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未来旅行社系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月亮海

    依次经过万仙楼、斗母宫、水帘洞、中天门、泰山十八盘、南天门,到达岱顶之后,悬浮车便不能使用了。

    两人下车后,提前安排的人员马上过来引导,这个时候距离日出已经过去了三四个小时,算是一个游客空档期。

    当他来到玉皇顶时,尚未领取的收集器开始不断发出提示,当他走到殿前放置‘泰山极顶’的极顶石前,提示达到极致,附近只有零零散散十多个游客,石碑周围的护栏上,层层叠叠挂满了铜锁,护栏里面的石碑周围散落了一层硬币,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

    唐风快速领取能量收集器,然后让霆子强带领人手分立周围,杜绝被其他游客打扰,确认收集器行动后,收集器从他手上跃下,很快就融入到了石碑附近的硬币中,难以分辨。






第135章 恒山
    


    等待的时间总是煎熬的,唐风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时看向周围,生怕这个时候有人过来投硬币,虽然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他的任务肯定会失败。

    还好周围一片平静,大部分游客都是看完日出后,在此逗留闲聊的,新一轮的游客估计还在路上,偶尔有一两个准备过来瞧一眼,也被霆子强等人用其他理由牵制住了。

    当时间走完最后一秒,熟悉的气流迎面扑来,不过这次的动静很小,只有在石碑附近五六米内才能面显感受到,不过耳鸣和头晕还是依旧。

    看到脑海中的区域地图显现出新的光点,唐风终于松了一口气,示意霆子强事情办完了,不用阻拦那些人了,霆子强急忙对几个游客道谢,然后和他汇合。

    从酒店出门到登顶安装完成,总共用了一个多小时,现在不过才九点多一些,本着来都来了顺便看一下的心思,他这会儿也不急了。

    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是五岳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巅。

    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始建年代久远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

    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

    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

    西北侧有“古登封台”碑,古代帝王登山祭天,就在此处设置祭坛。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从玉皇顶出来不远就是‘五岳独尊’石碑,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光绪年间,泰安府宗室,镶蓝旗人。)题书,在其右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石碑整体早已成为泰山的标志。

    继续往下走则是青帝宫,位于泰山玉皇顶西南,西靠神憩宫,东接上玉皇顶的盘道,是青帝广生帝君的上庙。

    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话人物之一,道教尊奉为神。传说青帝主万物发生,位属东方,故祀于泰山。

    隋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东巡时,在青帝观设坛祭拜。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登泰山时,加封青帝为广生帝君,并撰刻碑记,赞颂青帝“节彼岱宗,奠兹东土,生育之地,灵仙之府”。

    其后则是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泰山天街东边,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观,明弘治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

    泰山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

    碧霞元君是以华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华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华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在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

    出了碧霞祠往西走,进入山顶主干道,路边有去往孔庙的岔道,不过唐风只是路过,没有深入,顺着台阶往下就到了南天门附近,也就是停放悬浮车的地方。

    在泰山的整体空间布局中,岱顶是“天庭仙界”,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大部分在岱顶筑坛祭天,以期实现天人沟通,祈求国泰民安。

    岱顶气象万千。旭日东升、晚霞夕照、云海玉盘、黄河金带为泰山四大奇观,此外佛光、雾淞、雨淞等自然奇景更为泰山增添了神圣的光彩。

    泰山主要有六大风景区:泰山幽区、泰山旷区、泰山妙区、泰山奥区、泰山丽区、泰山秀区,涵盖整个泰山景点,一年四季,风景各异,游客如织。

    其实这番游览,对于唐风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各个景点,而是山道边咖啡店内的一本书,或者说是书的封面:一条陡直没有尽头的山道上,身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坚韧不拔的向上攀登。

    这种百折不饶饱含深意的画面,在这个年代是极为少见的,并且也极少能亲自体会到,如果不是站在这险峻的山道边,根本无法联想到画面上的场景,自然也无法体会其中的精神。

    科技日益发达,各种飞天遁地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这种场景将一去不复返,也许在历史长河中会留下一点痕迹,但是很快会被日新月异的其他文化所取代,也许下次感动人就是开着货车上山的司机了,再以后说不准就是开着悬浮车的人等等。

    其实感动无处不在,越往回看,感动的故事就越多,并不是这些人要感动谁,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工具技术不得不让他们如此,人们只要抛开这些客观因素,剩下的就是感动。

    比如开凿山道的工人,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在这山石凌乱的峭壁上,一锤一锤,日复一日的开凿、打磨,背负千斤,不敢懈怠,稍有不慎将有失足悬崖的危险,把无人区打造成人间坦途,他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是换做是一队站在悬浮平台上,利用机械开凿山道的工人,还有人会感动吗?可能感动的人就会大大减少。

    乘坐悬浮平台下山比上山要刺激的多,上来放眼全是悬崖峭壁,视野有物心里踏实,下山看去一片空旷,整个城市在脚下,周围山风肆掠,有种急速滑降的感觉。

    回到酒店附近才11点左右,唐风和霆子强在路边随意吃了点东西,便召回人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从鲁省泰安市到晋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风景区,直线距离500公里,乘坐真空轨道车大约是四个小时的时间,中间横穿冀省。

    恒山,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

    狭义的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

    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广义的恒山,或称恒山山脉,是山西省大同市东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间一系列山峰的总称,大致西南-东北走向延伸,东西长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宽80公里左右,最高峰为代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

    而唐风要去的目的地则是狭义的恒山。





第136章 悬空寺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它西接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

    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距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北岳恒山洞为第五洞天。

    主峰南面的山腰上,有北岳庙,为历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还有“悬根松”“琴棋台”“夕阳返照”“果老岭”“步云路”“虎风口”“潜龙泉”“会仙府”“白云洞”等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地险山雄,风景秀丽,景观奇妙,令人神怡,古今游人络绎不绝。

    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有恒山十八景之称。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恒山后,把在恒山的见闻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1980年代,经过多年建设,主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风景区。

    其实说到三山五岳,众人皆知泰山、嵩山和华山,而对于北岳恒山以及南岳衡山都是所知者甚少,但是既然能名列五岳,那这山绝对是有它非凡之处。

    晋省大同市距离恒山直线距离为60公里左右,一般坐车要么是走上京—张家口—大同线,再不就是太原—大同线。

    到达大同市火车站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和各地景区一模一样,会有无数黑车司机、黑导游、热心向导向你涌来,不用搭理他们,直接前往火车站边上的客运车站,距离不会超过五百米。

    客运车站里有很多开往周边县城的大巴,可能因为地理位置或者其他原因,这一块的交通是属于比较欠发达的,除了城际大巴以外,打车和黑车的费用都差不多,不像其他城市交通选择项比较多。

    去往恒山的大巴车都标注为大同至浑源县(恒山)字样,但其实一种是去浑源县城,一种是到浑源县城转车到恒山风景区,需要仔细询问清楚,否则很有可能就是开往浑源县城就结束了。

    唐风和霆子强两人自组,其他人员各自解决交通问题,毕竟好几十人一起行动太过显眼。

    浑源县,隶属于晋省大同市,位于晋省东北部,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

    东接广灵,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与灵丘、繁峙县分界,北面由六棱山与云州区、阳高县相连。

    浑源始置于西汉,定名于唐,因浑河发源于县境内,故名浑源县。

    县内有特产代表为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名粉砣。

    浑源县的优势作物是大豆,主要生产于北岳恒山山脉的高寒山区,浑源酥大豆具有香、酥、个儿大、淀开花、皮好看五大特点。

    一个小时左右到达浑源县城,唐风没有准备深夜登山,而是准备直接找酒店休息,明早登山。

    在浑源县汽车站附近,围满了各种吆喝的黑车司机和黑导游,整个县城就是属于靠山吃山,但是又吃不饱的那种地方。

    留守在县城的人,大部分都是依靠恒山风景区吃饭,过往的游客就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这里的拉客抢客还是比较严重的,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更是超乎你的想象。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酒店门外大街上人烟稀少,仅有几个黑车司机守株待兔,唐风和霆子强随便叫了辆车之后,便直奔恒山景区,沿途行驶期间,司机会非常热心的给游客介绍景点信息,哪里好玩,哪里方便等等。

    在这里不排除他们的热情好客,但是他们也会说返程坐车不方便,等候时间长,虚报路程价格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游客能再次乘坐他们的车而打下伏笔。

    县城距离悬空寺是4公里左右,在去往恒山风景区的必经之路上。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

    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华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

    悬空寺是晋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总长约32米,楼阁殿宇40间。

    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

    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

    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

    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三官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

    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

    泥塑最高约2米,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下面左右均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帅,龟蛇二将。

    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楼最高处,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所以称雷音殿。

    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

    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

    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长线桥位于南楼和北楼之间,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
1...3839404142...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