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必须是前排,但是不上台啊,别给我们整没了。”唐风也乐得遇上这么一个趣人,毕竟智能人再怎么聪明,也不会人类特有的这种黑幽默。
“得嘞,那你们跟我走。”白老头说完,一溜烟钻进路边一条小巷子。
几分钟后,只见白老头带着一个皮肤黝黑的矮壮青年,各自骑着一匹体格健壮的高头大马溜达出来,马蹄和水泥路碰撞,发出咚咚声。
“这是我孙子,白明杰,路上搭把手的,你们看是不是先……”白老头给唐风几人介绍了一下青年,随后又开始搓动手指。
“得,先等一下,我先问问,战场是不是在呼伦湖附近?”唐风想着可别走错了,到时候就白瞎了。
白老头看着他,翻着白眼道“你以为我是指挥官吗?我怎么知道准确的位置,反正大概方向就在满洲里以西的地方,不过离呼伦湖也不远,要去的话赶紧。”
“行吧,那我们就跟你去,多少钱,你报个价。”唐风点了点头道,根据地图显示,满洲里以西也就在呼伦湖以西,不管怎样,这么大个湖,绕不开的。
“这事比较冒风险,并且这小路也只有我们爷俩知道,你们要是诚心,一万块我带你们去,不过得先付钱。”白老头眼神闪烁,唾沫横飞的说道。
唐风假装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你看我们就四人,一万块不好分,八千好了,同意的话我们先付你们四千。”
“咦,你们这群人啊,非得什么事都讲个价,算了,老头我今天心情好,八千就八千吧。”白老头一脸嫌弃的看着他们说。
。
第169章 呼伦湖
白老头收钱后,和他孙子两人很快就策马扬鞭,绕过军管区在大街小巷里带起路来。
唐风的车子跟在他们身后,竟然还有些跟不上,出了市区更是只有吃土的份。
随着何胜的联系,其他的智能人开着车也远远的吊在他们之后,毕竟这路上虽然车少,但不是没有,白老头两人一时半会自然不会察觉。
“这条路好像不是往满洲里的方向吧?”唐风一边问着,一边打开手机查询。
何胜点头道:“是往新巴尔虎左旗的方向,可能是要绕路。”
一眨眼,车队在荒凉的草原中穿行了大半个小时,白老头爷孙俩站在一个小县城的路口等待着他们。
“我们从这里往西走,路况不是很好,没有磁悬浮通道,你们慢点开,跟紧我们。”白老头嘱咐道。
唐风顺着他指引的方向看去,和江南小城的乡道差不多,但是草原地带沙石较多,并且牛马羊群都是散养,说不准路上就会遇到这些动物,所以必要的提醒还是需要的,这样看来,这个老头也还是讲点原则的。
确认唐风他们都清楚后,白老头对孙子打了个招呼,两人立即上马前去带路。
进入到这片地界,就是深入大草原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随处可见,有些地方草丛茂密,称之为草林也不为过,一米半米高的草甸平铺在山丘之上,随着地形起伏变化,无边无际。
草原景色虽好,但也深藏陷阱,食肉性动物就不说了,仅地坑、天坑、裂缝等地质灾害就十分常见,这也是环境所致。
一般的草原因为无法生长大型树木,仅靠草本植物来维系表面,所以地下沙土是十分松软的,比如地下河流过会形成流沙或者沼泽,等地下河转移之后,会形成地下空洞,在受到雷声的影响,地质层会出现塌陷、分裂,把地下河空出来的地方变成一个个天然陷阱。
如果对地形不够熟悉,尽量避免随意出行,就算是忍不住了,也应在当地牧民的带领下骑马游玩,因为生长在这里的动物,都比较熟悉当地的地形,一些比较危险或者有同类非正常死亡的地方,它们会本能的停止前行。
一路跌跌撞撞,又花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一个村子,白老头让唐风等人下来换上蒙族服装,然后弄了几匹马过来,说是后面的路还是骑马比较方便,并且汽车的响动会引起军方的注意。
唐风几人不会骑马,但是考虑到白老头说的也不无道理,也就勉为其难的骑上了马匹,这看人骑马和自己骑马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一匹马矮的有**十公分,袖珍马也有60厘米高,正常的一般一米到一米五之间,高大的有两米高,而他们胯下的这几匹马基本上都是一米三左右的,是典型的蒙古马。
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飞节角度较小,稍曲飞,蹄质坚实。被毛浓密,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
蒙古马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出没的草原上风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虫,冬季能耐得住-40c的严寒。
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最典型的功绩就是为成吉思汗征战天下,用铁蹄踩下了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2%,可谓是为人类日常生活和古代战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白老头牵出来的这几匹马明显都受过驯化,虽然唐风几人坐立不安,但是马匹非常温驯,不抖缰绳它就漫步前行,你稍微抖一下它就快一点,完全听从缰绳的指挥,不至于让人担惊受怕。
离开县城后往西南方向的乡道前行,没骑多久唐风就感觉大腿内侧开始隐隐作痛,摩擦的撕裂感和火辣感让他忐忑不安,问了一下白老头大概距离,居然还有五十多公里,实在是让人折磨的旅程。
而后面跟随的智能人没有经过县城,直接开着车子遥遥跟随在他们后面。
一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几人终于到达了乌尔逊河边,河流发源于贝尔湖北岸,北流注入呼伦湖,河漫滩上苇柳丛生,湿地较多。
远远看去,河流倒映着蓝色的天空,环绕曲折,绿色草甸伴随左右,宛如翠绿盘中一抹蓝色的丝绸,风景绝佳。
顺着河流向前看去,就是一望无际的呼伦湖,在这种平原视野里,这湖和大海没什么区别,同样的湛蓝清澈,同样的无边无际,只不过没有波涛翻涌的模样。
沿河徐徐前行,穿过一个叫吉布胡郎图苏木的乡镇,就到了湖边。
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
历史曾称大泽、俱轮泊、阔连海子、虎图泽、玄寞池、库楞湖等。
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
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谐音,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
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
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湖体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少约300平方公里,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
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的水位已经下降了约46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伦湖水域面积缩减了477平方公里,比历史最大面积2339平方公里缩减了20%。
蓄水量减少使得水域污染严重,湖水ph值由20世纪60年代的85上升为91,碱度由228每升毫克当量上升到1109,含盐量由千分之07上升到千分之16。碱化的湖水让三种鱼类已经灭绝,它们是细鳞鱼、蒙古红幽和哲罗鱼。
呼伦湖的八个著名景区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
“双湖鱼跃”是这儿独特的风景。每到7、8月份时,游人可到呼伦湖通往贝尔湖的一条河汊──鸟岗,你会看到成群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密密匝匝地聚在鱼栅前,欢跃而起,真是一奇特的景象。
呼伦湖内有一个人工小岛叫“湖心岛”,1997年修建于呼伦湖小河口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2003年,游人们曾泛舟到小岛上观景游玩。然而,自2003年起,随着呼伦湖水位逐年下降,小岛逐渐与岸边连成一体。
2013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上涨,“湖心岛”重回呼伦湖怀抱。
第170章 安装
整整一天都在赶路中,这在唐风的所有旅途中,是极为罕见的,一方面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受到战争的影响,不管怎么说,总算安全到达了目的地。
晚上八点多,呼伦湖这边还沉浸在夕阳中,白老头张罗着把四人安排到了附近的一个蒙古包里,看他和蒙古包主人的熟络劲,看来在这一片区域确实有过人之处。
蒙古包背靠呼伦湖,面向外蒙古,周围绿黄相间的草原连绵不绝,唐风来到这里后,感受最多的就是空旷、浩瀚、壮观。
在人口密集的江南地区,纵使你登上巅峰绝顶,不远处依然会有高楼大厦挡住视线,在这里就不会,当然,除了天上的飞行器以外。
晚上在热情的蒙古包主人招待下,唐风第一次吃到了烤全羊,还有呼伦湖这边的特色全鱼宴,以及极具俄罗斯风情的馅饼和土豆鲜蘑色拉,最后也少不了喝上一顿马奶酒、奶皮子之类的。
在他们吃饱喝足的时候,跟随他们的智能人只能潜伏在附近的草原里,至于车子早就被掩藏在乌尔逊河边的小丘陵中。
想着很快就能完成最后一个分支任务了,唐风有些急切但又有些紧张,毕竟周围的战争乌云还没散去,头顶天空上不时传来的轰鸣声,让人心神难安。
“老板,今晚要出去安装收集器吗?”晚上11点多,何胜坐在蒙古包门口,小声问唐风道。
“他们都睡了吗?”草原上的人们不像城市里的人,可以玩手机上网,他们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极有规律,就算有时候要招待客人,也不过是吃喝唱跳玩到十点多,回去洗漱就睡了。
“都睡了,白老头和孙子去了前面四五里的另一个帐篷里,这边主家的帐篷在后面十米远的地方,已经睡熟了。”何胜小声道。
“那我们走吧,对了,船只弄到了吗?”唐风一边穿衣,一边问道。
何胜指了指湖边,远远看去,手下已经把船弄来了。
呼伦湖看起来很大,实际游览起来并不大,待到干旱时节,甚至部分河床都会裸露在外,形成一个个湖心岛。
上船之后,唐风曾听闻呼伦湖的湖水时咸时淡,便有些好奇的舀了一捧水尝了一口,还好这次是淡的。
呼伦湖水之所以会有咸淡之分,主要是近些年环境造成的,碱性沙土沉淀较多湖水就会变咸,反之变淡。
另一个就是看它周围的河流水量,一般河流水量大,淡水涌入较多,碱性沙土就会被中和,淡水持续时间也长,水量不够了就会变咸,但是这种咸达不到海水的浓度,只能算是半咸湖水。
其实直到22世纪初期,都还有很多网友认为呼伦湖是个咸水湖,但是国家专家组前前后后反复检测、跟踪、调研了几十年,并且很明确的发出了文件,认定呼伦湖为华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唐风想不明白这有什么好质疑的。
就算是咸水,好像跟99%的人都没关系,人家蒙族从古至今守个咸水湖过了几千年都没说话,其他人有什么资格去议论呢?
咸与不咸你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对于当地民众来说却影响极大,毕竟太过于内陆,有个淡水湖代表着不缺水,游客潜意识就会想到水草充沛,而是个咸水湖就要考虑过去玩,会不会没水洗漱之类的。
唐风一行乘坐的的船只是专供游客游玩的小木船,没有机械化设备,是手工船桨,经过半个小时的划行,口袋中的收集器已经开始剧烈震动,证明已经到了安装点位。
水面波澜不惊,明亮似镜,倒映着月亮和广袤的星空银河,还有周边的水草,仿佛一个美轮美奂的镜像世界般,上面是真实世界,下面是虚拟镜像。
随着唐风的确认,收集器‘噗通’一声,跳入湖中,一串涟漪迅速荡开。
半小时后,木船开始不由自主的晃动,唐风只道是正常现象没有多做关注,何胜却本能的打量了一下周围,突然看到湖中心有些不自然的气泡,急忙让手下把船往岸边划去。
“放心好了,是收集器安装的正常现象。”唐风一边安慰他,一边笑道,突然笑容僵住了,这个收集器似乎是最后一个,当初在恒山安装最后一个收集器时,身体如负重担的景象还历历在目,马上大喊道:“快快快,会有异象,有危险。”
话音刚落,湖中心亮光闪动,整个湖面似乎都震动了一下,一个直径尺许宽的漩涡迅速出现,眨眼间就扩大到了一两米,开在迅速扩张。
而划船的两个智能人似乎也感受到了危险的临近,双臂如风车般快速抡转,但是漩涡一边增大,吸力一边加强,很快就把小船的吸住,纵使两人咬牙坚持,可是木船纹丝不动,甚至有些向漩涡转移。
唐风和何胜见情况不妙,抄起船底的两个备用桨,也跟着划了起来,四个人同时出力,木船总算有些好转,开始往岸边移动,不过移动速度慢如蜗牛。
湖中漩涡扩张到了两米左右就停止了,湖水顺着漩涡开始急速旋转,逐渐超出水面,一寸、一尺、一米、两米,节节攀升,宛如龙吸水一般壮观。
眼看木船距离岸边还有十多米,而漩涡的吸力越来越大,何胜三人迅速化为战斗形态,提着唐风便弃船逃离,几人刚落地,木船已经被漩涡卷到了半空。
‘咔嚓’一声脆响,木船像是被巨力扭断绞碎了,变成一片随着水花飞溅的木渣,消失不见。
‘咚!’湖底再次传来震动,唐风熟悉的那种气浪,夹带着浓重的水雾,冲天而起。
一股不可抗拒的粘稠感出现在唐风的周围,他感觉自己就像是深陷泥潭的旅人,周围又湿又滑又无处借力,胸闷气短的状态不断刺激着他的五官感受,让他全身无法动弹。
“果然,有报应。”唐风内心叹道。
何胜眼球转动,快速扫描了一下他的身体,发现没什么问题后,便直接把他抬回了蒙古包,另外两个手下则在附近警戒。
湖中异常持续了五分钟左右就消失不见了,但是蒙古包上空却传来飞行器独有轰鸣声。
“已到达异常波段位置,确认为呼伦湖,确认为呼伦湖。”一队真枪实弹的士兵快速速降在湖边,一边在对讲机里回应,一边迅速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