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仗剑武林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夏至栀桐

    这十八人,各个身怀绝技,以一抵千。当年南京被围,韩德让便是凭借这十八骑,死守下来。后来但凡韩德让出征,这十八骑私军便紧随而行,为其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第十一章 十八骑受命而出 萧太后床榻治国
    韩德让这手下的燕云十八骑,历经多年征战,早已不是当年的十八人。而且随着扩充,这十八人手下也有了自己的帮扶之人。粗略算来,应该也有百人,但都暗藏不漏,不在军籍。只因为首管事之人,依旧是十八人在列,故此称为燕云十八骑。

    这十八人中,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暗杀行刺,有的专注搜集情报,有的精于算计谋划,有的勇于战场杀敌,有的匿于乡间田野,有的藏身庙堂之中。如今韩德让招来,便是商讨一下如何应对还朝的耶律斜轸,以及宋国这个新锐杨六郎。

    其实此次密会,主要还是怎么权衡耶律斜轸的事情,杨延昭到没如何提及。直到散会之时,韩德让才道:“这杨延昭如今如此盛名,却不过一个娃娃小将。原本都也不足挂齿。可如今军中六郎之声,沸沸扬扬,若是任由如此下去,也是件祸害。不若王莽和鲍伺你二人商量一下,找个能干的刺死此人,也灭一下宋人的气焰。他日两国和谈之时,让对方也少点筹码。”言语之间,将杨延昭视如蝼蚁,似乎轻易便可扫除。

    王莽、鲍伺领命称是。众人各自散去,自行其事。

    这燕云十八骑,分管九股力量。王莽、鲍伺便是十八骑中主管暗杀行刺的主事。手下一干号称夜猫的手下,为大辽刺杀敌手数不胜数。周边大宋、蒙古、女真、党项、高丽甚至是辽国之中,都有不少高官武将,能人异士死于其手。但凡是威胁到辽国利益,尤其是威胁到韩德让与萧太后利益的人,皆要收到夜猫的威胁。

    当年萧太后摄政,辽圣宗初立,满朝文武,诸王百侯皆是虎视眈眈。就是这支夜猫,暗杀偷袭,杀鸡儆猴,才震慑了别有用心之人,保了二人高枕无忧。但凡被夜猫盯住的,无论王侯将相,武界高人都是寝食不安,夜不能寐。

    这韩德让嘴上说的轻松,可主上交代之事,这二人怎敢怠慢。找了夜猫之中最为得力的五人,命之刺杀杨延昭,不得有误。十日内,不得死讯,五人提头来见。夜猫领命各自收拾东西,赶奔雁门关而去。

    再说萧太后萧绰,送走了情人,宫中侍女忙过来帮着太后娘娘洗漱整理。萧太后看着镜中的完美无瑕的面容,却有一丝担忧挂在眼眸之间。

    自打景宗狩猎之时英年早逝于行宫,自己二十单九,便摄政辽朝。如今已过五年,朝局也在自己的勉力支撑下,渐渐趋于平稳。想着待圣宗再大点,就能退居幕后,让儿子耶律隆绪亲政了。

    当年孤儿寡母初登宝座,日日提心吊胆。若非景宗多病,自己时常参政议事,为皇分忧。恐怕不过两日,母子二人就要被那些个欲要夺位的亲王撕得粉碎。景宗托孤四位重臣,也算是为他们母子思虑周全。但当时的朝局,主少国疑,庙堂动荡,哪有什么好日子过。

    迫于无奈,自己委身韩德让,用其对自己的旧念,私欲这才算是有了个安稳觉能睡。再加上侄女婿耶律斜轸管束贵族宗亲,老臣室昉威慑文武百官,休哥于越镇守南方宋敌。这才有了如今自己这个承天皇太后,儿子隆绪才得以坐稳皇位。

    可如今韩德让虽为自己情夫,却也是狼顾之相,城府之深,野心之大,又记恨往事。若是任其发展,恐怕这个汉人真能把契丹一族镇压下去。若是这汉人当了辽天下的主子,日后还怎么向死去的景宗以及契丹一族先祖交代。

    当今朝局,室昉早已不问世事,一心在家养老。耶律休哥这个于越,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奈何一介武夫,无心朝政,此事上也是无用至极。看来这侄女婿是绝对动弹不得,不仅不能动,还得保他位高权重。

    否则,且不说韩德让有异心反辽,就是那些年他遭的契丹人欺凌,也绝不会善罢甘休。尤其今日,两人欢好之时,就他那副得意的神情和言谈举止,便能看出其心不正。人人都道这韩德让城府深不见底,却不知自己单靠床榻之术,便可将此人看的透彻。自己杀其妻,斩贵族,为得就是能将此人牢牢掌握在手。

    人人道她风流成性,却不知作为女子,能凭借的手段,除了这身好看的皮囊,又能有什么呢。

    思绪一定,萧太后也梳妆齐整,这次上朝摄政,召见文武百官。

    早朝结束,韩德让固然告事在家,没有再来。萧太后知道,定是在他那府上,开起了其自己的十八骑小会。不过这样也好,自己才有机会交代要事。于是萧绰命手下得力女侍,偷偷留下几位朝中威望极高的契丹重臣,商量耶律斜轸之事。

    至于这些人是不是自己的忠臣,倒也不妨事。这些老臣,那个家里没有得罪过韩家一门,哪个不是瞧这汉人百般不顺。自己即便不交代,他们也不会站在韩德让一边。自己此番留下,为得只是透露些信息,让这些大臣们提早准备,也好给韩德让一记重锤。

    待万事准备妥当,萧太后又命宫中心腹太监,去韩德让的府上。就说:“昨日意犹未尽,今日思念韩郎要紧的狠,让他安排停妥,早早来宫中相聚。”太监得命,匆忙出宫赶往韩府。

    萧太后面露微笑道:“就让哀家今日死死缠住你这个情种,看你还如何得空,琢磨我那侄女婿的罅隙。”而后命侍女为自己沐浴更衣,换了一身轻薄的衣服,装扮一副妖艳妆容。又命人点上醉人的迷情熏香,等待情郎相会。

    至于那些流言蜚语,又有何干。只要儿子隆绪大权在握,平安登基,自己哪怕刀山火海,油锅沸水,又何尝不能一入

    只是苦了这位韩大将军,又是一宿不眠,筋疲力尽。

    这大辽族臣、汉臣这么一闹,自然也是让大宋得以喘息。两国又是和谈又是和亲,终于递交盟书,两国修好。

    不过大宋虽然惨败而归,却也并非全面溃败,不堪一击。辽军也是元气大伤,无力再战。此外不仅雁门关大捷,击败辽敌。北伐败局始于曹彬所率东路军,而后田重进所率中路军亦受重创。可就在这中路军中,一员大将脱颖而出。

    此人姓李,名继隆,字霸图,乃宋开国将领李处耘之子。妹妹更是由太祖撮合嫁于太宗的当今皇后,日后颇负盛名的明德皇后。



第十二章 行伍之间生死难测 身先士卒屡立战功
    别看李继隆身世显赫,照理来说,自当时朝廷重用的青年才俊。可因为父亲李处耘和太祖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慕容延钧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日游猎练武,游手好闲。

    不过李隆基可不是自甘平凡的主,弱冠参军,校军场上逢射必中,深受赏识,也算是当时年轻一代的翘楚。后来任命为果、阆州监军,母亲担心儿子远征的安危,找来亡父旧部,辅佐霸图。结果李隆基一口回绝道:“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可见其年轻气盛,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

    李继隆如此高傲,自然也有其高傲的道理。弱冠入伍,便随军南征北战。可自打入了行伍之后,就没有过好日子,一直是多灾多难。

    先是随伐蜀东路军李光义部,后蜀灭亡,孟昶举国投降。李继隆初战身先士卒,立下不少战功,也不负其父李处耘的盛名。后来回朝途中,因蜀道艰险,不慎坠崖。幸好被一棵古树枝杈悬挂,才幸免于难。

    后又率三百士兵前往长沙,单凭刀盾这简单兵器,便与当地数千蛮族展开大战。李继隆一马当先,冒着蛮族毒矢,以伤亡一百余人的代价,大败敌军。战中受了毒箭,险些丧命。幸得部下寻来解药,这才保住性命。

    太祖闻其勇,大加赞赏。平南唐之时,特命其负责水路运输补给。南唐攻打宋军水运,结果李继隆屡屡败之,还斩杀敌方高级将领一名,为宋军平唐解了后顾之忧。

    后来太祖仙逝,太宗初立。为统一全国,太平兴国四年太宗御驾亲征,讨伐北汉。李继隆随军出征,一如既往“奋以先登,勇常冠军”。尤其攻打太原西城之时,敌军投石机抛出巨石正砸在李继隆身侧,一旁随从亲兵当场暴毙而死。两旁亲兵欲掩护李继隆撤往安全地带,再指挥战斗。李继隆却临危不乱,毫无惧色留在一线战斗。

    可惜也在这人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北汉灭亡后,太宗却不满足,又发兵燕云十六州,要收复失地。李继隆也随军出征,一路过关斩将。

    可惜高粱河之役,被辽军三大名将之一,素有契丹战神之称的耶律休哥大败。太宗被耶律休哥一箭射中,仓皇坐驴车逃跑。宋军也失了阵脚,各路人马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唯有李继隆所率队伍,且战且退,安全撤离。就连辽军战神耶律休哥也大吃一惊,认定此人日后必定声名远播,成为辽宋战场的一个心腹大患。

    此战后,李继隆因展示了全面的军事才能,以及立下赫赫战功。大受太宗褒奖,封赏无数,命为镇州都监。

    辽军大败宋军于高粱河,怎能不趁机反扑。辽景宗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分东、西两路南下。其中燕王韩匡嗣与战神耶律休哥率东路大军南征,直抵满城。

    前文书咱说过,北宋打仗,都得有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针和策略、阵图。此役自然也是如此。可惜太宗这个人,军事能力实在有限,如自己的大哥太祖赵匡胤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太宗授图八阵,命崔翰死守满城。

    可此阵根本不符合当时的时局,若以八阵对敌,部署分散,怎能抵得住辽国铁骑大军的冲击。宋将赵延进进言,应当改八阵为二阵对敌,才能保的满城不失。崔翰身为主将,自后周时便虽太祖南征北讨,征战沙场多年,经验丰富,自然也看的出其中破绽。

    可是临阵变阵,可是宋国的大忌。北宋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步了后周后尘。故此皇帝亲授阵图,要求将领必须按着阵图作战。无论战事如何,一律不许变更。若是不变,即便是败了,也无大罪。否则,严惩不怠。而自己又是太祖老臣,太宗本就对其心存顾忌。

    此外太宗授图时道:“此役只需胜、不许败。”这下可把崔翰难为坏了,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两面为难。

    要不然说李继隆是个有主见,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呢。见大将犹豫不决,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附议赵延进的方案,并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说白了就是太宗那套不好使了,咱们该变就变,皇上怪下来,我背锅。

    有这位太宗身前的红人,又是皇亲国戚的监军担保,崔翰自然不在犹豫。果断下令,变八阵为前后二阵,相照呼应。

    此外诈降辽军,使得辽燕王韩匡嗣深信不疑,毫无防范。就连耶律休哥的百般提醒都置若罔闻,不管不顾。

    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偷袭得手,杀声震天,战鼓齐鸣。辽军措不及防,连连败退。结果途中又遭援军崔彦进伏击,死伤惨重,败往遂城。宋军乘胜追击,一路斩杀辽军无数。辽将燕王韩匡嗣弃兵而逃,大军不堪一击。

    若不是战神耶律休哥挺身而出,整顿败军,重振军心,这才保住了辽东军残部。三大名将之首,战神之称,确非浪得虚名。即便如此,宋军依旧斩杀辽军万人,俘获战马无数,退敌八万之众。西路军也因此,不得不收兵而还。

    如此大胜,按常理皇上定要封赏几位立功将领。战后也的确如此,主将崔翰,副将赵延进都获得封赏。唯独监军李继隆,不仅未赏,还被责罚一通,召回开封。

    直到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耶律贤亲率大军,分三路来犯。战势紧迫,李继隆才再次被征用,随老将军潘美迎战辽军于雁门关。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重创辽军。李继隆随老将军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

    其余各路也是捷报频频,大将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就是老令公杨业之妻折赛花的娘家,亦是大获全胜。辽军损失惨重,南下入侵大宋的计划全面崩溃。



第十三章 新老二将克辽敌 老宰相手疏谏言
    雍熙二年,李继迁率领党项一族反宋,诱杀了李继隆的生死之交,大将军曹光实,夺了银州,向辽称臣。太宗为了筹划北伐,虽然无暇顾及西北五州,可也不能坐视不理。命李继隆领兵赶赴西北五州,镇压党项一族。

    李继隆此次出征,可谓是国恨私仇统统来报。虽然太宗交代,不求歼敌,只要稳守即可。可李继隆要是听皇上的话,之前又怎能被打压一番。

    只见其刚到西北,便先是和王诜等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追的李继迁狼狈逃走。收复银州后再破悉利族,斩三千余首级。出开光谷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岌伽罗腻十四族不愿归顺,李继隆与尹宪发动攻击,俘斩七千余人。

    虽然没能完全歼灭党项一族,李继迁也雄踞一方。可战后李继隆威震西北五州,西北一带无人敢在造次,更被加封为环州团练使。也因此,次年的雍熙北伐,太宗才能全无顾忌,举全国之力,攻打燕云十六州。

    这李继隆如此迅速的解决西北五州党项一族,除了为好友报仇,其实还有一番私信。便是随军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再战辽国大军。与耶律休哥这个辽国战神,在沙场上正面分个胜负。

    次年雍熙北伐,李继隆随大将军曹彬所率东路军,由雄、霸地区北进。一路作战勇猛,攻无不克,连克固安、新城,涿州,杀敌无数,还俘获契丹将领一名。

    只可惜,此战宋军本就是入了辽军的圈套。外加东路军曹彬本部抵达新城,见中、西两部屡立战功,部众求功心切。撺掇着曹彬不等两路大军,直接发兵涿州。

    时值酷暑,军队行军本就消耗严重。沿途又遭辽战神耶律休哥的偷袭、狙击,行军缓慢,步履维艰。结果等抵达涿州之时,早已士气大减,兵困马乏。

    多亏了耶律休哥的狙击,辽国萧太后也已率兵抵达涿州。与耶律休哥部众汇于一处,夹击曹彬主力军。宋军虽人数众多,可步兵为主,本就抵不过契丹骑兵的威猛。再加上士气低迷,受辽军钳击必然毫无胜算。

    曹彬见势不利,引军冒雨南撤。耶律休哥率精骑驰追。五月初三,于岐沟关大败宋军,曹彬领溃军逃至拒马河,连夜抢涉,慌乱中人马相踏,伤亡甚众。残部退营易水南又被辽军追及,士卒惊遁,被杀数万,余众奔往高阳。东路军可谓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唯独一支军队,“军成列,虏不敢击”,井然有序的退回宋境,驻扎定州。同时,李继隆从容安置东军败逃定州的残部,井井有条。辽军见宋军如此神速变组织妥当,残兵败将在定州层层部署,严阵以待。辽军几次攻打,皆是无功而返。耶律休哥可是个经验老道的大将军,自然看出宋军凭借地势地形,城坚墙高,辽国骑兵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优势。再如此消耗下去,待宋军来援前后夹击,恐怕凶多吉少,此番大胜的胜果也将白白葬送,无奈只得退兵。

    李继隆也因此名声大噪,辽军更是拿出当年战神耶律休哥对其的赞赏,称:“宋有此人,乃辽之大敌,霸图之名,名不虚传。”

    之所以再次讲述一番,也是因为后文书还有这位大将的不少事情。此次交代一番,大家也好有个明白。日后讲到此人,不再重述。

    这李继隆和杨延昭,一个人到中年,正是鼎盛时期。一个初出茅庐,正是锋芒正盛。一东一西,一攻一守。使得辽军反击化于无形,不得不收兵回朝,再做商量。

    太宗更是大喜,大肆褒奖二人功绩,赏赐无数,加官进爵。尤其是李继隆,正直壮年,又是皇亲国戚,是最有资格顶替潘美等一众老臣的中流砥柱。正和了太宗给朝中文武大换血的心意,一面给此番北伐失利的主将老将一番责罚,贬官发配;一面给朝中新将铺路,提拔起一波新人用作心腹。

    如此一来,新派壮大,老派几尽无人。朝中大权更是牢牢把握在太宗手中,比起先王太祖中央集权的本事有过之无不及。可见太宗政治手腕,已经应变措施。原本一番臭棋,到了太宗手中,不禁不臭,还成了稳妥朝堂,平稳过渡的妙招。虽说太宗军事才华真是平平,甚至有些不堪。可这庙堂之上的手段,真是层出不穷,运筹帷幄。太祖传位太宗,也不无道理。

    李隆基凭借此番作为,又得圣宠,特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驻军沧州,提防辽军卷土重来。

    杨延昭自然也是要一番重用,雁门关一役挫败辽军十万,又是年轻的新贵,大宋的驸马爷,太宗特命其还朝受赏。这大宋,外调官员没有圣旨可是不能回京的,也是当年太祖为防不后周后尘所用的伎俩。太宗也算是年柴郡主刚刚生产,杨家又死了家主老令公。所以借此为由,让杨延昭回家一趟,至于封赏早就想好了。

    杨延昭得令,带新将到任,自然也是交接一番,返回开封。同行的除了自己的家将、王猿、白少羽、拓跋玉儿以外,还有一人。正是宰相赵普之子,劈虎将赵承煦。说起这赵承煦还朝,却还有一番故事。
1...2829303132...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