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这让仁多宗保在震惊之余,亦不由得一阵眼红,特么的难怪诸国都嫉妒宋国的富饶与繁华,太特么有钱了。
在兴庆府,地盘是大,特别是大官,别说是几亩地,就算是你占上几十亩地,怕是连三千贯都花不了。这就是差距啊……
“那当然了,我大宋东京汴梁人口过百万,可是这城市的范围就这么大,人一多,地自然就贵,寸土寸金之地,能够拥有这样一幢占地数亩,却又幽静的府邸,已经是极好的了。”王洋笑着感慨地道。
人多力量大,但是人多物价贵,房价就会更贵,这个道理,王洋这位长期居住在东京汴梁,又曾经在陕西北路干过工作的老司机领会更深刻。
#####
此刻,那紧闭的府门已然开启,里边,走出来一位大腹便便,须发如铁,精神抖擞的中年男子。
先是毕恭毕敬的朝着王洋一礼,寒暄两句之后,这才转过了头来,看向那位看到了自己之后,呆立在台阶之上的仁多宗保。
“仁多老将军,别来无恙否”打量着这位昔日在大夏朝中的政敌,看到这位昔日大夏的名将,居然已经是满脸的憔悴,须发斑白,明显削瘦了许多的仁多宗保。
再摸摸自己那已然显得发福的肚子,想到那美丽动人的妻妾,还有那两个呀呀学语的儿女,梁乙逋不禁长长地吐了一口胸中浊气,一脸的释然,还有一丝隐隐的得意,和三分的兴灾乐祸。
如今已然时空变幻,恩怨早已经随着自己离开了西夏,烟消云散,再见之时,只剩感慨与唏嘘。
“老夫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在大宋境内,再与我大夏的相国相逢。”仁多宗保缓上登上了台阶之后,这才朝着梁乙逋一礼意味深长地笑道。
第1353章 请仁多大人好好的考虑一二才是(第一更)
第1353章
“舅父哈哈哈……他李乾顺真把我当成他的舅父了他到底是把老夫当成母族长辈,还是当成了恨不得能食我之肉,寝我之皮的仇寇!”梁乙逋同样不甘示弱的击案而起,厉声反击。
“他的母族,梁氏数百口,不论是他的长辈还是晚辈一应皆被屠如猪狗,他有站出来说过一句吗”
“还有,他的母后,兵败被俘,只身入宋,他身为儿子,他做什么了数载以来,对生他养他的母后半句问候也无,既不遣使探之,也不遣使向宋国天子恳请全其母子团聚。”
“像这等寡恩刻薄之徒,你们是瞧不出他的真面目,因为你们觉得我梁氏活该,那么,昔日的没藏氏,你们却极力的保全了下来,不就是因为我梁氏是汉人,而没藏氏一族乃是你们党项人吗”
这一次,仁多宗保却真是让梁乙逋说得哑口无言,无奈地连连摇头叹息不已。
“仁多宗保,梁某自认是个败军之将,没有什么说话的资格,可是,梁某还是想看在过去,老将军你我同为一殿之臣的交情上,提醒你一句。
我那外甥鹰视狼顾、刻薄寡恩、绝非善良之辈。怕是你此番出使大宋,虽解了西夏一时之危,可惜,到头来,自己却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仁多宗保不等梁乙逋说完,径直站起了身来一礼。“这酒已经尽兴了,多谢梁公赐宴,老夫就先告辞了……”
看着仁多宗保那匆匆而去的背影,梁乙逋紧闭上了双唇,然后端起了跟前的美酒,一口抽干。
王洋则是轻叹了一口气,绕过了桌案,来到了梁乙逋跟前,向着这位闲散郡公深深一礼。“王某今日得罪了……”
“梁某可不敢当王大人这一礼,若无王大人您,梁某又怎么能够有如今的逍遥日子,不需要每每深夜惊坐起,更不需要再无时无刻防备着那些别有用心之徒,异族之辈的暗算……”
“今日,梁某总算是逮着个适合的人,骂了个痛快,怕是那位仁多老将军有些……”说到了这里,梁乙逋不禁有些歉然地一笑。
“无妨,响鼓需重锤,沉疴需猛药,不如此,怕是那位西夏国的中书令还会继续犹豫不决,难下决断……”王洋洒然一笑,不以为意地道。
他最烦的就是那种已经明明想做到决断了,偏偏在最后一步时却显得那样的扭扭捏捏,跟个已经进了洞房,却临死不愿意登床榻的矫情小媳妇似的人。
#####
王洋走到了梁府大门处,与那梁乙逋道别之后登上了马车,而脸色显得十分难看的仁多宗保打量着跟前的王洋,特别是看到他那张令人生厌的笑容,不禁闷哼了一声道。
“王大人,你如此羞辱老夫,实在是太过份了吧”
王洋双目灼灼的打量着跟前这位显得怒意难平的仁多宗保,脸上的笑容散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不容置疑的严肃。
“若是仁多大人你觉得王某这不是在为你着想,而仅仅只是为了羞辱你为乐,那么,只要你说一句话,王某就会让马车直接回到驿馆,到时候,我们只言和谈之事,不论其他。”
看到王洋的表情,听着这句话中的绝决,仁多
宗保沉默了良久,这才显得有些无力地依着那马车座椅的靠背,无可奈何地道。
“王大人,你到底想要从老夫这里得到什么”
“依仁多大人之见,若是我大宋,真的意图平夏,你觉得我大宋需要动用多少人力和物力”王洋眯起了两眼,仿佛很是随意的问了一句。
仁多宗保双眉一挑,打量着跟前的王洋。“莫非王大人觉得北辽会坐视我
第1354章 看样子陛下好歹还要点脸……(第二更)
第1354章
“大人,不好意思,怕是今日不行。”不大会的功夫,驿馆的主事官员快步赶了过来,有些歉然地朝着仁多宗保一礼解释道。
“这是为何,老夫的确是有要紧的事情,需要面见王大人。”仁多宗保有些不悦地皱起了眉头沉声言道。
“非是下官故意难为仁多大使,实乃是因为,今日乃是我大宋武举的殿试之日……”礼部官员只能道出了实情。
“王大人去岁参加了我大宋武举省部试,拿下了头名会元,今日需要进行殿试,以争夺状元魁首……”
“!!!!!”仁多宗保直接就风中凌乱了,半天这才揪着自己的胡须,有些难以置信地询问道。
“你是说,已经是九原郡开国郡公的王洋王巫山,他去参加你们大宋的武举这家伙吃错药了”
这位年轻的礼部官员的表情顿时显得有些不悦起来,撩起眼皮看了一眼这位震惊得犹如日了哈士奇一般的党项老汉,这才不紧不慢地道。
“王大人乃是我大宋少有的文武全才,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正可谓是文可提笔安邦,武可持剑定天下。
他前些年,已经拿下了大宋的文状元,如果再拿下一个武状元,这样,才能够更加的衬显出王大人的全才之姿。”
看到这位礼官的低阶官员,提及王洋之时,那副两眼放光,一脸崇拜的表情,仁多宗保砸了砸嘴,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都。
“对了,本官乃是王大人的同窗,亦是同年。”这位礼部官员临离开之前,还特别地显摆了一下自己的身份,意思就是能够跟王洋这位老司机同为太学学子,又是同年科举及第,让他份外的骄傲。
只是他有些遗憾自己太过纤弱,实不能如王大官人那般文武双全,不然,他肯定要效法王洋,也窜去考个科举扬扬眼,方不负与王洋同窗同年的身份。
“那王巫山,还真是让老夫猜测不透啊,想不到,堂堂郡公,居然还有闲情雅趣去参加武举,居然还拿到了头名……”仁多宗保砸着嘴,水土不服,就服王巫山那货。
特么的,堂堂的宋国三品以上大员,这边国家大事直接扔在了一边,窜去参加武举去了,这怕是自己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
且不说他仁多宗保,今日,在月华门外的广场上,一干大宋的文武臣工们也尽聚于此,都看着那些武举的举子们在那里纵马狂奔,又或者是拉开硬弓。
不过,殿试,这些可不是考试科目,而仅仅只是为了让天子看清楚,这些武进士每一个都能够拉得开硬弓,骑得了马,掐得了架,不是水货,那些主持考试的官员们并没有玩忽职守。
王大官人也是一翻演练之后,与一干举子这才站到了天子跟前,天子赵煦很满意,打量着跟前这些英武的年轻人,特别是王洋王巫山。
虽然已经入仕为官数载,可是,他那饱满的气势,还有演武场上矫健的身影,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武进士,并且还拿到了省部试的头名。
接下来,只要殿试的策问能够出彩,那么到时候,自己点其为武状元,相信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今科武举殿试,朕准备不出题目,由着这些武进士们自行发挥,为我大宋的未来,献言献策,如何”天子压低了声音,朝着站在身边左右的苏东坡与章楶低声询问道。
天子这话一出口,那侍立于一旁的苏东
第1355章 身为朝庭大员还有闲心参加武举(第一更)
第1355章
不过,在写这策论之前,王大官人还是好好的回忆了一番现如今大宋朝庭对于西南地区的那些诸夷聚集地所采取的政治策略: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
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该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秦昭王与巴人盟誓,“秦犯夷,罚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
秦统一天下仍以“巴氏为蛮夷君长”,统领旧地。汉高祖时,“酉、辰、巫、武、沅等五溪”之地,巴氏五兄弟“各为一溪之长”(《十道志》)。
因“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史记律书》)。
经历隋朝至唐代,羁縻发展成为制度,正式推行。唐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专此下诏:“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宇,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朕祇应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与和亲。”(《册府元龟》卷174)自此,确立了“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使在“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的羁縻府州制度得以推行。
宋朝统一中原大地之后,顺应了五代时期形成的这种情势,摄唐制并使羁縻政策更加完善。“树其酋长,使自镇抚”,并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
羁縻政策成为宋王朝统治大宋诸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政策。作为整个治国安邦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长久以来,这些诸多羁縻州县之间,却又会因为其实力的变化而导致许多的纷争,甚至进而形成了战争与祸乱的源头。
另外,随着大宋的人口越来越多,许多的人口开始向南自发的迁徙,如今汉人与夷族之间早已经不像过去那般泾渭分明,已然成了犬牙交错的杂居状态。
这样一来,导致了更多的问题的产生,战乱时有发生,实在是让大宋头疼不已。
而王洋沉知熟虑了一番之后,拟定了新的题目,那就是,以羁縻佐以流官之策,一步步的削减羁縻州县,增加流官,增加大宋对于这些南部疆域的控制力,最终,自然是让那些原本隶属于各部落酋长所掌控的诸夷,变成能够尊大宋之律法纲纪的大宋子民……
不过,这样一来,这工作量可就大了,哪怕是王大官人奋笔疾书,如舞龙蛇,可还是足足的写了将近一个时辰,这才把这篇洋洋洒洒两千余字的治理南疆策给写罢。
相比起文状元出身的王大官人,在场的武进士之中,真正能够做得到胸有成笔,笔下千言的,怕是连十指之数都不到。
更多的人都是把玩着毛笔,差点把笔尾给啃秃一截,这才绞尽脑汁的写出七八百字来。不外呼就是怎么派出兵马,去平定那些背叛,或者是兴兵作乱的异族,然后再示之以柔云云。
一个半时辰的时间,就到了停笔的截止时间,这毕竟是武
第1356章 你这份礼物对我大宋实在珍贵(第二更)
第1356章
王洋与仁多宗保自然不会傻愣愣的跟一帮子小年轻蹲在那发榜处等待,而是寻了一处距离发榜之地不远处的全聚德烤鸭店,挑了一间靠街道的雅致包厢,叫了几个精致的小菜,要了两壶酒就这么一边吃,一边聊,一边等。
“……看来,仁多大人您是下定决心了。”听了仁多宗保之言,王洋的嘴角渐渐地扬了起来,看向这位西夏的柱石之臣,缓缓言道。
“不过也对,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仁多老大人你为了西夏之社稷,呕心泣血,兢兢业业数十载,到头来,却换来了一个替罪羊的身份,就算是王某都看不下去……”
“而我大宋兼收并蓄,不问其出身,不问其来路,只问其本心,对我大宋是否忠诚,不论是北方的女直部落的完颜氏,又或者是西夏来的梁氏一族,又或者是吐番之民,又或者像王某这样出身于市井之地,红楼馆阁之地的人……”
看着在跟前侃侃而言的王洋,听着其言,仁多宗保的确是没有话说,虽然西夏也采取类似的策略,但实际上,各族之间的待遇,差距极大。
反观大宋这边,归降的梁乙逋虽然未得重用,可好歹也能够当上一位闲散的郡公,儿子在边军效命,幼子在国子监就读,日后也能够入仕为官。
反观自己呢仁多氏一族,好不容易出了自己这样一位成为大夏国之柱石的名将,才使得原本弱小的仁多氏一族在党项诸族之中的待遇多好了一些。
可问题是,那位大夏国主李乾顺,的确是一位刻薄寡恩之辈,自己为了大夏,付出了那么多,更是辅国之臣,结果现如今,被国主当成了一枚弃子。
堂堂的西夏第一重臣,被派来大宋主持谈判,等到归国之后,等待自己的肯定不是鲜花与掌声,有的只是国主的诘问还有一干大夏臣工们的攻讦。
只有如此,才能够证明,大夏的国主与臣工们并不畏惧宋国,若不是你这位大夏第一重臣与宋国签订和约,我大夏肯定不会与大宋干休。
既然你签都签了,我大夏不得不承认这份和约有效,但是,对于你这样胆小懦弱,媚宋求和的臣子,必须要做出惩处,如此,方才能彰显我大夏国的威仪与自尊。
仁多宗保,早就已经在李乾顺将与大宋求和之事,委予自己之时,就已然明白了这位刻薄寡恩的国主的算计。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那个时候,为自己的儿子仁多显宗求取新组建的擒生军主帅一职。
以此来迷惑,或者说以此来取信于李乾顺,让他觉得,仁多宗保仍旧是大夏的忠臣,心中没有半点异志,一切都只是为了大夏作想,当然也为自己的家族作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