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一双水汪汪的眼眸看着那欢快的笑着在院子里边走来绕去的李师师,朝着王洋低声道。之所以只花了七千贯不到,那是因为这些屋子太旧了,怕是买下来之后,也还住不得人,而且这如果拿到市场上去卖的话,翻手就差不多能多出一千贯来
我可是刚需,买下来了自然是要拿来住的,屋子破旧些倒也无妨,到时候这些房子都推了吧,重新建房,这不用找官府报备什么的吧?王洋信心十足地笑了笑。哥现在还真不缺重新建房的那几个钱。
正所谓牛都杀了,难道还能省那点盐巴吗?
那你的意思是你决定要了?柳依依看着王洋,笑容怎么都透着一股子狡诘。这可是比你之前预计的多出了快两千贯了都。
那当然,不过你为什么笑得这么狡猾,该不会是你家的地产,故意自己压价卖给我的吧?王洋眼珠子一转,然后笑眯眯地朝着柳依依凑过去。
胡说什么呢,奴家敢那么干,我那娘亲还不得以泪洗面天天埋汰我这个闺女败家呀。
那这里边到底有什么问题,还不快快说来,不然俺老孙,咳咳王洋看到李师师不知道啥时候又窜了过来,赶紧一阵干咳掩饰道。
柳依依吃吃地笑着,牵着李师师的手就朝着宅院外走去。师师妹妹,姐姐带你去个好去处,不告诉你家主人。
王洋有些愣神地看着这一大一小两个漂亮妞妖娆娉婷地朝着宅院外行去,最后再打量了一眼这已经到手的宅院,这才匆匆地撵了上去。
出了大门,就看到柳依依直接来到了隔壁的宅院前,轻轻地敲了敲门,然后吱呀一声大门打开,便听到了里边传来了一声恭敬地声音。小娘子您回来啦
柳依依转过了头来看到王洋一副探头探脑的模样,不禁嫣然一笑,葱白一般的手指冲王洋勾了勾。王家哥哥现在知道了吧,奴家的家就在你家的隔壁呀,愣着干嘛,过来坐坐,暖和暖和呗
这里是你家?王洋撩起前襟跨步而进,打量着这间至少要比自己那里大上一倍有余的院落,啧啧有声地道。
对呀,早些年就买下的,这里离怡红楼那边不远,而且也颇为清静,过去小时候奴家都是在这里呆着,娘亲会专门给奴家请老师来教授各种课程。娘亲说过,一定要多读书,知道很多道理,人才会变得聪明,千万不能跟她似的
穿过了尚有残雪的前院,柳依依跟那院中的几位中老年妇女亲热地打了招呼之后,这才引着王洋进了屋。
王洋进到了屋子之内后,顿时有些发愣。别说是她,就算李师师也有些懵逼,而柳依依的俏脸上先是有些不太自在,不过很快便坦然。王家哥哥可还认得这幅字?
当然认得,这是我第一次在怡红楼提笔写下的第一首词,没想到你居然还拿装裱起来了王洋有些愣神地打量了许久之后,转过了头来,看向身边的窈窕佳人。
那当然,谁让王家哥哥您是名满东京汴梁的大才子,你的手迹,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收藏来着,不过呀柳依依狡诘地一笑。
依依姐姐,不会就这一幅吧?咦,那边还有一幅。李师师鬼精灵的眼珠子溜溜一转,又看到了另外一幅。
你倒真的挺有心的,这么看起来,可是感觉比只挂着一张宣纸要漂亮多了。王洋打量着这两幅已然装裱起来的宣纸,摸了摸老脸,嗯,有些微微发烫。
这幅的字当时写得太急,而且多年不动笔了,要不你把这幅摘下来,我给你重新写一幅吧。王洋看着这幅字砸了半天嘴之后朝着柳依依道。
虽然有这么一个迷妹让王洋很开心,但是这幅字,王洋自己看着都觉得脸红。
好呀,这里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你重新再写上一幅,记得要留下你的巫山居士的称号,到时候,奴家再拿去裱起来。柳依依很是痛快地笑了笑答道。
那这幅字我就王洋就想上前把这幅让自己脸红的字给取下来,却被柳依依给拦住。不许动,这可是奴家的。
喂,你这个女人能不能讲点道理,我都答应给你重写一幅了,这幅我拿走有什么关系。王洋很是无奈地翻起了白眼道。
那可不行,大不了,奴家就把它收起来,不挂这里就是了。但是可不能给你,到了奴家的手中,你休想拿回去。柳依依皱了皱小巧的琼鼻嗔道。
看着这个女人如此执着的架势,王大书法家也只能翻着白眼无计可施。行行行,你爱留就留吧。话说,柳姑娘你家居然有这样一座宅院过去怎么也没见你过来住?
奴家当然经常过来住的,只不过奴家过来,难道还要向王大爷你报备不成?莫非你这个登徒子有什么不良企图?柳依依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又软又糯。褪下了那雪白狐裘的她内里是一套暗花深色长裙,显得份外的典雅,配上那绝色的姿容,妩媚动人的眼神,怎么看都觉得勾魂夺魄。
这叫什么话,好好的谦谦君子,生生让你给埋汰成流氓这样好吗?王洋一脸愤愤地瞪了眼这个漂亮妞,然后走到了那铁炉子旁边蹲下,屋子里边多了这玩意,的确要暖和了许多。
你那边真的要全给推倒了重修不成?柳依依莲步轻移来到了王洋的身边坐下问道。
当然,得好好的照着我的意思来重新修建一番,不然,大冬天的,屋子里边搁着马桶,实在让人浑身难受。王洋下意识地答道。
听到了这话,一大一小两个女人都忍不住异口同声地轻啐了一声。
第283章 拉起心腹走在叛离北辽的道路上(两更合一)
第283章
可惜是大冬天的,王洋哪怕是恨不得拿到了地契的当天就把那些老房子全拆了,也只抠着手指头慢慢地等等着春开的降临,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开始在脑海里边构想该设计一套什么样的院落。
探访过无数中国古代园林精华,集古今中外建筑艺术造型之大成的王大设计师,自然不可以弄一栋土鳖到暴的筒子楼来住。
而是全采用一种既符合华夏民族特征审美观地设计理念的古典式建筑模式。不过,设计工作绝非易事,重要的是王洋虽然在后世参观欣赏过无数的著名园林建筑啥的,但问题是人家那都是好几百亩地。
所以,王洋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之内施展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才华,这才是最考究他这位设计大师的地方。
不过,王洋那兴致勃勃地在脑海里边足足构思了大半个时辰,终于有了一丝灵感,提起了碳笔就要落于宣纸之上时,却听到了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童贯这个死太监好死不死地出现在了门外。
我说老童你怎么过来了。王洋哪怕是心情再不美丽,看到那一脸讨好笑意的梁师成,也只能按捺下心中的不满,无奈地搁下了手中的碳笔。
先生,我家殿下在王府中设了家宴,想请先生过府一聚梁师成干笑了两声之后,似乎看到了屋外没有人之后,这才凑到了近前来压低了声音道。陛下也来了,不过心情不太好
王大爷一脸吡了狗的表情看向梁师成,特么的自己成啥了?能够让男人快乐的蓝色小药丸不成?一不快乐就想起自己。直说吧,是不是你家殿下让我过去喝酒?
不是,是陛下相邀想请先生一块过去聊聊。梁师成打了个哈哈之后赶紧声明道。
好吧,唉,那个师师你给我看着,千万别让人给弄乱了,我去去就回来。王洋只提搁下了碳笔,朝着李师师吩咐了几句之后就随同梁师成一道快步而去。
赵煦的情绪的确不高,不过在看到了王洋之后,还是露出了一个比较阳光的笑脸。先生来得正好,快快坐下,方才朕正在想先生什么时候才能到,先生便到了。
一翻寒喧之后,王洋便坐了下来,先是抽干了一杯美酒,就着一案的美味佳肴吃了起来,三巡美酒下肚,从一开始的扯闲话,终于扯到了影响赵煦情绪的这件事情上来。
原来是因为已经到了年尾,而大辽又派来了使节索要明年的岁币,而还有那西夏小国也窜过来得瑟,希望大宋不要忘记了每年赐给西夏的那些财富,让天子的心情不太痛快。
景德元年,我大宋虽胜了北辽,但是考虑到国力不继,不得不与那败军之将订立了‘澶渊之盟’,约定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而至仁宗时
夏终攻我大宋而不得,伤亡惨重,遂向我朝称臣,我朝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而后,仁宗庆历二年,又不得不向辽增银十两万,绢二十万匹,改赠为纳
王洋滋着小酒,与那赵佶一起用一种倾听者的姿态,听着这位喜欢吐槽的皇帝陛下在这里疯狂的吐槽着过去的大宋与周边诸国的纷争。
不过,吐槽归吐槽,但是至少这位大宋天子没有很愤世嫉俗的认为之前的皇帝们,或者是他的祖宗们的做法有问题。
可是经过了数十年来的发展,我大宋已然渐复元气,如今我大宋拥兵百万,却还不得不继续花大量的财帛来换取和平。实在是让朕心中甚是说到了这,心情很不美丽的赵煦一口把杯中美酒抽干。
陛下的心情,其实臣弟也很理解,可是若非是这些赐币和纳币,又缘何能让我大宋得数十年之安泰?赵佶忍不住小声地劝道。
朕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你看看现如今的大辽,政体败坏,奸臣掌国,使得北辽上下怨声载道,这不正是我大宋重夺取燕云十六州的最好时机吗?可是太皇太后还有那些大臣们的眼里边,却只愿意继续耗费大量的财帛,继续偏安
王洋听着赵煦的吐槽,果然,这位大宋天子也是一位很愤青的小伙子。很不错,我喜欢,至少少年人就该锐意进取才对。
不过,这位大宋天子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至少真是想要兴兵讨伐那大辽,那稍有不慎,对于大宋而言,可是要伤筋动骨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现如今,大宋的朝野,都有着一种普遍的意识,仿佛收复燕云十州那已经是好几辈之前的梦想,跟他们的关系不大。
他们更希望的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嗯,争争权,夺夺利,多捞几票,多挣几笔,等到了致仕之时,家中良田万倾,那就完美了。
这就是为什么至仁宗皇帝以来,大宋的天子们都一直希望变法,就是渴望打破大宋立国以来渐渐形成的那种居安不思危,对于大宋王朝越来越内部腐朽不堪的政治格局。
王洋是什么人,说好听一点是一位热血沸腾的华夏民族主义者,说得直白一点,这货就是一个愤青,而且还是特别愤青的那种货色。
一开始还能够保持理智,听着这位大宋天子在那里吐槽,可是听到了后来,王大愤青是越来越觉得这位大宋天子实在是太特么的知己了。
原本只是想过来当听众或者是情绪垃圾桶的王洋忍不住开口道陛下言之有理,可是陛下可曾想过,若是要取燕云十六州的话,只能徐徐图之,毕竟我大宋已然歌舞升平已久
果然,王洋看到了那位情格冲动的少年天子表情瞬间垮了下来,看样子最不喜欢听的就是这种老成之言。
不过嘛,对付北辽,又不见非只能采用战争这样的手段。王洋笑容显得那样的温和,表情和语气也都那样的从容,可就是话里边溢散出来的那种浓浓的阴谋味道,却是让赵煦与赵佶哥俩不禁一愣。
先生何出此言,莫非先生这里,已然有了对付北辽的计策?而赵佶这位心性跳脱的得瑟小王子更是迫不及待地问出了声来。
而他身边的赵煦也同样是两眼死死盯着王洋,满脸的期盼。
王某倒是有一点构想,只不过,这些构想尚未完全成熟,不过,对付这北辽,其实不外乎军事政治和经济这三种手段。王洋怎么也没有想到,赵佶居然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自己突然收到了消息,过来这里吃个酒,特么的怎么就变成了讨论国家大事了。
这军事,想必是指大军压境,攻城拔寨之事吧?那不知这政治与经济又是什么样的手段呢?赵煦亦不由得兴趣大增,特别是王洋所言,让他觉得颇为新鲜。
陛下想必应该知晓战国时,苏仪张秦之旧事?合纵联衡,还有那三国之时,孙顺联刘抗曹
王洋的口才自然不是盖的,而他所举的这些例子也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的发生,皆是政治手段。
而王洋不但将那些历史上的大事件的政治手段一一的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了解读,更把政治与军事结合之后进行阐述。
因为政治与军事原本就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双胞胎,军事力量的大小,与政治的话语权的大小可谓是紧密不分的,就如同新中国的太祖皇帝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掌握了军事的主动权,才能把握政治的主动权。
随着王洋的侃侃而言,赵佶这位年轻人一脸的不明觉厉,但是听在了赵煦自幼就天天蹲在朝堂之上扮演吉祥物的大宋天子的耳朵里这就不一样了。
毕竟哪怕是赵煦还不能执掌权柄,但问题在于,他好歹当了那么些年的吉祥物,正所谓没吃过猪肉,看猪跑步看了那么些年,好歹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更何况,王洋的解释,并不像那些老学究似的,喜欢拽文嚼字,弄得人一头雾水,以显示他们文化水平的高深莫测。
而王洋则是用一种平实质朴的语言,通过实际的案例,来向赵煦解释政治与军事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
实在是让赵煦听得神彩飞扬,眉飞色舞不已。听到精彩处,赵煦甚至还能够插上一两句话,点评一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得听先生之见解,朕才方知古人果不虚言,诚如先生所言,军事是政治手段的延伸,但是,我大宋与北辽之间,难道也可以使用政治的手段来削弱对手不成?
这是自然。王洋抹了一把嘴边的白沫,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陛下想必也应该知道,北辽的天子耶律洪基此人为人昏庸,忠奸莫辩,只知道迷于酒色,嬉戏游猎,荒于国事,如今之大辽诸务,皆委于耶律乙辛一人之手
可是那耶律乙辛终究是北辽的太师,与我大宋可是没有半点的干系,他又岂会愿意从我大宋之意愿?虽然听得精彩纷呈,但是赵煦好歹还是有些理智的。
他当然不会听从,因为现如今的辽皇对他还是信任有加,可是陛下,您莫非忘记了,当今辽皇的皇后甚至是太子,是死于何人之手?
此事,朕倒也听闻一些传言,据说是那位北辽的太师暗中下的手这样的传言当不得真吧?赵煦不以为然地笑了一笑答道。
王洋无奈地干脆就直接把话给挑明了。陛下觉得什么样的北辽,对于我大宋而言是最好的?是上下团结一心的北辽?还是内部不稳,勾心斗角,君臣相疑的北辽?
当然是当然是内部不稳,君臣相疑的北辽,对于我大宋而言,才是最好。赵煦愣愣地看了王洋半天之后,总算是回过了味来。
王洋的这番话,着实让赵煦感觉到了一些不同,或者说,他的这番话,让赵煦明白了,原来除了军事手段之外,还真的可以利用政治上的手段,使得北辽朝堂动摇,若是操作的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让大宋乘隙获取利益。
赵煦的脑袋里边已经出现了一个画面,耶律乙辛与那耶律洪基之间开始不信任,而使得北辽的政治局面变得不稳。
而耶律乙辛定然不会束手就擒,肯定会拉起一批心腹在背离耶律洪基这位北辽皇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先生今日的这番话,实在是让朕受益非浅,若是真的能够操作得好,说不定很有可能会让整个北辽陷入纷乱之中,到了那时候,我大宋当中取利,甚至是
赵煦站起了身来,搓着双手,激动得在屋子里边走来走云,此刻的他兴奋得难以自抑。越发地觉得那个嗓子都已经说得有些干哑的王洋,实在是上天赐给大宋的良材美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