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都已经运来了,全都照着东家您给的尺寸制作的,现在都堆在最靠汴河的那间空屋子里
王洋随着牛大财来到了那间空屋子,原本只堆了一些破旧杂物的屋子里边之前已经打扫干净,而现在则堆满了崭新的,还有那种干木料味道的木质结构机械。
这些自然是之前王洋让牛大财过来之后,就去找了木匠行订制的利用水力来进行往复式运动的水力印刷机械。
王洋仔细检查了一番之后,与牛大财两人一起拔动木质齿轮之后,整个机械便缓慢而又平稳的活动起来,虽然有些生涩,但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王洋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
东家准备什么时候拿这台机械让那些工人们使用?牛大财喘了口粗气道,毕竟这玩意到时候是要靠水力驱动的,自然要比那种过去使用的人力印刷机械要沉重许多,只推动了不大会的功夫,这位平时不锻炼的牛大财已然开始冒汗。
王洋摇了摇头道。还不着急,这台机械,就锁在这里,先别人让人知晓,等咱们把水车弄好之后,先要测试一段时间,看看哪里有问题再修改,等到真正能够平稳运转之后,再投入使用
自己是新东家,在这些老师傅老工匠前暂时还没有什么威望,那些人能不能听自己的还要两说。何况这台机械都还未经测试过,万一一上场就散了架怎么办?
为了避免丢脸,王洋觉得还是先私底下进行测试,让机械能够在水力驱动之下能够平稳工作,再让工匠们使用。
然后王洋又把另外一张图交给了牛大财,让他去寻那个木匠,把这些水车所需要使用的木结构制作出来,到时候直接使用那些铁质的零部件弄上,这么,水车才能够真正平滑而又平稳的工作。
交待完毕之后,王洋拍屁股告辞,只不过来到了不远处的那个小码头时,表情瞬间变得阴郁了起来。真是吡了狗了,原本应该在这里等自己的那艘小船居然特么的自己溜了。
说好的诚信呢,说好的职业道德呢?说好的古人不是比现代人更讲究诚信吗?为啥子那个浓眉大眼看似忠厚老实的船夫居然这么无耻,明明答应在这里等自己结果居然溜了,王老司机的内心如同吡了狗。
现在正是中午时分,天色艳阳高照,可问题是现如今已然入了冬了,哪怕是中午时分,也暖和不到哪儿去。
左右张望,宽阔的汴河河面上有船过往,可任凭王大官人上窜下跳,愣是没有一艘船靠岸,河边的柳树叶子都已经掉得光秃秃的,透着一股子冬日的萧瑟,河畔冷风嗖嗖,吹得王大诗人此刻的内心瓦凉瓦凉的。
这里虽然也有道路,可是道路上也没有什么行人,更没有什么车辆路过。
冻得王大官人都想扭屁股窜回那不远处的印刷坊里边先去暖和暖和再作打算的当口,又有一艘船缓缓行来,王洋再一次奋起余勇,深情的挥动着手臂,或许是王洋的执着感动了上苍,终于,那艘船居然奇迹一般的朝着岸边驰来。
这位小兄弟莫非是要搭船吗?船头上,一位身披着裘衣的长须中年人打量着站在码头上的王洋招呼道。
对啊,这位大叔,劳驾帮个忙,我愿意出船费。王洋大喜,看来古人的品德还是很高尚的,赶紧高声答道。
很快,船上放下了一块木板,王洋终于登上了这艘中等大小的船只。而船只在船工们操作下,灵活的离开了码头,再一次朝着汴河上游而去。
赶紧进舱暖和暖和,看你的样子,等了不少时间了吧?这位身形并不高大,长须及腹的中年人朝着王洋宽厚一笑,打开了船舱的舱门。
多谢这位大叔仗义,不然,王某十有**得冻僵在码头上。王洋道了谢之后,一头钻进了船舱,这才愕然发现,船舱之内还有一位韶华已失,但是风韵犹存却略带病容的中年妇人和一位年纪约二十七岁的清丽妇人。
都是苏某的家眷,小兄弟不必拘礼这位姓苏的大叔看到王洋变得有些拘紧的模样,不禁笑着摆了摆手道。
王某见过二位夫人王洋赶紧长施了一礼道,这才坐下,船舱虽然不大,但是密封性不错,里边还搁着一个燃着木碳的铜盆,让整个船舱里边都显得暖洋洋的。
这位须发斑白,却精神抖擞的苏大叔笑着道。某在船中久坐得得其是疲乏,本想到外面透透气,倒不想遇上了这位王小哥
略带病容的中年妇人朝着王洋微微颔首之后,朝着身边那位年轻些的女子吩咐道。这位王小哥脸色都有些发青,想必是冻坏了吧,朝云妹妹,给这位小哥倒杯热茶暖暖身子。
多谢夫人那在下就不客气了。王洋也的确不客气,捧起了热茶一面吹一面喝,一面烤着碳火,内外夹攻之下,很快便暖和了起来。
然后跟这位苏大叔聊起了天来,听闻王洋是一位印刷坊的东家,苏大叔很感兴趣地询问起了印书的步骤,不禁感慨起了那些匠人的辛苦。
这位苏大叔果然很健谈,跟王洋聊起了大宋各地的风土人情,很是投机,特别是聊起了各地的特产美食时,这位苏大叔的眼睛都在闪闪放光。
看样子,这位大叔也是一位美食家,不过王洋也同样不差,一手不亚于米其林三星大厨的手艺,那可是常年自食其力练就的。
因为逆风,所以船只北行十分的缓慢,不过两人一面烤火一面吹牛打屁倒也不无聊,聊到嗨皮的时候,那位苏大叔干脆让那位年轻一些的妇人拿来了一坛酒,倾入了壶中,搁在铜火盘上温着,一面喝着小酒一面谈天说地,实在是一种享受。
王洋很是惊讶于这位大叔对于大宋各地风情的熟悉程度,北至幽燕,南抵海南大岛,仿佛这位年近六旬的大叔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而这位苏大叔同样吃惊于以王洋那未及弱冠的年纪,不仅仅在美食方面很有造诣,在于地理方面,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特别是这家伙告诉苏大叔,地震是源于地壳的不稳定,以及地壳板块的挤压,跟皇帝和朝代的变化扯不上半个铜板的关系。
虽然苏大叔并不相信,可是这位年轻人偏偏说得有理有据,让人又不禁半信半疑。
:一更到了感谢书友悠小淘n木闲生阴影下的飘絮明日天地的打赏支持,还有亲爱的书友们的订阅推荐支持,继续加油,努力,争取继续暴更
一更到了感谢书友悠小淘n木闲生阴影下的飘絮明日天地的打赏支持,还有亲爱的书友们的订阅推荐支持,继续加油,努力,争取继续暴更
第159章 胸肌至少是B杯的糙佬爷们(二更也到达了)
第159章
王洋很嗨皮,他嗨皮的原因在于,这位苏大叔是一位很好的听众,也是一位很优秀的辩论对手。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拼刺刀也得有个对手,总不能自己闪电般的戳了对方三刀六洞,而对方连小片刀都没没耍起来,那也太没挑战性,激不起王大公子的斗志。
今日得遇小友,乃是苏某的福气,哈哈,畅快,实在畅快苏大叔也很嗨皮,抽干了一碗酒之后,抚着长须笑道。
虽说小友的一些话,苏某不甚赞同,但是细细琢磨,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可惜,王洋这货一旦得瑟起来,那就没边了。满满一碗酒又下了肚子,抹了抹嘴灿然一笑。这很正常,就像我也不太赞同大叔你的一些观点,但是,并不妨碍我认为大叔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人与人之间相处,本来就该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苏大叔不禁一愣,抬起了头来看着美滋滋砸巴着嘴的王洋。
是啊,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像这个世界找不出两颗相同的砂砾,亦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一般。
就拿婚姻来打个比方吧,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难道说就没有半点的磕磕碰碰吗?自然是有的,那么怎么办,自然是以能够继续在一起过日子为目的,双方之间能够互谅互让,如此才能和平相处
莫说是夫妻之间,就算是国与国之间,亦是如此
苏大叔端着酒杯,看着王洋这货在跟前唾沫星子横飞的叽叽歪歪,也不开口打断,反倒是两眼越发地闪亮,王洋的这种观念,其实也不能说很崭新,但是,却把过去那些含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明晰地作出了规范。
哎呀我靠,咱们东京汴梁啥时候变得这么牛逼了,随随便便一个年轻的印刷坊的老板都有如此的眼光和才华。
待到华灯初上时,船只终于在东京汴梁城内的码头靠岸。王洋这才意犹未尽地与这位热心的让自己免费坐船,还请自己免费喝酒,又陪自己吹牛打屁唠嗑的苏大叔依依惜别。
苏大叔站在船头之后,看到王洋下船之后,忍不住高声问道。苏某还未请教小友全名,家住何处,若是有暇,苏某定要与小友再次把酒言欢秉烛夜谈
在下姓王名洋,暂时寄居于亲戚家中还是王某有暇去拜访大叔你吧,敢问大叔家住何处?
这位苏大叔顿时也翻起了白眼,哎哟我靠,自己被贬谪在外数年刚回来,住所还没寻着呢,于是也只能一脸苦笑地摇了摇头道。苏某暂时也还不知道会住在哪里
原本有些不太好意思让对方知道自己把青楼当着自己的家的王洋只能干笑两声,罢罢罢,知道又如何,反正这个时代呷妓对于文学青年而言是一种时尚。那苏大叔若是有时间还请到汴河边的怡红楼来,只要说找王教习,就能够找得到我。
那好,一言为定苏大叔眨巴着眼珠子,看着岸边越来越模糊的王洋,怡红楼这名字怎么听起来很青楼馆阁的感觉?
诶诶诶,苏大叔你姓叫来着?王洋看到船只远去之后,转身正要离开,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坑爹的问题自己居然忘了问这位老司机的名字了,赶紧扯起嗓子干嚎一声。
可惜那船已然没入了黑暗之中,而这个码头之上船多人杂,人声喧闹,船只已然远去,苏大叔又不是听力超过人类十多倍的犬科动物,又哪里能听得到。
五天之后,一个大约四人高的水车终于在河岸边架了起来,几根粗大的原木将那个水车固定得十分的牢靠。
而为了借助水力,所以王洋又让牛大财在河岸边用石块垫高了地面,并且在块垫高的地面上修建一间厂房。
幸好天气虽然已经寒凉,但是距离零下气温的出现还有一段时间,为了赶工期,王大官人直接花重金多请人,砖石木料啥的全是买现成的。
只花了不到十天的功夫,这间下半截是青砖结构,上半截是木质结构的厂房便已经初见雏形。
当屋顶上的瓦片全部覆盖上之后,王洋便火急火撩的将那些水力机械给搬了进去,开始进行测试。
而另外一边,怡红楼与万彬合股的万红精品成衣店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试制出来的各种型号内衣与丝袜都已经备货达到了两个房间。
万红精品成衣店,这个名字简直俗气到令人发指,俗气到掉渣,虽然王洋极力反对,但问题是这货只属于小股东,在万彬与王婆二人的一致认可之后,王洋的反对无效。
不过,万彬与王婆倒是同意了王洋关于宣传方面的建议,同意以新楼的开张与万红精品成衣店开张仪式联系在一起。
另外就是,王洋以巫山出版社老板的身份,争取到了灯箱广告印刷的业务。一万份灯箱纸广告,虽然仅仅只是两百贯钱,但是这至少是王洋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业务,让王大官人在心塞之余,总算是感到了一点点的欣慰。
听说这段时间,每天早上那新楼的舞台,都成了你们那帮子家伙的练拳台了是吧?王婆身上披一件皮裘,手里边还捂着一个手炉,斜挑着眼打量着身上只穿着一件棉袍,很是英姿勃勃,利索无比的王洋,不禁有些妒忌这货的身子骨。
打量着一身黑色皮裘,八字眉,三角眼,若是再戴上一顶黑貂皮帽,就活脱脱一女版坐山雕的王婆,王洋瞪起了眼珠子很是愤慨地道。什么叫都成了练拳台了,王婆你得搞清楚,我操练他们,还不是为了能够让怡红楼的安保力量更上一个台阶。
你没看见现如今那些家伙一个二个壮实得跟牛似的,现如今在怡红楼惹事的人是不是也少了很多了?王洋很欣慰,那帮子怡红楼打手居然都很热爱自由搏击这一项优秀的纯爷们运动。
当然或许是因为每天都会有无数漂亮的姑娘们围观,让他们浑身的健子肉有显摆方向的原因存在。而这样的运动,的确很能锻炼这些家伙的搏击能力。
特别是这段时间以来,过去喜欢来怡红楼骚扰的那些地痞流氓现如今大都只宁可绕道,也不愿意惹这帮子胸肌至少都是b杯罩的怡红楼糙佬爷们。
第160章 这是个说相声的曲艺组织吗?(三更参上求订阅)
第160章
老身又没说不行,你急着瞪着什么眼睛,都已经是东家的身份了,还这么没点静气。王婆牙痒痒地瞪了这货一眼。王婆身边的柳依依一双水汪汪的明眸一直落在王洋这货身上,一张妩媚动人的俏脸笑意盈盈,似乎已经很习惯了两人之间的斗嘴。
再过几日,新楼就要开张了,你可得警醒着点,别让人乘机捣乱才是。王婆这话让王洋顿时警惕了起来。
王婆你这话什么意思,该不会是有谁想要打怡红楼的主意吧?王洋顿时扬起了那又英挺的剑眉坐直了身躯。
王婆的眉头皱得紧紧地这两天,县衙那边的老朋友告诉老身,说是咱们这边城东的那位德昌社的老大,着人打听咱们怡红楼的底细来着
德昌社,这名字怎么感觉像个说相声的曲艺组织似的。王洋顿时两眼一亮,哎哟,跟那德云社就差一个字。
王家哥哥,你能不能别老胡说八道,说正经事呢。柳依依让王洋那神出鬼没的思维撞得小蛮腰都差点扭伤了,忍不住瞪了一眼这货嗔道。
看到怒目而视的王婆还有那一脸嗔意的柳依依,王大爷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干笑了声。我这不是想着活跃一下气氛嘛,好吧王婆你说,我保证认真听。
那德昌社原本嘛,是个玩蹴鞠的一伙人结的社,在东京汴梁,可算得上是蹴鞠界数一数二的,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去,到得后来,这个社是越接越大,虽然仍旧是以蹴鞠之名结社,可实际上咱们东城的地痞流氓有大半都是德昌社的社员
之前嘛,咱们怡红楼在这汴河边上,不过是间连三流也算不上的小小红楼,赚也赚不了多少钱,再加上老身也是这一带的老人,好歹也维持着一些关系
应该是那个德昌社觉得怡红楼根本就没什么油水可赚吧?王洋撇了撇嘴,忍不住吐槽道。
王婆大怒,恶狠狠地瞪了王洋一眼,奈何这家伙却面不红心不跳的模样,把王婆差点气的心肌梗塞。
最终王婆只能生硬地点了点头。好吧那德昌社的确看不起咱们这小小的怡红楼那点小钱。可是现如今却不一样了。
王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摸着下巴深以为然地道。这倒也是,咱们怡红楼现如今怕是三五日的收益,就能够赶过过去一个月的收益,莫说是那德昌社,怕就算是周边的不少同行,都是眼红得很啊。
王婆赞许地点了点头,这小子总算是说了句人话。不错,这就是为什么老身想着让你去考科举的原因,若是你小子能够有个官面的身份,又是咱们怡红楼的股东,可以让咱们怡红楼少掉很多很多的麻烦
可是现如今看来唉,不过这事也怪不得你,都是赵明诚和他爹赵挺之那两个王八羔子坏了老娘的大事。王婆一想到这事,就牙根发痒。
幸好老天有眼,让赵明诚那小王八羔子被赶出了考场,真是报应,活该!
王洋听得白眼连翻。拜托,王婆咱们能不能好好说正事。
大宋的老百姓们都很喜欢蹴鞠,而东京汴梁更是经常举办蹴鞠比赛,虽然都是民间比赛,但是却经常有大量的百姓去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