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如意小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荣小荣
    安阳郡主想了想,说道:你是说那年冬天,你非要去冰上玩,结果踩碎了冰掉进湖里那一次?

    陆雅点了点头,说道:那次所有人都吓跑了,只有他肯跳下去救我上来,从那时候起,我就想着以后一定要嫁给他。

    我记得他回去以后就大病了一场,可急坏了萧老公爷,连夜进宫请御医安阳郡主脸上浮现出回忆之色,之后便诧异的看着她,说道:那你为何从小欺负他到现在,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陆雅看着她,问道:如果我不欺负他,那和其他人还有什么区别,他说不定早就忘记我了

    安阳郡主看着她,一时间无言以对。

    这一刻,她想起了前不久看过的一本书,书上说,一些男孩在小的时候,会用欺负小姑娘的方式,来吸引她们的注意,她没想到女子也是这样,而且不止是小的时候

    唐夭夭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脸上的表情若有所思。

    唐宁坐在书房中,做一些大比开始之前的准备。

    十六卫之中,也只有羽林卫和金羽卫有存在感一些,其他的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平时也不露面,百姓们甚至连十六卫的名字都说不全。

    作为护卫京师安全的禁军,他们需要被更多的人知道,也需要有更多的人知道这次十六卫大比的事情。

    他决定让唐人斋出几期专辑,详细的介绍介绍十六卫,再贴出近十年大比的排名,给他们一个参考,毕竟到时候各大赌坊肯定会开出盘口,这些官方数据对于广大赌徒很有参考意义。

    不过,他对这些还不是太了解,需要明天去兵部查些资料。

    他刚刚站起身,打算去洗个澡,看到唐夭夭从门外走进来。

    唐宁抬头看了看她,问道:有事?

    唐夭夭摆手道:也没什么事

    没事我就去洗澡了

    等一等唐妖精叫住他,问道: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唐宁看着她道:什么问题?

    唐妖精背着手,在原地晃来晃去,想了好久才问道:在你写过的所有主角里,你最想当哪一个?

    唐宁诧异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唐夭夭不耐烦道:我问你就说啊,婆婆妈妈的!

    唐宁想了想,那些神鬼的就不说了,太虚无缥缈,大多身世凄惨,剧情曲折,唐宁可不喜欢折腾自己。

    剩下的那些,以金庸的武侠居多,郭靖以身殉国了,唐宁还想安享晚年呢,自然不想当郭靖,杨过——这就更不考虑了,张无忌身世太惨而且还圣母,唐宁不太喜欢,令狐冲——不考虑的理由和杨过差不多。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一个人最幸福。

    他看着唐夭夭,说道:韦小宝吧。




第四百三十九章 投其所好
    人总是会成长的,小时候读金庸,总想成为像郭靖和杨过那样武功盖世的大侠。

    等到长大了,就会发现其实韦小宝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觅一世外桃源,与娇妻美妾一起共度余生,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韦小宝啊唐夭夭眯起眼睛看着他,问道:那你也打算和他一样,娶七位娘子了?

    那倒不是。唐宁摇了摇头,说道:我现在就很满足了。

    唐夭夭满意的看着他,仔细想了想之后,表情又变的不满意了。

    唐宁也不知道唐夭夭的小脑袋里整天都在想什么,变脸和翻书一样快,走进来问了他一个问题,得到他的回答之后,先是有些开心,随后又生气的走开

    他摇了摇头,女人啊,还有一个名字叫矛盾

    他走出房间,吩咐晴儿帮他准备洗澡水,洗完澡之后,关于十六卫大比的宣传预热一事,他还要过去和唐夭夭商量商量。

    自冬月初六开始,京中最大的书坊唐人斋便开始刊印一种叫做报纸的东西。

    这种报纸不同于书籍,只有薄薄的一页,幅面却是普通书籍的数倍之大。

    唐人斋近期即将出版的书目,占据了两成的版面,唐人旗下不少店铺的招工启事,占据了近三成,余下的两页,则是简要的介绍了十六卫的由来,以及他们各自的职责,并附上了十年前十六卫小比的排名。

    这份报纸一文钱一份,价格十分低廉,第一天刊印了千份,半个时辰之内便售卖一空。

    唐人斋的出版书目以及招工的启事,只有少部分人感兴趣,但十六卫的介绍和排名,却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

    四年一度的十六卫大比即将开始,有不少人已经盯上了这件大事,但他们对于十六卫的实力并不了解,唐人斋所出的报纸,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百姓们之前对于十六卫的了解不多,这份报纸让他们意识到,京师百姓日子之所以过的安稳,就是因为有这些人守护着他们,报纸刊印三天后,街头巷尾,便已经开始频繁的讨论十六卫大比的事情了。

    唐夭夭从唐人斋走出来,看着唐宁问道:这种报纸又赚不到什么钱,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功夫去做?

    唐宁笑了笑,说道: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总之你就等着收钱吧。

    唐妖精自然不懂舆论的重要性,唐宁刻意将报纸的价格压到最低,利润只是堪堪和成本持平,虽然不赚钱,但是却能保证任何一个百姓都能买到,哪怕他们只买一份互相传阅,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才短短几天,十六卫大比的事情,就已经成了全民讨论的热点,之后,唐人斋每天都会专门用一个版面介绍十六卫,比赛开始之后,则会在唐人斋门口竖一个牌子,随时更新积分和排名,直到比试结束。

    等到大比之后,百姓们差不多就习惯了报纸的存在,之后便以京中或者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为主,京师百姓具有非常高的国家认同感与自豪感,对于这类事情非常关心。

    此外,骁骑营已经开始建造场地,其实主要任务就是圈地,工程量并不大,一个月就能投入使用。

    现在对于唐宁来说,最难的是他如何说服陈皇同意他卖门票,这件事情他不能私自决定,昨天就写了一封折子递上去,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他今天休沐,和唐夭夭逛了一圈店铺,刚刚回到家,便看到凌云站在院中,见他进来,上前说道:唐大人,陛下宣你进宫。

    陈皇这次宣他进宫,说的应该就是十六卫大比门票的事情。

    唐宁上了马车,凌云则是骑着马走在前面。

    凌家也是武将世家,真算起来,应该是如今京师第一显赫的将门。

    凌云年纪比陆腾和萧珏大不了多少,却已经是羽林卫将军,常随陈皇左右,凌家也不像陆家那样,中途走了文官路线,凌家现任家主,也就是凌云的父亲,是金羽卫大将军,其他子嗣不在京师,而是在边境积累战功,京中将门,无出凌家之右。

    唐宁准备进入车厢的时候,看到唐财主从家中出来,也不能装作没看到,抬手和他打了一个招呼,唐伯父好。

    唐济本来不想和唐宁打招呼,但他既然开口了,也只好挥了挥手,随口问道:这是去哪里?

    唐财主居然会和他搭话,这出乎了唐宁的预料,怔了怔,才道:陛下召见。

    唐济的目光在凌云的脸上停留了一瞬,忽而问道:这位是?

    唐宁介绍道:凌云凌统领。

    凌云看着他,说道:唐大人,我们该走了,别让陛下等急了。

    唐宁再次对唐财主挥了挥手,说道:唐伯父再见。

    唐济站在原地,望着马车消失,伫立许久。

    身后的管家上前一步,小声道:老爷,不去红袖阁了吗?

    唐济的心中有些烦乱,挥了挥手,说道:走吧。

    御书房中。

    陈皇手中拿了一份报纸,说道:报纸这东西倒是新鲜,不过,只卖一文钱,怕是连本钱都赚不回来,他难道就不会亏?

    他将报纸放下,又道:好好的十六卫大比,卖什么门票,让商人参办已经是特例了,居然还想着从中牟利,朕倒要看看,他怎么和朕解释。

    他话音落下没多久,便有宦官上前禀报,唐宁到了。

    陈皇目光望过去,说道:让他进来。

    唐宁走进大殿,拱手躬身,说道:臣参见陛下。

    陈皇看向他,问道:十六卫大比,筹备的怎么样了?

    唐宁道:回陛下,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陈皇再次开口道:那你和朕解释解释,这大比的门票是怎么一回事?

    唐宁在来之前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准备了,闻言道:回陛下,臣深知国库的银子来之不易,且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北方时有旱情,南方年年水患,边境又有肃慎人屡次犯边,耗费巨大

    十六卫每年一小比,四年一大比,花费极多,但与赈灾济民,抗击外敌,保境安民相比,实在是微末不过的事情,臣不敢再给国库增加压力,所以臣想办法说服京中富商,捐出银两筹备大比,为国库省下银子,又想到可以售卖大比门票,所得三成归于兵部,三成收归国库,其余的则回馈给筹办的商人,也显得朝廷体恤

    想要说服别人,最好要以别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表示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当然,在这之前,首先要明白对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叫投其所好。

    根据唐宁对陈皇的了解,他可以为了银子而降低一次底线,就能再降低第二次,而且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站在朝廷,站在国库,站在陈皇的角度上着想,代表的是无私的正义。

    银子已经摆在他面前了,问题只在于他想不想身手。

    谁会和银子过不去呢,哪怕他是皇帝

    唐宁抬起头看了看,从陈皇有些意动的表情来看,这次他猜对了,而且很有可能都不需要讨价还价。



第四百四十章 再见公孙影
    唐宁只说了一半,陈皇就有一种直击内心的感觉。

    作为皇帝,他是整个陈国最富有的人,同时也是最贫穷的人,兵部要钱,工部要钱,赈灾要钱,官员的俸禄要钱,打仗也要钱

    官员的俸禄不给,他们都饿死了,谁给朝廷办事?

    赈灾的钱不给,灾民就会造反,朝廷需要投入更多的银子去镇压。

    打仗的钱不给,贪得无厌的草原人就会得寸进尺,只有把他们打狠了,打怕了,边境才能安稳。

    什么地方都要钱,国库的银子再充盈也不够,平日里他也是能省则省,否则根本不会答应由商人筹办十六卫大比的事情。

    售卖门票充盈国库自然好,但也有些问题,他想了想,看着唐宁道:朝廷有朝廷的威严,怎可用这种方式来充盈国库?

    唐宁早有准备,补充道:陛下,售卖大比门票,都是以筹备商的名义,不涉及朝廷,那三成,只是朝廷的税收而已,另外三成,是对兵部的捐赠

    陈皇想了想,开口道:三

    眼见陈皇要讨价还价,唐宁立刻道:此外,臣还有一个想法,想要请示陛下。

    陈皇被打断了思路,看着他,问道:什么想法?

    唐宁道:十六卫大比,乃是四年一度的盛事,朝廷既然邀请了他国使臣,何不邀请京中各行各业的百姓,让他们一同见证十六卫之威严,见证朝廷之威严,陛下曾经说过,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十六卫大比,百官可观,权贵可观,外邦使者可观,为何唯独我陈国百姓不可观?

    若是陛下格外恩典,邀请京中百姓观礼,乃是建国以来的开创之举,有助公正之风,使得百姓齐心,百姓心齐,则国家安稳

    唐宁的这一番话,使得陈皇思忖许久,暂时忘记了门票的事情。

    这些话他没有想过,但却也觉得极有道理,这是一个使得百姓归心的机会,而民心,是作为一位帝王,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之一。

    他看向唐宁的目光变得更加满意,不仅仅因为他是罕见的三元状元,还因为他和方哲不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深得他意。

    某一刻,他又想到一事,看着唐宁问道: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朕何时说过这句话?

    这句话极有哲理,是足以传世的名言,可陈皇却不记得他什么时候说过。

    这句话其实出自另一个世界的《淮南子,可这个世界的版本中并没有,唐宁不信陈皇能记得他说过的每一句话,拱手道:这是陛下曾经教导过臣的,臣现在还记忆犹新

    陈皇仔细想了想,觉得有点印象,又好像没有,轻咳一声,目光望向魏间,问道:朕有说过这句话吗?

    魏间想了想,开口道:陛下,大概,或许,可能是说过吧。

    他说完之后,抬起头,见陈皇还是看着他,怔了怔之后,立刻会意,望向一旁的翰林,说道:记下来!

    皇帝的经典语录是要记录留存的,要不然,千百年后,别人怎么知道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是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唐宁站在下面静静的看着,为了转移话题,将这一句名言送给陈皇,满足满足他脆弱的虚荣心,也算是值了。

    陈皇满意的看着翰林院官员记录完毕,才再次看向唐宁,说道:你能记住朕的教诲,朕心甚慰,此事,朕便交给你去办了。

    唐宁拱手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另外,那门票的事情,朕也准了。陈皇看着他,说道:你有为朕分忧之心,时刻想着为国库减轻压力,很好,以后也要时常想着这些。

    唐宁道:臣谨记

    陈皇点了点头,说道:以后关于十六卫大比事宜,你可自行做主,无须再大事小事都向朕禀报,没什么事情的话,你就先回去吧。

    唐宁离开之后,陈皇仔细琢磨着刚才那句话,喃喃道:朕怎么一点儿都不记得,朕曾经说过那句话了?

    陛下日理万机,自然不可能每句话都记得。魏间笑道:不过,唐大人既然说了,想必陛下是说过的,他总不至于编出那么一句来蒙骗陛下吧

    这倒不至于。陈皇摇了摇头,说道: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无聊的人

1...244245246247248...4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