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训夫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上的悠悠

    简而言之,她手头仅有的银钱,便是父亲给的、祖父发的月钱。又因她对银钱概念不足,离开时,她所有的财产,整数部分是四两银子三吊钱。

    要走了,钱不好拿,自然都送人。

    玉娘、张泉、袁方,她每个分了一吊。至于银子,鉴于袁方有本事,玉娘有爷爷,张泉有手艺,她便只挪了一两的碎银,单给了柳柳一个。

    早知道,宛平有十两银子等着她,她就分二两给柳柳了!

    额,等等——

    “爹爹,年节里我听他们说提过,说是知县的米粮银,折合一年百两罢了。光内院家用您就给十两,银钱能够使更别提每年给辽东送的那些东西了!爹爹,不能入不敷出啊!”

    “哈哈哈哈……”

    顾知县朗声笑了出来。

    他这半生,息息相关的女人很多,却是第一次,听闻异性提醒自己不可“入不敷出”。笑毕,顾知县揉乱了顾遥的发髻,笑道:“放心,爹爹有银子。”

    “一百两也是有。爹爹,我说的是入不敷出呢!开销按入账一半,下剩攒着,应急、置业,才是正经事。”

    仗着多年不归家,顾遥把前世的一些新心得,略换了说法,拿来教父亲。

    顾知县听罢,认真想了一番,颔首。若是儿女都能按照这样来过日子,他们这一房再富裕三代不是事。见顾遥很急切,顾知县心中一酸。自己像她这么大,不,即时年近不惑,因为母亲,他自家从未如此操心过银钱一事。

    孩子,在父亲那里受苦了啊!这般做想,顾知县很快作出决定,因道:“想来你爷爷和你说过顾家家规了。按家规,爹爹是没多少银钱。家里吃喝松快,乃因你祖母陪嫁丰厚。先前爹来宛平赴任时,不知宛平和太康房子差了这多,银钱带多了。买下兴化寺胡同的宅子后,还在宛平添了三百亩田。这些年下来,如你方才所言,这田越来越多,如今已有五百亩之数。”

    “五百亩,一年能进账五百两吗”

    见顾遥担忧钱,却又不懂挣钱,顾知道就更难受了。那种感受,就像初入官场,他想当好差,却不知如何去做。那种惶恐,不知叫他掉了多少发丝……

    下意识地,顾知县把襥头又往下拽了拽,叹息一声,娓娓道来:“太康的上等田,一年两季,可收租一千到一千五的大钱,具体的,要看年头。至于一年一季的宛平,能落三百两就不错了。这几年,兴化寺的宅子无人居住,赁出去,一年也得三五十两。你祖母怕我手头艰难,还年年补我一二百两。各处加起来,家里开销,人情尽够了。”

    全部说完,见闺女面露欢喜,轻松的表情,顾知县心情总算好了些。

    忽然想起母亲的嘱咐,顾知县低声但道:“遥遥,这些个,你知道就好,别说与你祖父。”

    “爹放心,我不傻的,打死我,我都不说。”

    顾遥忙不迭点头,还信誓旦旦保证。顾知县老大的人了,羞愧别过头。当年,母亲之所以嘱咐他,因他说了家底——幸亏他那会儿知道得不够多。

     




第四十一章 路家有喜
    顾遥给了三个月的试用期,乐颜不懂。待寒香解释,说若是做不好,三个月后就不要她了,小姑娘立即像才上了发条的闹钟,转得顾遥头晕。顾遥勒令寒香,三天内必须教会乐颜基本规矩。寒香带小妹,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平生头一次,两个相差没几岁的小姑娘,认认真真地胡乱学着。

    立在廊檐下,顾遥忽然想冬雪,想孟家了。见识过孟家书房,顾遥不怎么看得上她爹的小书房。从寒香嘴里问来的家事并不麻烦,顾遥必须给自己找点事做——继续写字吧。

    定了主意,顾知县才下衙,顾遥就缠着他,一阵撒娇耍赖,顾知县不仅答应把南间改作书房,还立即去办!亲自领着顾西去了兴化寺胡同,抬回一张案、两个书架,还从自己的内书房,摘了一组四季挂画,给顾遥简单布置了间书房。

    书房已就,顾知县笑道:“听人说你的字好,爹爹还没见过呢。”

    顾遥笑,一边落笔,一边道:“郑世子说的”

    “爹哪见过他同僚说的。不过,传这话的源头,确实是武安侯府。”

    说话间,顾遥已停笔,一个顾字,左右两种写法,顾知县看罢,惊讶得合不拢嘴。

    怪道都说保定侯事看中他闺女的字才认的孙女——他家小闺女的楷书,的确,太好!顾知县自家书楷,因而更懂楷。白纸黑字一个顾,他从小写到大的顾,原来是真的漂亮,这么适合练——形规整,态恣意,笔力深。

    能有这样的字,一是天赋,二是勤学苦练,缺一不可。期间辛苦,不言而喻。看着顾遥亮晶晶的眼睛,顾知县想到曾经的诺言,早已物是人非的诺言……

    顾遥不知他所想,只是想起个事:“我姨娘似乎读了很多书,琴娘也识文断字,都是爹爹教的”

    “你姨娘是爹教的,琴娘本来就会。”

    顾遥又问:“母亲可识字”

    顾知县道:“她自然不认得的。顾家起自微末,几个媳妇,只你三堂婶出自书香门第。你三堂婶是我们的小师妹,她是谢山长的掌上明珠,叫你三叔娶了回去。”

    父女俩还没说完太康旧事,寒香便过来与顾遥道:“有个叫宋海棠的小姑娘,带了几筐柿饼过来,说是姑娘要的。”

    “是我要的。我去瞧一眼,爹,你等我一会儿。”

    顾知县急于和闺女熟稔起来,自然跟了过去。顾遥看见,默认了他跟着的事。

    除了柿饼,宋海棠晨起蒸了不少鸡蛋糕,一共做了三锅,前两次都有瑕疵,他们自己留下吃了,只带了最后这一份,一共十来只,每只都是酒盅大小。实在没有别的器皿,她只能用酒盅做模具。

    顾遥拿帕子包着,捻了一个略尝一口,满意点头,又捻了一个与顾知县,还道:“快吃一个,叫祖父尝了,我们都吃不到了。”

    闺女偏疼自己,顾知县心下欢喜,竟学猪八戒,一口吞下那小蛋糕,忘了尝味道。

    顾遥一阵无语。

    顾知县问宋海棠是哪里人,宋海棠答:“阮家庄。”

    顾知回头,对顾遥道:“可是巧了,我们家的田,就在她们庄子上。等夏天来了,爹带你去那避暑。”

    在宋海棠羡慕的眼神中,顾遥答了个好。

    五筐柿饼共二百二十二斤,宋海棠咬牙抹了零头:“给我二吊二百钱就行。”

    顾知县见她不过比自家闺女大一点,又是孤身一人,生了怜悯之心,细心问她:“你要钱还是要银子”

    宋海棠想了想,道:“要是方便,付我二两银子、二百钱吧。”

    顾知县便吩咐小厮:“取三两碎银、二百钱给她。”

    &



第四十二章 收支平衡
    才送走路家的婆子,顾老爷子大步流星走来,气哼哼坐下,嘱咐顾遥:“你那弟弟好好养着,别太惯着。你在凤城怎么过的,便要他怎样。”

    说的是商哥儿吧商哥儿轮到我管吗

    因见老人不开心,顾遥强忍吐槽冲动,笑道:“祖父要孙女照着自己,养个文武全才的弟弟可这要看天赋的呢!”

    “文武全才几时的事我看你是自封的把”顾老爷子叫嚣着,心底的憋屈,倒是去了几分。

    顾遥瞪了眼一旁憋笑的父亲,取来宋海棠送来的鸡蛋糕。单看小酒盅的外形,老爷子已来了兴致。捏一只入口,甜而不腻,松软可口,对他这种牙口不好的人来说,再好不过了!

    老爷子一口一个,十来个小蛋糕,眨眼就没了,意犹未尽啊,赶忙问:“还有么”

    “自然没了,统共就十来个,是昨日卖柿饼那姑娘白送的。我和爹爹只尝了一个,下剩的都留给爷爷了呢。”顾遥讲明来源,不忘给自己和父亲刷好感。

    顾知县厚道了很多,他说:“那孩子是阮家庄的,爹若是喜欢,我派人请她过来多做一些。”

    香甜的糕点暖了胃,儿孙孝顺,暖了顾老爷子的心,老爷子心中郁闷,这才去空,因问顾遥:“知府夫人找你有事”

    顾遥便把婆子所言讲了一遍,又问他知府家的事。

    老爷子当然不知道了,理所当然地看着儿子,吩咐:“老二,你说。老二,老二,说你呢!”

    不知想到什么的顾知县,速回神,捋须,作深思熟虑状,道:“知府路大人的那位夫人,颇有嫉名,后衙除了夫人,知府大人并无妾室。遥遥是庶出,只怕不得那位路夫人的喜欢。不喜还特请遥遥过去,想来有别的缘故——依我看,路夫人冲的,怕是遥遥保定侯干孙女这个身份。是以,遥遥,只管去,大大方方行事即可。”

    顾遥颔首,道:“十一叔先前说,孟爷爷在仕林的名声更胜一筹。若是爹爹不想挪地,孟爷爷应该能使得上劲儿。”

    永乐皇帝已下令按照京师皇宫,在燕王府遗址,即,元大都宫城基础上,建北平宫殿,拉开了迁都序幕。顾遥昨日从顾知县那里得的信,老爷子则是从赵王那里得了消息,老人家说:“传闻圣上要迁都,到底不可靠,也不见得能成,倒也不必一直留在顺天。”

    顾知县道了声:“父亲说的是。”

    顾遥垂首不语。

    昨夜,她爹说了,路知府是个能人,他要跟着路知府干。实话说,他的官路,祖父再叫嚣也没用,听他的没有任何意义。

    又随意说了几句,送老爷子回怀化寺胡同时,顾遥顺口问了句:“爷爷,沈从君他们住燕王府吗”

    老爷子应是,又道:“对了,正好说与你。明日先去俺那领银子,买些床和被褥,安置在后罩房前院,都整好了,俺好接沈从君他们过来住,赚都司的公差银钱。”

    “什么嘛,加上侍卫,一间屋子要住两三人,等他们走了,那些被褥和床铺,白搁着做什么!”一见老人又要把家弄得像辽东那样,顾遥立即不同意。

    顾知县则已凌乱,不能言语……

    老爷子气道:“这银子你不要俺要!现在宛平到处都是人,床铺和被褥还怕卖不出去当然,白赚的床铺和被褥,最好不卖,直接把那宅子分赁出去,只收散租就能挣够吃喝。”

    说话间,到了角门,顾遥赶紧道:“爷爷慢走,爹,你自己送爷爷吧,我先回去找后日的衣裳。”

    “臭丫头!”

    一番翻箱倒柜,顾遥定了身茜红的衣裳,喜庆,又不会喧宾夺主。

    次日清早,顾遥才到怀化寺胡同,后衙那边来人说宋海棠到了,顾遥索性将人怀化寺胡同。

    宋海棠单薄的手臂,拎着超大的食盒,看着就揪心,顾遥喝那领路的婆子:“你怎叫客人拎东西!”

     



第四十三章 未曾相识
    四月二十九,晴空万里。

    顾遥带着不算合格婢女,下了马车,递上帖子,婆子才要引她进后宅,被门子的惊呼镇住。

    “郑三爷怎有空过来”

    郑智不理那门子,下马,嘱咐顾遥:“我和路右石关系不错,已经和他打过招呼了。若有人欺负你,叫你丫鬟去找他就好。”

    另一匹马上的孟瑄,则与门子解释了句:“我们并不进去,只来送人。”

    门子不认识孟瑄,但见他穿着打扮颇为富贵,自不敢小窥,恭敬行李,退回门上,对顾遥添了三分好奇。

    顾遥则一脸不耐。

    出门时这货突然出现,替了她爹送她不说,一路上不知说了多少次这样的话,很烦好不好

    “你属鹦鹉的一路讲了七八遍,也不嫌累。我这么大人了,能惹什么事”

    郑智火气蹭蹭的,再也忍不住,怒道:“我说得口干舌燥,还不是因为你一直没应承”

    隔别人家大门口吵架,顾遥干不出来,立即收起不耐神色,柔了眉眼,笑道:“别恼,我其实早就记住了。你嗓音好听,我想听你说话,才故意不应承的。十一叔,郑三哥,我进去了哦。寒香,我们走。”

    “欺软怕硬的小东西。”嘟囔了句,郑智目送顾遥进了二门后,登马,与孟瑄道,“走吧,稻田离这近得很,我们划船去。”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孟瑄不想输的很难看,昨日,拜访武安侯世子时,提了提前下水的想法,郑世子把这事交给了郑智。

    也因此,郑智知道了顾遥今日要来知府后衙的事。

    领了兄长的命令,郑智先找了好友路右石,叫他帮忙照料顾遥,后又去找船只,定地方,忙活到天色暗尽才回家。

    他把顾遥的事放在头一位,偏顾遥还不领情,说他多此一举,他怎能不恼!

    结果,白白恼了一路,叫顾遥一句“你嗓音好听,我想听你说话”,又哄好了,这会儿美滋滋地带着孟瑄去船上,同孟瑄解说。

    “这船和初五那日用的,是一样的船,每船十四人。按你们的人数,我找了两艘小船。缺那两人,我算一个,你们再出一侍卫便是。”

    孟瑄看了一番,真心赞道:“怪道郑世子放心你来操办,果然长进了。就依你,我现在去召集人手,下午再带人过来。你有空,不妨去知府后衙坐坐,见见朋友。”

    孟瑄和郑智交好不假,但郑世子不叫旁人处理这事,偏叫十二岁的郑智来做,总有股特殊的味道。

    昨夜,孟瑄和孟辉两个嘀咕了好久,结合郑智去见路右石的举动,俩人有了初步的认识——郑家有意郑三与顾遥来往。

    至少,郑世子默认此事。

    郑侯爷常年在宣府,郑世子掌家事多年,他如此行事,必有他的道理。孟瑄叔侄分析不出来,打算家去问孟善,眼下,决定顺水推舟。

    郑智一听他这话,眉开眼笑,却还要故作为难状,道:“是该去看看,臭丫头不省心。”

    孟瑄嘴角抽了三抽,才把“遥遥一直很省心啊”,吞回腹中。

    郑智复归府衙门前,霸道吩咐门子:“带我去见路右石。”

    门子:……

    青石路上,五官标致、只比郑智高半头的路右石,见自家门子一脸便色,便问郑智:“你又怎么欺负他了”

    郑智踹他,怒:“会不会讲话我欺负一个看门的做什么”

    路右石习惯了他的口吻,好脾气地笑了笑,比划了下二人的身高差距,顿时郁闷了:“不过三月不见,你怎又长高这多”
1...910111213...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