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并一起把那些生活的消遣变成了生活的艺术,变成了永远难忘的美好记忆。
他自己爱唱二簧,拉胡琴,下棋,酿酒,烧瓷,掼跤,架鹰,训狗,跑马。
妹妹则擅唱青衣,吹洞箫,绘画,写诗,制香,养鱼,养鸟,种花,斗蟋蟀。
如果不是日本人来了强占了京城,如果不是他们必须背井离乡躲避战乱。
想来哪怕至今,他们兄妹或许照旧整天整年消磨在生活的情趣中,与亭台阁榭与金鱼白鸽为伴。
或许他们的母亲也仍旧在世,可以亲眼目睹完颜家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是如何在老宅之中渐渐长成……
家……
别看简单的一个字,却容纳了太多的欢乐和辛酸,太多的浮躁和沉重。
这座上百年的庭院,对完颜家的后代,已经形成了一种难舍难忘的心理牵绊。
这种牵绊正是一个人的灵魂和命脉,包容了大部分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和滋味。
但恰恰是因为这个地方如此的重要,因为往日的半亩园太过光彩夺目。
几年前,听到洪衍武帮忙把这座宅院收了回来时。
允泰高兴是高兴,却始终没用勇气去看一看那座宅院,只全全托付洪衍武照管。
因为他怕亲眼目睹这座看着自己长大的宅院,变得长满荒草,遍布刺猬长虫的样子。
他怕面对完颜家几代人倾注了心血地方,变得满目疮痍,荒芜颓败,却束手无策的无奈与遗憾。
他更怕感受到愧对亡故的父母的内疚,怕那肝肠寸断,揪心扯肺的刺痛……
但现在好了,住宅既已修好,便已经是完成了一半了。
如此时再看,便不至于太神伤难过。
而且对洪衍武这个外甥的本事,他也信得过。
想来,虽不会朱漆绿廊,鸟鸣花红,恢复旧日如同宫殿一般的胜景。
但洪家的院落就在那摆着呢,只要还是那个水平,就不会太差。
还真别说,确实不负允泰的隐隐期待。
也不枉他带着老伴,儿子儿媳,孙女嫡女一起举家前往京城的兴师动众。
在王蕴琳和洪衍武陪伴下,到达黄米胡同的当天。
虽然一眼看去,老宅的大门为掩人耳目未曾翻新,残败的样子难免让允泰略感神伤。
但真等进了门里面,实际的恢复情况却远远超出允泰的预期。
要知道,半亩园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那是经过园林专家李渔精心设计,清代中后期的帝都,最负盛名的私家园林。
被誉为
第1066章 谈故解疑
这一天的天气特别好。
虽然是冬季,可天空晴朗可喜。
众人来的又是时候,正是十点来钟,霜气散尽,日光很暖。
小西北风还那么的爽利,使人觉得既暖和又舒服。
所以允泰一家是一一逛过宅院,又看过了花园子,就像逛公园似的过足了眼瘾。
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在王蕴琳母子的陪伴下,顺溪而上穿过果林来到四进院正房,来与单先生相会。
这里是住宅院落后半部位置,单先生父女暂时充作工作室。
屋里既有工具,也有大量的图纸书籍。
最显眼的是屋子居中摆的“烫样”,面积足有两平米。
通过这东西,足不出户,大家便可将微缩版的完颜旧宅尽览无疑。
(注: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我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因为需要熨烫,所以称烫样。)
而允泰因洪衍文婚宴与单先生邻桌,主动敬过酒也攀谈过,还能认得。
此时这一相见,他都未容洪衍武给引荐。
就带着无限的欣喜和感激,自己主动领着妻小上前致谢。
并让兆庆呈上专门准备的礼物——两方民间收来的古章。
由此可知,他是多么的满意了。
而作为从事技术工种的匠师而言,最得意的,当然就是获得旁人的肯定。
单先生情知自己的小爱好必然是洪衍武透露无疑,由此也可感知允泰的重视与诚意。
同样是颇感欣慰,很有一种货遇识家的快乐。
于是推辞不过,便收了礼物。
跟着几句话下来,屋内的气氛变得相当热闹和融洽。
而就在众人落作之时,洪衍武帮着单香筠已经给几位长者呈上茶来。
这时也就到了该谈正事的时候了。
或许是所有行业的通病,真精技艺者都不耐烦客套。
单先生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想询问之事。
他声称自己早已久慕李笠翁(李渔)叠石建造的半亩园的大名。
很想亲眼看一看园中亭台楼榭、溪桥曲径的清幽景色,和完颜家闻名于后世的“嫏嬛妙境书屋”,可惜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没想到盼了半辈子,竟然有一天能亲手来复原这座园林,这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但难点就在于,这座园林经由完颜家历代扩建与丰富,已经越发复杂和奢华了。
偏偏后来还遭到了破坏性的改建。
在他接手时,花园部分很大面积已被填平盖了厂房,还原难度极高。
虽然“半亩园”的一代主人完颜麟庆,留下的《半亩园记》和《鸿雪因缘图记》中,尚有“半亩园”的全景图和局部图。
但凭借于此,也只能知道布局和比例。
而许多关键的细处,就需要允泰和王蕴琳指点明示了。
说到这里,单先生就让单香筠取来一些图本,那都是他已经整理和罗列好的资料。
然后他对着烫样一一展开,同时提出了问题。
首先就是二进院里的戏楼。
单先生说,这座戏楼虽然规模比宫里的漱芳斋要小得多,更比不上宁寿宫的畅音阁。
但前台后台、上下场门,一切均按比例搭盖。
飞檐立柱、彩画合玺,无一不极尽讲究。
特别是头顶那个木雕的藻井,由一块块梨花木雕成,层层向里收缩,应该为的是拢音。
同时又有五只飞翔的蝙蝠环绕着中心位置飞舞。
这样的新奇精致,在京城绝无仅有。
可偏偏中心顶珠的位置却是空的。
看遗留痕迹,原物又不似是顶珠,他搞不清到底是什么。
另外,根据清朝典制,九间堂殿为天子所有,七间而为王爷,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藻井。
那么如按正理来讲,完颜家是不能有这样的藻井戏楼的。
对此,他一样感到迷惑。
允泰很快做了回答。
他说家中戏楼那个藻井实为大内戴顶子的走工所凿,原是为宫里所备。
后来宫里没钱修,这个藻井就一直仍在了营造厂作坊里。
是他一眼看重买了来,想的是母亲爱戏,专为其母修一个为玩乐而建的戏台。
由于当时已经是“袁大头”当政了。
戏楼既不是什么正经建筑,逊帝也不会再追究,所以盖也就盖了。
而藻井之下的五蝠环绕的中心,确实原非顶珠。
那是他从逃亡到京的白俄贵族手里买下的一盏鎏金琉璃灯。
花了五百大洋,据说是从冬宫带来的东西
如今既以无踪,便用顶珠代替也可。
听了这番解释,单先生豁然开朗,不过也因此又追问了一事。
他说看那半亩园的最后面的“嫏嬛妙境书屋”。
三间轩式建筑,包括一带围墙,用的皆是绿色琉璃瓦。
这同样存在僭越礼制的问题。
而据他所知,完颜家可算是八旗贵族里的藏书大家。
这“嫏嬛妙境书屋”完颜麟庆,希望子孙世守藏书,依晋朝人张华梦游嫏嬛仙境的典故而建。
至嘉庆、道光年,轩内便有藏书八万五千卷,且有书目传世。
却不知是从何时用得绿琉璃瓦,这又为何故
没想到这个问题倒把允泰问住了,他细思良久也没个着落。
倒是王蕴琳想了一阵说,自己曾听闻母亲谈及清朝历代皇帝对金朝皇族后裔的
第1067章 先见之明
大财东可不是白叫的。
不但中午得请客摆宴,而且在酒席上,单先生大致草草估算了一下。
说要把细处做好,恐怕得追加款项五十万,工期也得延迟一年。
这笔钱,自然又得着落在洪衍武的头上去筹措。
尽管他不动声色的点了头,王蕴琳和单家父女也都是很正常的表情。
但像这样庞大的支出,允泰一家还是初次见识,岂能不心惊肉跳
就连兆庆这管着个大厂,一年能创利一百来万的主儿,都被这数字震住了。
别忘了,他是拿一厂子养活一个村儿的人,而且是公产。
他一年属于自己真正的收入不过五六万块,这钱真要让他自己掏,他也掏不起。
唯有允泰还算镇定,为此只是怔了一怔。
随后便举杯再敬单先生,连道“费心”。并未显得如何大惊小怪。
不过,这只能说是允泰见过世面,沉得住气,不代表他真的不吃惊。
酒席一散,就得过问一下了。
这不,允泰借口想再看看园子,点名要儿子和洪衍武相陪。
那洪衍武哪儿好推辞
便只能和兆庆一起,陪着这位娘舅溜达。
允泰带着俩人,直至走到了花园里最完整的“半亩轩榭”范围。
又走过了以“玲珑池馆”为中心的曲折回合的围廊。
最终在“拜石轩”里坐定,谈话才正式开始。
允泰开门见山,一脸正容的问。
“小武,追加就得花五十万,那这整个宅院你花了多少跟舅舅说实话……”
没想到洪衍武听了笑而不语,反倒左顾言他,想把话题岔开。
允泰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立刻瞪眼,让洪衍武不许瞒天过海,打马虎眼。
最后这么一再坚持的追问下,才算挤出了一个大致的数字——两百万。
这下子不用说,兆庆当然更惊了。
情不自禁的“啊”了一声,就合不拢嘴了,满脸的不可置信。
而允泰也大大出乎意料。
于是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中,老半天都没说话。
见如此的形容,反倒是洪衍武开始解释和劝慰上了。
“舅舅,您可别当回事。这钱不算什么,您别嫌贵。您别忘了,钱是会毛的。而东西没了,却不能再有。”
“没听单先生说吗,您家这宅子是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啊,二百万算什么。我高兴的是,咱有这个钱,还能把这里挽救。我敢跟您打包票,往后十年看,您绝对得说这房修值了。”
“我知道您是替我心疼,可咱们不是两家人啊,您是我舅舅,这是我姥姥家。哪怕不冲您,我就冲我妈,我也得修好了不是”
这么一说,允泰乐了。
“你小子,还真能说。此话也有些道理。罢了,要按旗族的规矩论,哪怕姑奶奶出了门子,也是有继承权的。这宅子今后就是完颜家和洪家一人一半,里外里你也不算亏。不过兆庆该出的那份,也只有等他有了,才能给你补上了……”
可这哪儿像是好话啊
洪衍武登时愁眉苦脸。
“舅舅,您这么说不是骂我嘛。我……我……都别说我自己了,我在这儿,甚至能替我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作保。我们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从来没在这宅子上动过心思,您要真这么想,那可太冤枉了。我保证,这宅子永远姓完颜,我们没有觊觎之意。”
但人家恐怕还真不是这么想的。
因为兆庆马上说了。
“表弟,我父亲可没这个意思。来的时候,我们爷俩就这么合计过。当时也没想过会耗费这么多钱。只是不能想你白出这份钱。如今看来,以后维护的费用也少不了,你就是应了,恐怕也多有吃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