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大纨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顶部撕开来,便可以看到撚子。

    点燃后丢出去炸人就可以了。

    “嘟~嘟~~!”

    沉闷的号角声无比肃穆,随即如雷一般的战鼓声“咚咚咚~”的炸响。

    潮白河码头上,无数的人群熙熙攘攘的挤在一起。

    然而中间的直道却被封锁了起来,黑甲军卒们在内围。

    外围则是各巡街郎在维持秩序,并还有五城兵马司随同。

    今日是大军凯旋归来的日子,还有俘虏的安南王、东吁王献俘日。

    尽管他们俩其实早就被送到京师来了,但今儿还是得露面让国朝的子民看看。

    张小公爷顺利平叛,还把安南、东吁这俩经常找大明麻烦的小国给灭了。

    顿时让京师的百姓们颇感提气儿,这可是咱们京师出来的玉螭虎啊!

    南文北武双解元,天下风云麒麟儿!

    陛下都赐字、阁老们都称赞,还给咱老百姓出头的玉螭虎!

    他打了胜仗,不仅是国朝沾光了。

    下面的百姓们也沾光了啊!

    大胜之后因为缴获了非常多的粮食,导致京师的粮价都下调了三钱银子。

    同时又因为作战的损耗、修路、铸造……等,于是大量的需要人手干活儿。

    现在一个好的大工,月银能给到八两去了。

    哪怕是小工学徒,月银给三四两的也不在少数。

    顿时京师百姓们钱袋子里鼓囊囊的,《帝国时报》又说了一番此次大胜的好处。

    国朝耕地凭白多了近两千万亩,大家以后都不比担心米粮不够吃了。

    货殖会的勋贵、商贾们这次也挣的是盆满钵满啊,一个二个抖起来了。

    抄家扑买出来的玩意儿,运到粤北卖掉一层。

    再到京师卖掉一层,多的了这一趟直接挣了近一百万两。

    这些个瘪犊子们瞬间眼珠子都红了,无怪乎老话说“杀人放火金腰带”。

    从来还以为这是要造反掉脑袋,现在看来……

    这尼玛抢劫果然来钱快啊!

    一时间占了便宜的勋贵、商贾们,自然要给小公爷摇旗呐喊唱赞歌了。

    小公爷牛批!玉螭虎棒棒哒!

    内啥……小祖宗、财神爷啊!啥时候您再寻摸个地儿,带我等前去发财一番可好?!

    您放心,鞍前马后咱在所不惜!

    也正是因为这些利好消息,今日前来观看的百姓们哗啦啦的站满了街道。

    国朝念在东吁、安南两王也都是国朝敕封的,没让他们在囚车里面丢人。

    只是给他们安置在了马车上,马车特制拆掉了顶棚和周边。

    其实看起来也就比囚车好些而已。

    “啧……那便是安南王?!怎的肥成一口豕似的……”

    安南王满头黑线,敲里吗!你才是豕!你家都是豕!!

    “喏~蛮人就是蛮人!你且瞧瞧他穿那衣衫,不伦不类……”

    安南王满脸悲愤,朕的龙袍被扒了!这是没奈何换上的!

    相较起安南王的悲愤,东吁王明吉逾就安静多了。

    哪怕边上的大明百姓们对他啧啧称奇,觉着他更像是大马猴。

    他也不为所动。

    。

    ()是,,,,!




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伍)
    【】(),

    想要活着,东吁想要存续他就必须要走这么一遭。

    明吉逾很清楚,自己手中没有什么筹码可谈。

    “隆隆隆……”的车马缓缓的驶过直道,大明的百姓还是很给面子的。

    至少丢臭鸡蛋、烂菜叶子的事儿没发生,大家只是啧啧称奇的看着这俩曾经的西南霸主。

    和安南王忐忑的心情不同,明吉逾其实是带着审视的心好奇的看着大明的一切。

    其实,从进入粤北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

    东吁和大明的差距,实在不是一星半点儿。

    在这种巨大的差距之下,明吉逾彻底的死心了。

    搞不过啊!这尼玛等级差距太大了。

    尤其是走到津门的时候,看着那巨大的火炮明吉逾腿都软了。

    这尼玛怎么打?!

    马车缓缓的顺着潮白河直道前行着,很快的已经可以看到京师的城墙了。

    明吉逾这下更明白了,为何大明的军卒很多看不上东吁的城池。

    这真不是一个档次等级的啊!

    再看城墙上的火炮,明吉逾不由得心生悲哀。

    那种彻骨的无力感瞬间充满了他的心头,这是东吁无法触及的力量。

    也是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为何当年安南开国皇帝在最初只有混一个宣慰使的想法。

    无他,实在是打不过人家。

    如果不是当年大明频出昏招,后黎朝根本就不可能成立。

    “嘟嘟~~”巨大的号角声响起,车队缓缓的驶入了皇城。

    弘治皇帝今日身着明黄色龙袍,肃穆的端坐在午门外。

    这是献俘礼,大明每每讨伐得胜则必祭以献俘礼!

    午门外直至安门沿途皆排设帝王的法驾卤簿,南面两座角楼前设皇家仪仗黑甲精骑。

    虎豹大象轰然齐鸣,鞭声“啪~啪~”抽响。

    “当~当~!”

    午门楼上的内官掐着时辰鸣钟,随着“咚咚咚~”的鼓声弘治皇帝一脸肃穆着衮冕乘舆出宫。

    “嘀嘀~!……”在礼乐声中从午门后的西马道缓缓登临午门城楼,坐在城楼正中檐下已设好的御座上。

    别看他现在脸上一脸肃穆,心里却直骂小公爷。

    这痴虎儿实在懒惰,让他来上朝好好露个脸儿。

    结果这孩子来了句“恩威均出于陛下,臣不敢冒领”,然后就装死不来了。

    而且大有您再喊我,我就病了的气势。

    弘治皇帝没奈何,只能是让他爷爷过来负责受降事宜。

    一切的流程是内阁早就排演好的,那俩安南土鳖为了狗命自然是会好好配合。

    弘治皇帝就是走个过场。

    倒是百官们齐集阙下倒很是激动啊!

    毕竟这可是大荣耀,多少年来大明再没这样的献俘了。

    还是一口气儿抓了俩王,尽管是西南小国的。

    但这一发搞完了,大明的声威立即在西南地区提升了一大截。

    暹罗等国的使臣,听说了这个消息都瑟瑟发抖。

    赶紧给自家国王去信,这尼玛大明招惹不得啊!

    安南、东吁这俩,相当于区域霸主了。

    可大明说灭连磕巴都不带,直接就给人灭了。

    然而他们发出的信还没出京师呢,就遇到了来朝贡的使臣。

    西南诸国国王们也不傻啊,这尼玛三下五就把他俩怼了。

    若是我等被瞧上了,那还能落好?!

    赶紧命人备下了厚礼、带上朝贡表,千里迢迢的就朝贡来了。

    他们启程时间甚至比国防军回撤的时间都早,只是物资甚多所以耽搁了些许时间。

    如今他们则是与在鸿胪寺的各国驻使一并,在这午门前看着献俘。

    弘治皇帝落座,萧敬随即一扫拂尘高声唱礼:“带~贼遒!!”

    城楼下数百黑甲将校们轰然合唱此礼:“带~贼遒!!”

    便听得“隆隆隆~”的声响传来,随即身上挂着枷锁的安南、东吁二王等被押解至阙下。

    “臣,李东阳向陛下缴令!”

    李大学士其实心里也很苦逼啊,这尼玛就不是我这个大学士干的活儿好伐!

    原本按照流程是兵部官员启奏,现在转为军部负责征讨的将帅献俘。

    可张小公爷装死在家,他李东阳大学士就不得不站出来了。

    “臣奉旨平定滇南,然安南、东吁二国不服王化、擅自逾制、勾结匪类、希我疆土……”

    “得陛下天幸、我大明先帝诸忠烈庇护!臣幸未辱命,获东吁王明吉逾、安南王黎晖……等谨献阙下!”

    眼见李东阳轰然拜倒,标准的见君礼拜下。

    “今得胜归来,请陛下旨!!”

    弘治皇帝脸上保持着肃穆,只是乜了一眼那阙下跪倒的一大片俘虏们。

    轻轻颔首,道:“拿去。”

    “拿去!!”

    护持在弘治皇帝身边的勋臣二人躬身领命,转过身对着城楼下怒目低吼:“陛下有旨:拿去!”

    两侧次等位军部上校四人,闻声昂首咆哮:“陛下有旨:拿去!!”

    “陛下有旨:拿去!!”

    随后,便是八名黑甲国防军将校怒目昂首而吼!

    “陛下有旨!拿去!!”

    八传十六、十六传三十二……最终,城楼上下三百六十将校怒目齐吼!

    “陛下有旨!!拿去!!!”

    一时间声威如雷,轰然炸响在这皇城中!

    那声若炸雷轰然震人肝胆,皇城上下所有将校军卒再次齐声怒吼。

    “陛下有旨!!拿去!!!”

    如那雷鸣轰然炸响的声音,配着他们身上铠甲甲叶“咔咔咔~”的碰撞声。

    那无上国势、那赫赫军威,如那上苍意志一般轰然而下!

    那阙下俘虏们脸色苍白,跪在地上不住的“咯咯咯~”颤抖。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献俘礼”,为大明德胜之征。

    要的就是威慑、要的就是大气,要的就是让他们心肝皆颤!

    眼见刑部白昂从臣班中肃容行出,对着弘治皇帝行礼拜下。

    “臣,白昂!领旨!!”

    弘治皇帝再次点了点头,肃容起身。

    便上的萧敬则是昂首高声唱礼:“陛下起驾~~!”

    顿时,礼乐声再次作响。

    阙下文武百官们轰然大力参拜而下,齐声合唱:“臣等,恭送陛下~!”

    弘治皇帝缓缓的在百官的下拜中,起身离开。

    他头上的那顶巨大的万民罗伞在风中“哗哗~”作响,尽展欢心喜悦!

    。

    ()是,,,,!



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陆)
    【】(),

    桃林草庐内,张小公爷难得的亲自在着墨挥毫。

    唐伯虎、徐经、王守仁……等诸弟子,则是垂首而立。

    这画面看起来有些诡异,毕竟他们的年纪看起来可都比张小公爷大上不少。

    然而在小公爷面前,却是如此的恭敬。

    “伯安,对西南你有何看法?!”

    今天找他们这些弟子来,自然是小公爷有所安排的。

    王守仁之所以从王守仁变成了王阳明,龙场驿站的悟道是其中少不了的因素。

    张小公爷不希望这样的一位圣人,没有悟通自己的道。

    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后世来的知识与王守仁的道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这样会更适应于大明本身。

    可现在龙场驿站没了,或者说不再具备悟道的可能性。

    环境更为复杂,也更为安全的西南边疆便成了张小公爷为他预选的悟道之地。

    “国朝磨合,还需时日!老师已将两国根基拔除,余者不足为患。”

    王守仁冷静的垂首,低声道:“只是还需再行教化,命其习我华夏文统。”
1...391392393394395...4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