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明朝五军营步兵简介:配备步兵用长柄斩马刀,铁杆长枪,制式精铁腰刀,包铁大盾,明军强弓,破甲锥头箭。
内衬布面甲,外披明军制式中型铁甲,可有效在中远距离内防御所有唐朝现役部队的强弓硬弩,头戴明盔,具备相当于初入下品皮肉境武者的战斗力。每人兑换价格为10枚气运币。】
李察看到五军营步兵的介绍后,双眼一亮,五军营步兵高出一个等阶,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可以全面碾压3阶兵!
五军营步兵的战斗力竟然堪比下品皮肉境的武者,要知道,下品皮肉境武者在大唐地方军队中,只要‘政治审核’过关,起步就是伙长,混一个队正也不难。
在李察手下,却仅仅是一个小兵!
这个世界的
052 不被看好的李察
大石镇城头飘扬的唐字旗伴随着凛冽的凉风飞舞着,大石镇的降兵目光颓丧的看着那面旗帜,之前被出卖的愤怒已经在心里消减。
虽说大石镇关闭城门的行为不地道,但这些当兵的直到投降才清醒过来,李察对抗的是疆土广阔无垠的大唐!
他们投降李察,最后必然会被大唐朝廷清算,而且自己的家人亲朋也都在大石镇里……
可以说,这些官府降兵此时已经失去了人生目标……
当然,李察可不会去关心一群降兵的心里活动,他的依靠是骑砍系统,否则他来到这个异界第二天估计就死翘翘了……
官职最高的韩立很快被带到李察身前,不过因为韩立是中品皮肉境的武者,所以被捆缚了双手臂膀,并且在数个全副武装的明军重步兵看押下来到李察身前。
韩立带队的降兵和官兵主力被击溃后逃不过李察麾下士兵追杀而投降的官兵,加在一起大致有800人出头,不少人身负轻伤。
这并不是说降兵里没有重伤员,而是李察没有给重伤员投降的机会……
官兵重伤员在李察眼里只是浪费草药和食物的废人!
投降的韩立倒是十分配合,他在投降的时候其实已经心灰意冷,反正败到这个地步,回去也是个死,还不如赖活着……
人终归是惜命的。
最重要的是,韩立本身是中品皮肉境的武者,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活的有滋有味,即便聚拢一批强盗土匪占山为王也不是不可以。
“你就是大石镇巡防营的队正韩立”
李察在众多明军重步兵的护卫下,看着眼前被捆住了双手的中年汉子。
韩立抬眼望了望李察年轻的面孔,即便早已知晓对方是个少年,眼底深处还是不由自主的闪过一道诧异。
自己这个年龄在做什么
而这位李察,才16岁就已经能击败大石镇的官兵主力!
人与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
“我是韩立,原巡防营队正。”
韩立语气低沉的回道。
“我想我的身份你早已知晓,废话不多说,我希望你为我做事,可愿意”
韩立微微一怔,眼前这位李察还真是少年急性,这就想让我投靠
真当自己是根葱啊!
别看李察现在赢了大石镇,还占据了战略优势,但在外人看来,李察不过是一股实力强劲的土匪头子罢了。
大唐境内也不是国泰民安,再加上绿皮的频繁骚扰,每年境内都会冒出大大小小数百股脑子发热的造反派,自称大王的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有人将那些造反派当回事么
若是落草为寇,官府或许嫌弃钻山沟麻烦,不会去清剿,要是敢跳出来作乱,分分钟给镇压下去!
大石镇虽然是边关城镇,军队战斗力比内陆卫戍部队强上一筹,但在大唐军队序列里也是排不上号的,自然不可能让人心归附……
倒不是说韩立对大唐有多么忠心,更不是镇守步浩宇的个人魅力有多强,纯粹是因为韩立不认为李察能打得过高象县的县兵……
大石镇隶属于高象县,高象县县令也投靠了安国府的节度使,只要高象县的县令稍微有点政治头脑,也不会让一伙泥腿子武装占领大石镇!
高象县下属的行政单位,大石镇是实力和人口最强的!
若是没了大石镇,高象县的税收会立马下降一半!
韩立投降是为了活命,怎么可能投靠‘必败无疑’的李察
道士在大唐有的是,能召唤高级道兵的也不在少数,但也没看到哪个道士造反成功啊!
&nb
053 震慑
韩立看到两边的明军重步兵要动手把自己押下去砍了,差点被吓得魂飞魄散,双腿一软,扑腾一声跪倒在李察面前。
“大人,等等大人,我突然觉得我还可以继续上阵杀敌,我身怀中品皮肉境武者的实力,这么一身本事就这么浪费了实在可惜,我一定会为大人誓死效力!”
韩立说的那叫一个声泪俱下,李察都快被感动到了……
李察抬手制止了明军重步兵,笑眯眯的看着韩立道:“你真的改主意了”
“当然当然,大人,我愿为你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韩立的语气异常坚决……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什么忠贞义士……
“嗯,很好,我向来爱惜人才,我交给你的第一个任务是,把那些降兵重整一番,让他们明白接下来要为谁而战,当然,我是不会亏待大家的。
若是做得好,这些降兵继续由你带,如何”
“请大人放心,我一定会让那些官府降兵绝对听命于大人!”
韩立铿锵有力的回道。
‘收服’韩立后,李察带人来到众多降兵面前,自我介绍道:“我就是李察,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我是一个擅长召唤道兵的道士,我保证,只要跟着我干,很快就可以打进大石镇,吃香的喝辣的!”
李察话毕,单手向身后的空地一招,200名4阶的五军营步兵齐刷刷的出现在800多降兵眼前!
这幅场面是十分震撼人心的,听说的终归比不上亲眼所见,这些降兵看到李察召唤的道兵身上泛着冷光的铁甲,心里情不自禁的升起一丝丝信心来。
或许,跟着李察混,真的能在这片土地站稳脚跟!
已经松绑的韩立看着新出现的200名五军营步兵,心里惊异道:“这些兵比之前还要强,李察是怎么做到的”
韩立这个评论自然是从五军营步兵身上的装备判断出来的。
看到五军营步兵,韩立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安国府匆忙一瞥的节度使亲兵。
节度使亲兵身上穿的也是五军营步兵这般厚重的铁甲,可以无视大部分弓弩,哪怕是强弓,也要放近了才能射穿!
不过这种铁甲负重太高,普通人穿上去走路都费劲,必须精壮之士才可以穿戴作战,只有踏入皮肉境的武者,才能轻松自如的驾驭。
李察看到降兵眼里的敬畏之色,对自己这场作秀还算满意,无论他们心里怎么想,只要让他们知晓自己不是他们能对抗的存在就足够了!
李察不指望这些官府降兵对自己有多少忠诚可言,他只需要保证这些官府降兵不敢反驳自己的命令即可,至于任用韩立,则是因为李察手底下实在是无人可用……
总不能让没带过兵的宋志成来领导吧……
李察扫了眼五军营步兵铠甲胸前图画的‘明’字,对韩立吩咐道:“今后这些降兵就唤为明军吧。”
韩立看了看五军营步兵胸前的日月明,若有所思的应了一声。
就在大石镇城外的李察忙着整编官府降兵的时候,大石镇的镇守步浩宇终于得知外面大败亏输的消息,还是那种连底裤都输掉的情况!
步浩宇强忍着一掌拍死徐飞志的怒气,听他详细解释这次战败的过程和缘由。
“大人,韩立的投降行为无疑证实了属下的推测,他早已暗中私通李察,所以才会在战场上‘胡乱’指挥,不断损耗大石镇的力量,战败后他明明有机会逃回大石镇,却偏偏要收拢
054 强大的官府
徐飞志如今还有玩女人的心思,自然是笃定李察没有攻城的能力,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进攻大石镇。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李察打完后,道兵总共就剩下200出头,这点人怎么攻城
哪怕大石镇只是一座低矮的土城,也不是人类徒手能攀登过去的,更何况,城墙上的人不可能看着李察的人接近大石镇城墙。
至于投降李察的官府降兵,人数是不少,足足有800多人呢,但李察即便说服了那些降兵为自己卖力,或者是干脆拿着刀子逼他们攻城,也需要打造最基本的攻城云梯啊!
这可不是一两天功夫就能做好的,毕竟李察手底下根本没有工匠,连人手都不多,总共才一千人而已……
更何况,那些降兵整顿还需要时间。
所以,大石镇准备守城的时间还是蛮充裕的。
李察之前根本没有做过攻城的准备,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大石镇中的人有信心守住。
在韩立宅邸的哭号声中,一个个拷上枷锁的可怜人被抓到大石镇监牢中,只有韩立那刚入门的美貌小妾,被徐飞志以亲自‘审问’的借口单独押回自己家里……
这时候,大石镇内徐飞志已经俨然成为二号人物,下面的官差衙役自然不会自找麻烦。
而镇守步浩宇,也没有心思去玩弄萝莉了,他当天就将景学义官复原职,并且召集一帮没有品级的师爷和幕僚商议对策。
很快,一个个信使骑着大石镇所剩不多的快马向外奔去。
李察的兵力太少,根本无法彻底围困大石镇,自然没办法拦截这些零散的信使。
如此看来,李察对大石镇的威胁还真是不大。
李察收编了官府降兵后,举起明字大旗,当然,李察并不是要自立为王,只是给自己的军队加上一个称号罢了。
跟那些山大王的某些别号差不多,李察给自己的别号是大明将军。
至少,自称将军比那些自称大王的理性多了,吸引仇恨的力度也不高。
古往今来,造反派在起义称号上都是很讲究的,除了那些文化水平低到弱智的造反头子胡乱起名外,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造反派都不会一上来就给自己安个皇帝头衔,甚至连大王头衔都少之又少。
称呼某某将军的算是常规操作,还有很多人干脆拿自己的名字来称呼,只有造反派真正攻占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首府大城,才会光明正大的打出自己建国称帝的旗号,有些自认为实力不足,或者是有自知之明的,则会仅仅给自己扣上某某王的头衔。
这种称号看上去虽然没有皇帝老子牛掰,但却可以降低正统朝廷对自身的注意力。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天下是不可能有两个皇帝的,在一群造反派中,若是有谁敢第一个自立为帝,绝对是吸引火力的标靶,为了政治需要,正统朝廷必须将那个多出来的皇帝不惜一切代价灭掉!
李察自然不愿意被远方的大唐朝廷派重兵围剿,所以给自己起了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大明将军称号……
整编降兵的过程中,李察将韩立单独叫了过来询问道:“安西都护府登记在册的军队数目有多少”
“将军大人,属下只是一个偏僻城镇的小小队正,哪里能知道安西都护府的实力……”
“那安国府的兵力多寡呢”
李察抬眼看向韩立。
“这……大人,我是真的不知道,别说是安国府了,就算是高象县的具体兵力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高象县的队伍主要
055 扫荡和拉壮丁
凄厉可怜的哭号声在色目人村落的上空响起,原本跟着李察混感觉前途晦暗,很可能要去当炮灰的官府汉人降兵们,正喜滋滋的提着刀子押送一排色目人青壮男子走出村落,在青壮男子身后,则是一溜排运货的骆驼。
在西域这片土地上,马是一个稀罕物,但骆驼却很常见,特别是色目人土著,非常擅长驯养骆驼,这主要是因为西域多沙的环境造成的。
只是,唐朝的汉人军队不擅长骑乘骆驼战斗,所以一直没有将骆驼当作战略物资,骆驼的冲锋速度也远不如战马,在唐朝统治西域后,骆驼始终被当作普通的运输工具和肉食。
骆驼身上背的自然是从色目人村落里抢来的粮草,当然,李察给出的解释是,这些食物是用来给他们的亲人食用的,也就是那些被强制征召的色目人壮丁。
只是,这些粮草的量,远远超出了色目人壮丁的口粮所需……
自然而然的,多出来的量都是这800多官府降兵的奖励。
这些色目人村落钱币没有多少,但食物还是蛮多的,因为大石镇官府对他们收取的税赋主要就以食物计算。
大石镇能养活数千镇民,周边这些色目人村落可是出了大力。
由于色目人村落相距不远,距离大石镇所在也不远,所以李察的扫荡队伍很快涌进下一个村落。
对于李察这上千全副武装的汉人兵丁,色目人村落连反抗的勇气都提不起来,他们已经被大唐的汉人官府统治太久了,有骨气的也不会呆在这里苟且偷生,早就逃亡更西面加入那些色目人部落自力更生了。
呆在大石镇治下的色目人,其实多数都是贪图大唐朝廷的军事力量保护,宁愿承担远比汉人重的税赋也不离开。
毕竟比起吃人的绿皮,汉人的残暴统治看上去还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活着,其他因素都不算什么……
由于这个时代交通和通讯的闭塞,和大石镇官府往来很少的色目人村落根本不知道大石镇出了李察这么个人物,自然毫无防备,被李察一个接一个抓壮丁,掠夺粮草物资……
于是,李察的大名迅速在大石镇周边的色目人村落中传扬开来,而且传播速度异常火爆!
大明将军这个旗号也被整个大石镇所熟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