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惠鹏鹏
&
第八十五章 宗师陨落
对于咏春八斩刀,陆恒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和陈识交过手,虽然只是几个回合,但对于这门兵器的特点,他印象颇深。
一交上手,陆恒立刻发现了叶问和陈识的不同。
陈识的八斩刀是疾风骤雨,铺天盖地,气势汹涌;而叶问的刀则是秋雨绵绵,连延不绝,润物细无声。
叶问就像是一个书法大家,以刀为笔,以血为墨,笔走龙蛇,点、横、竖、勾、提、撇、捺,信手拈来。
他的刀速极快,但挥动起来毫无声势,银光一闪,刀已到了该到的位置。陆恒出手格挡,必定受其寸劲冲击,根本无暇发挥鸳鸯钺锁拿的功效。而且叶问每一刀都是一触即收,从不贪功,让陆恒无从下手。
好在陆恒的八卦掌功夫已融会贯通,倒也不过分依仗兵器之利。
他将六十四式八卦掌融入双钺,以钺为掌,脚踩八方,掰扣蹚挪,双掌纷飞,拧裹钻翻。
他身形飘忽,形如游龙,,转似鹰盘,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一时间,场中兵器相撞的声音如雨打芭蕉般密集紧促,不绝于耳。刀影翻飞间,陆恒身形不断飘逸腾挪,这一刻他还在叶问身前,但下一秒就到其身后。
两人越打越快,到了最后,两边观武台上已经很少人能看清他们的身影了。
“精彩!”有位一直从第一关跟到这一关的观战拳师心情激荡下,不由大声喝彩!
这才是酣畅淋漓,势均力敌的比武,之前的几关,完全是陆恒一路碾压而来,够热血,但是胜得太轻松,有种大人欺负小孩的感觉。
而此时陆恒和叶问的厮杀,才算是有了真正比武的样子。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不懂拳的人,只看出了两人打得精彩,身形飘逸好看,犹如杂耍般,你来我往,让人目不暇接。
但懂的人才知道,这两人就像是在走钢丝,步步杀机,谁稍微大意或者差上一招半式,立刻就会付出血的代价!
越是懂的人,此刻气机越是被两人招招杀机弥漫的激烈厮杀所深深牵引,心生凛然,连呼吸都急促困难。
刚才那个喝彩的拳师显然是个半吊子,看不出其中凶险,只是觉得精彩好看。
一时间,场边叫好声不断,惹得夹在人群中观战的宫师傅直皱眉头。
此时场中二人的气血已经运转到了极致,两人的招式也越来越快,手臂挥动间,两人的兵器竟发出犹如鬼哭狼嚎的“呜呜”声,让人一听就极度不适,心生恐惧之感。
劲气激荡下,兵器相撞越发激烈,每一次双钺和双刀的碰撞,必定伴随着飞溅的火花。远远看去,犹如两人身上燃起了绚烂的烟花。
气血运转到了极致,人的身体就会发热,汗如雨下。
此刻的叶问和陆恒,两人都如同浸泡在水里一般,汗珠挥洒下来,瞬间就会被弥漫的刀影斩碎,水花迸溅。
砰砰砰砰!
打到了最后,兵器相碰撞的声音竟如同密集的大鼓,两人周边尘土都受到劲气牵引,激荡而起!
拳师高手对决,从不会永远势均力敌,暂时的旗鼓相当,都不过是二人争势的表象。一旦一方夺势,胜败生死就会在一瞬间产生。
打到这时,陆恒早已心无杂念,什么生死胜败,什么套路招式,全被他抛诸脑后,此刻他就像是全身心都投入地创作一幅作品,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完美地完成这幅作品。
而这幅作品成功的代价,就是敌人的死!
这也是陆恒之前说叶问虚伪的原因。除非叶问真的低估了陆恒的实力,不然他若是真的想点到为止,不伤性命,那就根本不会提出使兵刃,而是比拳脚。
虽然比拳脚也有死亡危险,但毕竟伤亡概率不像是兵器,一旦出手,非死即残。
打到了这种程度,双方肯定谁都不敢想别的,唯一的想法就是打倒对方。这时候还心存留手的,绝对会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
咏春虽然号称是内外兼修,但毕竟还是以招式套路为重,以养气血为辅。
&
第八十六章 刘云樵和韩慕侠
“可惜了。”陆恒在原地沉默良久,缓缓吐出了三个字。
叶问死于他的执着,死于他的不妥协。
在他拿起八斩刀站在陆恒面前那一刻,就注定这位咏春大师活不过今天,无论胜败。
他到底是想为陈识报仇,还是为陆恒强掳他来北方的不忿而愤慨出刀,陆恒不得而知。
他也不想知道。
他答应陈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让咏春北上扬名,他也承诺过要和咏春再战一场,他都做到了。
经此一役,相信世人都会明白咏春到底是什么,可是咏春也绝了。
老一辈的咏春拳师,已经打不动拳了,年轻一辈的两位天才皆死于陆恒之手,一个拳种的没落很简单,灭了它的种子,就再不会发芽了。
毕竟,学拳不是看秘籍就能学会的,还要师父手把手口传心授。
摇了摇头,陆恒不再去想任何问题,他还有两场硬仗要打。
第七关的守擂者手持长枪,肃然而立。
陆恒一看他就知道,此人一直在蓄势。
当陆恒出现在他眼前的那一刹那,此人猛地睁开眼睛,眸中若有电光闪烁,炯炯有神。
“八极,刘云樵。”此人缓缓开口,“大帅锐气已挫,不若只比拳脚”
“不必。”陆恒道。
刘云樵沉默片刻,道:“也好。”
短短两句话,却是一场心理上的交锋。
不要以为刘云樵是好意,其实他是在打击陆恒的势。若陆恒答应只比拳脚,那就说明他承认自己失了锐气,先前接连积累的升势,会在这一场戛然而止,重头再来。
刘云樵大枪一抖,摆了个枪法经典招式——剪子股式,他侧身而站,右手握枪柄末端护住心胸,左手握枪杆中部护住下三路,枪头上挑,探至陆恒面前。
这并非挑衅,而是拳师之间的礼仪,意思是要点到为止,不伤和气。
如果是比拳脚,那么双方就会有默契地出杀招时收住几分劲气。比兵器,那就是只比招式,不用劲气。
刘云樵并不想得罪这位如日中天的军阀,而且正好相反,他还蛮赞同陆恒设馆交流武术的观念。
但比武就是比武,他并不想输,如果陆恒连他这关都过不去,他认为陆恒也没什么资格去设馆。
所以,他只是想看看陆恒的本事,并不想拼个你死我活。
陆恒自然明白刘云樵的意思,他亮出老僧托钵的招式,轻轻在对方枪头上一磕,算是和刘云樵达成了共识。
两人瞬间一起发动!
刘云樵一枪刺来,陆恒欺身而来,翻动双钺欲锁枪杆,但刘只是枪杆一抖,立刻将双钺弹开,一式横扫千军如卷席,陆恒不得不闪退!
第一回合,算是试探,谁也没占上风。
第二回合很快开始。
这次刘云樵单手持枪一枪向陆恒当胸点来,陆恒双钺首尾相接高举于顶。
当!
兵刃相碰,刘云樵长枪立刻犹如装了弹簧一样抖起,借势一弹,一甩,砸向陆恒左肩。
陆恒脚下一掰,拧胯侧身,左手钺顺势压住长枪,脚下进步向前一扣,右手钺顺着枪杆横扫而上,
刘云樵突然双掌翻腾,从横扫而来的鹿角刃一跃而过,继续抓住枪杆。这一手,却是八卦掌的单换掌。
陆恒反应极快,掌心翻转,收钺回扫。刘云樵却另一只手抓住枪杆尾部把长枪一挑,枪杆顿时弹起,直打陆恒腋下。陆恒无奈,只好再退。
哪知刘云樵不依不饶,长枪抡起,当头砸下!
砰!砰!砰!
大枪连连弹射,一下比一下猛,连砸了陆恒七八下,虽然都被陆恒挡住,但也震得陆恒虎口发麻。
最后一下,刘云樵手腕一拧,大枪抖直,长枪如青蛇吐信般,径直向陆恒咽喉处钻来。
陆恒眼绽精光,突然迅速单钺把枪斜斜压下顺势一锁,一个地龙翻滚近身,横扫刘云樵下盘!
刘云樵只
第八十七章 蜀系军阀和中华国术馆
中华国术馆于一个月后在津门挂牌成立,建馆期间,无论是远在两广的孙,还是张作霖和吴佩孚,都给予了陆恒最大的支持,尤其是在张牧之、张亦和李蔚如三路并进,将熊克武和刘存厚赶出南国之后。
原本还有一些军阀或者“外国友人”不怀好意打算暗杀陆恒,引发南国混乱,好从中渔利的,但见到即使陆恒远在津门“不务正业”,也丝毫不影响他麾下大军的运转,不由纷纷偃旗息鼓,再作打算。
其实他们就算想动手,也很难再找到机会了。
李景林很早就敏锐注意到津门的暗流涌动,在陆恒和吴佩孚沟通之后,他一纸令下,其旧部开拔入津,一个混编团的兵力,将陆恒护卫得密不透风。
不但如此,急于在陆恒手下立功的李景林还主动出击,挖出了潜伏在津门的四伙暗杀团,这些都是各大军阀派出来想要对陆恒不利的。
这其中,熊克武和刘存厚自然在列,唐继尧也被供了出来,这三人,前两者是因为陆恒打了他们的地盘,唐继尧一直对南国虎视眈眈,自然不能容忍陆恒这个横空出世的搅局者打乱他的布局。但最让陆恒想不到的是第四人,段祺瑞也派人来刺杀他。
这让陆恒心中暗暗警惕,他知道,这是他和吴佩孚走得太近,卷进了直皖两系的争斗之中。
津门血流一夜,李景林连杀一百多人,总算使得各方势力的暗中动作消停下来。而且不止如此,李景林还从陆恒的警卫团中,挖出了两位日本间谍。
这两个人都是陆恒最初成军就选拔进来的,明面身份都是土生土长的康城人,根本看不出任何日本人的痕迹。
也不知道李景林是怎么把这两人挖出来的,不过通过这件事,陆恒倒是和李景林经过一番操作,把事情彻底闹大了。
短短几天时间,张作霖、吴佩孚、段祺瑞等人身边,都查出了潜伏极深的日本间谍,顿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一时间各大军阀人人自危,纷纷对身边之人排查起来,都各自有不同收获。
不过经此一闹,日本人隐藏的野心瞬间昭然若揭,不言而喻。
你小小岛国,往我民国各大当权者身边纷纷派遣间谍,你到底怀的什么心思
一时间,民间反日情绪高涨,学生们纷纷上街游行示威,在各大军阀的纵容下,包围日本领事馆,讨要说法。
西方国家向来看不起日本人,纷纷落井下石,冷嘲热讽。尤其是在一位美国外交官无意中发现跟随他多年的亲随居然也是日本间谍后,顿时,日本人成了众矢之的,国际舆论一片谴责。
日本人算是恨透了始作俑者陆恒,但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日本驻华的外交官们焦头烂额,四处灭火,但这种事情不是解释一两句就能说过去的,对于日本人的野心,国人算是彻底提前醒悟过来了。
陆恒不知道这么做到底有多大作用,不过即使他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过客,他也想做点什么,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崇高理想,只是但求心安。
中华国术馆之所以不同于以往各地方或者民间武术宗师们成立的那些国术场馆,是因为在这里彻底没有了门派的界限,不分内家外家,无论太极八卦,只要是来学拳的,无论你想学什么,都会教你真东西,而不是以往那些武馆里华而不实的套路。
在
第八十八章 离开
回到南国,陆恒立刻提拔了从天津带来的李景林、韩慕侠和刘云樵等人,并将杨克难等跟着他的老人官升一级,随即召开蜀军首次全军统领军事会议,决定向滇省的唐继尧动兵。
川滇之战,一触即发,陆恒以张牧之为三军主帅,张亦、李蔚如为副帅,点兵十万,进逼昆明。
唐继尧此时正值其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反叛,内部不稳,闻听此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内心对刺杀陆恒之事大为后悔,他慌忙向广东的孙求救,期盼其能做中间人向陆恒说和,
孙虽然对唐继尧与北方军阀妥协,改组广东军政府之事余怒未消,但仍答应他亲赴南国,会见陆恒。
孙到了cd时,陆恒在忙三件事。
第一,建军校,力邀蒋百里和张孝准来担任校长;第二,建中华国术馆蜀地分馆,请宫宝田和尚云祥担任馆长;第三,和德国大使商谈进一步扩大引进兵工厂生产流水线一事。
至于攻滇的军队,在陆恒有意识地放权下,已经由张牧之完全统领了。
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陆恒有意将军权交给他手下的二张一李,以张牧之为主导。而他自己似乎忙起了民生方面的事。
很多人对陆恒此举非常不理解,乱世之中,谁不是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陆恒明明在南国威望很大,手下二张一李也对他很忠心,为什么他要做这种自废武功的事情呢
甚至有军阀对此嗤之以鼻,扬言陆恒迟早死于二张一李之手。
这就是明显的挑拨了,用心险恶。
张牧之等三人甚至特意发报回来向陆恒解释此事,再三表忠心。陆恒只回了他们四个字:“国事为重。”
三人细细品味,也不懂陆恒是什么意思,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陆恒对他们很放心。
张牧之三人其实很不理解陆恒这种迷之信任是怎么来的,毕竟他们三个对自己都不太放心……
当然,他们也没人想在此时另立山头,或者背叛陆恒,毕竟除了李蔚如,陆恒对于二张来说,都有知遇之恩。
但以后随着地位不断攀升,很多事情就身不由己了。
孙见到陆恒后,也隐隐表达了对陆恒如此放权的担忧。但两人经过一番彻夜长谈后,孙对陆恒攻滇之事,再绝口不提,只是再看向陆恒的眼神,已是满满地复杂和感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