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汉之魂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黄汉参与设计的新弗朗机炮用不着推来推去这么麻烦,炮口直接伸在船外之时完全可以接二连三在母铳后面换子铳发射。

    即便气密性不如红夷大炮浪费了热效率又能怎么样呢只要获得了迅猛的火力就能够打胜仗。

    海上波涛汹涌,开炮基本上没有准头,需要的就是密集的炮弹以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同样装备二十门红夷大炮的战船和装备二十门新弗朗机炮的战船比火力就不够看了。

    红夷大炮发射出二十颗铁球之时,弗朗机炮有可能打过来了一百二十颗,敌船不知多少炮位会被打中,使得红夷大炮失去了战斗力。

    在做不到指哪儿打哪儿的情况下,提高发射频率这个办法很实用,射程不够完全可以抵近了打,况且以后的战船上也会装备几门射程远的红夷大炮,做到远近全能。

    黄汉细致地讲了后装炮装备战船的优越性,听得沈存力、赵实中几个大工匠抓耳挠腮,他们就是乘坐战船而来,在船上研究得最多的就是炮甲板装备火炮的威力。

    他们也集思广益争取让炮兵提高打放速度,可是除了努力训练尽可能使得炮兵形成默契好像没有什么更加好的办法。

    现在通过换装一部分佛郎机炮就能够使得“红旗军”的战船获得双倍以上的火力,当然让铸炮师傅们极度兴奋。

    没有人是傻子,况且这些人大多数曾经被建奴掳掠去为奴,如今他们一个个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更加珍惜如此好时光。

    如何能够使得自己不被人欺负,如何使得如此好日子惠及更多乡亲们唯有“红旗军”的武力足以打败任何敌人,方能够长久。

    制造出精良的火器让“红旗军”使用是每个匠户的共识,况且军中还有他们的亲朋好友甚至子侄呢。

    沈存力、赵实中等等大工匠当场表态,立刻推敲图纸,回去后就安排生产,争取年底就完成试验定型产品,明年三月不少于一百门六磅以下的佛郎机装备陆军,最少一百门十二磅佛郎机炮装备新战船。

    黄汉不仅仅要求大量生产火炮,还要求增加人手打制自生铳和米尼枪,明年正月就要争取达到月产量过千支。

    沈存力几个都知道许多新兵手里都没




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州大捷
    唉!瞎操心也无济于事,还是脚踏实地干点什么吧!

    就在朝廷得知张春的四五万大军在长山全军覆没的第七天,徐阁老请旨去开平视察今年的新农作物玉蜀黍的收成情况。

    他老人家还要核实马铃薯和甘薯的推广结果,要看看开平镇外开辟的三万亩水稻田的收获,顺便亲自指导一下拿些旱田可以改造成为水田以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朝廷面临粮食危机导致山陕流寇屡剿不绝,究其原因就是饿的。

    崇祯何尝不知粮食的重要性,当场就同意了徐光启的开平考察之行,还表态可以破格提拔一些用心农事的吏员,可以给予他们正九品主簿甚至于从八品、八品的官身。

    其实徐光启的家丁和大部分门人、吏员都在开平指导农业,他早知道今年的甘薯和马铃薯又获得了丰收,也知道玉蜀黍产量达到两石有余一亩,每亩水稻也收获了接近两石。

    他选择离开庙堂是为了躲避纷争,没办法,徐光启几次告老都被皇帝真心实意挽留了,大明波诡云谲正是用人之时,如果再上书告老就显得矫情没有了担当。

    于是乎,徐阁老干脆继续做自己喜欢做的农业科研。

    徐光启来到开平,跟其他文官士大夫敬而远之的黄沂州独独喜欢跟他交流,亲自带着他到处走走看看,徐阁老有时候要挖块土带回去研究,黄沂州甚至自己动手。

    黄沂州军人作风,不善言辞,喜欢就事论事有一说一,徐光启也喜欢黄沂州的爽直,乐意跟他聊天。

    徐光启有眼力,他从来没见过哪里的守备营会天天操练,也没见过齐装满员甚至还超员的守备营,更加没有见过比边军还要强盛的守备营。

    黄沂州的辖区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徐光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滦州守备营的军容落入徐光启眼中,他认为黄沂州如此将才,年过不惑才发迹蹉跎了岁月啊!心中暗自思量要向朝廷保举。

    老人家走家串户看了老百姓如何利用地窖的恒温储存甘薯和马铃薯,也看了粉丝、粉条的加工,还看了高度白酒的酿造、陶瓷、水泥的生产。

    徐光启在开平住了些日子,每天都有黄沂州陪着打太极拳,每天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忙,心头的阴郁一扫而空,身体居然养好了许多。

    可惜好景不长,在开平住了不到一个月,徐光启得知登莱出大事了,急急忙忙回了京师。

    吴桥兵变是李九成裹挟着孔有德作案,起事人马是不足一千辽东骑兵,瞬间扩充到了两三千之时其实战斗力不怎么样,因为囚犯、青皮、混混只能打群架遇上堂堂阵战就会一溃千里。

    专业对口真的很重要,孙元化有才能不是体现在做官、玩政治上,就好比南唐后主李煜是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个混账的昏君一样。

    如果孙元化继续搞科研造火炮,说不定能够成为这个时代掌握跨时代铸炮技术的大科学家,可惜造化弄人,把一个科学家推上了政治舞台就会祸国殃民。

    其实孙元化由于登莱糜烂被处斩一点点也不冤枉,他在这个祸事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他乃是始作俑者,就是他鼓吹辽人守辽土接受了东江镇如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等将领予以重用。

    登莱辽兵参加的训练是如何打放红夷大炮、使用鲁密铳,他们属于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器部队,这支军队里佛郎机教官就多达几十个。

    &n



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
    此次参战辽南,神枢营和锦衣卫所有的人最少官升一级,每人最少得到几大十两银子的好处。

    方正化和李若琏两人已经有三四千两银子到手了,其他军官少说也捞了有上百两,因此人人都眉开眼笑,连重伤员也不例外。

    毕竟大部分神枢营和锦衣卫的重伤员是在一个月前洗劫辽南建奴村庄之时受的伤,现在基本上在能够乘船、乘车。

    方、李二人麾下战死八十七人,重伤致残二十一人,伤愈归队四十八人,还有三十人还在养伤期,但是坚持跟着回来了,伤亡率达到了足四成足以说明辽南之战的残酷性。

    崇祯对方、李二人的表现早就做了充分肯定,多次号召内臣和文官武将以他们为榜样主动为国分忧。

    二人回京的当天就被天子召见足相谈了一个半时辰,最后皇帝给予厚赐。

    方正化入司礼监兼职御马监掌印水到渠成,李若琏还是锦衣卫同知但是分管足三个千户所,儿子得到了锦衣卫百户的世荫。

    皇帝耳提面命二人用心做事,让方正化从整肃御马监管辖的腾骧四卫营、神枢营开始,一年后要最少训练出五千骑兵,这些骑兵的战斗力不可以弱于此次辽南参战的一个把总神枢营人马。

    对李若琏的要求就是把三个千户所三千余锦衣卫都要训练得人人能上战场跟建奴硬撼。

    有了黄汉刻意为之,让历史上在明朝灭亡的那一天战死在京师的方正化、李若琏早早的得到机会向皇帝证明了他们的勇武和忠诚。

    果然立竿见影,一向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崇祯给予了二人足够的权力和信任。

    肯用人的崇祯其实不识人,破格提拔给予袁崇焕大权就是吃了这样的亏,有黄汉帮他长长眼应该会好许多。

    以后再有黄汉帮他拔去如祖大寿、左良玉等等想动又投鼠忌器的眼中钉肉中刺,想必崇祯会更加舒服。

    不急,大明还有十一年时间,可以徐徐图之!

    崇祯最关心的当然是“红旗军”损失多少尚能战否

    方正化和李若琏经常跟黄汉长谈,也看到了“红旗军”伤亡不小,许多才十几岁的孩子兵或战死在沙场上或留下了终身残疾。

    他俩知道黄汉需要时间训练刚刚收留的杂役成军,那些火线转为正兵的卫所军也需要时间磨合。

    金州满目疮痍,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把这里经营成为固若金汤的军事重镇才能够守住辽东最南面的大明二百里江山,这非朝夕之功。

    守住金州的前提是“红旗军”不能被调走,这一点方正化和李若琏心知肚明。

    有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一的身份,说明方正化比历史上提前了近十年进入大明决策层,也更早的简在帝心得到了恩宠。

    他不可能跟黄汉亢瀣一气蒙蔽天子,但是他知道“红旗军”目前坚守金州有可能应对建奴的反扑,出兵开赴辽东去解救被围困的大凌河城肯定力有不逮。

    方正化经过慎重考虑后进行君前答对,他道:“陛下,内臣在辽南和东江镇人马、‘红旗军’并肩作战,对他们的战斗力有些了解。

    东江镇人马不少但是精兵不多,以前的装备太差,这一次得到了不少缴获应该能够组建出一



第三百八十章:堂而皇之
    方正化跪下道:“陛下还请保重龙体,区区流寇、登莱叛军不足为虑,接下来东奴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金州有黄汉在,东奴如何能够安心攻打坚城锦州”

    崇祯被点醒了,喃喃道:“是啊!金州有‘红旗军’在才能够守住,把该部调往别处得不偿失。”

    方正化道:“陛下圣明,血战辽南几个月‘红旗军’伤亡过半,此时守卫金州已然吃力。

    但是陛下放心,只要给予黄汉钱粮兵额,一年时间‘红旗军’不仅仅能够恢复元气还能够扩张一倍,届时出动五六千人马支援别处就成为了可能。”

    “唉!朕可以给黄汉时间、钱粮、权力,谁能够给朕一个太平年景啊”

    李若琏和方正化都跪下道:“臣、内臣愿为陛下分忧死而后已!”

    看着这二人,崇祯脸色好了许多,他温言道:“你们用心带好神枢营和锦衣卫,朕也给你们钱粮时间,明年秋天一定要给朕带出一万虎狼之师。”

    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人马理论上十几万,这是指纸面上拿军饷的存在,实际兵力一半都不足。

    再点验这些人马,青壮年恐怕只有一半,再减去混身份的贵族子弟,最后能不能得到一两万可战之兵天知道,反正历史上在崇祯末年拉出去打流寇之时,还没见着敌人就溃散了。

    方正化想好了,他手里已经有二百余上过战场证明了忠诚度,得到了升官发财的大好处的军官。

    以这些人为底子从整个京营挑选出六七千人马再次加强训练一年半载,纵然比不上‘红旗军’,想必也不会差于东江镇人马。

    相对而言锦衣卫就好对付,毕竟正经八百的锦衣卫校尉和力士属于普通老百姓青壮年人人向往的工作岗位,渴望不可求,因此许多人投靠锦衣卫成为帮闲。

    这就跟后世的某些单位一样,拿高工资享受最好福利的是用不着做苦差事有编制的存在,在第一线吃苦、流汗的都是临时工。

    只要有了钱粮,李若琏会从成千上万帮闲中挑选一半有武艺的人掺沙子。

    有娄允、张超等等七八十上过战场、捞过军功和赏银的军官宣传蛊惑,用不着半年三个千户三千三百六十个兵额肯定齐装满员,而且个个能打不怕死。

    大明烽烟四起,大多数是告急、要援兵、要钱粮、要抚恤。

    唯有辽南大捷消灭东奴军民累计高达两万余,前前后后有七八万汉民被抢回,这无疑大大遏制了东奴的发展势头,也让屡屡吃瘪的大明扬眉吐气一回。

    在这朝廷到处都要用兵、用人才之时不给予立下盖世奇功的文官武将厚赐如何激励三军效死

    大朝会,有关于辽南大捷的封赏群臣都有预期没有异议,只不过为难了内阁。

    因为此战的封赏没有先例可循,毕竟东奴崛起呈现之势不可挡,大明多次败北损兵折将,战死的总兵官、游击、参将不下于百员。

    参照打蒙古鞑子、打倭寇来封赏貌似不合时宜,唯有参照天启年的宁锦大捷或者参照崇祯二年的收复四城之战。

    可惜宁锦大捷杀敌只有二百余级、四城大捷也不足两千斩获,斩首数的悬殊实在太大,参照物的价值实在不高。

    这时特意赶来朝会的郑国昌上奏了一件大好事,北直隶除京师外的州府全部完成了天花的预防,事实证明安全有效,今年感染天花之人没有一位是扎过预防针的老百姓。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平侯
    马上四十岁的吴有性和太医院名医、李中梓兄弟共同探讨写成了《温疫预防手册》,对于流行病的防控提出了这个时代最为科学的管理办法。

    现在吴有性和一众医学家在研究、收集治疗各种瘟疫的药方,其中就有以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的达原饮药方。

    这段时间军中就经常使用达原饮药方加大黄、葛根、柴胡和解退热,抗病毒,抗感染,使得感染伤兵存活率大为提高,军医们一致公认效果不错。

    吴有性他们将要编写成一部医学著作《温疫论》,把证明有效的药方收录在书里面,造福后人。

    黄汉还把好为人师的品格强加给了三个老徒弟,要求他们竭尽所能多收徒。

    言论堂而皇之,多接纳一个徒弟就会多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就会多一个疾病防控的宣传员,利国利民何乐不为

    如果整个大明的老百姓都有了文化、识字、懂得医理,这个国家该有多么美好

    现在除了黄汉交予他们三人做卫队的一个百总孩子成为了他们的学生,他们自己还在穿州过府推广扎预防针之时收留了二百余十几岁的青涩少年。

    吴有性和李中梓兄弟认为师傅虽然年轻但是言之有理,十三四岁的孩子流落街头,此时只要收留他们给他们衣食,教育他们向善,他们日后会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他们如果混迹街头,成天打架斗殴偷鸡摸狗野蛮生长,侥幸生存下来的十之**会变成歹徒。

    现在吴有性三人除了每人有几十个正常弟子,还有了足一个把总军事化管理的学生,这三百多人以黄汉给的一个百总学兵为底子每天学习、军训,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这些有武装的医学兵跟着吴有性三人起了大作用,最起码发现传染源要隔离哪几家之时,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付诸武力,动用军队大规模隔离之时有了内行参与行动。

    京城的环卫工作交给了李若琏和太医院联合管控,争取三年内杜绝粪堆遍地污水乱流的脏乱差现象,锦衣卫可以处罚乱倒垃圾的市民,可以向商家和居民收取城市卫生费。

    锦衣卫具备了后世城管局、环卫局、国家安全局的职能还会怕搞不到钱粮

    黄汉跟李若琏和方正化这段时间形影不离谈论了不知多少国家大事和管理一个城市的办法,也顺带着教了他们几招如何搞钱。
1...8586878889...2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