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爱在烟雨楼台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雾都故事

    “母亲,这是我昨日从荀院使那里得来的一丸药,据说最能调理女子起色,每日早起服用,效果最好,母亲试试,若是好,我再去给你求些来。”

    荀院使是伺候了太后多年的老御医,就算是皇后,也轻易不敢劳动他,寻常人家的女眷根本就不可能找他来诊治。

    李氏倒是没有什么疑心,就接过了药瓶,只廖嬷嬷在给李氏递水的时候,看了慕云廷一眼,慕云廷对着她悄悄摇了摇头,廖嬷嬷便不再多问,伺候着李氏用了药丸和早饭,就带着下人收拾干净,然后将屋里的下人都招呼出去,自己亲自守在门口,他知道慕云廷必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夫人。

    李氏和慕云廷闲话了片刻,才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招呼廖嬷嬷进来问:

    “旋儿今日怎么没来请安,可是有什么事情”廖嬷嬷还来不及回答,慕云廷已经站起身,跪在李氏面前说:

    “母亲,儿子有事情要禀告母亲,是有关悦音阁的,还请母亲先不要慌张。”

    李氏一愣,慕云廷不愿用“大嫂”来称呼李止旋,而用悦音阁来指代,显然是出了大事情的。

    慕云廷对廖嬷嬷使了个眼色,看到廖嬷嬷上前扶着李氏,才缓缓说道:

    “母亲,去年儿子将秋儿姐弟送到云南,说是因为京中局势不明,实则也有对悦音阁的不放心,如今已经查明了,当年大嫂生下秋儿姐弟后离世,正是悦音阁那对主仆做的,她们在大嫂的汤药中放了可致产妇血崩的毒药,那卖药的婆子已经被儿子抓了来,悦




第二百一十七章 慈悲
    慕云廷看着母亲羞愧难当的样子,心里忍不住的心疼,母亲就算再偏心李止旋、愧对大嫂,终究是真心疼爱侄儿侄女的,他在李氏身后放了个软垫,让她躺的更舒服点,然后柔声安慰道:

    “母亲,事情我都安排好了,就算是咱们自己府里,也断不会传出什么风言风语,您尽管放心,有那两张供状在,你就不用担心舅舅敢向您要人,至于楚国公府那边,我会亲自去交待清楚,然后把秋儿和天儿接回来陪你。”

    听到儿子说要把孙子孙女接回来,李氏的脸上勉强有了些安慰之色,她抽泣着对慕云廷说:

    “廷儿,都是娘没用,还要你为这内宅之事劳心,若不是你察觉的早,怕是秋儿和天儿也早出事了,那娘可还怎么活啊。”

    慕云廷接过廖嬷嬷端来的安神药,亲自喂了李氏喝下,然后又安慰一番,看着李氏渐渐睡熟,才走出了褚秀苑。

    有些痴傻的慕思明昨晚被送到寒山院时,曾哭了半宿,非要找毛嬷嬷,直到老张头被送过来,他才被老张头哄着又睡着,后来一睡醒发现毛嬷嬷还是不在,又开始不停的大哭,直到老张头将他抱在怀里哄了许久,才渐渐停了哭泣。

    看到慕云廷进来,老张头吓得缩了缩身子,慕思明却高兴的挣脱了老张头的怀抱,跑到慕云廷身边,拉着慕云廷的手问:

    “二叔,你怎么来了,我都好多天没见你了。”慕思明并不知道此刻他就身处寒山院,他虽然有些痴傻,但是也知道慕云廷是他的二叔,虽然少有见面,他却是很喜欢慕云廷,每次见了都要缠着慕云廷玩一会儿。

    慕云廷蹲下身子,平视着慕思明,然后从袖子里掏出帕子,把慕思明嘴角的口水擦干净,才柔声道:

    “明儿,你母亲和嬷嬷有急事,已经先启程回你外祖家去了,这个老者是你外祖家的老仆,他会带你回去找你母亲和嬷嬷,可好”

    老张头明白慕云廷话里的意思,赶紧跪在地上磕头,慕思明不解的看了一眼老张头,又看了一眼慕云廷,才点了点头,然后说:

    “二叔,那我以后还会和嬷嬷一起回来吗”李止旋对他并不亲近,在他心里,毛嬷嬷才更重要。

    慕云廷点了点头,然后招手叫了墨香进来吩咐道:

    “你派几个可靠的人,护送他们两人回川地去安置好,务必隐瞒身份,不得对周围的乡邻多言一句。”

    然后转身对着跪在地上的老张头说:

    “你也算得上良心未泯,所以我才会放你们一条生路,你可知道以后该怎么做”

    老张头赶紧又磕了个头,泣声道:

    “小老儿知道,二公子的大恩大德,小老儿永世不忘,小老儿定当尽心抚养孙少爷,永世不会多言一句,若有丝毫违背,就叫小老儿天打雷轰、不得好死,。”

    慕云廷点了点头,转身往外走去,出了门口,他又回转头,看着那拥在一起的一老一少,眼神柔了柔,不管这世间有多少罪恶和丑陋,稚子终究无辜,应该好好的活下去。

    正午刚过,一溜十几辆马车驶出了镇北侯府的家门,下人们都道是世子夫人携了孙少爷回娘家养病,却不知道那些马车里边,除了悦音阁里那些被绑的结结实实的下人,就是老张头和慕思明,还有护送他们祖孙二人的几个护卫。

    书房里,慕云廷踌躇了许久,才终于提笔给镇北侯和大哥慕云昭各写了一封信,将事情详细告知的同时,也告诉了慕云昭,自己会尽快去一趟楚国公府,接回慕思秋姐弟两个。

    碧桐院里,两个小丫鬟夏雨和夏荷从大厨房抬了食盒回来,春香和春雨在往桌子上摆饭,夏荷就抿嘴笑了说:

    “小姐,刚刚奴婢和夏雨去厨房拿食盒的时候,管事的陈嬷嬷说了,今天的蟹粉狮子头和松鼠桂鱼是老太太特意交待做的,要让镇北侯府的那个厨子做,说是您爱吃。”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猜测
    福寿堂里,红菱带着小丫头给主子们上完茶后,就赶紧退了出去,连同院子里洒扫的婆子们也都撤的一干二净,红菱带着人亲自守在大门口,不许任何人靠近。

    老太太看完信,沉吟片刻,对老太爷说:

    “信是皇上的亲笔,但是却并没有提是为了什么事情要召见你,老爷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老太爷沉吟片刻,说道:

    “这两年,镇北侯和武威候接连在北境和西南边境打了几场胜仗,如今边境的局势是多年来最为稳定的时候,但是未雨绸缪,皇上可能就是想趁着这个间隙,稳定朝中政局,而我能做的,也许就是在这方面给提些建议,所以皇上才召见我。”

    老太太点点头,作为一个内宅妇人,她虽比很多别家的老夫人有见识,但是多年偏居江陵,进京后也并不四处走动,更没有进过宫,要她现在去猜测皇帝的真实用意,也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大少爷林辰旭早晨就去了翰林院,现在还没有放衙,大老爷、二老爷和林辰晧、林辰杰都不敢轻易言语,他们对朝局的些许了解,也多是听林辰旭说的,现在连老太太和老太爷都不敢确定的事情,他们自然是不敢胡乱猜测的。

    看着老太爷和老太太明显担忧的样子,林雨桐低下了头,心里有些许的酸涩,老太爷刚刚出书房时还意气风发,明显的是以为有了能重新为朝廷效力的机会,并不是贪图富贵,而是作为男人,作为一个传承了近百年的家族的当家人,他的骨子里就注定了不甘于平凡,光耀门楣是这个家族里所有男人们一出生就注定了的使命,可是这一刻,和刚刚的意气风发想比,老太爷明显的有些彷徨,只因为不能确定皇上召见的原因,怕到时候应对不力,反倒是浪费了这样的机会。

    林雨桐咬了咬嘴唇,站起身,走到老太太和老太爷面前,行了一礼,轻声说:

    “舅祖父,舅祖母,雨桐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太爷眼睛一亮,这两年,林雨桐跟着他读书,许多时候,看问题都比林辰旭三兄弟透彻,所以不等老太太说话,老太爷就急切的说:

    “彤儿有话,但说无妨。”老太太也跟着点了点头。

    林雨桐这才缓缓的说道:

    “舅祖父刚才说皇上是想趁此机会整顿朝局,桐儿也深以为然,但说到皇上具体想怎么做,雨桐有一个猜测,希望能够提供给舅祖父参考,只是无论雨桐猜的对与不对,都不可让皇上看出我们一早就知晓了他的心意。”

    老太爷手抚胡须,面带笑容的对着林雨桐点点头,林雨桐这话正是说到了他的心窝里。

    “这些年,常听舅祖父和表哥们谈论朝政,雨桐也知道了一些,如今虽说惠王一派在朝中势力大减,尤其是在北境军中的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但是朝廷的财路却是仍然被他们控制着,以至于这几次大仗过后,都有户部拨款不力、伤残甚至战死的将士家小得不到抚恤的流言传出,尤其是去年冬天,据说西境军中,还传出了有士兵被冻死的事情,可是不久,祖上不过是殷实乡绅的户部尚书陆新明的孙女,就十里红妆的出嫁了,据说光是陪嫁的现银就有几万两,田产铺子更是不计其数,就是公主出嫁的规制也不过如此,而我朝一个最下等的士兵战死的抚恤也只有二十两银子,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陆家如此招摇,怕是已经成了皇上拿掉惠王的这个钱袋子的借口,所以雨桐猜测,皇上此次召见舅祖父,怕就是想让舅祖父找到办法,一举搬掉陆新明这个蛀虫,毕竟舅祖父曾任户部尚书多年,是最能知道这些蛀虫是如何侵吞朝廷的钱财的。”

    林雨桐话音刚落,老太爷已经激动的站起来,走到林雨桐面前,扶着她的肩膀说:

    “得桐儿在身边,实乃老夫之大幸,若真如桐儿猜测的这样,老夫就有把握一定能让皇上满意。”

    老太爷的眼中亮光闪烁,带着些许的狠意说:

    “这个陆新明,当年就是最会钻



第二百一十九章 别院查账
    林雨桐笃定的语气和脸上坚毅的表情,令人动容,老太太心疼的把她搂在怀里说:

    “说的什么话,这样的大事,岂可把担子都压在你身上,你今日思虑的这些,已经极有助益,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舅祖父他们去做,即使做不成,也是该由他们男人担着,与你何干”

    林雨桐知道老太太的好意,但是仍然轻声说:

    “舅祖母,大表哥每日都要去翰林院应卯,若是长时间不出现,必然会引人怀疑,二表哥和三表哥不日就要上考场,绝对不能耽误,所以若是皇上真的把事情交给舅祖父来做,我们最可靠的办法便是不用外人,只由舅祖父带着大表叔和二表叔去做,雨桐跟着过去,多少也能帮些忙。”

    老太太听完林雨桐的话,拿帕子沾了沾眼睛,哽咽道:

    “你这孩子,一有事情就往身上揽,可是连自己想吃些什么都不肯多说一句,若不是那日慕家二公子提出送我们一个厨子,我和你大表婶竟然都没注意到你喜好的吃食是什么,太委屈你了。”

    林雨桐笑着搂住老太太的腰,撒娇道:

    “就为这点事情,竟让舅祖母这样难过,雨桐保证,以后每天都让丫环去大厨房点上七八次饭菜,吃成一个小胖子如何”

    老太太破涕为笑,指着林雨桐说了句“调皮孩子”,老太爷和大老爷等人也都笑起来,屋子里压抑的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

    隔了两日的清晨,老太爷没带一个随从,只身前往街角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青油布马车,驶离了朱吟巷。

    午时过半,老太爷才匆匆的赶了回来,老太太和林雨桐等人都焦急的等在福寿堂里,连午饭都还没有摆。

    下人们早就都遣了出去,老太爷一进来,就激动的说:

    “果然让雨桐猜个正着,因为现在朝中还有许多人依附惠王,皇上能用的人手并不充足,看皇上的意思,是想先拿掉陆新明,将户部尚书一职交给自己信任的人,等今年的会试结束后,再从新科进士中筛选可靠的人逐渐替换户部内那些渎职贪腐之徒,这样也可以避免惠王一派借助局势骤变来生事。”

    老太爷说完,看着林雨桐笑道:

    “可惜了雨桐是个女子,若为男儿,将来必定可以建功立业,光耀我林家门楣。”

    林雨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

    “多些舅祖父夸奖,雨桐一个女子,不想什么建功立业,能和表哥表姐们一起,伺候在舅祖父和舅祖母身边,雨桐就很满足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只林辰晧微笑的眼神中带着丝丝心痛,林雨桐对他的拒绝,委婉而又坚定,她宁愿去和七皇子周旋,也不肯接受他的好意,是不爱他,也是不愿意因为她自己而给林家带来一丝麻烦,这个女子的勇气和理智都不是他能比的,所以他也没有资格去拥有她,他能做的只是默默的守护,不让她在小心翼翼的同时还要承受孤单。

    没过几日,林家上下就开始为老太爷等人的出行做准备了:应旧友邀请,老太爷和大老爷、二老爷要出门游玩,因为二少爷和三少爷快要参加会试,就让一直跟着老太爷读书的表小姐一起陪着老太爷去了。

    林依萱倒是没有多想,她自从定下亲事,就很少出院子,捡起了以往从不上心的针线活,自己亲自绣嫁妆,性子虽然沉稳了许多,却常常让老太太心疼的掉泪,林依婷知道老太爷只带着林雨桐出门的时候,也只是笑了笑,对和她闲话此事的大丫鬟兰心说:

    “表妹一直以来都是祖父的好帮手,祖父带着她出门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要和别人攀比,尤其是不能和表妹攀比,无论才貌和心智,表妹都不是我能去比较的,你去把我新做的那床厚绒褥子拿出来,我们送



第二百二十章 事竟成
    “舅祖父,两位表叔,雨桐曾无意中在一本古书中发现过两种查账的特别方法,想不到今天倒是用的上了。”

    林雨桐知道这次的事情,无论是时间上、还是事情的重要性上,都不允许她再藏拙了,所以她毫无保留的把复式记账法和本福特定律给老太爷父子三人简单的讲了一遍,并且当场拿出两本账册做了验证,结果惊得老太爷父子三人目瞪口呆。

    “桐儿,真是天意,想不到你竟然无意中发现了这样高明的方法,有了这些法子,何愁事情做不成。”老太爷激动的简直就快要失态了,他本就是行家,大老爷和二老爷也算得上是行内的人,所以他们基本上一听就明白了这些法子的精髓所在。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林雨桐详细的给老太爷父子三人讲解了复式记账法和本福特定律的要点所在,然后四个人便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账册里,废寝忘食的开始做事,负责伺候饮食的下人经常会发现端进去的午饭到了晚上也依然分毫未动。

    林雨桐不仅自己的速度几乎相当于老太爷父子三人的总和,还常常要就他们有疑问的地方共同商量,她放弃了多年来养成的诸多习惯,比如再不午睡,也不再花时间每天沐浴更衣,甚至连头发都做不到每天梳洗,常常累的一回去就倒在床上睡着了,一觉睡醒,不管是什么时辰,就立刻又回到密室做事情。

    林雨桐的废寝忘食让秋菊心疼不已,每当林雨桐累的睡觉都在呻吟的时候,她就趴在林雨桐的床边默默的抹眼泪,她恨自己太笨,帮不上小姐的忙。

    老太爷和两个儿子看到林雨桐已经是进入了疯魔的程度,也是心疼,老太爷常劝林雨桐回去休息一下,林雨桐略显憔悴的小脸从账本中抬起,眼睛却炯炯有神:

    “舅祖父,虽然皇上没有在时间上苛责我们,我们也一定要赶在会试结束前,把陆新明等人的把柄交到皇上手里,借着会试放榜这件举国关注的事情来压倒户部换帅所造成的震动,让惠王一派无法借此生事,这也正是皇上的心愿,只要我们能做到,皇上就会相信自己确实选对了人。”

    林雨桐虽然没有直言,但是她晶亮的眼神,让老太爷父子三人却都听得出来这话里的意思:她在赌,若是事情成功了,皇上会不会因此而违背先帝的命令,从而让林老太爷官复原职。

    “桐儿,我们不可有太多奢望,只要能帮助皇上拿下户部的这帮蛀虫,就已经算是有利于社稷,对得起黎民百姓了。”

    老太爷悠悠的说,虽然他从来都不曾甘心做一个田舍翁,可是若说是想从一个先帝定了名号的罪臣,转而成为从一品的户部尚书,这确实是他从来都没有敢想过的。
1...4546474849...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