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好不容易活捉了多铎,“红旗军”兄弟们当然不会给他自戕的机会,用麻绳把他的腿和胳膊绑在四尺长、碗口粗的树干上。

    多铎几次挣扎无效后也老实了,任凭八个孔武有力的“红旗军”刀盾手用四根木头搭起的架子抬着他走。

    太累了,一两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安生觉,认栽了的多铎晃晃悠悠居然睡着了,貌似成为俘虏反而得到了解脱。

    心情不错的顾吉祥没有肯麾下虐待多铎,甚至于多铎开口要喝酒、吃肉都得到了满足。

    多铎知道反抗无济于事,见“红旗军”不打不骂还




第七百九十二章:征西将军
    接下来不间断有汉民移居“汉江省”,棒子的人口占比马上就会降低。

    现在是三分之一强,过了年就会低于三分之一,以后会越来越低。

    这片区域大着呢,面积二十几万平方公里,是后世浙江省、江苏省面积的总和还不止,开发出的田亩完全能够养活超过三千万人口。

    跟“汉江省”蒸蒸日上大不相同,陕西省烽烟四起,何止民不聊生,连官员、地主都朝不保夕。

    建奴突入延绥镇后一直在攻城拔寨,一直杀到西安城下,还好满蒙骑兵虽然高达六七万但是没有攻城器械。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两位主将见明军守城意志坚决不肯消耗兵力夺城,一直在周边破袭结寨自保的地方武装的堡垒、山寨。

    由于流寇跟建奴之间隔着汉中、咸阳、西安等等几座尚且在明军手中的大城,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等等还不知道来了大救星。

    迫于洪剃头的凶名,高迎祥等等率领流寇为祸四川去了,十月初二日,高迎祥、李自成、过天星、混天王等九部分三路入川。

    他们分别由七盘关、阳平关、梨树口突破防线,初八进攻昭化一鼓而下。十二日攻打剑州又是唾手而得,队伍一下子膨胀到了几十万。

    由于四川秋收不久,家家户户都有粮食,流寇们得到了大量补给,粮食被流寇一扫而空的川民不得不从贼跟着劫掠下一个府县。

    十四日,由于人马太多,高迎祥等又兵分三路出击,分别往攻下绵州、盐亭、江油,再次抢得盆满钵满。

    四川巡抚王维章、左都督四川总兵官侯良柱连战连败不得已退守成都,集结的人马丢了一大半,如今只有不足一万人。

    十六日,自我膨胀的高迎祥和李自成、马守应、过天星、混天王等再次合兵一处包围了成都,此时入川的流寇连下川中三十余州县,声势浩大。

    参与围攻成都的流寇、流民号称百万,总人数恐怕不低于八十万,青壮年应该接近三十万,拥有兵器有些战斗力的不会低于十五万。

    白杆兵和“红旗军”经营川东搞得有声有色,三年多的好时光没有被荒废,如今的白杆兵整体素质和数量远强于历史。

    秦良玉和马祥麟这两位白杆兵的当家人没想到流寇从川北一直打到成都平原,这还了得

    藩国在成都的是蜀王朱至澍,他的先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已经在四川生息繁衍了二百几十年传承了十四代。

    面临流寇几十万,蜀王系的诸多郡王、镇国将军都被吓坏了,六百里加急的求救公文发出十几份向朝廷求救。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蜀王特意亲自写了书信向秦良玉求援,也听从王府长史建议给“红旗军”留守夔州府的主将顾准去了求救信。

    蜀王不昏聩,也不贪得无厌,他们这一系的郡王也没有在民间留下太多恶名。

    以蜀王朱至澍、内江王朱至沂等等为首的郡王、镇国将军等等都做出表态,只要来救援成都,军饷、粮食都由他们提供。

    成都平原辽阔且富庶,蜀王系在这个好地方经营了二百余载算得上富可敌国,他们确实有为剿寇大军提供粮饷的实力。

    秦良玉、顾准接到蜀王的求援信后立刻为大军开拔做准备,宣传、动员工作立刻展开。

    大军调度需要兵部公文或者皇上的圣旨,以秦良玉对朝廷的忠诚度断然不会擅自出兵。

    已经高升左



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
    没想到看上去沉稳,一直跟白杆兵合作愉快的顾准会当众让自己下不了台,秦良玉强忍怒火问道:

    “朝廷调白杆兵和‘红旗军’一部剿杀流寇,如今流寇往北而去,本官下令穷追不舍,一直打到他们的老窝陕西有何不妥”

    “红旗军”的救命之恩张凤仪念念不忘,见婆婆气得脸色铁青暗叫不妙,连忙给顾准使眼色。

    马兰花原本是白杆兵女兵卫队小旗官,跟着秦妡怡出嫁足七年,在“红旗军”体系学到了太多新知识,如今已经是女兵营千总实授。

    她奉秦妡怡之命率领一个把总“红旗军”女兵保护养母替她尽孝后,一直跟在秦良玉身边简直是形影不离。

    此时马兰花见顾准跟秦良玉起了争执,暗地里为顾准捏了一把汗。

    她在“红旗军”中已经有了七年有余,当然知道征虏大将军对待白杆兵可谓情真意挚,不肯白杆兵进入险地肯定是为了秦良玉着想。

    马兰花已经在思量着如何帮助顾准劝说脾气大、无比固执的老家主。

    顾准的内心是强大的,“红旗军”体系的将领都充满自信少了奴性,因为“红旗军”的氛围就是如此。

    黄汉一直在狠抓将士们的思想教育,各营每十天就会有总结会,还有每个月的例会,每每开会时都会有批评和自我批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将士们的互相帮助也是互相监督不存在官职大小,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今日之事,顾准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是本着对一万川军、两万五千白杆兵负责人的态度就事论事,是不是得罪征西将军他根本不在乎。

    他道:“军人的第一职责乃是守土保民,如今成都附近三百里饥民多达二三百万,秦将军带着人马走了,他们怎么办坐看他们饿死,或者等他们变成流民发展成为流寇吗

    如果秦将军带着人马一直追出四川杀奔陕西,末将估摸着流寇打不着多少,白杆兵会消耗过半,时间恐怕需要一年半载。

    而您抛下不顾的两三百万饥民会揭竿而起,他们肯定到处抢劫,一年半载过后,饥民会翻倍,四川土生土长的流寇会发展到几万、几十万。

    那时整个四川饥民遍地烽火连天,白杆兵再要稳住局势已经不可能。这就是末将的恩师征虏大将军经常提及的恶性循环,四川真要发展成那个样子,秦将军乃是千古罪人。”

    马兰花的见识已经高于九成以上的白杆兵和川军将领,听了顾准的辩论差一点就要下意识地鼓掌,忽然想起这不是“红旗军”的例会,赶紧打住。

    白杆兵主将见顾准说话如此针锋相对不由得暗自佩服。

    被一个晚生后辈相当于当面指责,秦良玉面孔涨得通红,可人家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好像有些道理啊!

    她眼光扫向儿子马祥麟、儿媳张凤翼、侄子秦翼明、秦拱明,只见他们都紧锁眉头在沉思。

    秦良玉见白杆兵将领没有人站起来反驳,只得自己开口道:“顾将军,以你之计当下该如何做”

    顾准从容道:“咱们三年前在川东怎么做的,在成都乃至于川北还这样做,咱们何必舍近求远

    本官认为首先就是剿灭方圆三百里内的土匪、山贼、流寇,确保这片区域安定后再循序渐进。

    ‘红旗军’会尽可能保证不让一个川民饿死,会立刻往外运送饥民向川内运进粮食。”

    &n



第七百九十五章:为何而战
    见秦良玉如此顽固,顾准急眼了。

    如果他服从命令带着“红旗军”留下,秦良玉带着白杆兵往川北追击流寇,征虏大将军交代的竭尽所能保护秦良玉的安全岂不是变成了遥不可及

    本来征虏大将军就不看好白杆兵出川,担心秦良玉他们遭遇流寇、建奴双重打击损兵折将。

    如果有顾准的五千“红旗军”正兵、卫所军跟着,说不定还能够化险为夷,分兵岂不是更加削弱了整体实力

    顾准一口拒绝道:“不行,我军不仅仅面对几百万饥民,还要面对无数的土匪、山贼武装。

    方圆几百里,山高林密不知面临多少敌人,没有白杆兵参与,安置、接济饥民的这项工作即便有粮食末将完成不了。

    白杆兵必须留下跟'红旗军'共同进退。这不仅仅是末将的主张,也是征虏大将军的命令。”

    马祥麟、秦翼明等等将领都听出来顾准是为了白杆兵着想,也认为留在成都安民、养兵能够增长实力,白杆兵不是不打流寇,而是量力而行没有什么不对。

    秦良玉再次怒火上涌,她已经让步了放弃指挥五千“红旗军”,而顾准不但寸步不让,还抬出征虏大将军压她。

    明朝已经许久没有挂大将军印的文官武将,秦良玉这个挂将军印的总兵官跟大将军不好比,确实应该听从调遣。

    只不过这里不是辽东,更加不是征虏大将军管辖范围,他凭什么远在几千里之外对川中事务横加干涉

    她道:“本官全权负责四川剿寇事宜,征虏大将军的军令恐怕还管不到白杆兵。明天白杆兵就会北上追击流寇主力,顾将军的人马请自便。”

    顾准站了起来抱拳道:“我等军人为何而战为了保国安民!末将坚决不同意秦将军即刻北上,您要对几百万饥民负责任,在这些人没有得到安置的情况下,您哪儿都不能去。”

    秦良玉反问道:“笑话,本官手中能有多少粮食,哪有能力安置上百万饥民留下安置饥民当然是拥有钱粮的'红旗军',本官唯有跟流寇死战以报皇恩。”

    顾准不管不顾道:“秦将军不能一走了之,末将的人马不足以安定如此大的地盘,如果因为赈济不力导致饥民大量饿死,导致他们结伙打家劫舍祸害更多地方,秦将军难推其咎。

    末将会上奏朝廷参秦将军好大喜功至数百万饥民不顾,只为了得到斩首功哗众取宠。”

    秦良玉毕竟是个武将,花花肠子少,跟顾准的辩论水平有差距,她心里觉得顾准胡搅蛮缠,可是又说不出具备杀伤力的言辞,气得指着顾准“你、你……”说不出话,拂袖而去。

    张凤仪跟马祥麟使了使眼色,追着婆婆出去了。

    马祥麟知道顾准没有恶意,见他留下白杆兵的态度是如此坚决,不惜和母亲针锋相对,心里佩服。

    见母亲走远了,他小声问道:“顾将军,征虏大将军为何坚决不肯白杆兵出川他能够预见那里的仗不好打”

    顾准道:“确实如此,白杆兵守稳四川都得再次扩军,哪有余力去陕西鏖战

    况且那里如今形势相当严峻,仅仅流寇的人马保守估计就在二十万之间,满蒙骑兵的人马应该有六七万。

    两万五千白杆兵、外加一万川军填进去根本于事无补,会白白折损了你们这些大明的忠臣良将。”

    秦翼明不服气,问道:“何以见得流寇纵然有二十万兵力又有何妨我白杆兵以一当



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险地
    历史上的马祥麟就是一位忠臣良将,他明知事不可为还死守襄阳直至城破殉国。

    他曾经写信给母亲秦良玉“……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好!好!真吾儿!”

    他们傻吗是的,他们真的很傻。而就是因为有了如他们这样的傻子才让后人懂得了何为“可歌可泣”!

    黄汉不肯让英雄流血还流泪,指名道姓要顾准保障秦良玉、马祥麟的安全。

    由于影响了历史现如今本该殉国的张凤仪、秦拱明、马祥和等等将领的安全也要兼顾。

    顾准见马祥麟煽情,白杆兵将领的情绪立刻不一样了,连忙准备反驳。

    此时秦拱明道:“不然、不然,拼得一死容易,留下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多做贡献才是善莫大焉。

    白杆兵不立刻北上杀奔陕西,起到的作用更加大,安定数百万川民就约等于消灭了几十万流寇,救活了百万饥民。

    我不管你们是什么态度,我赞同顾将军的计划。”

    顾准道:“我‘红旗军’自从成立以来可谓身经百战,何时畏敌不前白杆兵忠勇众所周知,合计斩杀多少建奴、鞑子、流寇

    恩师审时度势一边跟建奴、流寇鏖战一边把‘红旗军’发展壮大,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至今为止“红旗军”的斩首数恐怕是白杆兵斩获的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

    何为落了下乘难道眼看着让忠勇的麾下无意义的牺牲才是上乘”

    马祥麟言下之意“红旗军”不肯拼消耗惯会大滑头仗,顾准立刻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斩首数,几大十议事的将领议论纷纷。

    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直爽的马祥麟已经暗自后悔,他知道黄汉这个妹夫对秦家、马家没说的,还亲自救下了自己的结发妻子。

    这些年“红旗军”经常资助白杆兵装备和钱粮,连自生铳、米尼枪、能够在山区灵活转运的轻型钢炮都舍得给。

    他缓了缓语气道:“你们虽然言之有理,但是未免消极怠战,不是我白杆兵的一贯作风,这一次不执行命令,以后朝廷该怎么看马家、秦家”

    顾准道:“征虏大将军已经在春天收复汉城,他没有紧接着出兵争夺平壤,而是进行屯田后在平壤方面将要秋收之时发动进攻。

    一个很简单的戒急用忍,使得'红旗军'用不着千里运粮就能够在'汉江省'发动大战安置俘虏。

    如此成功的例子我们为何不效仿,为何非得使得自己的麾下陷入苦战才能够表现出一个将领的忠勇

    朝廷的看法能当饭吃能够让枉死的袍泽活过来放心吧,只要白杆兵兵强马壮人数众多,朝廷就没有看法,还会竭力给予粮饷封官许愿。”

    马祥麟听了这些话,觉得不舒服,他从来没有想过拥兵自重胁迫朝廷,此时反问道:

    “顾将军,你口口声声为了上百万川民着想,故而竭力留下白杆兵。

    可是陕西的老百姓怎么办难道他们就不是人,朝廷大军就应该不闻不问任凭他们被流寇、建奴轮番祸害”

    这话具有杀伤力,白杆兵诸将都瞪大眼睛等待顾准辩驳。
1...181182183184185...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