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因为从小薇、小月口中讲述的故事跟现实有天壤之别,她们说得明明白白,十八个明军家丁骑兵被五个建奴打死一半人后溃逃了,而黄汉一个人打死五个建奴救下了她俩。

    谁不爱英雄出色又出众!黄汉勇猛无敌的光辉形象已经在美少女心里扎了根。

    郑秀娥出生在书香门第,她家祖上就有进士及第的士大夫,父亲又是学霸级的人物,不仅仅金榜题名还顺风顺水加官进爵已经成为了大明封疆大吏。

    世家的女子断然不是暴发户可比,端庄贤淑那是必须的,气质也跟寻常人家大不相同。

    郑秀娥自从跟黄家两个女儿相熟,举手投足就成为了她们模仿的对象,黄馨和黄娉也被黄汉严令读书,并且写下了许多必须掌握的生字,有时候两个姑娘忘记了生字怎么读,都会去请教秀娥姐姐。

    郑家老爹属于虎生犬子,嫡长子磕磕绊绊才中了秀才,次子还要靠祖荫才得了个监生功名,但是这个嫡女却是聪明过人,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一点就透。

    郑国昌经常叹息恨爱女不是须眉,否则郑家又会有子弟金榜题名进士及第。

    在避难所住了一两个月,郑秀娥已经代入了黄家,她同样为黄汉的安危牵肠挂肚。

    过了几天就有大喜讯传来,黄汉安全把郑按察送达京师,郑家老爷不仅没有被问责还得到皇帝褒奖,朝廷论功行赏又给黄家父子加官进级了。

    虽然没有见到




第六十一章:直达天听
    至于军中多了一位文官——见习主簿郑孝文,所有人都能够理解。

    本来营兵和卫所军中都会有文职,只不过大多数是充当吏员的秀才公,有品级哪怕才从九品也比较少见而已。

    但是看看郑孝文的老子是谁,就不会有人少见多怪。

    其实黄汉根本不在意其他,他尤其满意郑国昌送来的三十位弓马娴熟的骑兵,当天就跟这些人喝接风酒。

    一群粗犷的汉子一起喝了顿大酒,再听宋鹏飞和憨子几个讲奇袭遵化的故事,讲所有人都到手了最少四十两银子。

    这些骑兵一个个两眼放光,他们很快就转变了态度,都准备既来之则安之,也争取砍几个建奴脑袋升官发财。

    永平府城被攻破,九里台村离府城只有十几里路,正月初五这一天又有几十明军逃到这里,这些人选择往这里奔逃,究其原因当然是那段佳话。

    明军认为九里台村有郑按察在,跑到这里就算找到组织了。

    黄沂州是大明军官,当然会收拢残兵,但是他很谨慎,逃来的明军中有说不出来历或没有人认识的一概先绑起来再说。

    其实这一天根本没有奸细混在明军败兵里,建奴刚刚夺下永平府城,他们忙着抢劫、睡美女呢,哪里顾得上算计一个荒僻山头。

    逃来九里台的明军大多数是骑兵,其实遭遇后金军攻击之时也只有骑兵才能够得到逃脱的机会,步兵要靠两条腿跑赢战马谈何容易。

    这些永平骑兵有许多人伤势不轻还需要时间修养,现在已经有足二十没有负伤或者是已经养好伤的骑兵被黄沂州收留做了家丁。

    这些人能够冲出来并且不溃散主动来寻找组织应该是好兵,骑术也不会差,否则根本逃不出来。

    第一批三十人的明军骑兵自从跟随黄汉后就开始脱胎换骨,幸存者都是猛士,黄汉更加认识到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收下永平败逃的骑兵打散到几个小旗,假以时日他们也会被这一支部队的军魂感染。

    在努力扩充人马的黄汉此时不知道他这个小人物已经简在帝心。

    紫禁城平台召对春意融融,当梁廷栋念出夺取遵化第一功臣是东胜左卫试千户黄汉之时,崇祯就有些愕然。

    崇祯皇帝刚刚解决完郑国昌由于机缘巧合,当东奴来攻打永平府之时,他恰好不在因此躲过一场劫难的扯皮之事。

    那个只要郑国昌去他家陪老娘过年,就觉得被重视愿意舍生忘死以斩首功报答郑按察使知遇之恩的总旗官黄汉崇祯至今还有些印象。

    等梁廷栋读完了夺取遵化的功臣名单后,他立刻问道:“梁爱卿,你可知道东胜左卫有几个名字叫做黄汉的试千户”

    知道皇帝会有此问,精明干练的梁廷栋早就备了课。

    他也是发现兵部刚刚给一个叫做黄汉的东胜左卫试千户官升一级,文书才下发了不到三天,又有一个东胜左卫同样叫做黄汉的试千户立下了夺取遵化城的第一大功劳,被刘之纶写在请求封赏的武将第一位。

    梁廷栋跟郑国昌是老交情,他立刻带着几个遵化来报功的骑兵找好友核实。

    郑国昌只知道黄汉送他到达京师就回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一无所知。

    但是他通过盘问刘之纶派来的人后,确认是走在回家路上的黄汉加入了刘之纶的队伍,并且在黄汉的提议下全军奔袭遵化取得大胜。

    郑国昌了解到前因后果后老怀大慰,那段佳话以后还有谁敢质疑他慧眼识珠已经是板上钉钉,圣天子也会褒奖啊!

    &n



第六十二章:天使来了
    大明总兵官如若能够如臂使指调动多个营伍,恐怕要有数万人马,朝廷害怕尾大不掉,故而有意让各营分权。

    所以各路将领都注重建设自己的家丁队伍,与其跟其他将领磨嘴皮子请求援助,还不如自己带着家丁队直接上去干,历史上的李成梁据说有三千铁甲家丁,连努尔哈赤都曾经做过李成梁的奴才。

    因此黄汉努力培养铁甲家丁战士很符合当时的国情,也不显得过于突兀。

    其实豢养弓马娴熟的铁骑作为家丁太耗费钱粮了,大多数总兵官、参将都力有不逮。

    虽然每一位武将都知道家丁队的战斗力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奈何如此庞大的钱粮仅仅靠克扣已经被层层盘剥后到手的营兵军饷也是杯水车薪啊!

    黄汉要打造出一支机动力无与伦比的铁军,需要的钱粮不知凡几,人吃马嚼、训练耗用、铠甲、武器、军服加上军饷,豢养一位铁甲骑兵平均每年恐怕少不了一百两银子的花费。

    一千双乘铁骑,军饷和马料银子一年就需要五六万两雪花银,算上两千匹战马的价值、一千铁甲、一千棉甲等等武器和装备又需要多少银两不给将士们吃饱并且吃上肉,他们的体力如何保证

    毫无疑问汉人做不到上马即刻可以战斗,下马又是牧民,以农耕为主的汉人皇朝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无疑是要供养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没了打后金军黑吃黑抢金银财宝的福利,钱粮问题很快就会制约黄汉的发展,等建奴退兵后,黄汉就要面临如何搞银子养家丁的大难题。

    这一次给予驻防抚宁的立功将士加官进爵不是兵部下委任状那么简单,而是正经八百经过司礼监披红的圣旨。

    冒着风险赶来敌占区传旨的太监叫做方正化,锦衣卫缇骑足一个总旗人马护送天使,百户衔的总旗官是崇祯元年的武进士李若琏。

    黄维正和抚宁的文官武将各有封赏,官升一级者有十几位,不仅仅保住抚宁城池保住了身家性命和财产,还得以加官进爵,满城文武都弹冠相庆。

    大家都联合起来邀请天使和太子亲军多留几日,因为准备宴请他们的文武太多,估摸着低级文武已经排到了十天之后。

    谁知天使不为所动,要求明天一大早就离开抚宁,因为他还有一道圣旨要赶去九里台村下达。

    这道圣旨当然是给黄汉的,方正化没有要求黄维正宣调黄汉来抚宁接旨,他坚决要求赶去黄沂州部的驻地传旨。

    这不是方正化这个刚刚被提拔为御马监掌司的中级宦官多事,而是曹化淳耳提面命指使他要亲眼看看黄沂州父子为何屡建功勋。

    见一营的将佐满城的文武都在旨意里一带而过,唯独小小百总得到了单独册封,天使还要亲自赶去九里台那荒僻山村颁旨,黄维正大为奇怪。

    最后还是在晚宴上花银子疏通护卫的锦衣卫校尉才得知黄汉已经简在帝心,他马上决定亲自集中抚宁城里小一千骑兵明天陪同天使赶往九里台村宣旨。

    方正化要看到真实状态的黄家父子,婉言拒绝了已经是副将的黄维正亲自陪同的要求,也不同意游击将军韩志宽带兵跟随,他只要求黄维正给他三个熟悉地形的家丁做向导即可。

    天使如此执拗,抚宁文武也只能作罢,各自给了大大小小的红包恭送方以化和李若琏几十人出了西门而去。

    风尘仆仆



第六十三章:“红旗军”
    以后黄汉带兵要尽可能提高部队的机动力,哪怕是步兵也必须人人能够骑马急行军。

    不要求步兵骑马战斗,只要他们能够及时赶到战场结阵步战即可。

    新招募的一百骑术还可以的战士会作为见习骑兵跟随队伍转战,他们也全身被钢铁保护绝对是装备精良。

    现在黄汉拥有一百零七名参加过遵化之战家丁骑兵、二十二位从永平府城杀出重围被黄沂州收留的骑兵、三十位郑国昌帮忙收留的边军骑兵,减去不算兵额的从六品以上级武官一共有二百五十九位家丁铁骑。

    四位郑国昌的武装家丁都是郑氏族人,他们主动要求参加军事行动搏军功协助二公子升官,这四人不比一般骑兵的战斗技能差,黄汉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休整了几天再次出发的人马战意盎然,黄汉带着全钢铁包裹的铁甲骑士寻找战机主动攻击后金军。

    这二百六十三位家丁骑士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猛人,人人都是挑选健马双乘,实力足以硬撼一个牛录建奴不落下风。

    黄汉和憨子的官衔已经高于正七品总旗官,按照大明军制不在兵额,属于军官。他们两人的战斗力应该比得上四个普通家丁铁骑。

    还有两人也不是铁甲骑兵,他们被严令告知不得参加骑兵冲锋,他们两人是李睦邻郎中的徒弟郭孝、刘大寿,也是黄汉的第一批医务兵,将来是要做医官培养更多医务兵的存在。

    为了和其他明军以示区别,黄汉的麾下都在左臂系上一根红丝带,打出的大旗上没有任何标识,就是一团火红的长方形绸布。

    黄汉带着全身被铁甲被火红包裹的骑兵在永平府游走,打击后金军锻炼队伍,效果太好,实战练兵果然事半功倍。

    外出抢劫搞创收的后金军吃了大亏,十几人甚至于三五十人的劫掠团伙已经不能保障安全,被黄汉吃掉了几拨人马。

    由于装备精良外加打偷袭战,又是以少胜多的群殴模式,黄汉的人马没有遭受什么损失,只有十几个伤残七个战士阵亡。

    损失小收获大的队伍士气高昂,见到后金军都如同猛虎扑狼群。

    永平府有几个正在被后金军打劫的村庄被及时赶到的黄汉部救下,这些挥舞红旗胳膊上飘扬着红丝带的明军救苦救难,从来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还不打官腔跟老百姓和颜悦色对话,很快就声名鹊起。

    老百姓不知道这一支明军的番号和营伍,只看到红旗飘飘,他们给这支部队起了名字,从此以后黄汉的部队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红旗子弟兵”或者“红旗军”,有些类似于太祖朱元璋的“红巾军”。

    这个名字听起来朗朗上口,正苦思为自己队伍搞个名号的黄汉见家乡父老给这支他们爱戴的队伍起了名字,也就顺水推舟把自己的队伍命名为“红旗军”。

    他为了宣传需要,绞尽脑汁写了一首不伦不类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破鞑虏非好汉,奋勇杀敌无算。愿做荡寇先锋,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铁骑在手,何日直捣黄龙”

    谁知这近于大白话的清平乐红旗被所有的骑兵战士追捧了,最后发展成人人会背许多人会默写,永平府的老百姓有太多人也时常念出“……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铁骑在手,何日直捣黄龙。”

    升斗小民被野蛮人肆无忌惮劫掠,眼看着亲人被杀害,姐妹被侮辱,房子被付之一炬,仇恨的怒火使得许许多多汉儿热血沸腾,每次“红旗军”救下一个



第六十四章: 破网
    “红旗军”屡战屡胜自然士气如虹,如今没有人会认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家丁战士们甚至骄傲的认为要是“红旗军”有一万铁骑,在家主黄汉的率领下恐怕真的能够做到无敌天下。

    冷不丁出现了一支敢主动挑战后金军的“红旗军”,老是吃瘪的红歹是怒不可遏,他下达命令搜索所谓的“红旗军”,必须歼灭他们。

    主子发狠话了,大小奴才们当然忙不迭进行布置,一张围剿“红旗军”的大网在卢龙、迁安、滦州之间撒开。

    被后金军荼毒的永平府军民人人痛恨通古斯野人,救苦救难的“红旗军”深得民心,太多不愿意屈服的乡亲们主动参与观察后金军动向,总能及时给“红旗军”送达鞑子、建奴调度的情报。

    黄汉能够及时掌握后金军的动向,布置奇袭战、伏击战当然事半功倍。

    “红旗军”又出其不意发动了几次偷袭,虽然战果寥寥,但蚊子腿也是肉,铁甲骑士们不嫌丢人,几百人马干起算计人家几个哨马这样的事也乐此不疲。

    永平府地界,在那高高的山岗上,在那茂密的树林里到处都有密切注视后金军一举一动的汉家好儿郎。

    只要出现一支低于一百骑的鞑子或者建奴,就有可能被忽然出现的“红旗军”钢铁洪流冲垮。

    后金军不傻,老是吃被黄汉偷袭的亏如何能忍,只是那支红旗飞舞的骑兵太刁滑,每每大股八旗子弟兵赶到战场之时黄花菜都凉了。

    黄汉的“红旗军”在永平府地界袭击抢劫汉人村庄的鞑子和建奴,解救了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汉民有成千上万,当然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大明老百姓的识字率不高,也就在一成左右,黄汉的大旗就是一面耀眼的红,上面什么字都没有,如此特立独行,反而让老百姓容易分辨。

    为了较好的保全自己出其不意打击敌人,黄汉做了许多预案,也观察好了许多险要事先做好准备。

    比如说需要把哪一段官道挖断,什么地方修成斜切面,附近的老百姓都自觉自愿动手协助,需要在哪个山口堆上石头、滚木,乡亲们也不辞劳苦。

    甚至于有些后生问明白了那些预备物资和陷阱工程的用处后,认为跟村子里的青壮们合作,在“红旗军”没能来得及赶到的情况下,说不定也能够利用这样的地形,砍断绳索让滚木、石头砸死进入险地的狗鞑子。

    老百姓为了防备建奴、鞑子突然冲入村子,他们在村口的道路上挖上许多陷马坑,并且加以掩饰后覆盖上积雪,不熟悉情况或者没有村里人指点,骑兵掉进陷马坑十有**就要翘辫子。

    因为陷马坑里都布满顶头尖尖的木桩和生石灰,人马掉进去不仅仅被木桩扎还使得生石灰扬起迷了眼睛。

    永平府有了神出鬼没的“红旗军”不间断打击侵略者,击发了老百姓抗击后金军的勇气,小股鞑子和建奴再也不可能肆无忌惮洗劫村落。

    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红旗军”又熟悉地形还有足够的战马换乘,因此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机动力。
1...1213141516...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