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既然都到了这份上,而李清照却还这样坦诚的告诉自己她的心意,王洋要再不明白的话,那不是傻,那就装傻了。
清晨,王洋坐在车内,晃晃悠悠的朝着宫中而去,今日是皇宫大内的倒数第二个匽厕改造完工的日子,再来个三五日的功夫,宫中所有的匽厕都就改造完毕。
而现如今,这才不过是夏中而已,距离太皇太后给自己的期限还远着呢。但是,在开心之余,却又有更大的隐忧,着实让王洋很是无奈,那就是,等把最后一间匽厕改造完毕之后,那就要开始整个汴梁的匽厕改造工程。
而工部那边,出钱可以,出人那就是免谈,这不是扯蛋吗?整个将作监能够给自己的人手不过是一百二三十人,就凭这一百二三十人,怎么可能够?
就在王洋在那车之中长吁短叹不已的时候,突然车子停了下来。然后就听到了嘈杂声纷纷入耳,王洋掀开了车帘,就看到了数百名年纪大大小小不一,身上的衣着褴褛,不过有一部份却穿着大宋禁军制服,不论老弱,都拿着一根长矛的队伍从前方的街道经过。
这,咱们大宋的禁军什么时候有这样一支队伍了?王大官人一脸懵逼的看着这只有老有小,老的白发苍苍,小的不过十三四岁的军队。
公子,这不是禁军,这是厢军,其中若有健者,可充入禁军,而禁军之中裁汰老弱,亦多充入厢军之中。吴七郎这家伙居然还能叽叽歪歪两句文言文,让王洋不由得另眼相看。
吴七郎看到王洋投过来的疑惑之色,不好意思地干笑了两声。小的原本是在厢兵里边长大的,可是等到了成年,要给小的刺字,小的不愿意,就不干这一行,开始出来厮混
王洋这才想到了宋朝有一个十分坑爹的做法,那就是但凡入伍者,一律必须脸上刺字,以防逃卒。
而且他也有一些印象,在北宋时期,军队的编制一共有四种,最高大上的自然就是大宋禁军,或者应该说这是标准的军队,次一档的便是蕃兵,也就是少数民族军队,再次一档的便是乡兵,也就是平时务农,农闲之时聚合在一起进行军事训练的青壮。
虽然大部份地区的乡兵都不堪一用,但是,边镇诸地的乡兵们,却因为常年与外敌作战,再加上北部边陲民风一向彪悍,所以,边塞之地的乡兵的战斗力水平甚至不亚于精锐边军。
而与广大没什么战斗力的乡兵并列的,正是厢兵,所谓的厢兵,甚至有相当多数都是由各地的流民难民组成,但逢出现灾害,民不聊生之时,国家为了防止百姓选择,干脆就编出了军籍,号称厢兵。
第421章 陛下,臣妾是不是太多嘴了?(第二更)
第421章
而这些拖家带口的厢兵,自然是半点战斗力也无,不过大宋好歹也是懂得面子工程的,于乎,又从这些厢兵之中,提拔青壮,组建了一只显得十分精壮的部队,又称校阅厢兵。
意思是这一只厢兵部队是可以拿出来充面门的,而且禁军之后,还能够从这只校阅厢兵中抽调精锐以充禁军。
眼前的这只应该就是一般的厢兵,公子您或许不知道,虽然这厢兵称之为军队,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不少的地方之上,干脆就让厢兵们去做劳役
王洋不禁两眼一亮。你是说,官府可以让这些厢兵去做事?
这是自然,不过,那都是悄悄的做罢了,谁也不敢把这事给捅到明面上来,毕竟厢兵也是大宋的官兵,也是拿军饷的。吴七郎点了点头说道。
拿了军饷,还这么个鬼样?王洋指了指前方那只萎靡不振的队伍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这很正常,不少的官员都肯定在吃空饷,而且发给这些厢兵的军饷,上官若是好心能发个七八成,若是差一些的,能够给厢兵一半的军饷就不错了。吴七郎满脸不屑地厌恶地道,仿佛又回忆起了过去的苦日子。
只要愿意,就可以离开厢兵?王洋不禁下意识地问了一句道。
呵呵,公子您说笑吧,脸上刺了字,这辈子上哪,人家都知道你是当了兵卒的,年满五旬之前,看到这样的人,都会把你给当成逃卒。吴七郎份外感慨地道。
原来如此王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这种刺字在脸上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语到了极点,简直就是特么的赤果果的一种污辱。
可惜王洋既不是当朝宰相,也不是军方代言人,现如今也不过就是一个区区八品小官而已,所以,最多也就只能吐吐槽罢了。
不过,这件事情,却给了王洋一个巨大的灵感来源。那就是之前一直担忧的工匠太少,而不能够在最短的时期之内完成自己想要改造整个汴梁匽厕沟渠工作,但是现在有了吴七郎那番话后,王洋意思到了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高滔滔打量着左边坐着的,表情显得有些索然无味模样的赵煦,而右边,却是姿容端庄典雅,娴静大气的孟氏女。
看得出来,天子似乎对于孟氏女有些不太满意,但问题在于,自己宫中的女学之中,唯有这位孟氏女才学俱佳,姿容品貌皆是上上之选。
所以,她成为了自己最为中意的皇后人选。只是,虽然一开始,高滔滔也能够看得出来,赵煦似乎在看到了孟氏之时,倒也是眼前一亮,可是很快,就仿佛失去了兴趣一般,与那孟氏女之间的交流显得十分的敷衍。
这让高滔滔很是无奈,却又很无可奈何,毕竟喜欢谁,那是天子的自由,而自己所能够做的,就只是提供机会罢了。
就在高滔滔清了清嗓子,准备带入新的话题,让两位年轻人主动说话之时,却有宦官来禀报,说是右校署令王巫山有要事求见。
他能有什么要事,娘娘,要不要老奴过去跟他说一声,且让他等着徐得功忍不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今天可是让天子和未来的皇后结识的大日子,那个臭小子跑过来凑什么鬼热闹?
皇祖母,是王巫山要过来吗?可惜,少年天子的耳朵很尖,听到了这边的对答,立马站起了身来,摆出了一副忧国忧民的架势。既然王巫山说是有要事,就让他过来吧,不能把正事给耽搁了,您说呢皇祖母
分明就是你这小子想要借机脱身吧,可惜,老娘怎么可能会让你就这么轻易溜走。高滔滔几不可查的轻轻撇了撇嘴之后,温婉一笑。既然官家都这么说了,哀家焉有不允的道理,让王巫山进来吧,哀家倒要跟官家好好的听一听那小子能有什么要事。
微臣见过陛下,见过娘娘,没想到陛下您也在此。王洋的目光扫过了殿内诸人,看到了那位年轻大约也就是十五六岁左右的端庄肤白,长相清丽的少女,再看了一眼今日少年天子的打扮,还有他那副眉宇之中隐隐的不耐。
看样子应该是高滔滔这位老太太正在给天子挑皇后。这让王洋不禁有些暗怪自己来得有些不是时候。
免礼平身,坐下吧,王巫山你不是说有要事要寻哀家吗?高滔滔朝着王洋淡淡一笑,将鼻梁上挂着的眼睛取了下来,揉了揉那被眼镜压得有些发酸的鼻梁。
确实如此,娘娘,微臣奉了您的懿旨,准备在做完皇宫大内的匽而沟渠的改造之后,准备对整个汴梁地区的匽厕沟渠进行改造,可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手。
高滔滔听到了这话,不禁脑仁有些发紧。我说王巫山,你那边缺人手,你可以去寻工部啊,哀家可不管人手。
工部微臣已经去过了,但是工部那边着实困难,一个工匠也无法外借,所以,微臣日思夜想,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这个办法,怕是需要娘娘您的首肯方可。
一个工匠都借不了?高滔滔呵呵一笑,心里边没来由的一阵烦燥,这些大臣,什么时候都不忘勾心斗角。
王洋又没得罪你们工部,可是你们这样的态度,实在是让哀家失望
你的意思是,你已经想到办法了?那边,赵煦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不错,只是这个办法王洋点了点头之后,目光落在了高滔滔的身上。
你且说说,哀家很好奇,有什么样的办法,需要哀家点头才能办到?高滔滔挑了挑眉头,她的确有些好奇。
而那位的孟氏女,眨巴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满脸好奇,甚至还有几分的惊喜的朝着王洋那边望过去。
这个时候,身边的赵煦终于注意到了孟氏女的异样,不禁小声地询问了一句。你认识王卿?
陛下,奴家,哦不,臣妾不认识,只是久闻王巫山的大才之名,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他的很多词,都写得那么的好啊,对不起,陛下,臣妾是不是太多嘴了。孟氏女涛涛不绝的说了半天之后,这才省起,身边的并不是自己的同伴,而是当今大宋的天子,不禁有些惶恐起来。
不知为何,看到了孟氏女这种有些慌乱而又无助的神情,赵煦突然有一种兴灾乐祸,又似乎很得意的情绪浮了起来。
我还以为,你脸上的表情不会有变化呢。赵煦这个时候忍不住小声地道。
第422章 给哀家去好好的查一查!(第三更)
第422章
而孟氏女偷偷地看了一眼高滔滔的方向,回眸一转,落在了赵煦的脸上,现在的赵煦,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方才似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心里边不禁松了口气,下意识地回了一句道。我怕娘娘到时候责怪奴家不贤淑
赵煦不禁婉尔,原来,还以为是一个小皇祖母那样默守成规的女子,倒真没有想过,原来那些都只是她的伪装罢了。
而这边,高滔滔在听到了王洋之言后,不禁坐直了身躯轻斥道。休得胡言,厢兵乃是我大宋之军队,焉能用以去做劳役?
娘娘,臣之前也已经打听过了,这厢军之成立,其本意是为了归拢因灾害而北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灾民,而且厢军之中,多有老弱妇孺
这是自然,不过他们既入了厢军,有了军饷,当可养家糊口,而且我大宋禁军还会从厢军之中,简拔精锐之士,以充禁军
娘娘所言,微臣是知道的,只是,今日微臣入宫之前,就曾经遇上了一队厢军,队中皆是老弱,无有青壮。这样的队伍,一不能操练,二也上不得战场,还不如将他们交予微臣。
等等,你说那只厢军,队伍之中,只有老弱,没有青壮?高滔滔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是的,微臣当时因为那只厢军队伍正好从跟前经过,所以停车在旁边等候,微臣一直在仔细打量,足足有过千人的队伍,但是要么就是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要么就是四十余岁到六十岁的老人,没有一个青壮。王洋十分笃定地答道。
这怎么可能?记得去岁校阅之时,朕还记得那只厢军队伍虽然不如禁军精悍,但也是都是青壮之躯,怎么可能赵煦也不由得好奇地扬起了眉头。
高滔滔的脸色愈发地显得阴沉了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高滔滔淡然地道。兵者,国之大事也,而军队,更是国之利器
可是娘娘,若是军队是久经训练之精锐,当可为国之利器,可是那些厢兵,在微臣的眼里边,实在是看不出半点的兵样子,根本就上不了战场。
再说,昔日太祖皇帝之所以要组建厢军,就是希望能够让那些因为灾害而失去家园,衣食无着的百姓能够糊口,而汴梁的公厕改造,可以让一些厢军能够脱离军籍,靠卖力气就能够养家糊口,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还能够让他们自食其力,岂不美哉?
高滔滔之前有些走神,可是王洋在那里涛涛不绝的所言及的那些话,亦让她觉得不无道理。
过去了良久之后,高滔滔等到王洋涛涛不绝的说完,这才淡然地道。哀家需要先考虑一番,你先退下吧。
王洋看着这位太皇太后的表情,根本就看不出半点的情绪,也不知道她听进去了没有,更不知道她答没答应,只能点了点头。那微臣就行告退了,对了娘娘,最多还有五日,皇宫大内的匽厕沟渠就可以改造完工了。
王洋扔下了这句话后,朝着高滔滔还有赵煦告辞而去,当然也不忘记向坐在赵煦身边的那位妙龄女子一礼,自己又不瞎,分明能够看得到赵煦那个流氓看向那位楚楚动人的少妇那犹如大灰狼一样的眼神。
而王洋离开之后,高滔滔也查觉到了赵煦与那孟氏女之间似乎有些不对头,但是这种不对头正是她乐意看到的。
不由得嘴角微微轻扬,找了个自己困乏的借口,让那孟氏女代自己送赵煦。看到二人离开之后,高滔滔脸上的笑意渐渐地散去。
得功,你给哀家去查一查,到底今日在城中的那只厢兵队伍是属于哪一个指挥使管辖?重要的是给哀家查清楚,这只厢兵队伍之中,缘何没有青壮?
虽然高滔滔的口气显得十分的平静,可是,徐得功还是看到了,高滔滔的手指头习惯性地在那里轻轻的敲击。
而熟悉太皇太后的徐得功很清楚,这代表着太皇太后极为生气和愤怒,只是她现在正在忍耐罢了。
徐得功不禁暗翻了个白眼,对于那些厢军虽然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也知道一些厢军里边的小九九。
虽然厢军几乎是不需要上战场作战的,但是他们亦充当着辅兵的任务,例如大军出行作战,他们则在后面负担着运输粮草的任务。
又或者是某一地需要修筑城墙,甚至是官衙,也都会从厢军之中抽调人手去做。所以,厢军又被戏称为役军。
只不过,而正是因为厢军多是由流民灾民或者是待罪之人构成,再加上战斗几几近于无,所以,军方并没有将其视之为袍泽。
而那些地方官,亦时常把厢军作为免费的劳工役夫来使用,毕竟他们的薪水来自于军饷。只要跟厢军指挥使打好交道就行,要多少人还不就是靠嘴皮子说多少就是多少。
当然,也会掏一笔钱贿赂厢军指挥使,这样一来,许多工程,他们不需要雇佣大量的民伕,而且贿赂一位厢军的指挥官也花不了多少钱。这样一来,那些地方官员们,自然就能够从中中饱私囊。
不过这些关王洋屁事,王洋有些不满意高滔滔那老太婆这么简单的事都不给自己办,当场给个说法也是好的。
哪像现在这般,让自己总担心豪言壮语没办法完成。
不过,第二天一大早,王洋入宫去工地的时候,正好看到一队禁军,押着几名面无人色的官员,正好从那个侧门被拖离。
王洋只是愣了愣,继续去干他的工作,不过到得下午回到了官衙之时,就得到了消息,原来是一位军都指使,以及还有十多名厢军军官,居然将那厢军之中的青壮抽调出来,在自家的宅院之中充作奴仆,甚至还将一些厢军青壮,交予外地的矿山老板去挖矿。
惹得高滔滔雷霆震怒,当即下令,将这一厢的一干军官全都锁拿下狱严加审讯。
按北宋军种编制,军队编制为厢军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
而营级乃是禁军的基本建制单位,不论是调防,屯边和作战,常以营为数量单位计算兵力。
而厢兵的编制则是要比禁军低上一档,只有三级编制,也就是军营都三级编制。
而这一军厢兵,则先交由主管厢军的侍卫步兵司派驻官员安抚,顺便还要将那些被派出去当奴仆又或者是去矿山挖矿的厢兵青壮一一寻回。
第423章 幸好不是王洋桶,或者是王右校署桶(第一更)
第423章
而之后,又有大臣向太皇太后进言,此军厢军,自上而下,军官**,使得军心已散,而且这只厢军因为久疏训练,如今之计,想要安抚这一军厢军的话,当另寻良策。
之后,太皇太后询问工部的宁尚书,说是工部那边既然十分的劳碌,难以抽调人手予将作监。那便除掉这一军厢兵兵籍,调拔归我将作监听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