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大纨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足利鹤今日没有随着他来,而是带着几个姬武将们逛街去了。

    顺便与那些个心属玉螭虎的各家小姐们见一面,安排她们到桃林草庐去。

    这些事儿总得有人来办,妙安……怕是指望不上了。

    其实足利鹤觉着这样也好,毕竟夫君身边没有妙安在她也不放心。

    “公子,这城墙可是真大啊!”

    妙安眨巴着那双杏眼,不由得感叹着。

    确实,这城墙比之金陵的城墙都要来得高。

    张小公爷远远看到的时候,便是这一面都有着极大的震撼感。

    现代来说除了影视城之外,已经很少能够看到一整的巨大城墙了。

    尤其是在明朝这个时代,如此之高耸的城墙是极为惊人的。

    想到这面城墙下的水泥、取石的火药,都是自己带到这个时代来的。

    张小公爷不由得生出些许自豪来,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

    在大明埋下的这些线,已经渐渐的开始自行拧成一股绳来了。

    历史的车轮会不断的向前,只需要在它滚动的时候给它的方向上开几条线槽。

    只要这个线槽开的合适,那么这个车轮自然而然的会向着你所希望的方向驶去。

    “哇哈哈哈……虎哥儿!难怪父皇赞你是‘玉螭虎’!!厉害!厉害啊!!”

    那熊孩子的声音在这个时候又响起了,听得张小公爷的脑门突突直跳。

    掇了掇自己的太阳穴,张小公爷咬着牙狠声道。

    “妙安姐姐,去收拾收拾那臭小子!揍狠点儿!”

    妙安正无聊的玩手指呢,听得这话不由得两眼放光“嗳~!婢子知道了!”

    说完,咯咯咯的笑着便扑向了边上得意洋洋的熊孩子。

    没一会儿就听得熊孩子凄厉的惨叫声传来。

    “哎哟~!妙安姐姐,本宫错了!本宫错了~!哎哟~!别打……”

    “哇~!手!手!手要断了!!”

    “别打脸!别打脸啊……”

    那几个小宦官看着一个哆嗦,赶紧转过身去假装啥都没看到。

    转过去才发现,张永早面无表情的背对着身后的惨叫嗑瓜子儿。

    “不该看的别看,那位你们也知道罢?!太后的小福宝,两宫的红人儿。”

    张永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瓜子在他的嘴里“咔嚓~咔嚓~”的嗑出声来。

    “陛下也知道她的,算是殿下的拳脚师傅。”

    “还有一位你们没见着,今儿出去了。”

    张永听得身后的惨叫似乎差不多了,这才把瓜子塞回腰囊里。

    “回头你们也见见,记住她们俩若是跟殿下动手就假装没看着。懂么?!”

    俩小宦官赶紧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再偷偷看陈侗这位太子死忠。

    发现老陈也在背对着太子嗑瓜子,看来这是常态了……

    傍晚时分,一只肥羊在草庐前的火塘上滋滋的冒着油。

    格根塔娜望着自己这位预订夫君的眼神,那几乎要让人化掉。

    张小公爷则是随手在批改熊孩子的方案,可怜的熊孩子则是唧唧哼哼的趴在地上。

    下了职回来的陈州同帮着他揉药膏,一边揉还一边道。

    “啧啧……妙安啊!你这手法是越来越捻熟了,回头给宫里的侍卫们教教。”

    妙安听得这话,笑的杏眼都眯起来了“好嘞!婢子亦好久未见太后、皇后娘娘了。”

    “唔……今儿太后身边的陈宫令还问起你了,说太后的小福宝回来怎的不入宫呢!”

    听得这话,妙安的脸略有些红。

    对着边上正在试酒的足利鹤便哼哼道“碧眼儿猫!都怪你,让我随你一并去。”

    “现在太后都怪我没入宫了。”

    足利鹤很是无奈的露出了一个苦笑“好好好,都怪妾身罢!”

    “疯丫头,不就是瞧上了妾身那一副金珠环子么?!给你便是了。”

    正在唧唧哼哼的熊孩子听得这话不由得精神一震“啥?!金?!金子么?!哪儿有?!”

    在边上伺候的张永顿时涨红了脸,殿下啊!咱以后可是要克继大统的人啊!

    您能不能矜持点儿?!这听到有金子,您这就要炸刺儿似的……咱家说老刘是跟谁学的呢!

    原来根子都在您这主子身上啊!

    “哇哈哈哈……殿下!小公爷,咱家回来了!”

    听得这个声音,张永掇了掇自己的太阳穴。

    说曹操这曹操就到,那鸭公嗓子一样的魂淡他不是刘瑾还能是谁?!

    果然,便见一身宦官袍的刘瑾得意洋洋的冲了进来。

    “殿下!您这是怎么了?!谁欺负我们家殿下了?!咱家要知道……”

    趴着的熊孩子翻了个白眼,悲愤的望向玉螭虎“他!!”

    刘瑾脸色不变,对着玉螭虎便是一个长揖到底……

    “辛苦小公爷对殿下悉心教导,刘瑾铭感五内!!”

    朱厚照顿时一脸懵批????

    。

    (iishu)是,,,,!




第七百二十二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上)
    【】(iishu),

    殿下,这位爷您都惹不起就别为难我老刘了。

    刘瑾一脸苦兮兮的模样,朱厚照还能说啥?!

    好在这个时候格根塔娜清脆的声音传来“羊腿烤好了!”

    “嗷~!本宫要吃!!”

    熊孩子一听说有吃的,顿时两眼放光一下子蹦达起来。

    张小公爷无奈的瞪了他一眼,这才把这熊孩子吓住了。

    从格根塔娜的手里接过羊腿,切下了最肥美的一块装在盘子里给熊孩子。

    这才道“都多大人了,要稳重些!莫要总是毛毛躁躁。”

    说着,还细细的帮他撒上了些许香料。

    从冰釜里拿出冰镇的果汁,给他倒上“年纪还没大,且先喝些霜冰。以后再喝酒。”

    熊孩子则是乖乖的点头,然后一副乖巧的模样坐在案几边上开始啃羊肉。

    这又让边上的小宦官们目瞪口呆,这些时日以来他们第一次见太子如此乖巧啊!

    平日里太子虽然表现的无比聪慧,但总是免得不跳脱。

    唯独见到一些老臣的时候,他会稍展皇家风仪。

    但大多数时候这位太子爷跳脱的不要太厉害,现在居然会如此乖巧?!

    嗯……不要多问、不要多想,这些可都跟咱们没啥关系。

    伺候好太子便是了,其他不需要他们操心。

    吃完羊腿把打着哈欠的熊孩子轰走,张小公爷总算是能歇上几日了。

    弘治皇帝和刘健他们现在一方面得安排封赏事宜,另一方面则是要琢磨张小公爷的话。

    同样的,唐伯虎、徐经他们除了早晚来请安之外饭都没法在家里吃。

    每日朝堂上都忙忙碌碌,各部这回积压的事物实在太多。

    眼瞅这秋闱又要开始了,大家都得准备着应付秋闱。

    同时各部还得进行评述职,该升迁的升迁、该外调的外调。

    然后就是再各部自行科考募集一批新的官员,进来给大家打下手。

    张小公爷这一战赢下来后,各部也得跟着动起来了。

    首先就是要有官员入驻到安南、东吁两地去,且这回是一定得小心。

    从前那些地方不值钱是因为国朝没指着他们产出,如今可不一样了。

    首先缴获就那么多了,一年三熟之地若是给管砸了……

    那尼玛绝对是人头落地,所以选谁去还得内阁斟酌一番。

    军部更麻烦,论功行赏这可马虎不得。

    还得安置好桂西、黔州及滇南的壮勇,这批壮勇中可是诞生了不少好手。

    按照功勋划分,立下功勋的那批将会到京师的军官学校内就学。

    毕业后将会分往巴蜀负责镇守和替换,巴蜀本身的卫所。

    功勋稍显不足的那批则是被批准加入国防军,也要来京训练一番。

    而剩下那些功勋不足的,则是得了一块儿“壮勇”的牌子。

    家里免三年地租,并根据功勋大小分米五石到三斗,并银三两到二分不等。

    当然,如果入职正式国防军那就爽歪歪了。

    现在军部正在讨论如何给国防军减免家中税赋,甚至派田、派农具。

    当弘治皇帝认识到了掌控军伍的好处,并这些军伍确实能打之后。

    想要扩大皇家在军伍中的影响力,这就成为了他的必选之事。

    比如现在军部正在商讨引盛唐时军功制,稍加修改后便用于大明。

    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张小公爷给予弘治皇帝的可不止那一份当众念出来的疏奏。

    真正核心的东西,乃是在密奏中。

    “《吕氏春秋·尽数》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此亦当为我大明之长策。”

    “盛唐时诸门阀成害,节度使握权过高以至国亡!此当为我大明慎。”

    “宋提科举以募天下士,然却因得位不正而使文压武。终失其国……”

    张小公爷的密奏里面说的很明白了,文官的流动性出现保证了国朝难有长久权臣。

    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考虑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句。

    大明想要保证自身的强大,就必须要保证向上的流动性。

    因此,军伍的流动性也需要增加。

    当年盛唐初期许贫民入伍,以功勋可换取出身的时候那情形是如何的啊?!

    《册府元龟》说当时是“无不勇放赴敌,争从召募。矜其普力者不可胜数,或引佩刀刺股以示勇决”。

    这尼玛!为了展现自己勇武,不惜佩刀刺股要从军。

    为何会如此?!因为隋末唐初,这样由贫民通过军功进入高官行列、特权阶层的人不在少数。

    其中最为著名者,莫过于薛仁贵。

    所以为了得到入伍的权利,他们不惜用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勇武。

    张小公爷希望的,就是将这种情况继续。

    “盛唐多年军威赫赫,平辽东、西域更破铁勒等,治西域竟达近百年!兵锋何其之强也。”

    密奏上的话说的弘治皇帝是热血澎湃,哪个皇帝不想文治武功双丰收啊?!

    谁坐了皇帝以后,不想要千古留名啊?!

    哪怕是昏君,都有着青史留名的梦想。

    但这玩意儿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弘治皇帝是感觉自己正在一步步的靠近。

    加大对国防军的投入,加大对国防军的控制与支持!

    这就是他现在想要做的事情。

    “汉末唐末门阀、节度使之乱,何以生耶?!乃军权旁落,皇恩不抵之过也。”

    “我大明如今佐以军官学校、军事学院,军中将校皆出天子门下!”

    “其月银、家中所赐,皆出于天子!如此,何有反心?!”

    “便是有心生逆意者,又有何人肯从贼?!”

    弘治皇帝读奏至此,就差拍案叫绝了。

    可不是这个理儿么?!

    军伍上下所有高级官佐尽数出于朕之门下,便是有几人心怀不轨又如何?!

    他们能拉拢到多少人?!

    何况张小公爷业已做了规划,首先就是将校调职。

    每年一评,三年必调。

    士卒者服役五年无晋升,则退役归乡。

    且士卒服役尽数为异地,这保证其不会为乡里所扰。

    另外则是让他们上官即便是有反心,从贼者亦多考虑家中会否被牵连……

    这些事儿直接把整个国朝带军部,和弘治皇帝都拖住了。

    明显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搞定的,所以现在没人来打搅张小公爷。
1...380381382383384...4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