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王洋一脸莫明其妙,不过既然这货要自己跟前去,倒也无妨,只得交待其他人记得跟柳姑娘他们说一声,让他们先回怡红楼,而自己则与赵佶登车而去。

    先生,家兄,也就是当今天子到我府上去了看到王洋登车之后,却没有询问自己的意思,反倒是赵佶自个忍不住,说了出来。

    殿下是说陛下去了你府中王洋不禁一愣,心说大宋天子别说去你家蹲着,就算是去你府里边的茅房蹲着也关我屁事,只不过看在对方是未来大宋天子的份上,所以摆出了一副凝神倾听的模样。

    不错,而且来人言及,陛下十分的生气,似乎赵佶看了王洋一眼之后,长叹了一口气道。似乎陛下今日又出太皇太后之间发生了一些小小的误会吧

    就是有着女中尧舜美喻的太皇太后?王洋砸了砸嘴,心中恍然,历史上关于这位高滔滔还是有很详细的记载,据说这位太皇太后可以算得上是华夏历史上有名的女强人之一。

    虽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自立为女皇,但是却打压了宋哲宗这位大宋天子差不多十年光景,把这位大宋天子都给打压出心理变态了都。

    结果,高滔滔呃屁之后,陡获权柄的宋哲宗赵煦就开始疯狂的报复那些过去看不起他,或者说无视他的大宋重臣们,当然主要还是那些抹煞了他爹宋神宗变法成绩的旧党官员们。

    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大宋王朝的重臣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民生疾苦,而是相互之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新党和旧党成员们每天不掐个你死我活好像就不知道该怎么渡过每一个明天似的。




第209章 一怒而掀桌的大宋少年天子(第二更)
    第209章

    陛下对于先生您的才华一向赞口不绝,一直说要寻个机会跟先生好好的聊上一聊赵佶说到了这之后,似乎显得有些犹豫。

    不过最终他还是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因与太皇太后之间的矛盾,这些年一直都很不开心,而先生您一向足智多谋,绝对是国之大才,今日正好向陛下引荐先生,说不定,或许先生有办法可稍减陛下之烦闷

    看着那跟前叽叽歪歪的赵佶,王大官人却是一脸的黑线,这特么的是要搞事情还是咋的,自己就算是盖世之才,可是在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里边,难道能够靠叽叽歪歪几句诗词,就能够让所有人对自己刮目相看,然后对自己和颜悦色,眉开眼笑不成?

    这不是扯蛋是啥?自己既不是官场老油子,更不是那种喜欢笑脸迎人背后捅刀子的奸侫小人,你让哥去给你亲哥出主意,你丫这是想把哥往火坑里推的节奏吧?

    似乎赵佶也看出来了一脸黑线,目光闪烁的王洋应该心情不是很美丽,不禁有些不太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子说道。赵某也自知今日之邀,实在是有些冒昧,还请先生勿要怪罪,毕竟赵某也是希望,能够早一些向陛下举荐先生这样的国之干才

    殿下有心了,只是王某这身份,实在是王洋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好罢,只能说赵佶这个得瑟小王子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骨感得一踏糊涂。

    说好听一点,赵佶这位端王殿下太天真了点,说难听的话,就是这丫的幼稚到让王洋觉得他的情商应该幼儿园大班都还没毕业才对。

    不过来都来了,难道还能拍屁股下车走人,临阵秒怂绝对不是王大战神的风格。

    马车缓缓地停在了端王府外,王洋跳下了马车之后,打量着这间端王府,心里边倒也有点激动,能够见到除了赵佶这位北宋第一昏君之外,终于有机会能够见识到北宋的另外一位天子,的确有一种进了博物馆去瞻仰历史古迹的感觉。

    不过王大爷心情倒是没有半点的忐忑,背着手,随着赵佶直入王府,很快穿径绕廊,来到了一处偏殿之内。

    王洋一抬眼,看清了那位身着常服,眉头紧皱,坐在碳盆前紧抿着唇,目光愤怒的年轻人之后,不禁一愣,哎呀我靠,这不就是经常跟赵佶这货一起到怡红楼去的那个家伙吗?

    这个时候,赵煦也才注意到有人走了进来,抬起了头来,看到了赵佶身边的王洋,亦不禁一愣。

    臣弟见过官家赵佶看到王洋有些愣神,赶紧先行一礼,大声地提醒道。

    回过了神来的王洋也有样学样,长揖一礼。草民王洋,见过陛下

    免礼,想不到今日能够在这里得见巫山先生,这倒是我的福气看到了王洋之后,赵煦总算是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抬手虚扶。

    不敢当,王某能够得窥天颜,是我这小小的一芥草民的福气才是。王洋倒没想到赵煦会对自己这么客气,王洋原本就是一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吃软不吃硬的愣货。

    现在看到赵煦这位大宋天子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心里边颇为受用,自然也就越发地显得文质彬彬有礼有节。

    九哥,怎么会有闲暇到臣弟这里来坐。三人坐定之后,赵佶看着这位虽然面带笑容,但是脸色却显得有些阴沉的赵煦,小心翼翼地问道。

    赵煦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神情淡然,从容自若的王洋,心中不禁一动,确也明白了自己亲弟弟为何会将王洋请过来的原因。

    也是,堂堂的大宋天子,满朝文臣大臣们除了只会天天撅起屁股朝着自己摇来晃去之外,根本就没给过自己这位名义上的大宋最高统治者一个好脸。

    就好像自己只是一个摆设,而他们这些家伙全都去跪舔高滔滔那个老女人,实在是让赵煦心里边气的肝胆俱裂,却又半点也无计可施。

    高滔滔已然主掌大宋朝政那么些年,大臣们都只听她的话,都是她的心腹,而自己身边呢?别说那些宫女,就算是自己的女人皇后,都是高滔滔一手安排的。

    感觉自己的整个人生都被那个老女人给死死的扼住,甚至连呼吸仿佛都要那个老女人同意,自己才能喘上一口大气。

    而唯有在这里,或者说在宫城以外,没有那些高滔滔所安排的人出现在自己身边上,赵煦似乎觉得才能够呼吸上一口清新的自由空气。

    而王洋,这位名满东京汴梁的大才子,同样亦受到了高滔滔的轻视与打压,嗯,他堂堂天子去为王洋说话,结果被高滔滔那种轻蔑和不以为然的态度所激怒,而在这之后,自然越发地把王洋当成了跟自己是同病相怜的一类人。

    先生也不是外人,唉太皇太后,实在是太过欺人。想明白之后,放开了心扉的赵煦一句话就把王老司机给震得不轻。

    哎哟卧槽,看样子是有重要八卦要暴料了,可惜一想到自己既没有录音笔也没有摄像机,王洋就不禁有些遗憾,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八卦娱乐周刊,不然这样一个暴料出去,啧啧啧,没个三五千贯,根本就拿不到这样的爆炸性新闻。

    不过,这种爆料的后果就是,自己很有可能会以丑化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名义给扔到天牢里边不见天日的喂跳蚤。

    赵煦开始疯狂的吐槽起来,意思就是再过十余日,便是自己亲娘朱德妃,一直被太皇太后高滔滔打压,都这么些年了,自己的儿子都已经成为了大宋天子这么些年,身为天子亲母,却只能享受太妃的尊号,都不能称太后。

    这对于赵煦而言,绝对是心中之恨。一直到得前两年,才在赵煦的极力要求之下,高滔滔这才勉强同意,许朱德妃的舆盖仪卫服冠可与皇后相同,但是在其他方面,仍旧只能享受太妃待遇,亦仍旧只能以太妃称之。

    而再有数日,便是朱德妃年满四十的大日子,赵煦决定再为自己的娘亲争取一下,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亲娘争取到皇太后的尊号。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昨天,被高滔滔找理由拒绝,这倒也就罢了,没有想到的是,今日居然有大臣为了拍高滔滔的马屁,跳了出来,还向太皇太后高滔滔建议,降低朱德妃的尊号等级。

    赵煦直接就炸了,愤然地掀翻了跟前的朝案,拂袖而去



第210章 一言不合就发罪已诏,朕就是这样任信(三更到)
    第210章

    最终,有忠心的宦官找到了赵煦悄悄禀报,太皇太后倒是没有同意。

    可是,一股子强烈的耻辱感与愤怒感仍旧让赵煦心中难耐,最终干脆决定出宫走走,不知不觉间,便溜达到了端王这位能够跟自己聊得来的赵佶的府邸来了。

    王洋听得不禁可劲地翻白眼,心里边倒是颇有些不以为然,虽然王洋很佩服这位大宋天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掀桌的勇气与斗志。

    但是,凭啥就掀个桌就完了?你都没有真人pk到让对方桃花朵朵开,就这么拂袖而去有用吗?要是谁他妹的敢这么羞辱自己的母亲,哥不把他玩死,也要玩残。

    叽叽歪歪地吐了半天槽之后,总算是觉得心头舒畅了一些的赵煦总算是停下了话头,而那赵佶自然是赶紧安抚这位兄长几句,意思是不要跟那些大臣们计较。

    当然,也不要跟太皇太后那个老女人太计较了,毕竟现如今满朝文武都是那个老女人的人,根本就不听你这个当天子的。

    而王洋听了半天之后,心情就越发地不美丽起来。就在此时,赵煦的眼角余光看到了王洋那副一脸不以为然的模样,不禁心中一动。

    巫山先生,朕知先生大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不知眼下情形,先生可有良策,助朕出上一口气才是?

    赵佶也不禁把目光落在了王洋的身上,同样是满脸的期盼,在他的眼中,王老司机绝对是无所不能的牛逼人物,似乎从认识他到现在,就没有什么事情他解决不了的。

    当然,被挡在科举考院之外这种事情,别说是王洋,就算是天子都搞不定,自然不能怪在王洋能力不行的份上。

    看到赵煦与赵佶兄弟二人投来的目光,王洋慢条斯地抿了一口茶水。若是陛下想要出口气,这倒不难。

    赵煦与赵佶下意识地对望了一眼,这货在吹牛逼?看起来不像啊。赵佶赶紧开口相询道。不知先生有何良策,还请先生速速道来才是

    第一,要求满朝文武大臣朝贺陛下生母寿诞。第二,给太妃娘娘举办寿宴就好王老司机眼珠子鬼鬼崇崇一转,笑得无比阴险地道。

    赵煦看着王洋那副鬼鬼崇崇的阴险笑容,下意识地揉了下眼睛,这货是不是有病啊。那个,那些满朝重臣中今日都尚有人在向太皇太后进言,削我母妃尊号,怎么可能会如朕所愿?

    就是要他们不同意,他们若是同意了,陛下您怎么好意思下罪已诏?王洋双手一摊,满脸纯真与无辜地道。

    啥?!赵煦与赵佶哥俩就像是两只受惊的癞蛤蟆一般,蹭的一下子跳了起来,目瞪口呆的看着跟前的王大才子。

    罪已诏?先生还请慎言,朕乃大宋天子,岂能轻易做出这等事情?赵煦没有想到,王洋这货会如此的让自己失望。一言不合就发罪已诏,这特么的是要搞别人还是想要搞自己?

    王洋仿佛没有看到赵煦那副嫌弃的嘴脸,自顾自地说道。我大宋以仁孝立国,亦以仁孝治国,而今,天子欲孝其母,而为臣工所阻,君权不得彰,仁孝败坏,天子当自省其罪

    王洋慢慢悠悠的说着,而方才对王洋印象大坏的赵煦先是一愣,旋及两眼越来越亮,卧槽,哎哟卧槽,不愧是自己看中的大才子,这特么的哪是什么罪已诏,分明就是向天下大宋子民控诉那些胆敢为难自己这位受委屈的大宋天子的内心剖白啊。

    这份罪已诏一发,哪怕是那些大臣们再跪舔太皇太后,也绝对会名声大丧。逼得天子连想要孝顺自己亲娘都不可以,你们特么的还算什么大宋忠臣?

    赵佶虽然年轻一些,但是这位文学造诣很高的端王殿下也同样听出了味道来,这等于是向大朝朝野宣布,这些朝堂执宰们不愿意看到天子仁孝,不希望天子侍奉自己的亲娘。

    大宋朝的文人们最讲究啥?文人风骨,亦讲究自己的清名,一言不合就要求致仕,为的是啥,为的就是要保护自己的名声。

    可是现在,天子起来来一招釜底抽薪,就等于是大宋天子就像是一位笑眯眯的老农,抄起了粪勺,将一勺勺的农家肥浇在那庙堂之上,就算不死,他们也得一身屎味。

    赵煦愣愣地看着侃侃而言,从容自若的王洋,目光亮得惊人,这特么的绝对是大才啊,几个眨眼的功夫,就想到了这么一个主意,重要的是太特么的解气,又能狠狠的恶心高滔滔那死老太婆,还能够让那些喜欢成天撅起屁股拿菊花对着自己得瑟的重臣们欲仙欲死。

    这份所谓的罪已诏,与其说是罪已诏还不如说是控诉状,对于自己的名声半点无损,反倒很有可能会因此而使得天下人看到自己是一位多么优秀的仁义天子。简直就是一石数鸟,一箭数雕,高,实在是高。

    待王洋住口之后,赵煦忍不住起身走到了王洋的跟前一礼。今先生一度话,可谓是胜读十年书啊

    陛下切莫如此,王某一介草民,怎可受天子之礼。王洋赶紧一屁股站起了身来避开,然后又还了一礼诚恳地道。

    赵煦扶住了王洋的手,看着这位高大健硕的王洋,一脸欣慰,又有些复杂地道。能得先生之助,乃朕之福也,可惜,昔日考院之事,朕虽有耳闻,却未能有法相助于先生,实乃憾事

    王洋陛下何出此言,反正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何况陛下,就更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天下间,本不该有什么可以为难到您的事情,就算有,那也不过只是一时罢了。

    不过一时吗?赵煦听得此言,虽敢欣慰,可是,心里边却份外的复杂,自打有记忆开始,似乎刚拆了屁帘那几年,老爹还在的时候,也算是过得比较开心的。

    可是自打亲爹呃屁,自己被高滔滔那个老女人给弄上了皇位之后,似乎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就连给自己找的宫女,都特么的一水的中老年妇女。

    没有一个长得小清新一点的,全特么的人老珠黄型,一想到这个,还处在青春期的赵煦就不禁热泪盈眶。害得他堂堂的大宋天子,想看个美女都得微服私访,出了宫城,才能够看到那些水灵灵的漂亮妞。

    这是皇帝吗?这完全就是被困在一票中老年妇女筑成的监牢之中的忿愤青年。



第211章 丫 心眼都不比针眼大多少 (第四更)
    第211章

    深吸了一口气,好脸面的大宋天子把苦涩的泪水往肚子里边咽了下去。日后朕若是再有何疑难之事,还望先生能助朕解忧才是

    天子之命,王某焉敢不从,便是这颗大好头颅,若是君王有命,某也当慷慨予之王洋很洋洋得意地显摆着自己的文言文,学着古代的那些慷慨悲歌之士道。

    嗯,这一刻,这货很陶醉地把自己当成了一位肩扛天下社稷的大忠臣。

    此言一出,赵煦直接就愣住了,没有想到名满东京汴梁的巫山先生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在他的眼中,那些但凡是被他觉得才华横溢的大才们,一个二个完全把自己这位大宋天子当成了个不谙世事的小屁孩子似的。

    根本就不鸟自己,可是眼前这位,却一副愿意为自己肝脑涂地的架势,如何不让身边连个心腹臣子都没有的年轻天子感动得眼泪汪汪的。

    定然是父皇在灵之灵庇佑,才使朕得先生这样的大才襄助,太特么的感动了,感动得赵煦都不忍心再说下去,生怕自己会哭出声来。拍了拍王洋的肩膀,忍住险些脱眶而出的泪水,赵煦已然快步离去。

    看着那匆匆而去的大宋天子,王大爷愣了半天没回过味来,特么的你丫啥意思?王大爷我这么给力你拍你马屁,都摆出了一副愿意为你两肋插刀的爷们气息,你丫居然掉头就跑?过份!

    赵佶愣了愣之后,赶紧快步撵了出去,总算是在府门口追上了赵煦。官家,官家您这是怎么了

    我没事,十一郎,很好,今日若不是你带了先生过来,朕怕是又要愧对娘亲了。赵煦已然稳定了情绪,朝着赵佶展颜一笑说道。
1...8384858687...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