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等到那王尚书一脸愤忿之色的拂袖而去,苏东坡同样也脸红脖子粗的坐在公案后边喘气。双方谁也没办法说服对方,结果大吵了一场,王尚书愤愤的拂袖而去,苏东坡也好不到哪儿。
如果这里不是他办公的地方,他指不定也会拂袖而去,没有想到,现如今大宋原本就是占在道理的一方。
可结果呢,辽国那边把极度苛刻的条件,稍稍改得不那么苛刻,结果居然像王尚书这样的大宋重臣就显得如此喜出望外,就好像他已经为了大宋建功立业一般。
着实把苏东坡给气的够呛,不过,对方既然已经又开出了新的条件,那么他还是得把这些条件递交给天子过目。
赵煦自然也与苏东坡一般的想法,更何况,王洋所研发出来的这些武器装备,可都算得上是如今大宋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怎么可能拱手奉上,除非是自己智商有缺。
而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远在陕西北路的王洋的耳中,消息的来源不是别人,正是苏东坡这位老司机,详细地把这段时间辽国使节与大宋和谈的内幕消息都向王洋进行了透露。
当然,苏东坡还不忘记向王洋打包票,总之他与天子都一致认为,大宋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不可能拱手送予辽国。
但是,朝中的那些臣工们,听闻了北辽的新条件之后,都纷纷的表示,王洋虽然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事情闹到了这样的地方,他王洋终究是要承担一些责任的。
既然他留在边镇之地碍眼,那么,还请陛下将其调离陕西北路,以缓和北辽的情绪。虽然这个意见是旧党人士提出来的,但是,却得到了新旧两党的共同支持。
苏东坡在信中说得很清楚,天子在朝堂之上因为此事直接雷霆震怒,狠狠地发了一回火,这才把这帮子跳骚的臣工给压制住。
看罢了苏东坡的来信,王洋并没有因为天子与苏东坡的重视而开心,反倒显得有些阴郁。
大人,苏相公送来的这可是好消息,为何您却还是愁眉不展,莫非这里边有什么问题不成?身边的高世则看罢书信,看到了王洋的表情,有些不解地问道。
看来,怕是王某呆在这陕西北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王洋长叹了一口气,缓缓言道。
听得此言,在场的一干陕西北路文武皆不由得露出了惊骇之色。大人,这怎么可能?
就是,陕西北路能有今日,全赖大人之功,而且苏相的书信里边也已经说得十分的清楚,陛下和苏相可都是站在您这一边的,大人您该不会是太过忧思了吧?
看着厅中这些满脸尽是关切与焦急的同僚,王洋心中不由得一暖。诸位的好意,王某心领了,不过诸位,难道你们看不出来吗?
虽然过错方乃是北辽的耶律达顿,但是对方既然做出了这样的表态,若是不想引起北辽与我大宋之间的全面战争,那么,至少辽国提出来的这么多条件里边,其实有几条,是我大宋必须要做的。
撤出辽境,让出这些我们侵战的辽国城塞,其二,辽国已经决定惩治原北辽河东道总管耶律达顿,并且要求我大宋也要做出类似的举动,以作为交待。
怎么可能,那耶律达顿被北辽惩处,与我大宋何干,再说了,大人您是遵循我大宋律做事,又没有犯错,凭什么你也要如他一般?折可适直接就毛了,站起了身来气势汹汹地道。
听闻那耶律达顿已经被辽使手押往北辽上京受审,此事的发生,都还是在北使决定与我大宋和谈之前,足以证明,那北辽皇帝只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我大宋岂能上当。宗泽抚着长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附合道。
第1101章 陕西北路可不能没有你王经略(第二更)
第1101章
诸位同仁的心意,王洋心领了,只是,现如今,绝非我大宋与北辽摊牌的好时机王洋站起了身来,朝着这些真心关心自己安危的同僚们一礼,耐心地分析起来。
如今的大宋,实力也就是与那北辽相仿佛,想要不以两败俱伤之势,荡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陕西北路征战连连报捷,倒是狠狠地提振了大宋军民的士气与意志,但是,这还不够。毕竟这仅仅只是局面战争。
何况那北辽也非西夏这等三流强国所能相比的,哪怕是这些年来,北辽天子耶律洪基昏庸无能,忠奸莫辨,疏于朝政,但终究辽国的底子在那里。
正所谓廋死的骆驼比马大,北辽现如今再怎么的,掏空家底,百万大军还是能够凑得出来,更重要的是,燕云十六州一带,经历了辽人百多年来的统治,不少的汉人,已然将自己视着辽人。
所以,大宋真的想要荡平天下,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大多,不仅仅军事实力需要增强,而且经济实力也需要增加。
如今的陕西北路,到了现如今,可以算得上是初见规模,六州之地,都呈现如了兴兴向荣的态势。而且陕西北路的八万边军,绝对是兵强马壮,将士们皆是能征善战的悍勇之士。
而且陕西北路六州的城寨之坚,可谓天下之冠,州与州之间的水泥直道,皆已完全通畅,交通的顺畅,不仅仅让这六州之地的商贸繁荣,更利于大军的调动。
以如今西夏之实力,根本就没办法撼动陕西北路诸州,至于北辽,呵呵,经历了这一次的波折,相信那些士气越发低落的辽军,就更加的不敢冲陕西北路呲牙了。
除非北辽能够在河东道一带聚集超过三四十万的大军,而西夏又是举国而来两面夹攻。不然,陕西北路当可从容应对。
陕西北路的农业贷款工作做得十分的顺利,那些迁徙而来的百姓们,都带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丰衣足食的愿境,正努力地劳作着。
随着宥州大部以及洪州北部的荒地的开拓,使得现如今的棉制品工业越发地兴兴向荣起来。经由棉花的生产所带动起来的行业就有数十种,超过三百多家大型工坊,超过十五万名工人正在工厂里边做工。
单单是每个月从陕西北路销往长安府又或者是东京汴梁方向的棉制品就超过了二十万件套。
而在龙州一带,发现了大型的铁矿与煤矿,龙州一带的冶炼业也在飞速的发展,大量的铁制品,不仅仅在陕西北路六州之地销售,甚至还远销到其他诸路。
另外,龙州的自鸣表,更是成为了陕西北路的标志性商品,这玩意,绝对是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奢侈品。
在大宋境内,绝对是供不应求,不论是北辽,还是西域,为了这种价格最低一千贯起,最奢华的甚至达到了三千五百贯的自鸣钟,都挥舞着手中的钱帛,只要有货,有多少吃多少。
可惜,每个月仅仅只有十五台的产量,使得自鸣钟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偏偏,这种自鸣钟目前也就只有龙州才能够生产。
沿着那宽阔笔直而且又平缓的水泥直道,使得各地的商贩往来络绎不绝。盐制品棉制品铁制品,还有那些西域贩来的各种商品,也都经由着陕西北路频频的输送入大宋境内。
如今的陕西北路六州之地,虽然不能与那江南富庶之地相比,但是,却已然奇迹般地超过了许多的地区,不仅仅是商业发展空前繁荣,而且畜牧业也成为了陕西北路的重中之重,能够每年为大宋军方提供两千匹良马。
虽然这个数量不多,但问题是在过去,或者说在没有陕西北路之地前,大宋几乎已经丧失了所有的畜牧地区,使得大宋的战马的存栏数日益下降,除了边镇之地,偶尔有成建制的骑兵之外,大宋腹地,几乎看不到马匹。
不得已,新法里边甚至还搞出了一个相关于马政的办法,但是很快也因为有很大的问题而被废弛。
而前两年连续的大战,让大宋连缴获带掠劫,足足收获了超过十数万匹战马。这些,可都是昔日西夏纵横西域和北方草原的本钱,如今却变成了大宋组建骑兵部队最好的利器。
总而言之,陕西北路如今正值蒸蒸日上的势头,向着王洋最初所期望的那样正在飞速发展。
不过,在听闻了王洋的分析之后,在场的诸位文武的脸色都显得那样的难看。毕竟,陕西北路能够有今天,正是出于他的奇思妙想,先是卖荒田来帮助那些厢军及眷属在陕西北路安居乐业。之后,又搞了长安银行,让更多的百姓可以安心的迁徙到此,生根繁衍。
要知道,朝庭那边最开始对于发展陕西北路可是持着保留的态度,而王洋据理力争,甚至拍着胸口保证不用朝庭一个铜板,自食其力。
虽然陕西北路的种种,得到了天子的鼎力支持和苏东坡的襄助,但是,大家都可以拍着胸口说一句,没有王洋王经略,那就不会有今天的陕西北路。
可是现如今,听他的口气,似乎他的离开,就将成定局,这如何让在场的这些人能够高兴得起来。
王大人,我等愿意联名作保,上奏朝庭,陕西北路,不能没有你王经略。高世则深吸了一口气,昂然地站了出来,朝着王洋深深一礼之后恳切地道。
听得此言,在场的诸多文武也纷纷挺身而去。而那折可适更是直接拍起了胸口道。大不了,就把事情推到折某的身上,折某丢官去职又如何,这陕西北路,没有折某,影响不会太大,可是没有了王经略你,谁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是啊,若是换了其他官员来此主政,大人您所作的那些安排与布置,说不定就全白费了,不论是长安银行,又或者是限制良田种植棉花,到时候宗泽的脸色也很是难看。
相比起其他人而言,被那些同僚打压了十数年的宗泽更清楚和明白那些治政官员的手腕和贪婪。
如果不是王洋在陕西北路声望无人可及,如果不是他的背后又有天子撑腰,怕是早就支持不下去了吧?
第1102章 该叫屋漏偏逢连夜雨才对(第一更)
第1102章
诸位你们不必如此,就算是王某离开,肯定也不是现在就走,而且,王某以为,陕西路的主政之官,应当从陕西北路直接优选简拔。
毕竟,陕西北路的诸多政务与政令,与我大宋其他地区相比而言,相差甚多,若是让那些官员过来,怕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端来,相信陛下一定能够明白王某与诸位的苦心的。
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解决吗?听到了王洋这番话,大家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好转。
毕竟就算是真的从他们之中择优选拔官员,可论起来,又有谁拥有王洋这么大的威信,还有他那种果决的魄力?
若是能够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解决,王某又岂会做这样的打算?王洋吐了一口浊气,颇有些无可奈何地道。
毕竟,我大宋还需要时间,而大宋的武器装备的革新,同样需要时间。所以,目前而言,只能暂且忍耐
王洋这边才好不容易安抚住了这些属下,正要亲自将他们送出房门,这个时候,却有人急匆匆地快步赶来,却是那位目前正在银监会工作的一名公务员,正是天子所派遣过来的其中一人朱永亮。
朱永亮你怎么来了?王洋看到这家伙,亦不由得有些愣神。下意识地向外张望了一眼,没有看到万彬,还好,看来应该不是万彬那个做生意快要走火入魔的家伙怂恿着银监会把分部开到这夏州来。
大人,富贵银行那边出问题了朱永亮的目光扫过了在场的几位大人,看到王洋示意无妨之后,这才深吸了一口气,向王洋呈上了一个厚实的信封,一面解释道。
富贵银行?就是在今年年初刚刚组建的那家银行是吧?
王洋接过了信封两眼微微一眯,而高世则等人也停下了脚步,也很好奇那富贵银行到底出了什么样的事情,惹得朱永亮这位银监会的副会长居然要亲自跑到这目前正处于战备状态的夏州来。
富贵银行那边,将商业贷款的利率,私自提高到了三成的年利率向那些不明白我陕西北路借贷利率的外地商人兜售。
之前派去查验的银监会监督员刘如,收了对方的大笔财物,一直隐瞒不报,就在前日,一名来自于江南的商人因为货物受损,无法赔付,听闻了我陕西北路借贷业利率的规定,想要告官,结果被富贵银行那边买通的差役将他直接投入了大牢
正是因为这名商人在牢中喊冤,惊动了班头,班头向上头禀报,最后事情给捅破了,而银监会这边也是大惊失色。
现如今,监督员刘如已经因为受贿渎职之罪下入了大牢之中,但是,银监会这边已经给那富贵银行给出了停业整顿的通知。
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对方只是向银监会做出了保证,未来不会再出现类似做法,并不愿意停业整顿。
当然是以富贵银行这边尚有大量的借贷业务,不能一下子就停止营业为理由。而董群这位洪州知州,对于经济官司,也有些懵逼,重要的是,富贵银行的后台,着实有些硬得惊人。
其中两位股东,一位是神宗皇帝的亲弟弟吴王赵颢,另外一位则是数度出任大宋辅宰,历仕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的老司机文彥博文家。
当然,这些股东都是由下面人出面,可是,此番听闻要悍然动手,心慌之下,直接就搬出了他们的后台来。
一个是当今天子的亲叔叔吴王赵颢,另外一位,则是出将入相五十载,至今仍旧活得滋滋润润的四朝老臣文彥博。
这下子,别说是银监会,就算是董群,也不禁有些麻了爪子,毕竟对方的厚台,实在是硬到无以复加,可是,若不惩治,那岂不是会引起日后的诸多银行效法,如此一来,政令又如何履行?
最终,董群与银监会商议之后,最终委派了朱永亮作为负责人赶往夏州禀报,请王洋这位老司机决断。
文家也牵涉其中?听到了朱永亮之言,在场的诸文武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文彥博,那可是仁宗朝的时候就已经担任宰相之职,连续四朝,都出任过宰相,因为年老体衰,而致仕,又因为朝中事多,需要大佬坐镇,又多次请其出仕的老司机。
可以说这位文老大人,绝对是大宋在相位上呆得最久的,而且威望极高的。元祐五年,他才以太师充护**山南西道节度等职致仕。
至于那位吴王赵颢,乃是当今天子的亲叔叔,哪怕是大宋的亲王不值钱,可好歹也是一位亲王。
所有人都把目光落在了王洋的身上,心里边都顿时觉得如同吡了狗一般,简直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节奏?应该叫屋漏偏逢连夜雨才对。
王洋听罢,内心也很累,是的,很累心,一位乃是天子的亲叔叔,绝对的宗室大佬,昔日若不是太皇太后高滔滔力挺赵煦,怕是这货还差点就成为了神宗之后的大宋新皇。
至于那位文彥博老司机,也算得一位很牛逼的人物,历时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载,至今仍旧活蹦乱跳的含饴弄孙,哦不,是弄曾孙或者是曾孙的儿女才对。
此事,按着银监会的规章制度,应该如何处置?王洋敲了敲跟前的桌案,翻看着那些调查报告,这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一起金融案件。
富贵银行并没有按照规定的借贷利率去做业务,而是想法设法的偷奸耍滑,居然弄出了三成利率贷给那些来到了陕西北路做生意,但是又出现资金缺乏情况的商贩。
虽然所涉及的金额不过一千余贯,可问题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且富贵银行居然想要端出自己的后台东家之后,想要摆脱惩罚。
大人,按着规制,出现一起,该行的营业所需要停业整顿十日,按十倍的违例金额进行罚没,若是再犯,那就是罚没其三分之一的保证金,该行所有营业所停业整顿一个月,若是出现第三次利率违规,将会罚没其全部保证金,并取缔该行金融借贷资格。
而其后续业务,将会由其他银行接管,用罚没的保证金完结后续业务。如果罚没的保证金不足,则会拍卖该行的固定资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