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明星音乐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锦瑟华年
    秦放歌自己显然也没有浪费时间的意思,时间也不允许,两点开始的大师班,这会都下午五点半,再多折腾的话,晚饭就不用吃了

    好吧,今天的晚餐,其实早已经安排好了,就在音乐厅后台吃。还是他们常去的饭店点的饭菜,不过因为时间比较紧,直接让饭店打包送过来的。

    晚饭有着落,甚至宵夜都有准备好,秦放歌这个吃货也就越发有干劲。

    他在布置课外作业之前,也是简单说了下他所演奏的曲目名字,以及对学生们的期待。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大调第一组曲。”

    是的,秦放歌是打算将他原来世界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给搬过来,相信对于学习大提琴的人来说,会是相当有帮助的。也可以和这个时空巴顿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相互印证,大家在练习起来的时候,可以融会贯通。

    然后,秦放歌在演奏的时候,仿佛也恢复了他一如既往的高冷范儿,而不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的音乐教育家的角色。

    大家也都可以表示理解,课外作业嘛!先自行欣赏理解练习,这阵子不用讲得太详细,也没时间解释了,直接上车就行!

    当然,秦放歌说这标题的意思也是相当明确的,也是让现场观众振奋不已,尤其是那些学习大提琴的。但他们必须得忍着,先安静的欣赏秦放歌的演奏,其他的,等大师班结束之后才能进行讨论。

    收看网络直播的观众们却是可以畅所欲言的,讨论的话题也是集中在这次的课外作业上。

    “哥哥这是要做组曲呀!”

    “明摆着的事实呀!大调第一组曲,不知道一共会有几首组曲呢!”

    “数量应该不会少就对了!”

    “学大提琴的有福啦!”

    “不知道难度会怎样”

    “巴顿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对于立志专修大提琴的人来说,只是试金石,练习曲一样的难度,如果这都被难住的话,怕是大提琴之路也走不远。”

    “但想要演奏好肯定都是不容易的!”

    “哥哥布置课外作业,肯定是希望学生们都能完成的对吧!”

    “憋说话,好好听课啦!”

    “最喜欢演奏中的哥哥,认真的样子最帅气!”

    “又到了哥哥的面瘫环节嘻嘻”

    “我觉得面无表情的哥哥是最帅的耶!”

    “哥哥是不想我们只看到他帅气的外表,想要我们理解他的内心,还有他的音乐作品。”

    “有木有大佬帮着讲解下呀!感觉这无伴奏大提琴,有点欣赏不来。”

    “不用讲解的,自己感觉就好,音乐又不是都有解释的。”

    “关键是,这样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其实也真没什么好讲解的。”

    “用心去感受就好,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没必要强求。”

    秦放歌的演奏很有感染力,但对于很多普通观众来说,还是觉得难以琢磨。对秦放歌的粉丝们来说,这样的问题倒是不存在,因为在这之前,他们也有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也是在经过不断的学习之后,鉴赏起这类音乐来就不那么迷糊。

    作为秦放歌的粉丝,别的不说,会欣赏秦放歌的音乐作品,这也是最基本的。

    秦放歌所演奏的这首无伴奏大提琴大调第一组曲,是分为好几个部分的。

    弹幕中也确实是有大佬存在的,尽管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可这和巴顿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构方面都是类似的。

    第一组曲,首先演奏的也是序曲,也可以称为前奏曲。

    至于这前奏曲中的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和思想内涵之类的,听第一遍,弹幕大佬们也说不出太多的所以然来。都还是要结合曲谱的,也许等不到明天,曲谱就会出来的。到时候再结合秦放歌的教学示范演奏,进行深度的解读和分析,但也不排除有真正的大佬,能根据秦放歌的演奏,做出初步的解读。

    大家都能预料的是,“这首组曲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就练好就对了!”

    序曲之后,就是舞曲。

    也还是有不少大佬们在弹幕做简单的科普,“这样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一般有固定的格式,现在尚不清楚哥哥的作品是否遵循。一般而言,每部组曲的第一首为序曲r,序曲之后舞曲部分的第一首是阿勒曼德n,即德国舞曲。第二首是库朗特,有法国、意大利两种风格。第三首是萨拉班德rbn,是来源于西班牙的宫廷舞曲。第四首为吉格,即英国舞曲。作曲家通常会在第三首与第四首之间加入两首不同风格的小曲,如布列舞曲rr、嘉禾舞曲、小步舞曲n等,多半为二段式法式小舞曲。”

    而在听了秦放歌的演奏之后,弹幕大佬们又继续发言并继续做出科普和解读,“确实是阿勒曼德舞曲无误!”

    “阿勒曼德舞曲的雏形是德国民间舞蹈,是一种四四拍的二段式中速舞,其舞步犹如德国人的民族性,质朴、稳重:两个舞者的手臂相互环绕,走三步跳一步,即重心放在一条腿,另一条腿抬起。最初的阿勒曼德舞曲本质上为主调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主题及发展动机。后面德国作曲家们将这种舞蹈转化为巴洛克器乐组曲中的舞曲,并由主调音乐变为和声更为丰富的复调音乐。”

    “哥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创作的阿勒曼德舞曲!”

    也不止一位大佬听出来了,网络直播的画面相当的专业和给力,绝对不会出现观众想要看他左手演奏技巧的时候,切换到他的脸上甚至是观众席去这样子的情况。

    这次的网络直播,导播可是相当专业和敬业的。

    很多学大提琴的学生们,也都可以结合他们原本练习巴顿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时候所学到的东西,来对秦放歌的教学示范进行更细致的揣摩。

    他们也感觉,弹幕中应该是有教授级别的存在,因为这些大佬有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细节,尽管秦放歌自己并没有像在上课时候那样,边演奏边做讲解。

    “阿勒曼德舞曲的句法很重要,看起来是长篇平均的十六分音符,但音乐上的句法与弦乐的弓法如出一辙。”

    “一小节内的四个十六分音符可以两两一组,也可以三加一,可以断奏,亦可以连奏。”

    “在演奏长篇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时,要在演奏前先仔细揣摩句法,要多照谱演唱,体会并划分其乐句语气和舞曲律动。只有分组正确、结构划分正确,句法才能正确句法正确,才能让记谱看似无聊的舞曲真正“跳”起来,音乐才会有趣,才能真正表现出舞曲的特征。”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秦放歌的示范演奏,进行逐一的对照。这些,本来也就是这样固定格式舞曲的典型特征。秦放歌显然,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做出什么更改和创新。

    “注意看秦老师的演奏,虽然音型分组与乐句划分是依照歌唱性、音型结构、动机、和声进行等多个方面决定的,当然同时也要结合其实际演奏性,秦老师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示范。”

    “在大提琴的演奏中,我们对于音型的分组可以直接在弓法中体现。”

    在确认这首组曲的舞曲风格之后,大佬们的谆谆教诲还是相当多的,也让直播间里的学术氛围异常的浓郁,以至于,都有观众疑惑,这些大佬们是不是粘贴复制出来的,千万别误人子弟呀!

    “弓法选择可以多种多样,但是音型的分组、乐句的划分必要有其理由与逻辑。”

    “不论是以动机、音型结构还是和声进行的方式分析与演奏,都不可忘记作品本身的舞曲特质。而舞曲特质最为重要的体现则是对乐句韵律的感知,在实际演奏中可以落实到重音位置、对音乐走向的理解以及数大拍子的习惯。演奏时不局限于按四分音符打拍子,而是尝试以一小节为一大拍,以此便可轻易感受到一小节中的哪些地方需要向前推动,哪些地方需要稍作停顿。”

    “当你能伴随你演奏的舞曲自由舞蹈,而非走正步时,那便是对了。”

    但这些话,落在那些学习大提琴的人眼里,再结合秦放歌的教学示范演奏,顿时就确定了是真的无误。一般能讲出这些来的,基本都不会是什么不学无术的人,光是这些专业的术语,真不懂的人,看都看不懂,更别说组合在一起,讲出这样有道理的东西来。

    随后,大佬们的发言仍旧在继续,对于专修大提琴的人来说,要真听不出来秦放歌演奏的什么,那就是真的不专业了。如果是大提琴的教授级别人物,结合秦放歌的现场演奏,做出正确的解读,那也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要解读不出来的话,怕也是水货了。

    现在这些弹幕上的大佬,其实只是将这样的过程提前。学习大提琴的学生们倘若后面仔细研究视频,也是能分析和解读出很多东西来的,只是,可能注意的重点不太一样。

    “库朗舞曲,源于法语rr,意为奔跑。”

    “与中速、稳重的四拍子阿勒曼德舞曲相反,库朗特舞曲是一首速度较快的、二段式三拍子宫廷舞曲。它曾风靡于16世纪晚期至18世纪中期,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也是对后期作曲家影响最深最远最广的舞曲类型。”

    “分辨一首作品中的主题与变奏对每一位演奏者而言都并不困难,但实际上,在诸多乐句中找到间奏才是对音乐表达真正有着推动性作用的。间奏,以巴洛克舞蹈的概念来看,是在舞曲间隙时交换舞伴、交换位置所用。体现在音乐上,往往都是流动的、节奏变换不多的几个乐句,其功能多数是为补全乐句、引出下句,是承上启下之用。”

    “请注意,秦老师在演奏这首主题的时候,舞曲的律动,以及和声性与旋律性的切换。舞曲的律动代表的是一个舞曲的灵魂,这种意式库朗特的节奏变换较少,三拍子的重音基本都是在第一拍,所以在演奏时对于第一拍的演奏要是“有意识地”,要避免敷衍地将每个小节的第一拍一带而过。”

    “主题中的和声性与旋律性的切换,可以从音型与起拍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需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变化音动机,这是贯穿序曲、阿勒曼德舞曲,以及这首库朗舞曲的,我相信后面几首舞曲中也会出现。这与秦老师作曲心思的缜密与其开阔的创作视野息息相关,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仔细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第1934章 忙碌
    弹幕大佬的指导,对不少大提琴学生还是相当有帮助的,他们在没有系统研究过的巴顿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做到大佬这样,第一次听就能做出正确的解读。

    也如同弹幕大佬预料的那样,秦放歌的这套无伴奏组曲,确实是按照固定的格式来的。

    比如,最后一个乐章,就是吉格舞曲。

    但吉格舞曲也分很多种,最早是源自英伦,后面有法式,以及意大利式的吉格舞曲。

    到了巴洛克晚期,通常都会将受意大利影响的,充满炫技色彩的吉格舞曲放在作品的最后,比如作为室内奏鸣曲中作为最后一个乐章。

    而诸如小步舞曲、加沃特或布列舞曲等小舞曲则放在萨拉班德舞曲与吉格舞曲之间,以使音乐在吉格舞曲热闹、欢快的气氛下落幕。

    秦放歌的这首无伴奏组曲,倒数第二乐章,也正是小步舞曲。

    这些常识,弹幕大佬都有做出科普,最后也是讲让大家多注意秦放歌的教学演奏,并说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见解,也讲,“舞曲中的一切,其实都可以用舞蹈的角度找到符合逻辑的答案。我相信见到秦老师的原谱后,我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秦放歌的教学示范演奏,全程下来,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准确的说是十八分钟。就算之前自觉可能听不懂的观众,这些大都是跟风而来的水友,想看看所谓“世界第一男高音”,“天才音乐家”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

    还好,起码秦放歌的演奏是没有中断,他也没有当“表情帝”,演奏的台风相当端正,很多演奏家一旦演奏,脸上就出现便秘表情,这样的情况在他这里根本见不到。

    秦放歌自己也没有把这样的演奏当成炫耀之类的,神情一直都是特别宁静和自然的,哪怕他演奏的音乐,或炫动,或忧伤,有低沉的浪漫,也有委婉的诗意。他真是用音乐说话,而不是表情,似乎他的胸有成竹,也能带给观众特别舒心的感觉,那种理性和感性的冲突,在他的音乐中,都显得格外的和谐自然。

    对于那些已经入门古典音乐的观众来说,他们的感受更多,还有不少让人感觉特别夸张的说法,“我在哥哥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天堂。”

    “听哥哥的演奏,躁动不安的心顿时就觉得特别安定。”

    “哥哥的音乐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

    “优雅而深沉,这就是我喜欢的音乐,美得让人心醉。”

    “超喜欢这样的意境,安静而美丽。”

    粉丝们对此自是捧得格外的高,她们也根本不怕可能会摔得特别重,因为,秦放歌作品,基本就没翻过车。而且,她们也都是打心底觉得,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够,他的作品中,往往都蕴涵着更多等着被发掘的宝藏,那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晶,是他广博精神世界的反应。

    这样的观点,也是得到古典音乐界的一致认可,就比如,秦放歌所创作的那首《有很多变奏的咏叹调》,最初被称为“催眠神曲”,据说是秦放歌为治疗他恩师周秀英的老伴方希平的失眠症而创作的,还神奇的治好了……

    有了这样离奇的故事,这样的作品也迅速传播,效果还真别说,催眠效果真的一级棒,因为很多人都听不懂,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在专家们的研究和解读中,光是这首变奏曲,就足以让秦放歌“封神”,“成家”,也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实在太过丰富和精彩。有人从里面读到的人生,也有人从中参悟了生死……

    秦放歌现在演奏的这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当然没那么夸张,但给观众们的感觉,依旧是相当好的。不同的观众,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只是,秦放歌仍旧是那个不太喜欢掌声与喝彩的人,论起装x,他敢称第二,好像也没人敢称第一。

    就像是这会儿,秦放歌就在争分夺秒,第一组曲演奏完毕之后,也根本不给观众们鼓掌喝彩的时间,就自顾自的布置下一道课外作业。

    “e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为钢琴和大提琴而作,时间有限,先演奏大提琴的第一乐章……”

    秦放歌并没有解释特别多,大家都懂的,他也懒得去废话,说完就开始在大提琴上演奏,也是完全不等钢琴伴奏。关键也在于,钢琴伴奏老师也不知道曲谱呀!但张小林还是坐钢琴前,他这位置无敌的棒,也是他辛苦当钢琴伴奏可以享受到的福利。

    对他们这样的老师来说,近距离欣赏和观摩秦放歌的演奏,同样是特别幸福和美好的事情。

    只是,秦放歌今天演奏的是大提琴,似乎总是跟悲伤阴郁脱不开干系。他这大提琴奏鸣曲也是如此,第一乐章就是不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没有搭配钢琴伴奏,他的大提琴略显孤单。首先演奏的就饱、满深沉、略带伤感的第一主题,由大提琴的低音区上陈述出来。他的演奏极富感染力,特别这样在较低的音区的表现,真真有那种,“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味。

    音乐里,仿佛有着很多的沉郁凄苦之情,还有哀恸与忧郁以及难言的心思愁绪。

    但紧接着的第二句,就从低音区转到明亮柔和的高音区,大提琴再奏出稍快的激情四射的第二主题,接着一段轻柔且神秘的大调乐句结束了呈示部,乐曲经呈示部进入展开部。
1...995996997998999...1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