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这不禁让赵煦越发地觉得搞笑,堂堂的今科武状元居然打不过文状元,这要是传扬出去,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笑话来。
而这位武状元的本事,赵煦也是大约知道的,这样厉害的人物,都被王洋这位文状元压住了风头。
好吧,看样子自己昔日曾经对王洋说的出将入相,对别人而言,或许还会有难处,而对于这位下马能提笔,上马能捉刀,纸上能下笔千言,蹴鞠场上还能排兵布阵的王洋而言,绝对没问题。
王洋与那许诏两个明明根本就不对付的人肩并肩的退出了大殿,站在大殿外,那许诏却突然唤住了迈步下阶的王洋。
之前,的确是我的朋友有过错在先,所以,我在这里向你赔礼了,昨日许某喝多了,才让你抢得先手,若是下次再动手,肯定不会让你有那么好的运气。许诏这位武状元站在阶上朝着王洋一礼之后说道。
王洋有些愣神地打量了这货半天。不服气?
哼!后会有期。我特么的能服气才有鬼,许诏咬着牙根闷哼了一声,拂袖而去,觉得跟这家伙说话,实在是太杀脑细胞。
两人离开了大殿这后,而大臣们仍旧表情古怪,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场聚众斗殴,不仅仅涉及了两位今科状元,更有种家的小子,以及那李格非的儿女。
原来是那种家的小子调戏了李清照,然后李逾那小子过去喝斥,结果被种家小子的朋友给揍倒,而之后,王洋这位状元郎就挽袖子出手。
而那许诏也是赶来帮忙的,结果就造成了文状元与武状元之间的战争。高滔滔实在是有些头大,种家的小兔崽子,上次似乎自己还曾经见过,至于李清照那位呆萌可爱的才女,高滔滔当然也是见过的。
一下子就牵扯那么多家达官勋贵,难道坊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勋贵多如狗,官员满街走。
总算是大臣们又恢复到了正常的讨论工作当中,而今日的讨论工作正是关于今科进士们的工作安排。
虽然不再经吏部选官,而是直接授官,但问题是也得看适合不适合。例如现在,程尚书就强烈的反对授予王洋这位进士第一人大理寺评事的官职。
在他看来,王洋这种家伙脾气太过暴躁,而大理寺评事乃是专门询问案情的官员,若是暴脾气,一言不合就想要刑讯逼供,万一搞出怨案来算谁的?
听到了程尚书的反对,莫说是高滔滔,就是一直站在王洋这边的天子赵煦也有点深以为然。也觉得王洋这货太年轻,心性太过跳脱。
万一那位被审问的罪犯出言挑衅这位老司机,指不定他就有可能暴起把对方暴打一顿,那样一来,实在是太有损大宋今科状元的威仪了。
而朱光庭这位赵挺之的密友清了清嗓子之后越众而出,十分赞同程尚书的意见,认为王洋这货太过跳脱,这样的秉性,若是委以大理寺评事那样的职务,说不定又要生出事端。
高滔滔也颇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那依朱卿之见,该当如何为本科进士第一人选官呢?
朱光庭嘴角微微一扬,旋即收敛,满脸为国为民分忧解难的模样道。禀太皇太后,我大宋立朝以来,进士第一人授官有两种选择,第一种乃是太宗朝时就开始实行的,科举第一人,授为为将作监丞,而另外一种则是先帝时期,授官大理寺评事
而今,既然的大理寺评事不妥当的话,何不授其为将作监丞?然后,朱光庭朝着不远处的吏部侍郎眨了眨眼。
那位吏部右侍郎当即站了出来附合朱光庭的意思,而吏部程尚书想了想之后,不禁眉头一皱。大理寺评事乃是正八品,而那将作监丞乃是正八品上,这适合吗?
第373章 将作监丞权知右校署令(第二更)
第373章
朕倒觉得挺适合的,至少要比让那王巫山去大理寺任职要好得好,程卿以为呢?赵煦笑眯眯地看着那位吏部程尚书言道。
哪怕是他对这些旧党大臣们没有好脸色,可是他也还是很清楚,这位朱光庭跟那赵挺之两人乃是好得几乎穿同一条裤子的铁杆密友。
可是这货怎么好心的举荐王洋,这似乎不太可能,可是,赵煦又感受不到有什么问题,毕竟能够从大理寺评事成为那将作监丞,虽然只是上来了半级,可是却已经是正八品上。
起点可就相当于是又高了一截,赵煦想不明白朱光庭的用意,只能当作朱光庭这家伙可能是站在朝庭的角度考虑问题,还属于是比较公允。
不过老臣记得,现如今将作监丞可是满员的,并没有空余的职位程尚书眯起了眼睛缓缓言道。
大人,将作监丞虽然满员,但是现如今将作监的右校署令一人因病在家卧床休养,而另外一位已然年岁苍老,正要致仕,正好缺人手那位吏部侍郎却笑眯眯地接品答道。
右校署令唔,也好,那就这样办了。高滔滔沉吟了半天之后觉得也没毛病,将作监本就是一个干具体实际事务的地方,正好让王洋那家伙去打磨打磨心性,最好能够历练得沉稳一些,日后再调动也不迟。
天子没有跳出来反对,而大臣们也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于是对于王洋授官将作监丞,权知右校署令相当于是全票通过。
王洋回到了府中之时,柳依依并没有如往常一般已经离府去了怡红楼,而是在府中等待着王洋归来。
看到了王洋一身干净爽利的官袍步入了府中没有任何异样,柳依依那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听闻没有什么事情之后,柳依依这才松了口气,交待王洋老实在府中休养,然后便赶往那怡红楼而去。
不过等待了半个时辰之后,又再一次又使者上门来,接了旨意之后,看着那随着使者一起送达的官袍印绶,以及赏赐为他这位大宋状元的二十万钱,王洋的心总算是落肚了。
主人,前几日不是还说,进士第一人应该是授官大理寺评事吗?怎么今天突然就变成那正八品上的将作监丞了,还让主人您权知右校署令?李师师兴奋地看着王洋的印绶和官袍。
王洋摸了摸自己的下颔,砸了半天嘴之后,不太确定地道。难道这是对我掐架干赢了武状元的奖励?
李师师感觉头有些晕,话题生生让自家主人给聊死的情况并不多见。
二十万钱,整整一大车的铜钱,看得王洋都不禁有些牙疼,虽然那么多的铜钱看起来似乎很多,可是一千钱才值一贯,这二十万钱,也才不过是两百贯。
连还柳依依那一千贯的债务都不够,王洋只能蛋疼的让那吴七郎等人把这些钱都给手脚手脚晕来,堆到屋子里边。
然后打量着那个满是钱串子的角度,王洋不禁有些感慨地道。为什么看到这么多铜钱,非但没有半点的欣赏之感,反倒觉得头疼呢?
李师师认真地想了想之后总结道。太重了,两百贯,其实也就才合二十两黄金,那皇帝也真够抠门的,你可是大宋的状元耶,三年才出一位,他居然就赏赐这么点东西,真是的
没办法,皇帝也穷。王洋不由得想到了赵佶告诉自己,赵煦想要办学院,结果因为没钱,几乎都没有信心开下去的八卦。
啊,不会吧主人,皇帝可是咱们大宋的天子,他能缺钱?李师师无法想象,堂堂大宋天子也有缺钱的时候。
这很正常,大宋国库的钱,又不是他这位天子想拿走就拿走的,除非他是一位像他弟,唔除非他是一位无道昏君。
李师师这才哦了一声点了点头,收拾停当之后,看了那堆有些碍眼的铜钱,算了,就拿来当零花钱吧,正好不用找零。
到得夜晚,听闻王洋的授官居然比预料之中还要高出半级,为此,王婆特别高兴得又多吃了一碗饭,不过为此被自家闺女逼着出去散步消食。
虽然仍是是绿袍小官,但好歹也算是一个部门的主管,可是要比呆在那大理寺里边当成耍嘴皮子要好不少。
三天之后,终于到了王洋走马上任的时间,柳依依与那李师师都特地地起了个大早,给王洋好好的拾叨了一番,这才恭送王洋出府。
仅仅只是一个八品的小官,在这京官多如狗,勋贵满地走的汴梁,你一个小小的八品官,难道还想让人拿轿子来抬你不成?
何况王洋也坐不来那种一颠颠的玩意,所以提前就拒绝了柳依依说要花钱雇轿子来抬自己的想法,而是决定每天租车往来。
乘着那租来的车,赶到了将作监后,王洋理了理身上的官袍,径直拾阶而上,自有守卫在将作监官衙外的差役过来询问,得知王洋乃是新任的右校署令后,自然不敢怠慢,当先引路。
入了将作监之后,先去拜见了部门主管,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官僚,打了半天官腔之后,这才让王洋离开,去把所有手续都搞定之后,王洋这才来到了属于自己的部门:右校署。
进了右校署之后,就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年近七旬,身子都佝偻了的绿袍老者笑眯眯地迎了上来。来者莫非便是今科状元公?老夫乃是右校署左令涂山。
不敢当,晚辈王巫山,见过大人王洋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位快要致仕的右校署左令亲自迎接自己,赶紧行了一礼之后答道。
堂堂状元公,居然来到咱们这将作监右校署,实在是让我们这间小小衙门蓬荜生辉请随老朽来,咱们署内,除了右令目前在府中养病之外,其余诸多下属如今皆已齐聚一堂,就等着状元公你来走马上任
随着这位老头进到了署内,便看到了署内的那片空地上满满当当挤了四五十个人,不禁有些愕然,而且这些人之中,还有三位着绿袍的,其余才是身着灰袍的吏员。
随着这位近过七旬的徐署令的介绍,王洋这才得知,右校署共有左右令各一人,正八品下,丞三人,正九品下。
而下面还有监作十人,有府五人,史十人,典事二十四人。五十来个人,乱革八糟地,甚至是带着几分的好奇地朝着王洋行礼问候。
而王洋也回了一礼,勉励了大家一番之后,待得诸人皆尽散去,只有那三位右校署丞留了下来,与王洋一起进入了那涂山的办公室。
这才步入办公室坐定,等那杂役奉上茶水退出去之后,涂山一句话就把那五洋雷得不轻。状元公莫不是得罪了什么人,才会被发配到咱们这右校署来?
第374章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有啥不一样……(第三更)
第374章
不知涂老大人此言何意?王某实在是有些不太明白?王洋满脸的懵逼,实在是有些不清这位涂老大人说出这话来是什么意思。
莫非状元公真不知道这右校署是做什么的?涂老大人看到王洋那副一雾雾水的模样,呵呵一笑抚着长须慢条斯理地说道。
王洋皱起了眉头,扫过那三位都是年过五旬,干巴瘦猴,显得很是萎靡不振的右校署丞,怎么给人感觉这个右校署更像是一座养老院而不是一个实干部门。
这个,王某的确不知,更不知涂老大人您为何说是王某得罪了人才会被分派到这里?
右校署乃隶属于将作监,掌版筑涂泥丹垩以及匽厕之事。涂老大人摇头晃脑的说道。
王洋满脸懵逼地看着这个拽文的干巴老头。文言文,又特么是文言文,版筑是什么鬼?这涂泥又是啥,那丹垩以及匽厕又是什么玩意?
王洋直到现如今更多是在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文言文,对于这种实用性的文言文掌握是一大缺口。
看到王洋那一层不变的懵逼模样,涂老大人内心真是吡了狗了,好不容易才在王洋这位今科状元跟前卖弄一把自己的文采,结果呢?这位文状元居然用一种傻白甜的目光看着自己。
还请老大人直言,在下,在下这些年来一直沉浸于书本之中,对于这些嘛,呵呵王洋这话,顿时让涂老大人恍然大悟。
状元公一心醉心于典籍之中,不通俗事,老夫自然是能理解,其实咱们这右校署嘛,说好听一点,就是管着一帮子泥瓦匠的头头,另外嘛,还得负责皇宫宗室乃至整个东京汴梁的更衣之所也就是厕所
我们不一样王洋的脑海里边突然响起了沙哑而又厚重的歌声,那悲伤而幽怨的歌者的表情,更是那样的活灵活现。就是不一样之后,突然一个神转折,变成了有啥不一样
这是第一天,王洋也就是过来报个道,混个脸熟,而这位涂老大人看到王洋那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自然也不会难为王洋,让王洋先回家明天开始,他老人家再带王洋熟悉署内的各种业务。
王洋强撑着笑颜辞别了涂老大人等,这才离了官衙而去,出了官衙之后,脸色黑得就跟那烧了三十年的锅底似的。
而跟随着王洋过来的长随吴七郎就在官衙的门房里边坐着,跟那些差役吹牛打屁,看到王洋出官衙,赶紧撵了上去。
公子,您,您这是怎么了?看清楚王洋那张黑得不能再黑的脸之后,吴七郎不禁小心翼翼地问道。
第一天上班,心情很不好,有没有问题?王洋恶狠狠一扭脑袋,朝着吴七郎露出了一个面目狰狞的笑容。看得吴七郎全身汗毛都炸了,哪里还敢说话,缩了缩脖子半天不敢言语。
而王洋离开了官衙走了十数步后,远远的就看到了一高一矮两位绿袍年轻人正朝着这边匆匆而来,身后边是熟悉的奸臣权宦三人组外加两名护卫。
好吧,不用问了,除了赵佶那货,在汴梁怕也没有哪位绿袍小官出行会有这么大的阵仗。至于高个子的绿袍,肯定是那李逾无疑。
还好,还好小弟脚程快,不然还真堵不住兄台了。赵佶喘了口大气,洋洋得意地理了理自己身上那件绿袍,仿佛这玩意比他的那件亲王朝服还要牛逼。
堵我干嘛?你们怎么也这么早就出来了?王洋勉强地挤出了一丝笑容问道。
我与殿下今日是去了秘书省那里去报了个道,秘书省那边带我们熟悉了一下之后就让咱们先回去,等到后天,再委派一位校书郎带一带我们这两位新校书郎呗李逾朗声笑道。
到时候,那秘书省内的不少馆藏,小弟我可是有机会大饱眼福了。
我与清芳兄闲着无事,特地过来寻兄台,咱们一块到我府中喝酒去如何?
王洋心中烦恼,本不欲去,奈何扼不过心情畅快的李逾赵佶这二位,只能半推半就的被拖了去。
来到了那端王府内,几个人蹲一块吃吃喝喝,高俅这位做人圆滑的属官也上了坐一起嗨皮,但是那童贯与梁师成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只能赔着笑脸在旁边侍候。
毕竟他们的身份是侍候赵佶这位亲王殿下的宦官,跟王洋他们不一样,跟高俅也不一样。
王洋询问起了这校书郎到底是个什么官,那边李逾便接口解答起来。校书郎,正九品上,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对了先生你呢,这右校署是干嘛的?赵佶也好奇地追问起王洋来。
来来来,喝酒喝酒王洋直接打断了赵佶的追问,可惜,赵佶这货一向干事情比较执着,在这货的百般追问之下,王洋最终只能无奈地给出了答案。
厅内先是一片死寂,旋及赵佶直接抱着肚皮笑滚在那榻上,脑袋都磕在了跟前的案几边沿,一边惨叫一边怪笑,活该!
另外几个家伙也一副笑得快要尿了的架势,把王大爷给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你们够了哈,信不信明天我就带人到你这端王府上把你家的所有厕所维修三五个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