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怡春院头牌办喜事,不是梳栊而是出嫁,羡慕嫉妒不知凡几,鸨儿和怡春院的东家很会做人,把喜事办得热热闹闹。
有可能经常有公子王孙或者富贾豪商在这里纳妾,因此怡春院里连吉服都常备着,由于来了几十个锦衣卫捧场,婚礼倒也热闹。
怡春院的姑娘都出份子喝喜酒,楚楚得到了太多姐妹赠送的豪礼,得到了她们太多的祝福。
海棠姑娘出手大方,送来的礼金和细软居然价值一千几百两银子,楚楚觉得太多了怎么说都不肯收。
海棠急了,道:“楚楚妹子,在怡春院就数你和小桃红与我相处最好,你命好能够嫁给少年英雄为妾,姐姐得过且过还不知以后何去何从,保不准以后过不下去求到你门下也未可知啊!”
这个海棠是怡春院当家红牌之一,比楚楚大两岁,大前年就被一位举人梳栊了,海棠一厢情愿想着那位老爷带她远走高飞,可是人家没有这个意思,只不过来怡春院花钱买乐子而已。
中了进士外放了知县的良人一去不回头,认清现实的海棠再也不会为任何人动情,她每日逢场作戏只为赚银子。
她其实一直都不看好貌似傻傻的楚楚妹妹,这傻妞如同痴了般只为了在人群中匆匆一瞥就妄想委身那个风光无限的大英雄。
海棠认为那是痴人说梦,不知劝了楚楚多少次,让她瞧谁顺眼对方又肯花银子,就给答应人家梳栊吧。
谁知楚楚执迷不悟,依旧想方设法打听黄汉的去向居然还赶去丰润县城,冒着遭遇后金军或者明军溃兵香消玉殒的风险一路劳顿就仅仅是为了能够再看他一眼。
傻人有傻的福气,执着的楚楚真在丰润见到了心上人,并且得到了黄汉来怡春院相见
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郑家规矩比较大,郑大公子以前来京师时也只不过偷偷地去过怡春院三两次而已,由于囊中羞涩,从来没有点过红牌。
谁知准妹夫去了怡春院不仅仅最当红的姑娘伺候着,最出名的清官人还即将被他纳妾,于是乎,郑孝谦急匆匆来后堂找妹妹,想着是不是带上家丁去怡春院闹一闹。
黄汉从来没见过郑秀娥,但是这位姑娘自己创造机会多次见过黄汉,虽然只不过是在轿子里掀开轿帘偷偷地瞧上几眼,但是黄汉的形象已经深深地藏进了小姑娘心底里。
这是为什么因为工作中的男子汉最有魅力,郑秀娥在开平小住一段时间,一直为了要安置十万难民的黄汉担心,多次乘坐一顶小轿去偷看心上人。
见到黄汉之时,他无一例外都在工作状态,身边还有大名鼎鼎的徐光启,郑秀娥亲眼见到黄汉吃穿不讲究,一心扑在工作中,当然庆幸自己得嫁如意郎。
大哥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急匆匆入后堂,郑秀娥还以为父亲或者三哥出事了。
她倒是没有为黄汉担心,因为下午贴身侍俾就已经告诉她那人已经到达京城,去了广渠门内大街的“四方快运”总号。
“妹妹呀!出大事了,你那夫婿是个轻薄儿,他居然准备今晚在怡春院纳当红花魁楚楚为妾。”
“哥哥,你吓死我了,这算什么大事呀!一惊一乍的。”
“啊这事还小啊”
“三哥早就告诉妹妹怡春院的楚楚爱慕黄家郎君,她居然不顾兵荒马乱一直追到丰润县城就是为了见他一面。
郎君是个大英雄,一定是个敢爱敢恨之人,那楚楚如此执着,郎君公然纳她为妾也是在情理之中。”
妹妹居然是这个反应,郑孝谦有些纳闷,道“妹妹,难道你不嫉妒不准备带上人去讨个说法现在赶去还来得及。”
“哥哥真是多事!郎君早就过了婚配年纪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娶妻纳妾乃是情理之中,他今日在办喜事,妹妹苦于没过门不能替他张罗已经有些遗憾,为何要去坏他好事”
郑孝谦晕了,这是什么逻辑,他奇怪道“不可理喻啊!妹妹呀,你满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啊”
这时听到消息匆匆赶来,已经在外面听了一会儿的郑夫人从外面进来了。
她看了看女儿笑道“秀娥说得好做得对。大妇要有当家人的气度,要维护夫君的体面。
黄汉纳一个青楼红牌做妾是孟浪了一些,但是这无伤大雅,越是这种出身的女子越是知道自己的身份,她们反而不可能成为当家大妇的对手。”
看来郑夫人是个宫斗高手,一进门就语出惊人,她已经透过表象看清了本质。
郑孝谦讨了个没趣,一甩袖子道“算我多事,娘,您跟妹妹聊聊吧,我出门看个朋友去。”
郑夫人拉着女儿的手坐下了,她道“秀娥啊!孝文来信已经告诉为娘秦家姑娘跟黄汉见面的事情。这位姑娘才是你最要当心的人啊!”
郑秀娥红着脸道“娘,没有您想得那么严重,人家出身名门还是朝廷命官,哪里有一丝做妾的可能性。”
“这倒是,可是你没成亲为娘心里总是不踏实,毕竟你曾经定过婚事,要是此时出现反复,人家大有可能拿这做借口,我郑家也无可奈何。”
“娘,您不要想得太多。郎君乃是当今豪杰,自然言出如山,两家都定好了成亲的日子,他不会做出不智之举。”
“你就如此信赖他要知
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极了
人群更加骚动,许多人发出了惊呼声:
“真是礼部尚书徐大人亲临啊!乖乖,这烤红薯究竟是什么好东西啊待会儿一定要买二斤瞧一瞧。”
徐光启走下轿子看了看炸薯片的门脸,又瞧了瞧烤红薯的炉子,满意地笑了,他对黄汉道:“很好,给本官来一只烤红薯和一两炸薯片。”
黄汉高呼道:“当朝礼部尚书购买一只烤红薯、一两炸薯片,开张大吉喽!”
李三娘子、谷甄氏和四个亲兵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齐声高呼:“开张大吉喽!”
不一会儿李三娘子称好了一只烤红薯,谷甄氏拿来了用草纸盒装着的一两炸薯片,黄汉亲手交给徐光启大声道:“一共九文钱,谢谢大人惠顾。”
徐光启早有准备,认认真真数了九个万历通宝金背钱放在黄汉摊开的手掌心,然后当众拿起一片炸薯片送入口中。
科学家从来没吃过这东西,根本没想到炸薯片是如此好吃,他眼睛瞪得大大地瞧着黄汉赞叹道:“黄汉,想不到你能够把马铃薯搞得如此美味,老夫佩服之至啊!”
他又对身边的几个随从道:“大家别看着,都来尝尝,炸薯片真的妙不可言,味道好极了!”
徐光启的随从们还以为是家主有意给黄汉造势都纷纷上来凑趣,准备吃上几片就以及其夸张地口气学着家主大喊:“味道好极了。”
谁知他们当真吃了几片后设想的台词变了,“娘啊!这东西怎么如此美味啊”
“好吃,真好吃,这个炸薯片根本用不着如此大张旗鼓宣传,估摸着马上就供不应求了。”
“是啊!我要买二两带回去给孩子尝尝。”
“对对,我也赶紧称几两,晚了估摸着要排队。”
徐光启来到现场做成第一笔设定中的买卖后,围观的老百姓再也忍不住好奇心掏出铜钱尝尝鲜,很快出锅速度就远远的赶不上购买的需求,摊位前开始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与此同时,在京师布置的其他炸薯片和烤红薯的摊点也是生意火爆,京城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炸薯片的香味。
黄汉当然不可能成天在摊位上做买卖,他忙过了几笔生意就交给李三娘子负责。
这里还有一个总旗少年学兵维持秩序,见习学兵总旗官安小乐是安全负责人,谷如山也在这个总旗。这个孩子此时正乐滋滋帮着着母亲和妹妹卖炸薯片。
黄汉准备叫上楚楚带着四个护卫把内城、外城转一遍,看看那些摊位的销售情况,再看看摆布是否需要调整。
这时才发现楚楚不见了,跟着她的两个贴身侍婢正神色紧张朝一边远远地张望。
什么情况黄汉有些懵逼。
原来楚楚正帮忙做生意之时,一个文文静静丫鬟打扮的女孩子来到她面前,楚楚还以为人家要买炸薯片,很抱歉地让小姑娘去排队。
小姑娘是郑秀娥的贴身丫鬟叫做柔儿,她很客气道:“楚楚姑娘,我家小姐让你过去见礼。”
“见礼你家小姐是谁呀”
“我家小姐姓郑。”
楚楚被吓着了,结结巴巴道:“是,是……”
“是的,姑娘没猜错。”
原来是准大妇要见她,楚楚紧张坏了,又不敢不去,也不想惊动黄汉,低着头跟着柔儿来到了路边停着的一辆比较豪华的马车边。
只听见马车里面传来娇滴滴的官话:“是楚楚来了吗进来叙话。”
楚楚哆哆嗦嗦上了马车立刻跪下了,口中道:“楚楚给姐姐见礼。”
“嗯,摸样俏丽举止大方,不错不错,起来吧!坐到姐姐身边来。”
&n
第二百一十四章: 讨要公道
徐光启也有了广告意识,,大声对文武百官道:“诸位大人,请散朝后去照顾老夫关门弟子黄汉守备的小小生意呀!
烤红薯才四文钱一斤绝对是价廉物美,以后一定是老百姓的主食之一。
炸薯片四文钱一两不是太贵,给孩子吃吃零嘴也不算奢侈。”
这才几十文钱的小事情,文官武将都起哄道:“部堂大人,咱们一定派遣家丁去捧场,这两样东西都很美味,买给妻儿尝尝很不错。”
早朝时间到,文官武将整理了朝服后鱼贯而入金銮殿,礼部尚书徐光启双手捧着一只托盘上朝了。
他高亢的声音在金銮殿回荡:“陛下,老臣有本参奏。”
来到金銮殿屁股刚刚坐上龙椅就有事,还是当朝礼部尚书奏事,崇祯以为又出了什么乱子心里咯噔一下。
“爱卿,有何事要奏请讲。”
“臣这些年潜心研究农事,事到如今应该是出成果了,今日臣带来了两样新农作物加工的食品请陛下亲口尝一尝。”
原来是好事情啊!崇祯松了一口气,道:“爱卿为国操劳辛苦了,是什么东西朕很好奇,真的想尝一口。”
王承恩赶紧接过徐光启手中的托盘,他看了看发现两个烤红薯和几十片炸薯片,于是他拿了一片炸薯片塞入口中。
不是王承恩要先吃为快,而是他必须保证皇帝的食物不会被人下毒。
崇祯看了看在咀嚼炸薯片的王承恩问道:“味道如何”
王承恩大声道:“回禀陛下,正如徐阁老所言味道好极了。”
黄汉在京师卖烤红薯和炸薯片,如此大的动静肯定会被锦衣卫和东厂呈报紫禁城,因为黄汉毕竟一下子带来了男男女女接近一千人。
王承恩和曹化淳这些大太监当然对此事一清二楚,徐光启在炸薯片售卖的第一天作出“味道好极了”的评价已经尽人皆知。
崇祯笑了笑,也拿起两片尝尝,随即不断点头,最后评价道:“真是味道好极了!”
徐光启趁热打铁道:“请陛下赐字为炸薯片扬名。”
崇祯欣然同意,御笔书写了这五个大字。“味道好极了”从今往后成为黄氏炸薯片的专用广告词,是得到皇帝金口玉言、御笔褒奖独一无二的“味道好极了”。
徐光启又奏道:“陛下,老臣几年前就在北方试种成功了甘薯,可是老臣推广不得法导致无人问津。
自从老臣去永平赈济灾民遇到了永平守备黄汉,这一现象大为改观。
现如今已经有超过三万户农民尝试种植了甘薯和马铃薯,黄守备又包销他们的产出。
想必这些第一批种植马铃薯和甘薯的农民今年会得到超过往年的收益,明年种植这两样新农作物的农民会倍增,增加了种植面积,以后永平府子民真的可以不用再挨饿了。”
崇祯听得很认真,按理说此处应该有掌声啊!可惜大明人不时兴拍巴掌,一众文官武将只不过唏嘘感叹罢了。
徐光启继续道:“如果我大明多出几位如黄汉这样的人才,能够在整个大明都推广种植甘薯和马铃薯,哪怕只有一两成田亩种植,大明子民摆脱饿肚子的困境指日可待。”
皇帝开口道:“朕无时无刻不担忧嗷嗷待哺的饥民,爱卿研种出如此高产农作物有大功于社稷,朕会不吝厚赏。”
“陛下,老朽已经高居庙堂心满意足,今日老臣举贤不避亲要为一位少年英雄鸣不平。”
&nbs
第二百一十五章:抬杠
梁廷栋出班奏道:“启禀陛下,抚宁游击营核准兵额三千六百,其中骑兵一千二百。
耗用银和军饷每年十八万两白银直接从辽饷中划拨。本色每年两万五千石,其中麦子和杂粮各一半,由永平府供给。”
皇帝沉吟片刻道:“给予‘红旗军’的兵额还是太少了一些。爱卿……”
这时担心黄汉兵强马壮更加为所欲为的孙承宗再也忍不住了,他出班奏道:“陛下万万不可再给黄汉兵额,他能够组织的人马已经过万了。”
皇帝讶异道:“这是从何说起啊”
孙承宗道:“人的能力有大小,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就是这个意思。
黄汉拥有卫指挥使的职务,以他的能力给他两年时间,五六千的卫所军都有可能不弱与边军,再加上他父亲一千三百六十滦州守备营的人马,总人数过万那是必然。”
徐光启见老友公然拆台很不开心,面沉似水道:“按照督师大人如此说法,大明拥有卫所千百,在册的卫所军应该有百万之多,那么你为何没有调几万卫所军去辽东参战”
孙承宗尴尬道:“徐大人说笑了,卫所军哪里堪战,仅仅能够充当劳力而已,跟建奴作战岂是儿戏,当然要用大明边军营兵。”
徐光启更加不高兴了讥讽道:“督师大人两种标准昭然若揭也!黄汉拥有一个卫指挥使的头衔,他的五六千卫所军战斗力就会不弱与边军,其他卫所军就是劳力而已你这是哪一家圣贤书总结的理论”
群臣忍俊不禁哄笑起来,连崇祯都觉得有趣,孙承宗老脸一红随之就坦然自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