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那陛下会不会杀了徐梁”
“这可不好说了,”王顺摇摇头说道:“我就琢磨着吧,徐梁毕竟很能打,唐王殿下现在先把他管一段时间。如果到时候真的能用上了,再放出来,也说不定。”
“说的也是。”方书琦尽量让自己的表情自然一点,他知道自己刚才有所失态。从怀里又掏出来不少银子递了过去,“我毕竟跟徐梁将军一起打过仗,关心他是人之常情。这点儿意思,你手下便是。希望不要跟别人提起今日我问你的事情。”
司礼监的饭菜送来过后,王顺便揣着银子心满意足的离去。
方书琦的脸色却沉了下来。
徐梁啊,徐梁,你说你娶人家崇祯的闺女干啥
这下子好了,跳进人家的陷阱里面来了吧
那么大的雷,你顶得住吗你
我就是一个书生,我能帮你做什么
苦恼地挠挠头,方书琦一时之间,竟然无计可施,在军中,徐梁也好,他方书琦也好,那可都是能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在京师,他们可屁都不是。
第二百五十九章 宋应星
第二百五十九章宋应星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徐梁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个时候跟跟吴孟明争吵完全没有什么用处。反而很可能因为过度的争执,而引来杀身之祸。
被几个锦衣卫校尉引到诏狱,徐梁前所未有的配合。
那锦衣卫校尉听书过徐梁的事迹,知道徐梁乃是国之干城,将徐梁送进诏狱之后,便躬身行礼说道:“侯爷,卑职知道,您心中或许有所冤屈,但是卑职也是奉命行事,您若是有什么话想说给陛下听,您可以写道桌上的纸上,卑职想办法给您送到陛下那里。”
徐梁环视这的牢房。
果然不愧是锦衣卫的诏狱,全都是用精钢打造的门栏,别说是自己,就算是一般的先天高手,也没有本事将他打开。
狱中倒是比一般的牢狱要好一些。
床榻之上的被褥都很干净,床榻旁边还有一张桌,桌之上摆放了油灯和纸张。
徐梁默默的点了点头说道:“不用了。我没有什么想跟陛下说的。”
其实徐梁心中何止有千言万语想说给崇祯听。
但是现在的崇祯已经不相信自己了,再说多少也没有用处。
“那卑职就先告退了。您若是饿了,或者是渴了,可以叫我一声,我就在旁出候着。”
那锦衣卫校尉退去。
徐梁盘膝坐在床头之上,油灯将徐梁的银子倒映在墙壁之上,显得整个人都有些颓靡。
微微的闭上眼睛,徐梁终究还是叹了一口气。
有些人,不是说你想救他,就能救得。
他还起码得懂得自救。
只是让徐梁有些好奇的是,崇祯不像是那么糊涂的人,怎么会走了这么昏庸的一招。
当初莫名其妙的杀了袁崇焕,成为千古奇案。
怎么如今又对自己动手
就在徐梁沉思的时候,隔壁牢房传来了阵阵呼喊之声。
“哎,我说,秦校尉,我真的是冤枉的,快放我出去,我要面见圣上。”中年人的声音带着几分恳求。
那刚才侍奉徐梁的锦衣卫校尉走过前去,有些不耐烦的看着眼前的落魄书生说道:“宋应星,你做《野议》诽谤朝廷,已经被锦衣卫核实,你有什么冤枉的。你还想出去,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徐梁本来微微阖上的眼睛忽然睁开。
“呦呵,自己隔壁还住着个名人,宋应星。”
徐梁饶有兴致的看向宋应星,只见宋应星极致哀求之意,“我那是实事论事,怎么能说是诽谤朝廷呢秦校尉,您行行好,我不远万里从亳州赶到京师,是为了面见陛下进言,给陛下找一条退敌之路的,怎么能说我诽谤朝廷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啊。”
“你闭嘴。我哪里有心思管你的事情!你可知道你旁边住的是是谁堂堂的靖国侯徐梁,人家被关进诏狱,一句求饶的话都没有说 ,就你事多,天天说自己是冤枉的。”
“什么,你们疯了!靖国侯徐梁你们不让他在前线御敌,怎么把它也抓进来了你们这不是自毁国运吗你们怎么能这样!”宋应星声嘶力竭的喊道。
徐梁走到宋应星这一边,饶有兴致的打量了眼前这个读书人几眼。
跟毕懋康一样,带着一副水晶眼镜,但是他的皮肤更加黝黑一些。身材有些瘦削,看来是搞科学研究,没少吃苦。
眼神中带着几分倔强,一看就不是好说话的人。
推了推门栏,徐梁笑着说道:“老先生,如今你跟在下都困在这诏狱之中,挣扎又有何用处,不如跟我一样,安心的在这诏狱之中修养精神,万一将来条件允许,再想报国,也不至于毫无准备。”
宋应星转过身来,看了徐梁一眼,眼前这个徐梁相貌并算是突出的人。
但是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尤其是那一双眸子犹如星辰一般闪亮,那神色散发的统兵大将才有的英武之气,让人看一眼,就忍不住膜拜。
当下宋应星便相信了徐梁的身份。
叹息一声,拍着自己的大腿说道:“哎,这朝廷怎么这样了。放着您这样的大将不用,放着我的忠言不听,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
看着失魂落魄的坐在地上的宋应星,徐梁好奇的问道:“宋先生,我刚才听您所说,此次您进京,是相向陛下献上进言,献上一条退敌之路我很好奇,眼下这时局,您还有什么办法,帮助朝廷退敌”
宋应星看见徐梁对自己的退敌之路好奇,便盘膝与徐梁相视而坐。
叹道:“侯爷,您可是第一个对在下言论感兴趣的人。”
徐梁笑着说道:“反正困在这诏狱之中也是无趣,您还不如跟我说说,如果将来我能出狱,我也能将您的想法带出去。”
宋应星摇摇头说道:“这退敌二字说出来简单,但是真的想做,却是千难万难,不说也罢。”
徐梁笑道:“这个世界上,若是凡事都那么容易做成,又有什么乐趣。我非常好奇,您一个读书人,能有什么退敌之策。”
徐梁的话语,激起了宋应星的好胜之心。
宋应星激进的说道:“军人战场杀敌,确实是战场之上制胜的关键。但是有一点儿更为重要,那就是武器和后勤。没有完备的后勤系统和先进的武器,这仗又该如何打
这一次,我进京,本意是将我写下的一本书,叫做《天工开物》献给陛下,希望陛下能够依照我的书籍,打造出更锋利的武器,更先进的工具,这样在与李自成交锋的过程中,起码可以保证我们的器具上的先进。”
听到后勤和器具两个词的时候,徐梁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因为他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自己的恩人方以智。
因为在以前的战场之上,自己的后勤都是方以智操心的。
有方以智在自己的身后支持自己,自己完全不用顾忌后方的事情,只是到了居庸关作战的时候,少了方以智的支持,自己才处处掣肘。
如今出了宋应星这样一个人人才,自然让徐梁非常的喜欢。
当下忍不住说道:“先生,您这本天工开物,我很好奇,您能跟我多讲讲吗”
宋应星见到徐梁一个武人,竟然也对自己的书本很感兴趣,当下便滔滔不绝的讲起来。
“说起器具,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冶炼方法,我将他命名为合金,用合金冶炼法打造出来的武器,可以说是锋利无比。再比如,我根据先辈的经验,创造了一种新的冶金手法,叫做生铁淋口法,这种办法不仅可以利用在武器生产上,而且还可以用来加工农具……”
徐梁认真的听着宋应星从武器研究到生产工艺,从农业到机械讲了许久许久,暗暗发了一个誓言,那就是自己如果能够活着出去,绝对不能让这样的能人淹没在历史的场合之中,默默老去而没有什么作为。
第二百六十章 延续国祚
第二百六十章延续国祚
皇宫大内。
崇祯不知道怎么想的,今日竟然没有趴在暖阁处理政务。
而是将刚刚从居庸关返回来的太子叫道面前。
两个人戴上器具在比武场比试了整整一个多时辰的武艺。
打了许久,太子终究年轻力壮,而且平日里喜欢操演武艺,身子骨比起崇祯这个久坐处理政务的人来说,自然要强上不少。
崇祯落败之后,脸上也不带任何的愠色。
太子孝顺的端来一杯热茶递给崇祯,并顺带着从吴祥手里抢过了手巾,给崇祯擦拭额头上的冷汗。
一边给崇祯擦拭汗水,一边笑嘻嘻的说着自己在居庸关的所见所闻。
“父皇,您可不知道李自成这个人有多么狡猾,他们嘴上说愿意接受父皇的招抚,但是暗地里却不死心,半夜里派部队偷城。
那一夜,靖国侯临危不惧,亲临前线,运筹帷幄,派出不知道多少伏兵。
李自成不仅没有攻上城头不说,自己还丢兵柒甲,死伤无数精锐,不知道有多狼狈。
您不知道,儿臣那一战而曾参与其中。与众多守城的卫士,持刀盾,斩杀了数名流贼呢
那流贼也忒勇敢了一些。被砍出了肠子,还拼命的往上爬。
儿臣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残忍的场面,差点吓得尿了裤子,可是儿臣想起祖宗们的勇武事迹,咬碎了钢牙,挥舞着武器,从来没有后退一步。
那靖国侯还因为此事,打了儿臣的几名亲卫几十军棍。”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这闯贼一向是狡猾的很。倒是我儿胆子倒是大的很,前线战火纷飞的,流失无数,你竟然敢亲临前线,鼓舞士气,真的让父皇我听着后怕的很。以后可千万不要这样的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是国之储君,怎么能冒那么大的险。”
“父皇说得哪里的话咱们朱家的儿郎,哪一次怕过当初成祖数次横扫大漠,哪一次不是亲临矢石”太子意气风发的说道:“我现在还,只能看着别人指挥打仗,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跟成祖武宗那样,亲率三军,杀的那些贼人片甲不留。”
“好,好,我皇儿有本事,我皇儿厉害。”崇祯严重精光一闪。仿佛朱慈烺口中那个亲率三军的人,是他自己,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儿子既然是这种性格,便由着他吧。反正国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没有一个成祖武宗那样的人物,国家想要中兴是不可能的。
儿子这般的勇敢,对于国家未必不是好事。
“那是。您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儿子。只是现在咱们与李贼继续打下去是非常不利的。现在咱们顺天府这一代已经彻底靡乱了。一打起来,我们肯定吃亏,还有鞑子,他们巴不得我们与李自成拼个你死我活呢。”
崇祯抚摸着朱慈烺的箭头,笑着说道:“我儿出去这一趟真的长大了不少。居然能够分析出这些大道理了。不错,我们现在确实没有做好与李自成拼命的尊卑,而且我们也得顾及鞑子!如果是盛世皇朝,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可惜现在时局困顿如此,父皇也是没有办法。”
“父皇可不要泄气,只要您励精图治,咱们父子齐心协力,咱们大明定然能够中兴的。到时候儿子率领三军,驰骋四方,为父皇出气。”
崇祯哈哈大笑起来,“好好,我皇儿一定要好好打仗,父皇还等着你大杀四方呢。”
父子二人说说笑笑,皇后含笑坐在一边。看着其乐融融的场面,皇后心里也着实高兴。
要知道前一段时间,皇帝可是一直愁眉不展,心绪难安的。
不仅仅是担心前线的战事,和东林党的斗争,也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从内心里讲,皇后自然是希望皇族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是她也担心自己的儿子最后交给唐王最后被废掉。
不过皇后娘娘是典型的贤后,虽然担心,但是却也从来不干涉政事。
“陛下,唐王殿下求见。”吴祥上前一步,弯腰禀告道。
“让他进来吧。”崇祯脸上的冷笑一闪而逝,换做平常模样说道。
朱聿键捧着一叠厚厚的奏疏走了进来,行了礼,便坐在崇祯安排的锦凳之上。
崇祯笑着翻了翻奏折的批改,笑着说道:“不错,有那么几分样子,处理政务还是没有问题的,将来辅政还是没有问题的。”
唐王朱聿键恭敬的说道:“太子殿下少年老成,英明决断,臣将来就算是有机会帮助太子殿下处理政务,也只是辅佐之能,帮助太子殿下成就千秋功业。”
崇祯无声的笑了笑,深邃的眼光仿佛能够射进朱聿键的心里去,仿佛要辨别朱聿键的心里去。
朱聿键纵然是心里素质超绝,也被崇祯看的有些不安的低下头去。
“太子终究是年幼了一些。若是由你辅政,可不是只是简单的辅佐那么简单。你还要承担起进谏言的责任。太子若是因为年幼而自大,你当早早的劝谏,莫让他走上弯路。这治国,如同成年人行走在薄冰之上。一个不心,便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酿成极其恶劣的后果。”
崇祯淡淡的说道。
“父皇,您说的是什么话您正是壮年,这朝政之事自然应该由您一人乾纲独断。儿臣断然不敢参与其中的。”朱慈烺紧张的看着崇祯说道。
从崇祯说话的语气之中,他似乎察觉到了一丝什么,神情变得极其紧张。
崇祯摇摇头苦笑道:“太子啊,父皇老了,不能陪你去南京了,你到了南京之后,一定要多听你皇叔的劝谏,做事情要持重,不可孟浪,你知道吗”
“儿臣不会扔下父皇自己一个人逃走的。儿臣要跟父皇留在京师,一起血战到底。” 朱慈烺仰着头,倔强的看着崇祯说道。
“你。”崇祯想要发怒,但是看到儿子关切自己的神情的时候,最后还是忍住没有发怒,“太子啊,这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必须有人承担责任。父皇是不可能走的。但是你不一样,你还年轻,担负着中兴大明的希望,所以父皇希望你能明白。”
“父皇。”朱慈烺倔强的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