将,靠山王呼延赞老将军。

    原来太宗北伐,朝中多半武将都已出征燕云。老将军呼延赞本也主动请缨,不仅献了阵图,还带着四个儿子在朝堂之上,执鞭骑马,练了一桶鞭槊。太宗年其年长,没有答应,只是大加赞赏,赐了马步兵副都军头,白银数百两。倒是四个儿子太宗很是钟爱,此次出征,一并随军北上建功立业去了。

    余下少许将官,禁是布防当值的都人手不足。很多留京的将官,天天当值,无假可休。

    倒是老将军年岁已大,太宗吝惜。让其在家休养,今日宴请,也是专门派人请来。

    只见老将军呼延赞双臂一挥千斤之力,数名红丝禁卫军被打翻在地。老将军抢过钢刀,杀开一条血路来到太宗近前。道:“皇上快走,老臣在此为皇上殿后。”

    却见太宗看向呼延赞,怒容之中,露出一丝欣慰。想不到在这为难之中,还有老将军这样一干赤胆忠心的忠臣愿为自己赴汤蹈火。心中一阵暖意,想到自己为君多年,又如此大臣,也不枉此生。哈哈笑道:“老将军莫慌,区区小儿,何足挂齿。朕若今日都无法安然无恙,日后还如何当得了华夏之君!”

    说罢,大喝一声:“来人啊,护驾!”忽听门外一声巨响,大门倒地,百余名也是手持钢刀,身穿盔甲的禁卫军破门而入。为首一人,黑盔黑甲,手中一对镔铁水磨双鞭,确实今日本不应当值的禁军都指挥使,开过大将高怀德之子,高处恭。禁卫兵一入,立马包围了魏王为首的一群逆党。

    一时间两军对峙,气氛剑拔弩张。魏王也是眉头紧皱,看来自己无论如何绸缪在前,也不足矣让这位皇兄束手待毙。平日慈祥的双目,怒视太宗。瞬间整个人从之前的一片祥和,骤变为凶神恶煞。这才要痛下杀手,弑君夺位!



第五十五章 前朝旧事 兄长之言
    望着台下早已面目狰狞的魏王赵廷美,宋太宗黯然伤神,不禁想起那夜,先皇驾崩之前于自己的谈话。

    开宝九年开宝九年夜,太祖由于身患重疾,卧病在床。由于大宋初立,内忧外患。太祖病重之事一直隐瞒至今,如今朝堂上下,唯有宋太后、晋王赵光义以及贴身内侍知道此事。是夜,太祖召晋王入殿,把酒饮欢,其实只是掩人耳目的说辞。太祖自感时日不多,今日召晋王入宫,实则是托付江山社稷。

    那夜,看着那个曾经征战沙场,指点江山,英明神武的大宋开过皇帝,卧于病榻,面容憔悴,晋王百感交集。曾几时,太祖在初登皇位之时,意气风发,手指沙盘之上华夏疆土道:“自唐以来,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如今大宋初立,朕无他愿,只想一统江山,重现华夏汉唐之盛世。廷美,你可愿助为兄一臂之力,共复这江山社稷”

    那是的太祖气宇轩昂,带领大宋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抗北征南,连灭后蜀、南汉、南唐。一时间风光无限,大有君临天下之势。

    而如今,任谁也无法想到,那个胸怀大略的兄长,如今去病入膏肓。晋王握住太祖的手,眼泪不禁落下。太祖强打精神,对晋王道:“吾命不久矣,有一事相托。”

    晋王道:“陛下尽管吩咐,臣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太祖却道:“你我今日只论兄弟,再无君臣。”晋王点头称是,太祖又道:“如今德昭、徳芳尚且年幼。太后临终曾要朕写下誓书,传弟不传子,莫负后周后尘。今日吾即托付江山社稷于弟,汝定要匡扶大宋,一统华夏,完成为兄的遗愿。”

    晋王听言,大吃一惊,道:“兄长万万不可,自古皇位理应父传子,哪有兄传弟之理。兄长不可啊。兄长大可放心,只管传位于太子。臣弟甘愿辅助新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保我大宋江山社稷不倒。”

    太祖摆手道:“德昭、德昭年幼,若是即位,必将付了后周主少国疑的后尘。谁有知,大宋群臣之中,不会再有个为兄这样,黄袍加身,自立为王的如今大宋初立,内忧外患。北汉,辽国虎视眈眈。万不可因此,负了我赵氏江山社稷。汝年富力强,文韬武略,又胸怀天下,托付于弟,大宋才可万安,弟莫要再做推辞。”晋王无奈,只得先应承下来。

    太祖又命内侍太监王继恩写下遗照,在此签字画押。

    晋王临行前,太祖又道:“还有一事,为兄要告诉于你。”

    晋王道:“兄长尽管吩咐。”

    太祖道:“太后遗命,由前宰相赵普写下誓书,藏于金匮之中。此事,你要知晓。万不得已,不可拿出视人,以免他人窥伺。三弟廷美虽为你我兄弟,奈何不学无术,贪得无厌,常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念起兄弟之情,为兄并未惩戒于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江山社稷,岂是儿戏。若是其登了龙位,恐要祸国殃民,陷大宋与水火之间。吾恐其见利起意,谋害于你。所以写下遗诏,供汝使用。为兄深知,此事乃逆天下者,必然千夫所指。但亦望弟,能不屈于世俗,以大宋社稷为重,让大宋千秋万代。为兄一统山河之愿,全托付于兄弟,莫要顾忌左右之言,而葬送大统之事。”而后又道:“好为之,好为之!”
1...1617181920...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