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家主的意思是放慢速度改奔袭为循序渐进,不一下子杀到青城,免得喀喇沁人太过于集中又有城池可凭,造成“红旗军”人马久攻不克处于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

    故意暴露我军的位置,让喀喇沁骑兵离开青城几十里与我军野战,引诱他们攻打步兵临时用独轮车圈起来的阵地是重新修订的战术,能否大获全胜的关键是诱饵不能被鞑子吞了。

    这就意味着一千左右的步兵和一千随军劳役有可能要面对双倍鞑子骑兵的攻击。

    宋鹏飞压力山大,虽然有一千杆鸟铳、一百二十抬枪可以打响,但是算足杀伤力至多只会让五六百敌骑失去战斗力。

    要是鞑子不怕伤亡硬冲,只要突入阵地,没有铁甲的鸟铳手被一边倒屠杀的惨状就会发生,跟骑兵拼刺刀哪里是儿戏毕竟装上刺刀的鸟铳太短,还不如使用白蜡杆长枪刺杀来得有效。

    这是“红旗军”步兵为主力第一次跟敌军交锋,黄汉知道自己在“红旗军”心中的地位,他决定亲自和步兵、劳役们一起守卫步兵本阵。

    黄汉命令憨子和杨大年、袁思明、王展鹏几个率领“红旗军”骑兵,他们发动攻击的时机是喀喇沁骑兵冲击步兵阵地小半个时辰后。

    这个时代打仗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红旗军”骑兵发动反冲锋之时正是喀喇沁骑兵“三而竭”之时。

    黄汉了解历史上冷兵器遇上热兵器的战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英法联军对阵满、蒙古骑兵的八里桥之战完全能够说明问题。

    此战满、蒙古骑兵伤亡过万,而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这还是已经不装备盔甲的洋鬼子不远万里渡海而来,深入中华腹地几万人马规模的会战。

    法国议员不肯给予法军将领孟托班过高奖赏,他们认为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

    因此黄汉不认为“红旗军”的伤亡不可控,毕竟鸟铳手的防御力比英法联军强多了,两层棉甲足以应付漫天飞舞的轻箭。

    喀喇沁骑兵不会是果敢决绝的狠角色,他们不可能牛掰到在被大小铅弹袭击乱了阵脚的情况下还坚持作战,更加不可能冲入由插着白蜡杆长枪的独轮车围起来的阵地。

    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黄汉心知肚明,往往鞑子都会利用轻骑兵灵活的优势,采取围着步兵军阵兜圈子漫射的法子扰乱敌人阵型,等到敌人出现混乱之时才进行突破。

    但是他们马上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红旗军”步兵不怕麻烦连车载抬枪一共带了八百六十辆独轮车,用这些插上三支白蜡杆长枪的独轮车结阵不到一息就能够搞定。

    需要变阵前进之时也是方便快捷,整个阵地其实是可以流动的存在。

    骑兵胆敢直接驱马撞“红旗军”步兵军阵,




第二百三十三章:准备野战
    蓦然被攻击的喀喇沁鞑子各自为战,他们大多数人是在睡梦中被急促的马蹄声惊醒。

    鞑子们匆匆忙忙钻出蒙古包连甲胄都没有来得及披挂就被呼啸而至的“红旗军”骑士射穿身体,因此那些小部落聚居区都被摧毁。

    不要求合围全歼使得“红旗军”骑兵的进攻更加快捷有效率,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死鞑子一百大几十。

    明明知道逃掉了几十骑鞑子,“红旗军”也不追逐,他们再次救下汉民五六百之多,现在这些汉民和昨天救下的人已经拿起武器在夺下的一个拥有四十几个蒙古包的小部落过冬营地安置。

    临时负责人乃是杀了一个鞑子百夫长的项成梁,他早就把自己收拾得精神抖擞。

    此时已经扔掉了柴刀端着白蜡杆长枪不断练习刺杀,他腰里别着一把蒙古弯刀,身上穿戴了缴获的棉甲和皮甲。

    不仅仅是项成梁武装起来了,还有接近三百相对体格健壮一些的汉人男子也穿戴了缴获的皮甲或者棉甲拿起了武器。

    这些人中还有十几人会射箭,他们当然晓得使用缴获的蒙古牛角弓提升战斗力。

    这些汉人现在都已经知道解救他们的是一支叫做“红旗军”的明军队伍,这支明军为了解救更多汉人,接下来还要去攻打青城。

    不想再次做奴隶的汉人唯有拿起武器跟随“红旗军”作战,争取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一起风风光光返回大明关内。

    几大百汉人都在祈祷“红旗军”大胜喀喇沁鞑子,他们太渴望回家。

    汉人们互相鼓励,如果发现有鞑子来袭击他们的临时安置地,大家要齐心协力跟鞑子拼个你死我活。

    项成梁已经杀过人,心理素质顿时提高了一大截,当天晚上他被黄汉接见,不但得到了褒奖,还被任命为汉人自卫武装的头目。

    现在他带着接近一千汉人男女看管着二十几个鞑子俘虏,管理着四百多鞑子女人,他这个营地将要经营成为大军撤退时的一个物资中转站,也是一个接应点。

    项成梁负责的营地里牛羊太多,他知道大军撤退时根本不可能赶着羊群,因此他命令汉人和蒙古女人杀羊分割羊肉。

    所有汉人都自觉自愿参加劳动,他们知道回家的路上也得有食物充饥,现在有现成的肥羊可宰,人人不遗余力。蒙古女人不反抗,也默默地听从吩咐小心做事。

    青城西南方,“红旗军”步兵阵列在循序渐进。

    战士们和随军劳役都十分淡定,因为家主就在他们身边,四个总旗的少年学兵人人激动不已,他们渴望鞑子杀来,好让恩师能够亲眼瞧见他们如何奋勇杀敌。

    在中军指挥的黄汉身边有严从优、何勇庆等等四个亲随,还有右手挥舞战斧左手举着黄氏出品的轻钢圆盾的步兵刀盾手总旗官房连栋护卫。

    刀盾手顾名思义应该是左手盾右手刀,但是“红旗军”的刀盾手不那么绝对。

    轻钢圆盾是刀盾手的制式装备人人拥有,这种钢盾的上部还刻意加了钢料打制成了带棱角的刀口,刀盾手挥舞之时凭借钢盾也能够斩下敌人的脑袋。

    大多数刀盾手右手拿着鬼头刀,也有一部分大力士嫌弃鬼头刀太轻选择了单手战斧。

    还有人认为鬼头刀需要大砍打剁不利于用巧力,他们选择短矛利用钢盾掩护进行突刺,这样的打法更加阴险狡诈,



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试
    军阵讲究的是配合,所有的步兵官佐得到的命令是保持阵型,即便行军时的阵型也不得混乱。

    因此所有步兵和随军劳役都有自己的具体位置,乱了阵型轻者会被鞭挞,重者会被打军棍并且记过一次。

    现在“红旗军”上上下下宁可挨鞭子、挨军棍也不愿意在档案上留下记过处分,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升职。

    这个步兵军阵里的官兵们都如同标注了号码的零部件,所在的位置不可以任意变动。

    因此这两千左右人马中也只有黄汉和四个亲随是处在自由人的状态,他们发现了鞑子哨马冲出本阵准备便宜一把再说。

    房连栋大惊失色急急忙忙找七人团之一的宋鹏飞回禀情况,小宋也只能报以苦笑。

    他总不能派遣步兵刀盾手出阵去追已经绝尘而去的恩师,如今只能选择观战,选择祈祷主将千万别出事,宋鹏飞其实迷信师傅的战斗力,不是太担心。

    几股鞑子都在附近监视明军,他们见明军阵列里忽然杀出了五骑根本不以为意,依旧不紧不慢在明军阵前游弋。

    他们哪里会知道这五骑的武力值是可以一对一对决建奴巴牙喇且能胜之的存在,他们装备的胸甲蒙古人的轻箭在二十步左右都无法穿透,他们胯下的战马也是从总数达到四百余匹的阿拉伯战马中精选。

    说黄汉和四个亲随是冷兵器骑兵中的兵王虽然有些过了,也不远矣!

    一个三人组合的鞑子探马见明军五骑接近了,他们开始拨马往回跑,三人都不约而同取出骑弓回身射箭。

    这就是曼古歹战术的一种,蒙古骑兵一边利用马术跟追击之敌拉开距离,一边不时回头射杀进入射程的敌军骑兵。

    往往折腾到最后,疲于奔命的敌人会越来越少,这时蒙古骑兵不跑了,一个个挥舞蒙古刀回身冲杀,把已经疲惫而且乱了阵型的敌人杀得狼奔豕突。

    可是这一次鞑子未能如愿,追来的明军骑兵速度快得不可思议,他们刚刚回身射了一轮轻箭,就被黄汉几人接近到了三十步。

    四个亲随只有俩人有骑射技能,雷鸣春和顾奎惯使投枪和飞斧。

    黄汉根本不管射向胸口未能透甲滑落地上的轻箭,取出精钢滑轮弓箭发连珠,轻轻松松十支羽箭射出,三个鞑子纷纷落马。

    不过一刻而已,牛刀小试后的黄汉带着亲随回来了,严从优的马脖子上挂着三颗血淋淋的鞑子首级,雷鸣春牵着缴获的三匹蒙古马。

    主将出马去去就回,三骑鞑子成为斩获,立刻鼓舞了所有人,“红旗军”发出山呼:“万胜!万胜!将军威武!”

    “红旗军”本来就不畏惧鞑子,现在只是担心他们不敢来,害得几千人马白准备一场。

    今天晌午,喀喇沁青城的一个巨大得能够容纳一百余人的蒙古包里,台吉布尔噶都、卓尔毕和其他几个大小台吉闻报明军在劫掠青城西南方向的小部落过冬营地大惊失色。

    他们问清楚了明军出动多少人马后又是满心狐疑。

    什么时候明军变得如此胆大妄为他们这一点点人马居然敢深入草原二三百里

    卓尔毕不莽撞,即刻再次派出几队哨骑,命令他们绕过明军探报这些明军后面是不是有浩浩荡荡的主力紧跟其后。

    他自始至终都不相信三千余明军会跑出关城这么远的距离,而且不全部是骑兵,推着小车的步兵居然占了大多数。

    &nbs



第二百三十五章:鞑子应战
    喀喇沁台吉认为绝佳战机也是稍纵即逝,因此没有派遣信使请求支援。

    他们为了争取时间,连集结所有喀喇沁部落的人马都没空去做。

    卓尔毕带着三千人马急匆匆迎着明军的方向而去,鞑子们都得到了确切消息,知道有两三千明军劫掠蒙古包跑错了方向,他们居然来到了青城西南几十里处。

    大冬天鞑子们正无所事事,见居然有如此好事人人争先恐后,大明的盔甲和武器是鞑子们的最爱,他们都幻想缴获一副铁甲提升自己的防御力。

    鞑子跟明军打打停停二百余年,对早已经失去了进取心的明军战术和战斗力比较了解。

    明军无非守城比较厉害而已,近十几年来到了大草原基本上是被动挨打。

    己方骑兵数量超过明军骑兵两倍,打败明军得到缴获不成问题,大获全胜的关键就是要判断出不是明军多路人马齐头并进扫荡大草原

    只要能够确认不是明军大举进攻,而是一支部队来劫掠而已,喀喇沁人很自信地认为以自己的力量足以应对。

    慢慢走了二三十里,卓尔毕派遣出去绕道探查的十队斥候回来了两队。

    斥候们遇到了十几个被明军抢了蒙古包后出逃的族人,这些轻骑兵发现明军不追击纷纷停止逃窜,他们让几个年轻人疾驰青城报信,其他人都回头尾随监视明军。

    被袭击的鞑子当然仇恨明军,他们要报仇,要抢回自己的产物和女人。

    因此他们都主动尾随窥视明军,等到台吉派遣的人马到来之时能够知道明军到底有多少人马,可以立刻锁定明军的具体位置。

    斥候们发现了这些族人,当然了解到了明军近况,他们认为情报有价值足以回禀主将,立刻带着族人回来报告。

    十几个被夺了蒙古包的轻骑兵赌咒发誓明确告知台吉,他们在睡梦中遭遇突然袭击后没有放弃战斗。

    可是力量悬殊他们实在无法和明军大部队作战,只能选择跟着明军寻找机会,他们已经跟踪明军大半天,可以肯定即将跟台吉的勇士们遭遇的那一股明军后面几十里内不会有任何大队人马。

    卓尔毕将信将疑,他没有冒冒失失命令麾下加速,他要防止那些被破了家的族人为了报仇雪恨故意隐瞒明军的人数。

    喀喇沁骑兵此时都留有余地,他们继续慢跑,再次前进了二三十里,另外八队斥候陆续归队。

    他们不仅仅遇到了十几个被打散的族人,还把侦察范围扩大到了五六十里方圆,他们总结的情况和前两支斥候队得出的结论别无二致。

    十队斥候异口同声证明那支明军没有后续部队,卓尔毕选择了相信,他大喜,如今情况已然明了,前方即将出现的明军应该是孤军误入歧途。

    利令智昏的明军主将犯下如此致命的疏漏,带领两三千人马深入草原接近三百里,喀喇沁人怎么能够让他们离开冲上去杀光他们是不二选择。

    卓尔毕把最新探报传达全军,喀喇沁人顿时欢呼雷动,他们仿佛已经瞧见了明军在蒙古弯刀的寒光下瑟瑟发抖。

    喀喇沁骑兵已知明军人马也是三千左右,但是骑兵只有一千余,他们信心满满。

    胸有成竹的卓尔毕认为自己率领的三千儿郎和归队的二百余探马都是喀喇沁的战士,他们弓马娴熟对阵同样数量的明军具备心里优势。

    因为交战



第二百三十六章:巍然不动
    喀喇沁人的布置四平八稳,卓尔毕没有托大,还留有余地。

    他没有一上来就下令全军突击,他这样安排是蒙古人沿用了几百年的传统战术。

    如果时代不往热兵器发展,卓尔毕的这种打法基本上没有什么破绽,能胜则进攻,反之回马拉开距离即可。

    黄汉就是想着喀喇沁骑兵第一次冲击出动的人马不能太少,尽量争取火器部队的第一次打击能够多击毙一些敌人。

    没有人是傻瓜,打不着敌人,专门挨打哪个主将还会不管不顾往里填人马

    这是野战,没有必守之地,不需要寸土必争。鞑子一上来就吃了瘪马上就会选择逃之夭夭,引诱他们分兵造成大量杀伤的计划就会变成了半吊子。

    黄汉见喀喇沁人上当了,派出两千左右骑兵企图破阵,他大声下达命令道:“所有的抬枪手不得射击,等鸟铳手射击后才能开火。”

    中军立刻打出旗号,传达的命令所有的官佐都看明白了,主将的鸣笛是全军远程攻击的信号,这跟原定的抬枪利用射程远先开火截然不同。

    黄汉不肯抬枪先打一轮,是担心鞑子被大弹丸打得死相难看吓破了胆直接撤退,这虽然也算取得了胜利,可是只能打死打伤一百左右鞑子人马太没意思。

    如此密集的骑兵冲锋,一百二十杆抬枪用不着瞄准只要平射都不会打空,留下一百左右鞑子人马其实已经是最保守的估计。

    因为进入奔驰状态的战马被抬枪有效击中会立刻倒毙,巨大的惯性不仅仅会把骑士甩出去导致他们摔死或者被马群踩踏致死。
1...5253545556...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