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狂野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烤串
邮电局!久违的名字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邮电局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大约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邮电局分成两大局;邮政总局,电信总局,这就是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的雏形。
再后来,邮政总局又进行一系列改革,更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除了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又成立邮政储蓄银行。
进入邮电局,工作人员的工装也都是墨绿色。
&nbs
第61章 厂部会议
新华书店是1937年在延安创立的,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以及改革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具有光荣历史的老字号
这四个字是伟人于1948年所题,一直沿用至今。
伟人的书法堪称一绝,被书法界公认是20世纪书法大家。尤其是将书法与诗词的意境相融合,任意挥洒,直笔劲书,气势恢弘。
书店是一座四层楼,走进一楼,靠墙是一个宽大的楼梯,另一侧是一个双开的门,推门进来,便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门口是一个方形柜台,里面坐着两名中年女子,正在小声唠嗑。
整个房间如同一个大型会议室,面积大约有400平。四周除了窗户前没有摆放东西外,都是高约2米20的柜子。
柜子被分成数个横格,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图书。
柜子上面是分类标签,杨可找到“外语”类,便开始寻找有关教授日语的书籍。
但是大多是英语书籍,日语书籍很少。几乎所有日语书都翻看了一下,感觉不适合自己学习。
杨可隐约记得上一世的此时,他听邻居家的电视里播出过学习日语的节目,而且很长时间。
于是来到柜台咨询:“同志你好,请问有没有最新的关于学习日语的书就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那个。”
一个胖乎乎的女子指着大厅中间的长桌,道:“你说的是《学日语》吧,就在那里。”
杨可进来时,光顾着寻找分类,没在意中间一趟长桌上摆放的书籍,以为是给小朋友准备的一些图画书,也就没去看。
后世的个体书店在进货渠道和经营上都与新华书店不同,他们卖的更多的是畅销书,比如小孩子喜欢的卡通、漫画,年轻人喜欢的各种小说,男生则喜欢武侠,女生则喜欢言情。
再后来网络小说兴起,便有了仙侠、玄幻等等。
杨可来到长台前,找到《学日语》,一共四册。滨城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中央电视台电视教育部编;出版则是:广播电视出版社。
封面最上面写着:中央电视台电视教育节目用书。
就是它!
每本4.75元,四册共计19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杨可毫不迟疑地买了下来。
一手拿着书,一手扶着车把,兴高采烈地骑着他的二八大自行车回家。
……
而此刻,经编总厂徐枢记办公室,正在召开会议。
《辽东日报》已经发表了吕燕的署名文章《新时代的英雄》,几人已经读完,都知道杨可的事迹必会引起上层的注意。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需要正义感的青年做先锋,杨可的做法无疑符合这个条件。
接下来,开始讨论如何处理李文革,以及如何在全厂展开向杨可学习的活动。
李刚再次郑重表态,儿子李文革回一线车间工作,接受劳动再教育。
李刚的提议,几位领导原则上同意,但如何公布却有点小麻烦,因为打架的另一方是杨可。
这边宣传杨可的先进事迹,那边公布处理李文革与杨可打架的结果。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
而且还因为争风吃醋打架,这太有损英雄形象了。
而杨可的形象是不容有丝毫损伤的,这是前提。
所以要是树立杨可的形象,那李文革必须成为反面教材做为陪衬。但这个“反面教材”该怎么定位
调戏良家妇女亦或是滋事寻衅的不良青年
不管安上哪一条,都是李文革一辈子的耻辱,都够李文革喝一壶的。
&n
第62章 事情严重了
“糊涂!真是糊涂!”
“是是是,领导批评的对,我马上去办,马上去办。”
撂下电话,徐枢记重复了一遍局领导的话。
原来不止在纺织系统做报告,市里也要作报告啊,众人对徐枢记刚才的高瞻远瞩佩服的五体投地。
徐枢记道:“我们对职工还是关心不够,本应该昨天就去杨可家慰问的,这是我们的失职。
这次去杨可家慰问,不能光走形式,精神鼓励固然重要,同时也要有物质奖励。
慰问品就不用说了,大家讨论讨论,奖励杨可多少钱,这样才能表达我们领导的关怀和对工人的爱戴。”
陈志第一个说话:“徐枢记,我认为奖励太少,不配杨可舍生忘死的精神;奖励太多,与我们宣传大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也有背离;我个人建议奖励一千元,您看如何”
一千元!这是很多人一年的工资啊。像杨可刚入厂的年轻人,一年还挣不到一千元呢。
这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陈志却说的很在理,几乎没有人反对,一致同意。
随后,徐枢记责成工会主席和陈志以及宣传科的同志去杨可家慰问。
……
再回头说刘婧。
拿着童装资料发呆,很多地方没有文字说明,只有草图,弄的刘婧头大。
想冒险打板、制作,但终究没敢。因为只要错了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前功尽弃。那责任就得自己承担。
何况不止一个地方搞不明白呢。
越想越气,杨可这小子真是可恶,客户和省服告诉他,他不记录下来,而是存在心里,分明就是不告诉自己,这不是与自己做对是什么。
但还能有什么办法读过这一关,刘婧想不出来。
找杨可回来门儿都没有,我堂堂一个科长,去请他回来,那岂不是颜面尽失。
此刻的刘婧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但总不能这么耗着吧,事情得解决不是。
想来想去最后把人高马大的韩志国喊来,道:“你去整理车间把杨可喊来,就说我找他有事。”
不大工夫,韩志国回来汇报:“科长,杨可没在车间,王主任也没看见他。”
这小子会去哪里该不会是躲在哪里,想看自己笑话吧。
于是又命令金永春和孔德新也去找。
过了一会儿,三人陆续回来,汇报杨可没有在服装分厂。
此时已经中午,刘婧对三人说:“杨可中午肯定去食堂吃饭,见到他务必把他带回来。”
然而下午上班,三人的回答再次让她失望。
本以为把杨可叫来,私下与他说说,即便低三下四也行,只要把这事掫兑过去就行。哪知道杨可不见踪影,这肯定是晒自己台呢。
掫(zhou、音同‘舟’)兑=敷衍、草率处理。
刘婧觉得事情严重了。
找陈厂长说明情况,请陈厂长发话让杨可回来不行,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丢不起这个人。
找郑峰更不行,自己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这时找他,他不仅不能帮忙,说不定会起反作用,那自己就更惨了。
思前想后没办法,杨可到底去哪里了
灵机一动,该不会又接受什么采访吧,急忙拿起电话给总厂宣传科打过去。
“你好,请问杨可在你那边吗”
若是提别人,必定会被问是谁,但杨可的名字可是响当当的。“我没见过他来过,具体不是很清楚。”
“那……李梦洁在吗”
李梦洁陪同杨可采访,二人又在一起共进午餐这事早已在厂子传的沸沸扬扬了,刘婧没法子只好找李梦洁。
不大工夫,电话里传来清亮的声音:“我是李梦洁
第63章 凤凰瞧不起梧桐
宣传科长把电话递给正要出去的陈志,李梦洁说了刘婧找杨可的事情。
陈志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刘婧挤走了杨可,因为杨可为了这个合同忙前忙后,不可能自己放弃。
陈志气的脸色铁青,出了徐枢记办公室,刚出大楼,就看见刘婧站在不远处望着楼门。见自己出来,急忙奔过来。
“厂长,杨可无组织无纪律,下午没来上班,这样品怎么打要是耽误了咋办,你得让他回技术科来啊。”
陈志向车棚走去,听刘婧这么说,这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
气不打一处来,沉声喝道:“刘科长,杨可为什么不来打样品,你心里有数,还用我挑明吗!我再次重申一次,这次样品非同小可,关系着我们工厂以后的发展,如果弄砸了,我会如实向徐枢记汇报的。”
刘婧彻底傻眼,现在的杨可是在徐枢记那里挂名的,风头正劲,若是徐枢记知道自己欺负杨可,那自己的下场……
刘婧不敢再想,想解释,但自己哪有一点点理由,于是哀求道:“陈厂长,都是我做的不好,是我的错误,求求你了,让杨可回来打样品吧,我全力配合。”
陈志气归气,但问题还得解决不是。虽说刘婧认错,但并无旁人作证,以刘婧的性格必会好了伤疤忘了疼,为了自己的权力,以后还得压制杨可。
这一点陈志看的清清楚楚,必须再治治她不可。
这时,工会主席在另一边喊道:“陈副厂长,快点啊,还得买东西呢。”
陈志挥了一下手道:“好的。”
然后看着不明所以的刘婧,问道:“你知道我出去干什么”
刘婧此刻的心思全都放在如何把杨可弄回来这件事上,哪有心思揣摩陈志要去干什么。
陈志对摇头的刘婧道:“我们奉徐枢记命令,去杨可家慰问,还要发奖金。所以我不便命令他马上回来。
这事还得你自己想办法,我相信你有这个智慧。
刘科长,你记住了,执念太重,会影响你的判断,做事也会出错,严重的话就是走火入魔,后果很严重。”
陈志所说的“执念”是指刘婧对权力看的太重,也是好心提醒她,不要被权力蒙蔽了双眼。
刘婧心知肚明,但却不以为然,没有执念哪来的动力。
见陈志走向车棚,刘婧想留住陈志,继续求助,但实在无言,愣在当场。
又是徐枢记,完了,这回死定了。刘婧此刻不止是冷汗连冒,而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一直看着陈志出厂,这才缓过神来,喃喃道:“咋办这可咋办”
步履蹒跚地向技术科走去……
……
杨可已经做完饭菜,就等着爸妈和妹妹回来吃饭了。拿着《学日语》第一册坐在院中的小凳子上小声读起来。
当时的外语教育有些偏差,这倒不是老师不教口语,而是学生为了应付笔答考试,对口语不注重而已。
所以很多学生笔答很好,对话很糟糕。
杨可则是一心练习口语,不然将来无法与岛国客户交流。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杨可问道:“谁呀”
一个清亮的声音传来:“请问这是杨可的家吗我们是他同事。”
杨可一听是李梦洁的声音,皱了皱眉,她怎么会来我家
起身开门,见门外站着四个人:工会主席、陈志、宣传科长、李梦洁,而且每人车后面都驮着东西。
杨可愣住,站在门口问道:“陈厂长,你们这是……”
陈志笑道:“怎么,不想让我们进去吗”
“哦,快请进快请进。”杨可抬起书敲了一下脑袋,
第64章 低三下四
李梦洁笑着说完,背着手,转了半圈,对陈志道:“陈厂长,你的手下挺能吹呀,好像很有志气的样子,呵呵。”
陈志三人都是过来人,对二人如此熟悉地开玩笑也感觉有些意外,毕竟杨可暴打过李文革。
这小子用啥方法化解了李梦洁对他的偏见,难道只是因为见义勇为的事迹三人百思不得其解。
两人的谈笑风生倒像是打情骂俏,陈志不好掺和俩人的话题,只是笑了笑,敷衍道:“呵呵,我相信小杨。”
宣传科长一直没说话,见桌子上的日语书,有些惊奇:“小杨,你还学日语呀”
“是的,高中三年学的就是日语。现在是改革开放年代,外商越来越多,不学习跟不上时代步伐啊。”
陈志眼睛一亮,道:“小杨,你的意思是我们还可以接触岛国客户”
杨可坚定地点头,道:“目前我国的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岛国经济发达,必会寻求在我国加工,如今已经有商人前来,以后会越来越多,正是我国服装业大展宏图的绝好时机。”
其实,上一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个优势一直持续了三十年以上,才因为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世界接轨,廉价劳动力逐渐被高科技取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