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科幻世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幸运的球球
格罗滕迪克的数学向来以艰涩著称,因为他几乎不考虑具体的示例,都是从尽可能抽象的角度出发,思考支配某个数学问题背后的宏大数学结构。
远阿贝尔几何便是格罗滕迪克在他的遗作《纲领草案》中留下的宏伟框架,只可惜还没来得急往里面填充血肉,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便在离群索居中离开了人世。
望月新一发展了格罗滕迪克的远阿贝尔几何理论,并且在1996年证明了《纲领草案》中格罗滕迪克提出的一个远阿贝尔几何的猜想的特殊情况,从而蜚声国际数学界。
这也是他能被邀请参加199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原因。
而在十几年后的2012年,望月新一又在远阿贝尔几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般化泰希米勒几何理论,来证明abc猜想。
可惜这套理论正如其名,就像是用外星语言写就,高度抽象,根本难以入手。
再加上繁多的概念,芜杂的逻辑体系。
这导致多年来,数学界一直未能验证望月新一的理论。
即使后来德国学神彼得舒尔茨和德国数论学家雅各布斯迪克斯花了几个月时间简化了望月新一的论文,并且指出望月新一论文中存在漏洞。
但望月新一随即反驳,认为他们的简化存在问题,双方陷入口水战中,谁也没办法说服对方。
如果在现实世界,庞学林恐怕没心思花几年时间学习远阿贝尔几何去以及望月新一的一般化泰希米勒几何理论,然后去验证abc猜想的证明正确与否。
毕竟做这种验证性的纯数研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不管结果如何,验证者都得不到什么好处。
但在火星救援世界,他有的是时间和精力。
……
接下来里时间,庞学林全身心投入到远阿贝尔几何和一般化泰希米勒几何理论的相关研究中去。
这一理论抽象晦涩,理解起来很难,庞学林隐隐能感受到这一理论背后所隐藏着的宏大的数学结构。
因此,除了吃饭,睡觉,完成基本的日常任务,庞学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阅读、思考和研究。
就算与地球联系的时候,他除了发一些“嗯”、“哦”之类的字眼,回复变得越来越短,时间间隔也越来越长。
地球上的专家组很快发现了庞学林的异常,曾经数次提醒庞学林,并且让心理学家介入,可惜双方隔着数千万公里,庞学林压根没功夫搭理他们,他们也拿庞学林没什么办法。
庞学林变得越来越沉默,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吃饭,日常工作,睡觉仿佛成了机械性的举动,剩下的时间,他除了阅读望月新一的相关著作,其余的都拿来思考。
他胡子拉碴,浑身酸臭,但恍若未觉。
除了每隔三个月收获一次土豆,并且重新种植下一批,以及对栖息舱做一些基本检查外,他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研究中去。
他没日没夜地推演,将望月新一的著作嚼碎了理解,桌上的稿纸也一天天变厚,对远阿贝尔几何以及望月新一提出的一般化泰希米勒几何理论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入。
但不知为何,越是研究下去,庞学林越是被里面诸多的繁杂概念所困扰。
就像陶哲轩所说的那样,望月新一将远阿贝尔几何中的所提出的概念进一步复杂化了,却并没有提出一些触及数学本质的全新思考。
这让庞学林隐隐感觉到,望月新一恐怕走到了一条错误的路线上。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远阿贝尔几何,确实能表现出加法结构和乘法结构的相似性,而abc猜想的核心,便与这两大问题有关。
只是庞学林总觉得,以现有的远阿贝尔几何框架,恐怕很那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在这一框架下增加一些全新的东西。
或许当初望月新一和庞学林是一样的想法,所以他在远阿贝尔几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般化泰希米勒理论。
&n
第四十七章 灵光乍现
这次补给任务来得恰到好处,正是庞学林研究陷入停滞的时候。
补给飞船的到来让庞学林从那种忘我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否则那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对他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
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庞学林按照阿瑞斯计划指挥部发来的任务日志,在能源舱这一侧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生活舱,新生活舱与能源舱相连,能源舱再与番茄种植舱、土豆种植舱相连,构成一个四舱室结构。
新生活舱不管是结构强度还是使用寿命,都比原来的栖息舱高出不少,至少庞学林通过新生活舱进出气闸室的时候,不用再担心发生气爆了。
之后,庞学林重新对栖息舱进行一次大规模检查,更换掉部分磨损比较严重的零部件,如氧合机系统、水循环系统、空调系统、镍氢电池组、太阳能电池组等等。
为了方便庞学林进行重体力劳动,阿瑞斯计划指挥部在这次补给物资中,还专门配备了两套外骨骼装具。
一套用于eva任务,一套用于舱内任务。
充足的物资保障,完善的生活设施,使得庞学林在火星生存的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之后,生活再次变得安定下来,庞学林也将目光重新投向abc猜想。
过去一年多的潜心学习和研究,对远阿贝尔几何以及一般化泰希米勒几何理论,庞学林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地理解。
他几乎可以肯定,望月新一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但他并没有想着要去找出望月新一论文中的细节错误,然后再去掀起一场口水大战,他有更高的目标。
他要趁着这几年难得没人打扰的机会,在远阿贝尔几何的基础上,开创一套新理论,来彻底解决abc猜想的问题。
这个难度很大。
在数学领域,攻克一个猜想容易,但想要开创一套体系却极难。
但凡能开创一套全新数学体系的,几乎都是开宗立派大宗师级别的人物。
比如开创群论的伽罗瓦,虽然他在21岁那年便英年早逝,但在任何有史以来最伟大数学家排名标准中,伽罗瓦都是前五乃至前三的存在。
又比如,现代代数几何奠基人格罗滕迪克,ega、sga、fga,洋洋洒洒数千页,是代数几何史上的不朽名著,使得代数几何这个古老的数学分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最终导致他的学生皮埃尔德利涅完全证明了韦伊猜想,这被认为是20世纪纯粹数学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由于格罗滕迪克的领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黎高等研究所是公认的世界代数几何研究中心,他也为此获得了1966年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
因此,庞学林可以说在自己面前树立了一座珠穆朗玛峰,什么时候能攀上这座高山,庞学林自己心里也没底。
甚至于到现在,庞学林都还没能找到一条合适的进山路线。
庞学林只能一边在火星上安心生活,一边思考。
当然,这种思考,只是间歇性的,有灵感的时候,他会潜心思考,没有灵感的时候,就按部就班工作生活,有空的时候在生活舱内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让自己放松一下。
后来庞学林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思考方式。
那就是穿着eva宇航服,以栖息舱为圆心,一百米为半径,绕着栖息舱散步。
一个人行走在这个荒凉孤寂的世界中,有种独特的寂寥感,更容易让自己的脑袋进入放空状态。
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火星地表漆黑一片,只余下栖息舱微弱的灯光以及头顶漫天的繁星。
在这种复杂世界隐入黑暗,只剩下点点星光的时刻,庞学林反而能感受到在数论宇宙中,素数就仿佛那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恒星,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数学构型。
他经常一走就好几个小时,直到eva的二氧化碳过滤器发出警报声,他才会回过神来,返回栖息舱。
后来他学乖了,随身带上一个备用的二氧化碳过滤器,一个用完,随时换上另外一个,等灵感耗尽再返回栖息舱。
时间一天天过去。
一个月,两个月……
一年,两年……
寒冷的
第四十八章 再见,火星
庞学林找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道路了。
超过一千个日日夜夜,三年多不间断的潜心思考、研究,他终于触摸到了数论宇宙的边缘。
坚硬的冰层开始破碎融化,潜藏在冰层下的深层次素数结构渐渐浮出水面。
远阿贝尔几何的框架体系被他彻底揉碎重组,一套全新的数学理论正在悄然酝酿。
朝闻道,夕可死矣!
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从心中涌出,庞学林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拥抱星空。
这是一种久违的快乐。
上一次感受到这种快乐,还是在庞学林证明极化阿贝尔簇条件下的andre-oort猜想的时候。
但愉悦程度,根本没办法与这一次相比。
至于bsd猜想,那就更不必说了,压根和庞学林没有太大关系。
这些年,庞学林之所以能如他爷爷所愿,走上数学学术之路,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江城大学的正教授,只是因为他觉得数学研究单纯而快乐,特别是那种探寻到真理的愉悦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感谢火星,感谢这个安静荒芜的世界,让他能真正沉下心来去思考一些本质性的东西。
如果在现实世界,就算是在江大,庞学林也很有可能受各种压力的影响,很难让他有机会沉下心,持续三年去思考一个不太可能出成果的命题。
他甚至还不一定能想到去做远阿贝尔几何这种偏冷门向的研究。
但在这里,他成功了。
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已经被他打开,等待着他去拓荒。
远阿贝尔几何,不,或许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庞氏几何。
庞学林吸收了远阿贝尔几何的精华,对其框架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它不但能精确描述加法结构与乘法结构的相似性,甚至还能描述乘方性质。
这是一套全新的数学体系,将其命名为庞氏几何,实至名归。
而且庞学林隐隐感觉到,接下来,只要他慢慢将这一理论填充血肉,补上各种漏洞,到时候不但能完美解决abc猜想,甚至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冰雹猜想等数论领域的著名问题,都在它的解决范围内。
只是现在,这一理论还相当稚嫩,庞学林也只是想到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结构,他也没办法预测,自己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将这一理论补充完整。
遗憾的是,再过一个多月,自己这趟漫长火星之旅,就要彻底结束了。
届时不管是在火星救援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自己恐怕都没办法像过去几年这样做潜心研究了。
……
一个月后,阿瑞斯四号任务组顺利抵达火星,借助庞学林的栖息舱,阿瑞斯四号任务组成员在火星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
庞学林作为在火星上生活了多年的老鸟,自然全程陪同这些菜鸟,参与科考活动。
随后,庞学林与阿瑞斯四号任务组一同搭乘mav(火星升空载具)来到赫尔墨斯号上。
又经过了将近一年的飞行,赫尔墨斯号顺利返回地球,与地球同步轨道国际空间站对接。
空间站内,等待庞学林的,是许久不见的沃特尼。
一番叙旧后,庞学林又在空间站内经过几天的体检与适应,确保没有任何问题,他才搭乘同步轨道穿梭机返回地球。
穿梭机缓缓降落在机场之上,迎接他的是如潮的人海,到处都是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庞学林面带笑容,走出穿梭机,踏足地面。
与此同时,系统久违的声音在庞学林耳边响起:“任务完成,正在进行评价……评价完成,本次任务完成度s,恭喜宿主,获得宇航员之眼,另外系统将随机抽取本位面一项科技作为奖励。”
一个巨大的抽奖界面瞬间出现在庞学林眼前,抽奖轮盘被划分成了六个区域,分别代表六项科技。
这六项科技分别是:
一、赫尔墨斯号上搭载的离子发动机。
该发动机功率达到1.5兆瓦,采用氩原子做燃料,氩原子电离后,由船载核反应堆提供强大的电磁场,将其高速喷射而出,可赋予赫尔墨斯号0.2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该发动机可用于行星系旅行,是行星系太空飞船的最佳动力源。
二、大功率放射性同位素核电池(rtg)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放射性同位素核电池总功率(包括电功率和热功率)在百瓦级别,电功率大概在四五瓦左右。火星救援位面核电池达到千瓦级别,热功率超过1600瓦,电功率达到百瓦级别,乃是空间无人飞行器供电神器。
三、氧合机分子筛
超级二氧化碳吸收器,具备特殊的理化性质,只要提供足够的电力,可以源源不断将人类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
第四十八章 心态转变
庞学林睁开眼,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涌入眼前,窗外晨光熹微,晨风透过窗户的缝隙吹袭进来,窗帘随风而动,庞学林能清晰看到窗帘上的花纹,甚至依稀闻到了一丝草木的芬芳。
他闭上眼睛,贪婪地吸了口气。
地球上这种无数生命活动天然孕育而成的大气环境,比起火星上那种人工大气,不知要舒服多少倍。
系统的奖励也非常给力,庞学林感觉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甚至比戴眼镜的时候都要清楚不少,就仿佛初生的婴儿,第一次张眼看这个世界。
庞学林慢慢从床上爬起来,骤然返回现实,地球的重力环境让他稍稍有点不适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