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东林党之所以一枝独秀,原因有三:一是他们身为江南士大夫的利益代言人,财大气粗不差钱。
二是东林党有自己的政治思想: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
三是东林党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开放言路,反对宦官干政,反对矿税。
有这三点,就足以令东林党脱颖而出,成为明末最强大的政治势力了,更别说东林党还占据了舆论的话语权,官员是好是坏全凭东林一张嘴。
“任重而道远啊!”朱由检长叹一声,没有钻牛角尖去多想,又把注意力投向眼前的考卷。
好在下一份考卷终于让他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份考卷的主人是一名叫“张朝忠”的考生,
张朝忠认为,大明解决朝廷财政困难的方法来自海洋,相比陆地耕地已经开发殆尽,反而海洋这块处女地被朝廷给忽视了。
他以自己家乡苏州为例,称苏州织造业无比发达,可国内却没有那么大的市场来容纳苏州织造的丝绸棉布,那为何苏州商人却富可敌国腰缠万贯呢
答案便是苏州织造的丝绸棉布大部分都通过海贸卖给海外国家,而且相比国内的平价,苏州织造的丝绸棉布卖到国外便是几十上百倍的天价,商人们自然赚得盘满钵满。
张朝忠还认为,虽然朝廷在隆庆朝时就放开了海禁,但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却仅仅只有一个福建月港,比月港口岸更为兴旺发达的泉州港、广州港、杭州港却没有建立市舶司,以致于民间海商吃肉,朝廷却只能吃残羹汤汁,这无疑是朝廷的一大失策。
张朝忠建议,朝廷应该扩大开海规模,在泉州、广州、
第二十六章 扬眉吐气
张朝忠并无大碍,只是因为长期疲劳加上精神不振,以致于他得知自己高中榜首后惊喜过度,竟晕厥了过去。
如果是过去的张朝忠倒在地上,宦官、宫女自然懒得理他去死,但如今张朝忠高中榜首即将飞黄腾达,立马就有十几人争先恐后送他去内医院,恰好内医院有御医在授课,没多久便把他给救醒了。
当张朝忠走出内医院时,他的脑子里面依然沉浸在方才的高中榜首的喜悦中,这让他感觉有些像做梦一般。
“如果这是梦,我愿一生长醉不愿醒。”
说起来,今天还是张朝忠入宫两周年的日子,两年之前的今天,张朝忠才刚刚割掉男人身上最重要的玩意儿,人生除了报仇再无他求。
但他绝对想不到,自己竟然能从一个命如草芥的小太监,一朝被天子钦点为内廷考试榜首,有望成为天子内臣。
如能侥幸入得天子青眼,说不定还有可能成为天子宠臣,如郑和、冯保一般,名垂青史。
至于成为魏忠贤、刘瑾、王振这般的权阉巨宦,张朝忠从未想过,虽然他身负家破人亡之仇,初到京城走投无路时也曾打过投靠魏忠贤的主意,但因为他幼年读的书多,倒也能明辨是非,心志并未被仇恨所扭曲。
而且以张朝忠聪明的脑袋瓜想来,天子于内廷中连施善政,已经获得绝大多数宦官、宫女的衷心拥戴,厂卫大权大半落到天子手中,收拾魏忠贤的时机逐渐成熟,魏忠贤究竟能不能得到一个善终很不乐观啊!
“恭喜张公公,贺喜张公公,张公公高中榜首,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当真是可喜可贺啊!”张朝忠刚刚从内医院走出来,旁边立刻窜出几个人影来,这些人一见到张朝忠就立刻围拢上来,满脸堆笑,拱手道贺。
张朝忠定睛一看,呵!好家伙,这些人竟是平日里欺负他欺负得最狠的几个人。
“糟了!张朝忠这厮怕是记仇了。”
为首的李文忠一见到张朝忠脸上的讥讽之意,当场就给跪了,其他小伙伴虽不明李文忠其意,但老大都给跪了,小弟们自然也跟着跪下。
李文忠没有任何犹豫,果断地扬起手掌,“噼里啪啦”一连给了自己三个巴掌,追悔莫及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往日里对张公公多有得罪,如今小的洗心革面,跪求张公公原谅。”
“啪啪啪……”其他小弟亦连扇自己耳光,哀求道:“张公公,您大人不记小人过,一定要原谅俺们啊!”
不怪李文忠他们如此无节操,皆因太监这种生物最是没脸没皮,捧高踩低、欺软怕硬这些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普通人做起来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扭扭捏捏,心理负担太重。
但于太监而言,这是天经地义极其自然之事,也是他们在危险重重的皇城内生存的法宝。
到底要不要原谅他们呢张朝忠一时间陷入了思考。
他很快想起,秦朝末年,兵仙韩信少年时在家乡曾经遭恶少欺辱,为此还留下胯下之辱的千古奇耻。
但韩信衣锦还乡时,再见曾经欺辱过他的恶少,非但没有报仇雪耻,反而还任命他做了中尉,告诉部下们说这个人是壮士,“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意思是,当初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他吗可是杀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了。
很多人认为韩信此举不是大丈夫所为,不能快意恩仇,活着
第二十七章 招安之策
朱由检觉得张朝忠有些眼熟,自然是因为两人之前见过。
张朝忠感激涕零的道:“陛下,考试当天,微臣因为彻夜苦读而误了考试时辰,苦苦哀求锦衣校尉却不得入,恰在这时陛下格外加恩于臣,遣卢公公令锦衣校尉放行,微臣这才得以进入考场考试。
若无陛下,微臣连考场都不得入,又岂能成为今天宫廷宴的座上宾!这一切,皆因陛下所赐,陛下皇恩浩荡,臣粉身碎骨也难报陛下恩德之万一。”
朱由检没想到,内廷考试那天自己遇到的考试迟到之人,竟是眼前的这位张朝忠。
他摆摆手,笑道:“朕那天令锦衣卫放行,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不意却为朕招来一位大才。”
张朝忠发自肺腑的道:“于陛下而言,放微臣入考只是举手之劳;可于微臣而言,却无啻于再造之恩,臣唯有眇眇之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由检笑道:“无需死而后已那么严重,只要你好好为朕办差就足矣。”
张朝忠再拜:“臣,敢不从命!”
朱由检点点头,终于把话引向正题:“朕之所以单独留你下来,是因为眼下就有一件事着你去办,不知你可有这个胆量”
张朝忠还有什么犹豫的当即说道:“请陛下吩咐,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微臣亦在所不辞。”
朱由检笑道:“哪有上刀山下火海这么夸张,你的卷子朕看过了,确实如你所言,当今大明财政空虚,唯有开放海贸才能缓解大明的财政危机。
但开放海贸首先得解决盘踞在南海以十八芝为首的大海盗,这伙海盗拥有大量洋船洋枪洋炮,我大明虽然屡屡围剿,却苦于水师不利,屡次为十八芝所败。
水战不利,那只能招抚了,是以朕留你单独对奏,便是想派你南下福建,前往郑芝龙的大本营东番岛【台湾岛】,招降十八芝。”
“陛下厚恩,微臣龙潭虎穴亦可闯,区区东番岛又算得了什么”张朝忠大义凛然的道。
朱由检接着又道:“朕这次派你南下招安郑芝龙,除了对十八芝分官许愿外,还要看看十八芝有没有水军人才可以为朝廷所用,以便将来朝廷建立一支可以战胜十八芝,乃至佛郎机的海军。”
张朝忠道:“微臣记下了,必不负陛下所托,寻来厉害的水军人才。”
朱由检勉励的对张朝忠点了点头,接着又吩咐卢九德取来一只盒子,说道:“招降十八芝仅仅是封官许愿还不够,至于金银赏赐又苦于财政困难无法做到。
你招降郑芝龙时,如果郑芝龙有犹豫之色,便把盒内的圣旨给他,就说如果他能把东番岛北港献给朝廷,朕就封他为男爵;如果他能从荷兰人手里把东番岛完完整整夺过来,朕就册封他为子爵。
朕知道,我大明一朝并无子爵、男爵之爵位,但公、侯、伯爵位太过隆重,郑芝龙目下并无资格受封此等高爵,是以朕便以此为契机,重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度。
你可以告诉郑芝龙,男爵、子爵并非终点,朕对他非常看重,只要立下大功,即使是公、侯、伯爵,朕亦不吝封赏。”
张朝忠听了顿时有些气愤的道:“陛下对郑芝龙未免太过仁慈了吧,这郑芝龙只不过是区区海外野民罢了,如果他胆敢辜负圣恩,臣就算拼了一死,也要为陛下除此大贼。”
朱由检摇摇头道:“无需如此,朕观郑芝龙此人,有大才而无大志,他所求者,不过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罢了,这些都是惠而不费的小事,朕大可以成全于他。”
如
第二十八章 朝争初起
一百名宦官从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然而朱由检并未第一时间就给这些宦官安排具体职务,而是要求他们到内书堂听自己讲课。
吃完宫廷宴第二天,除了正筹备南下招安事宜的张朝忠外,九十九名宦官云集于内书堂最大间的课堂,课堂讲台后面墙壁挂着一块乌漆嘛黑的木板,讲台上还放置着一盒如手指般大小的白色管状物,令得一众宦官满头雾水,不知道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天子搞什么名堂。
至于说天子要给他们讲课,他们对此自然是嗤之以鼻的,要知道,他们这些人可是从1658名考生中脱颖而出的精英,也许在学识方面不如外朝的进士举人,但和一个年仅十七岁的新天子相比,呵呵,还真不知道这位新天子有什么本事是可以教导他们的。
如果不是新天子首开内廷考试之先河,让他们这群身怀大才,却被牢牢压制住最底层的宦官获得晋升途径,打死他们也不会跟着这位新天子胡闹,平白浪费时间。
朱由检进到课堂的时候,王承恩嚷了一句“陛下驾到”,结果九十九名宦官忙不迭离开自己的座位,向天子跪拜。
只是课堂就那么大,挤进九十九人本来就已经很挤迫了,再来个磕头跪拜,自然是一片兵荒马乱,甚至有好几个宦官磕磕碰碰撞倒了桌椅,受了点轻伤。
朱由检连忙抬手制止了众宦官的行礼,道:“行了,都免礼吧,大家现在都回到座位上,认真听讲。”
听到皇帝这句话,众宦官才轻舒了一口气,纷纷回到自己座位,作认真听讲状,实则心思早已神飞天外,不知在何处了。
课堂安静下来后,朱由检没有讲述什么忠君爱国的大道理,直接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书写五个大字: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211年的意大利北部城邦佛罗伦萨,当时佛罗伦萨商业比较发达,银钱借贷十分频繁,钱庄业主为了记清楚账目,他们把整个账簿分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并为每一个债权人和债务人开设一个账户,即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不过经历数百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后,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帐符号。
朱由检之所以各种在复式记账法中,单单将借贷记账法挑出来讲课,皆因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应用最久,最严谨科学的记账方法。
写完“借贷记账法”五个大字后,朱由检便对一脸懵逼的众宦官道:“今天朕给你们讲的是一种传承自西方的先进记账法,只要学会这种记账法,那么市面上任何作假的账本都将在你们面前无所遁形……”
一开始宦官们对朱由检的讲课浑不在意,可当朱由检讲到借贷记账法的关窍、妙处时,一些数学天赋比较强的宦官忍不住双眼放光,聚精会神起来。
在这些人的感染下,其他宦官也渐渐认真听讲起来了,毕竟艺多不压身嘛。
作为内廷宦官,除了司礼监的几位大佬要跟外朝争权夺利外,大部分宦官的职责是为天子管理家业,这门借贷记账法如果真有天子说得那么玄乎的话,那么自己不妨学习一二,也许将来自己用得到呢。
……
天家无私事,朱由检给内廷宦官上课的消息很快就在朝廷传开了,对此自然不少文官认为朱家天子不务正业的劣根性发作,先帝是好为木匠,而我们这位崇祯皇帝,却是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没什么错,但要做老师,还得看你学识够不够,如果没什么学识却强行给人上课,那就是自不量力、自取其辱了。
天子的学识如何,文官们已经有所了解,消息渠道源于当初在信王府教朱由检读书的秀才张慧敏。
张慧敏乃松江府人,
第二十九章 首辅黄立极
翌日,内阁首辅黄立极递折子求见,朱由检于东暖阁中接见了黄立极。
东暖阁位于乾清宫的东次间,也是明朝皇帝的书房,平日里皇帝会在此间读书学习、处理政务,以及接见大臣。
黄立极作为四朝元老,自然是进过东暖阁的,但今天他再次踏进东暖阁门槛时,却感觉颇为陌生。
以往的锦绣屏风,名贵瓷瓶,以及墙壁上挂着的各种名人字画通通不见了,一下就让整个东暖阁变得豁然开朗,面积仿佛凭空增加了许多。
不过有出也有入,东暖阁少了许多装点门面的奢侈品,皇帝面前桌上却多了一个黄铜铸成的大圆球,圆球上画着一些看不出什么规则的图画和线条,上面还标注了一些文字。
皇帝后面的墙壁上没了名人字画,倒是挂上一幅极其巨大的地图,上书《坤舆万国全图》。
这黄铜铸成的大圆球和《坤舆万国全图》自然是朱由检搞出来的,朱由检原以为明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应该是非常封闭的一个朝代。
但朱由检却意外发现,皇宫宝库中居然还收藏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当然了,这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极为简陋,大洋洲也没有被发现。
朱由检查询了一番资料,这才得知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
而皇宫宝库中的地球仪和《坤舆万国全图》,自然就是利玛窦进献给明朝皇帝的宝物了,只可惜历任皇帝不识货,只把地球仪和《坤舆万国全图》当作新奇好玩的事物,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意义。
黄立极作为读圣贤书出身的封建老臣,自然也是不识货的,只把这两件宝物视为奇淫技巧之物,并未放在心上。
他看到崇祯坐在御座上正翻阅奏折,便上前一步,参拜道:“臣黄立极,拜见陛下。”
朱由检看到黄立极来了,摆摆手道:“黄首辅来了,快快请起,小德子,给黄首辅看座。”
黄立极谢恩坐下后,朱由检问道:“朕初登帝位,朝廷大事多仰仗黄首辅辅佐,真是辛苦黄首辅了。只是不知黄首辅今日递折子见朕,所为何事”
黄立极道:“回皇上,日前翰林学士黄道周上书朝廷,奏请陛下重开经筵,并推荐天启二年状元文震孟担任陛下之师,给陛下讲解春秋大义,此事因涉及到陛下本身,还清陛下决断。”
朱由检脸上露出一缕怒色,满朝文武传他不好读书的谣言自然早早就有人报告与他,对于始作俑者的信王府教书先生张慧敏,朱由检恨不得立马将他投入诏狱,严刑拷打,杖毙至死。
但如此一来,反倒坐实了他不好读书的谣言,而且张慧敏和他怎么说都有师生之谊,在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大明,此举无疑会成为朱由检一生污点,遭致更为猛烈的舆论抨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