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不过这印度次大陆正在遭受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原本印度次大陆的宗主国莫卧儿王朝已经被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所以才会碎成一地土邦王国……
因此,现在的印度次大陆是最虚弱的时期!
李察在东南亚半岛大肆强征东南亚土著男性青壮进行整训,就是为进入印度次大陆做准备,连这些东南亚土著男性所在的临时集体农庄,都在印度次大陆的边境地带开垦!
大明19年不出意外的,没有了战乱威胁的东南亚半岛迎来了粮食丰收,足以就近支撑李察进行西征!
现在李察还没有强大的海军,所以需要挑一个弱点的选手,这样不用派遣太多的军队,可以大大降低远征的成本。
随着地盘越来越大,李察已经感到远征的吃力。
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系统军队支撑,李察根本无力对外远征!
即便有系统军队,远征对现在的明国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毕竟明国财政实在是太穷了!
所以,羸弱的印度次大陆就成为了李察最佳的入侵目标。
由于印度次大陆分裂为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国,明国派遣过去的探子得到的情报远超对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侦查。
因为奥斯曼帝国对印度次大陆的入侵,印度次大陆的婆罗门权贵已经联合起来组建了马拉特联盟。
马拉特联邦包括部分印度次大陆北部未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地区,印度次大陆中部地域和印度次大陆东北方向的孟加拉地区。
只有印度次大陆南部地区没有加入马拉特联盟,毕竟印度次大陆南部土邦不用面对奥斯曼帝国入侵的威胁。
可以说,印度次大陆有实力的土邦王公都加入了马拉特联盟。
在李察的命令下,向印度次大陆南部渗透的明国探子得到一个了不得的情报,印度次大陆南部之所以没有加入马拉特联盟,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土邦王公都被欧洲的殖民者间接控制了!
这是李察第一次得到来自欧陆的消息!
如今,印度次大陆主要被三方势力争夺,南下的奥斯曼帝国,本土的马拉特联盟,以及南方依托沿海据点不断侵蚀的欧洲殖民者!
不过由于印度次大陆南部欧洲殖民者占据的据点管理严格,明国探子并没有查清楚到底是欧洲哪个国家殖民,印度本地人更是分不清欧洲有什么国家……
:。:





从小兵到帝王 453 马拉特联盟
大明20年1月,李察终于等来了10万气运币的税收!
理所当然的,又一轮扩军开始了!
现在明国虽然财政糟糕,但近卫军的数量却很少,只有两万多人,而且近卫军还是不拿军饷的,以明国的体量完全可以翻个几倍。
至于火炮,李察并没有扩编,仍然只保留原本的40门6英寸榴弹炮和30门6磅骑兵炮。
原本的10门康格里夫火箭弹发射架因为使用次数过多彻底报废掉了,因此李察不再使用康格里夫火箭弹。
在使用质量上,这玩意跟火炮根本没有可比性,也就射程远一些,对敌人的士气打击大一些而已。
现在李察已经摸清楚了全面战争系统各个火炮对自己的用处。
远征过程中,最好用的无疑是6英寸榴弹炮和6磅骑兵炮。
最大的优势在于运输方便,炮弹运输也省时省力!
那两门20磅独角兽攻城炮可是让李察郁闷了很久,运送到前线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一个恐怖数字不说,运送专属的大型炮弹也非常困难。
运送6磅重的炮弹跟运送20磅重的炮弹完全是两个概念,特别是在远征的时候!
所以,现在李察连12磅野战炮都懒得招募,以系统近卫军的战斗力,就算敌人占据火炮优势,也可以用步兵硬冲上去,再强大的火炮也扛不住悍不畏死的步兵冲锋!
相对于火炮和供应火炮远征的成本,李察更喜欢招募大量的近卫军步兵进行远征。
随着对外扩张的距离越来越远,李察考虑军事远征的因素不再局限于火炮的威力等单方面数据,而是将后勤作为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也是李察致力于发展海军夺取制海权的原因。
不过马拉特联盟仍然停留在冷兵器时代,虽然通过外购等途径马拉特联盟的部队也有一小部分装备了火枪,其中还能看到原始的仿制火炮,但那种火炮笨重不说,威力还不如李察的6磅骑兵炮……
李察的6磅骑兵炮比奥斯曼帝国当初远征时遗留下来的火炮还要先进,更不用说连奥斯曼帝国都不如的马拉特联盟了。
10万气运币李察拿出5万全都用来招募近卫军步兵,招募了4万近卫军,加上原本的两万七千人近卫军军团的数量提升到6万七千!
随后用一万气运币兑换了一支5000人的枪骑兵队伍,作为冲击骑兵使用。
13800气运币兑换了6900人龙骑兵队伍,作为万金油部队使用。
在印度次大陆可是有大片平原地带的,没有足够的骑兵部队近卫军再能打也会很吃力。
还有一万气运币兑换了8000名猎兵,这是李察在吸取了山地战的经验后做下的决定。
李察发现在山地战中,近卫军步兵的表现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近卫军步兵使用的都是滑膛枪,虽然都是高质量的滑膛枪,但终归是无法跟前装线膛枪比精度的。
在地形复杂,无法发起大规模集群刺刀冲锋的地带,近卫军的勇武和强大的肉搏能力往往很难发挥出来,排枪的威力也会被复杂的地形大大削弱。
这时候就需要一支以精准射杀敌人的部队来弥补不足了。
所以,李察花费一万气运币兑换了8000名猎兵,专门当作山地丛林兵种使用!
猎兵本身就是猎人出身,在复杂的环境中非常熟悉,他们的隐蔽能力和枪法足以保证大面积杀伤敌人取得胜利。
李察还留了5万气运币保底,一旦前方战事不顺这5万气运币就可以用来救急。
至于海军方面,至少要等到下一年李察才有余钱去招募兑换。
扩军完成后,李察带着6万多近卫军步兵(7000人留在东南亚半岛镇守),600轻骑兵斥候,5000枪骑兵,6900龙骑兵,40门六英寸榴弹炮,30门骑兵炮浩浩荡荡向孟加拉地区进发。
除此之外,还有两门慢腾腾的20磅独角兽攻城炮在后方跟进,专门用来进攻要塞堡垒使用。
李察的大军对马拉特联盟是一次灾难性的降临。
除了系统核心主力外,李察还从东南亚半岛征召了超过20万男性青壮。
差不多将东南亚半岛的男性青年搜刮一空!
这些青壮有的被当作炮灰,有的则是后勤民夫,供应大军的苦力都落在这些青壮肩头。
因此,明军对外号称是30万大军!
这对于喜欢用人海战术的马拉特联盟而言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明军先锋部队很快与孟加拉地区的土邦联军主力交手,双方仅仅交战不到一天,实际接火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装备落后,士气低迷,组织力低下的孟加拉土邦联军就土崩瓦解!
号称十万大军的孟加拉土邦联军被明军追杀的全军覆没,阵亡不超过5000人,俘虏达到八万多!
随后,这些俘虏成为了新的炮灰仆从军,原本来自东南亚半岛的土著们终于有人可以压迫了!
就这样,明军迅速推翻了孟加拉王公在当地的统治,掀翻了上层建筑后,在孟加拉开始按照明国的方式建立行政统治。
同时开始打压排挤马拉特联盟的精神根基——婆罗门教!
在这个时代,佛教在印度次大陆并不是主流,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教占据了印度次大陆北方的民众阵地,婆罗门教则统治了印度次大陆中部和南部,至于佛教不过是排列第三的教派。
之所以佛教能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佛教讲究的轮回转世说非常利于土邦王公的统治。
说白了,佛教的宗旨就是让底层人民任命,让他们相信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你生在底层家庭就要一辈子受苦受难,任何试图改变的方式都会遭到打击,这辈子受苦多了,下辈子就能投胎一个好人家……
这种宗教思想跟婆罗门教并不冲突,当然会收到印度王公们的欢迎!
如果底层人种都任命被上层权贵剥削,岂不是就国泰民安了?
统治阶级最喜欢的老百姓不就是任命没有上进心的那一类么?
要是下面的老百姓个个都想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可就坏事了!
佛教的思想就是教育人们信命,将人一生的成就都归结于出生时的身份!
:。:




从小兵到帝王 454 不同的征服方式
不过佛教的思想利于统治却不利于对外扩张,大家都任命了,自然也就没有改变现状的动力,国家虽然安定了,但对外战争的欲望也会下降。
既然我无法改变命运,为啥还要拼命对外扩张?
或许上层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还有扩张的欲望,但底层的低等人种大多数都变得认命。
这就是为何孟加拉地区的王公联军不堪一击的原因。
战斗中真正能打的只有少数刹帝利,其余征召的贱民士兵根本没有拼命的心思,他们被李察的大炮一轰,就全都散掉了!
孟加拉一战实际上是明军和当地刹帝利之间的战斗,刹帝利就是婆罗门教中的第二等人种,也是世俗权利的掌控者,印度的军人士兵和王公贵族都属于刹帝利这个阶级。
甚至马拉特联盟中很多印度王公为了掌握军权,都规定只有刹帝利才可以当兵打仗!
实际上,刹帝利就是一个个享有特权的地主兵,类似日本的武士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
因为他们是为自己而战,所以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只可惜人太少了……
人少不说,武器装备乃至战术还全面落后于明军,不被痛殴才怪!
十万孟加拉土邦联军中,真正能打的刹帝利还不到一成!
结局可想而知,那些征召的贱民士兵基本上就是摇旗呐喊的,顺风仗或许会有点作用,一旦面临劣势,跑得比兔子还快!
派遣贱民士兵冲锋,明军一顿火炮齐射就自动溃败,刹帝利上前线时,能多顶一会,但也没能在排队枪毙战术下坚持多久就差不多死伤近半了……
后面的贱民士兵一看到威武的刹帝利老爷兵都被打败了,哪里还敢继续拼命?
结果明军一个冲锋,大几万的孟加拉联军就土崩瓦解!
跪地投降保命的贱民更是黑压压的一大片!
在印度次大陆,区分种姓高低很简单,看肤色就足够了。
偏黑的肯定是低等种姓,偏白的都是刹帝利老爷!
第一等的婆罗门都是宗教大佬,掌管精神信仰,不过婆罗门虽然是第一等,但因为世俗王权的崛起,婆罗门并不能全面压制刹帝利。
印度次大陆实际上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贵族共同管理的。
占领孟加拉地区后,李察对印度次大陆的种姓制度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然后直接套用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他虽然打压婆罗门教,但打压的都是当地婆罗门种姓的势力,并没有取缔这个宗教,甚至连相信轮回转世的佛教都没有遭到打压!
李察作为统治阶级,也喜欢婆罗门和佛教这种忽悠老百姓认命的宗教!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言论没有哪个皇帝喜欢,根据出身决定未来的言论信仰才是统治阶级的最爱!
毕竟只看出身的话,权贵生生世世都是权贵,老百姓生生世世都活该被剥削压迫!
因此,李察干脆沿用了孟加拉地区的种姓制度,对那些愿意臣服自己的婆罗门大佬也采取了宽容政策,但对原本的刹帝利王公确实斩草除根!
即便投降了也会被彻底剥夺军政大权,只能保留富贵财富!
原因很简单,李察要让汉人当印度人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占领孟加拉地区后,李察立刻宣布来自东亚大陆的汉人(印度人和汉人长相不同)是高贵的婆罗门和刹帝利,是来拯救首陀罗贱民于水深火热当中的!
汉人中的权贵就是婆罗门,普通汉人百姓就是刹帝利!
李察的方式简单粗暴,自然会有人不服,特别是那些被挤压生存资源的原刹帝利!
黄皮肤的汉人取代白皮肤的刹帝利,这岂不是彻底打乱了原本的秩序?
不过在明军的刺刀下,反对的声音很快消失无踪,剩下少数彻底投靠李察的婆罗门宗教首领则配合李察宣传造势。
在印度次大陆掀开了轰轰烈烈的婆罗门刹帝利种姓之争!
甚至投靠李察的婆罗门还宣称汉人是流落到东亚大陆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一次是东亚婆罗门和刹帝利回来获得原本的权利!
不管外人怎么看,盲目无从的孟加拉地区首陀罗大部分都信了,反正在他们眼里,自己就是天生贱命,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在这一世好好受苦受累,积累阴德,到了来生好投胎到婆罗门和刹帝利家庭当中!
真是完美的种姓制度,李察表示这一套制度太特么妙了!
就是靠着这一套看上去漏洞百出的宗教言论,明军在孟加拉地区的占领行动出奇的顺利,已经习惯了服从和认命的首陀罗们根本不知反抗,特别是在原本的白人婆罗门大佬当面出头作证,汉人是古老婆罗门刹帝利高种姓民族之后!
有了这个宗教思想作为依据后,明军在印度次大陆的进攻变得突飞猛进。
奥斯曼帝国对印度次大陆的进攻之所以迟迟没有拿下,并不是因为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差,而是黑暗精灵无法接受印度次大陆奇葩的种姓制度。
在黑暗精灵眼里,所有的人类都是平等的——平等的低等种族!
所以,新月教的教义也是宣扬人人平等,只有黑暗精灵是高贵的。
但在婆罗门教义中,婆罗门等级拥有侍奉神灵的权利,也就是俗称的宗教最终解释权,这可是了不得的权利!
很显然,高傲的黑暗精灵不可能将自己包装成婆罗门,也不可能承认婆罗门的宗教解释权,所以新月教和当地的婆罗门教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奥斯曼帝国的征服是要拿新月教彻底取代印度次大陆本土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不光触及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的信仰底限,更是打破了大量首陀罗信奉了一辈子的‘认命学说’。
因此,引起了印度次大陆的全面抗争!
反观李察的明军,不光将自己融入到婆罗门教中,还对投靠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网开一面,其中的婆罗门更是大部分能保留原本的宗教权利!
毕竟李察的人可不会念经文……
()
:。:




从小兵到帝王 455 奥斯曼的顽固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愿意接纳当地占据霸主地位的婆罗门教,甚至自身也会加入这一教派成为婆罗门和刹帝利!
虽然李察以大明皇帝的身份成为‘最高贵的婆罗门’不符合婆罗门的教义,但教义这玩意都是人制作出来的,当然也可以被人为的改变。
特别是在明军的大炮刺刀之下做出的改变!
李察虽然承认了婆罗门教,但实际上已经彻底篡改了传统婆罗门的教义。
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婆罗门等级不再是教权人员的身份,而成为了明国汉人权贵的身份象征。
理所当然的,李察不可能让教权压过世俗权威,反倒是用粗暴的手段完成了‘****’。
李察既要求那些投靠自己的婆罗门宗教首领册封自己为婆罗门教的首领,也就是最高贵的婆罗门。
又要求所有刹帝利都必须向自己效忠,否则就会被剥除一切特权,连被贬为首陀罗的机会都没有!
毕竟首陀罗都是黑皮肤的印度人,李察总不能将白种人的刹帝利变为首陀罗,那样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等级体制。
从根本上否决了出身决定阶级的婆罗门教义!
李察之所以接受婆罗门教,最看重的就是出身和肤色决定社会等级的教义!
如此一来,无论上面的婆罗门和刹帝利打成什么样子,下面的首陀罗都会麻木不仁的做自己的工作,默默供养着上层阶级。
这一下子相当于让李察对印度次大陆的征服少去了八成敌人!
不错,奇葩的印度次大陆此时首陀罗占据了人口总数的八成!
剩下的两成中,过半都是类似自由民身份的手工业者,商人小贩等吠舍平民,也就是婆罗门教中的第三等级。
相对于命都不值钱的首陀罗,吠舍好歹是个人,跟明国的百姓地位差不多,需要缴税来供养上层的刹帝利和婆罗门。
真正的刹帝利和婆罗门人口连整个印度次大陆的一成都不到!
婆罗门阶级掌握着教权神权的最终解释权,刹帝利则掌握着世俗王权和军队。
婆罗门控制人们的思想,刹帝利控制人们的肚皮。
理所当然的,控制思想的自然要比控制肚皮的牛比一些……
不过随着世俗权利的不断崛起,婆罗门已经很少干涉内政了,不然的话很容易将自己卷进去,而那些掌权的刹帝利为了让自己更加高贵,往往都会和婆罗门首领们达成一些交易,让自己成为更高一等的婆罗门。
所以在印度次大陆上,婆罗门和掌握王权的刹帝利之间千丝万缕,虽然也有内部争斗,但并不是对立的两个阶级。
反倒是互相配合着,完美压制剥削着下面的吠舍和首陀罗。
吠舍好歹还有翻身的机会,首陀罗那是一辈子当奴隶,除非发起奴隶起义来改变自身‘血统’!
不错,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逆袭的首陀罗案例,毕竟首陀罗遭受的压迫太惨了,哪怕有宗教洗脑,信仰也不能当饭吃啊!
在饥饿面前,人连自己的孩子都能易子而食,更何况是虚无缥缈的神灵?
不过造反的首陀罗头领最终都被婆罗门和刹帝利家族‘消化吸收’了,一般是通过联姻拉拢的方式。
只要能联姻,就相当于加入了婆罗门和刹帝利的大家庭,这是出身首陀罗的印度人最梦寐以求的渴望!
放在平日里,各个等级之间是绝对不可以联姻的,即便是关系密切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之间,联姻的次数也不多,印度掌权者对血统十分看重。
这也是光从肤色就能看出血统等级的原因。
如果刹帝利或婆罗门生出来的人肤色不正确,是不可以继承刹帝利和婆罗门身份的,除非是特例!
李察加入婆罗门教派的手段可谓是在政治上打在了马拉特联盟的七寸上。
马拉特联盟虽然有一个统一的领袖,但麾下只是一群松散的土邦王公,互不统属不说,还经常打内战!
不然的话,以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根本无法压着马拉特联盟狠揍!
不错,在马拉特联盟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中,马拉特联盟胜少败多,这还是在奥斯曼帝国自始至终都没有派遣黑暗精灵组成的精锐参战的原因!
毕竟奥斯曼帝国主要防备的对象是欧陆强国,对东方的扩张只能算是次要目标,所以一直以人类仆从军作为主力。
即便如此,还能压着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还拥有民心的马拉特联盟狠打。
之所以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速度不快,主要是在宗教问题上被拖住了脚步。
每打下一片地盘,奥斯曼帝国为了稳固地方都要进行宗教改革,也就是用新月教取代印度次大陆本土教派。
婆罗门和佛教的寺庙被大肆封杀没收不说,凡是不信奉新月教的印度人都需要额外交一份按照人头计算的宗教税!
宗教税之高足以让普通的印度家庭破产!
也就是说,逼着印度人去改信新月教!
如此做法,不引来民间反感才怪……
再加上不甘心失败的马拉特联盟不断在背后搞小动作,比如说给奥斯曼占领区的反抗军输送各种廉价火器弹药补给,甚至派去专业的军事人员帮助训练普通农夫转换而来的反抗军!
在正面战场上马拉特联盟不是奥斯曼人的对手,但在游击战和鼓动宗教起义方面,马拉特联盟做的那叫一个顺手。
结果奥斯曼帝国侵吞的印度次大陆地盘越大,乱子就越大,由于宗教问题引起的起义层次不穷,镇压下去虽然不费劲,但却镇压这一面另一面起义……
奥斯曼帝国的占领军都被起义拖住了脚步,自然没有精力去继续殴打马拉特联盟!
这就是马拉特联盟能存续至今的原因!
体制固化,蔑视人类的黑暗精灵对于印度次大陆的宗教起义毫不在意,反正死的都是人类,黑暗精灵没啥损失……
所以遭到强烈抵制的宗教改革一直没有被奥斯曼占领军放弃!
:。:




从小兵到帝王 456 诡异的光头
结果,奥斯曼帝国黑暗精灵的死板处理方式,让李察捡了个大便宜。
羸弱松散的马拉特联盟一直没有被消灭,且占据着富饶人口众多的印度次大陆北部大半地区和中部、中南部地域。
没有了奥斯曼人的威胁,马拉特联盟自己内部战乱不休,和南面沿海地区殖民探索的欧洲雇佣军也摩擦不断,李察遇到的马拉特联盟远比外表看起来虚弱!
1...117118119120121...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