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在光明顶对外冲突中,金字门一直都是被当作绝对主力使用。
理所当然的,金字门也是光明顶五行门中的老大,门主地位仅次于光明左右使。
第二门则是木字门,门人弟子各个都修炼特定功法使得力气远超同阶武者,付出的代价则是灵活性略有不足。
不过他们在战斗中最拿手的还是千斤巨木,数个木字门弟子合力就能将超过千斤的巨木如同一根普通小木棍一般操作,每人用铁钩挽住,在战场上灵活抛出收回,堪称群体作战的利器。
第三门是水字门,这一门擅使强酸等毒水,用特
283 战俘先锋军
光明教成为锦衣卫外围组织后,除了锦衣卫名单上的江湖武者外,执行任务中对其余人大肆进行威逼利诱的招揽。
除此之外,光明教还丧心病狂的对土匪贼寇进行招安,打着明军的大旗!
如此明目张胆的扩充军力行径怎么可能瞒得住明朝锦衣卫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光明教加入锦衣卫后这段时间,实力直接翻了数倍,普通教众一度突破了3万大关!
好在五字门弟子要求极严,扩编的不多。
当然,光明教除了普通教众和五字门外,还有只属于光明左右使的光明使徒,他们相当于光明教教众的监视着和行刑者,负责对叛教者无止境的追杀。
加入光明教容易,想要退出就等着光明使徒的追杀吧。
光明使徒人数不多,但最低都拥有筋骨境的实力,各个带队的头目都是后天境武者。
光明使徒才是光明教真正的底蕴。
正是这种残酷的法度,才使得光明教募集了一大批鱼龙混杂的教徒,仍然没有产生内部管理混乱。
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光明教的军事力量比昆仑派和星宿派加在一起还强!
光明教的这种野心自然让李察不喜,结果西北另外两大门派也成为了陪葬品。
因为明军一旦对光明教动手,就相当于违背了自己提出的条约,星宿派和昆仑派即便不敢反抗,接下来也会有大概率跟明廷重新走到对立面上。
与其那般,还不如一次性全部解决掉,让西北地区再无一支强横的武力。
从明军进入西北地区以来,光明教的高层就突然变得野心勃勃,因为他们看到了乱世到来!
明军入西北之前,安禄山的大燕是大势所趋,压着大唐狠揍,眼看着就要取代大唐成为中原王朝了。
理所当然的,光明教不敢跟如日中天,有望一统天下的安禄山对抗,那不叫做野心,那是作死!
不过当明军进入西北地区,燕军主力一仗未打仅仅留下个替罪羊龙家撤离后,让光明教高层看到了燕国的虚弱本质。
光明教并不知道北方绿皮南下的事情,这种消息早已被安禄山压了下去,以光明教的体量是不可能知道的。
当然,燕军撤退后,光明教即便不知道绿皮的事情也明白该怎么做了。
既然燕国的安禄山没有了统一全国的力量,更弱的大唐更不用说了,至于西北来的明军不过是一个幸运的‘草民’建立起来的西域王国,自古以来还没有西域统一中原的例子,自然没有被光明教高层看作是天命之子。
反之,光明教高层将明军入西北看成了一个真正崛起的机会!
自从光明教教主突然失踪,两大光明使互相牵制使得光明教迟迟无法诞生教主后,光明教就开始从一个武林门派变成了军阀组织。
在自知实力不足接受明军招安后,光明教更是不遗余力的扩张教众数目,储存军事物资,一直在作战举旗的准备。
在光明教高层眼里,一个匆匆掀起的密宗佛门起义都能坐大,光明教如果举旗的话,至少也能成就一方霸主吧。
南面各地节度使纷纷自立更是刺激到了光明教高层,在同一目标下,光明左右使都放下了间隙共同扩张!
至少在举旗前,光明教是统一的。
然而,光明教高层显然低估了李察的决心,直接动用雷霆手段灭掉了昆仑派和星宿派的主力和老祖!
好在光明教提前得知了明军围攻的消息,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派出了自认为训练不错的3
284 坚定抗明立场
“谁能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办!”
愤怒的咆哮声从光明顶老巢大堂里传出,光明左使杨鹏冷艳扫视着在座的众人,目光阴狠的在光明右使范陶身上狠狠的剜了一眼。
那三万多教众就是在范陶的提议下派出去的,当时虽然自己也投了赞成票,希望能用三万普通教众拖延下时日,为光明顶老巢的搬迁做准备,但这一茬在就被杨鹏抛之脑后,他现在喊得越大声,相当于在光明右使范陶脸上打的越响。
两人已经明争暗斗了几十年,为了光明顶的壮大和存续一直没有彻底撕开脸,但给对方下眼药早已形成了本能。
“呵呵,杨鹏你不用在这里指桑骂槐,当初你也投了赞成票,不然的话那三万多人根本不会葬送在明军手里,反过来成为攻打我们要塞的炮灰!”
范陶毫不示弱的顶了回去,在整个光明顶也就范陶敢这么跟杨鹏说话了。
台面上两个大佬互相怼,台下的五字门门主和光明使徒头目们则一个个沉默不语。
整个大堂内弥漫着绝望的氛围。
很快,杨鹏和范陶就意识到了不对劲,三万多光明教普通教徒败得太快了,快到光明顶众人根本来不及反应整个老巢外面就被明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以明军绝对优势的实力,光明教坚守数十年打造的城防要塞这一仗还有的打,如果贸然突围分分钟亡灵军团就会教育光明教众人做鬼……
五字门虽然实力未损,但人数终归太少,仅仅只有不到3000人,突围根本没希望。
光明使徒更不用说,所有人加在一起连三位数都不到!
就算光明顶将随从仆役乃至劳作的普通青壮都算上,光明顶老巢内也不过万余人罢了。
然而,除了五字门和光明使徒外,其余人连普通教众都比不上……
哦对了,光明顶老巢还有数百个充当基本护卫的教徒。
就这实力别说实现野心了,连自保都困难!
这时候,光明左右使不禁有点后悔当初的鲁莽,与星宿派和昆仑派不同,光明顶高层早已意识到迟早有一天会跟明军对上。
只是光明顶错误的低估了明军的战斗力,他们在得知李察只有一群新军、两万多亡灵军团以及一万余人的西域军团在西北属于机动力量后,就开始肆无忌惮的扩充实力!
为此,光明顶还弄到了明国干涉吐蕃国内战的消息。
在光明顶高层有限的情报信息下,明国差不多是双线开战,北面每天都需要填进去人命跟绿皮兽人拼,南面则贸然派兵干涉吐番内战。
当然,光明顶高层并不知道明国干涉吐番内战的过程和分担的军力,能知道明国干涉吐番内战光明顶已经付出了最大的情报努力。
这么一算,排除战斗力不咋地的明国新军,李察能在西北调动的兵力满打满算才3万多人,最多再加上一群锦衣卫和不可能动用的李察王室亲卫。
而当时的光明顶也拥有三万多教众,在光明顶高层眼里,就算比不上亡灵军团,但跟西域军团对抗应该还是可以的,更不用说光明顶的教众都是由低级武者带头统领,光明顶高层想当然的认为武者带领的队伍战斗力更强……
理论上确实没错,但首先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啊!
很显然,光明顶高层并不知晓什么才叫做真正意义的训练有素,在光明顶高层眼里,能列出严密阵势,走出队列而不散乱就算是训练有素了……
&nbs
285 战争不该是这个亚子
杨鹏和范陶点头后,坚守的提议很快通过,整个光明顶老巢也开启了全民动员的模式。
那些生活在光明顶的普通人本就是光明教的附庸,动员起来并不麻烦,而且因为人少,一道命令下去即可。
只是这些普通人既要负责平日里的劳作又要抽出时间进行军事整训,变得更加劳累……
然而,明军进攻的到来比光明顶高层预想中还要快!
正如光明顶所料那般,现在的明国无法打长时间的消耗战!
这当然不是因为所谓的江湖武林的讨伐,而是因为北部防线的消耗,东面燕国和南面唐国的威胁。
以及李察急于开启帝国时代面板新兵种的迫切需求!
统一西北地区帝国时代面板会开启新的占领区界面,当然也会出现新的兵种和军团。
然而在帝国时代面板统计中,明国占据的西北地区并不完全,有的地方超出了,有的地方则少了,主要的缺口是一个在唐国手里掌控的一座大城。
由于那座大城地处明唐两国交界处,是那片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被唐国驻扎了重兵。
唐国虽然跟明国达成了表面上的和平协议,但双方都知道和平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东亚地区早晚会重新归一。
所以唐国在边境线驻扎了重兵用来防备明军入侵。
当然,在燕唐边境线处同样有重兵驻守。
两个边境线就差不多耗尽了唐国的剩余力量,导致唐国根本无力去收复南方互相吞并的小节度使军阀。
如今在中原,西北,燕云和东北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态势,军事实力强大的燕国和明国明明有着扩张的力量,却被北方南下的百万绿皮大军拖住了脚步,绿皮兽人仿佛怎么也杀不光一般,让明国和燕国每天都需要付出鲜血的代价!
如此一来,国力倒退不知多少步,实力最虚的唐国反倒是和燕国明国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对比。
至于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节度使军阀混战,都是自己打自己的,根本干涉不到三国。
跟东南沿海接壤的燕国和唐国无力出兵,有系统外挂的李察则根本不接壤……
然而,这些都是表象,毕竟外人不知道李察的外挂有多么牛比,明国看似无力扩张,还开了更大的盘子,实际上明国是三国中扩张动力最强的势力。
原因很简单,军事上不必多说,系统兵和亡灵军团充当主力谁能挡住
政治上高举均田免债大旗的明国成为了地主乡绅阶级的敌人,却获得了广大平民和农民的支持。
可以说,明军每打下一片土地,只需要完成均田免赋的操作,统治根基就有了!
虽然这么做会推翻原本的社会机构,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损失过后却能给明军带来一个稳定的后方。
只要那些农民不想自己的土地被收回去,就要支持明军!
无论是从军还是纳税的支持,对李察都是有利无害。
这也是李察宁愿花费力气清洗地主武装叛乱和江湖门派叛乱,也要坚持均田免债的原因。
不过李察这么做也有一个弊端,地主乡绅阶级被大面积清洗,整个社会运转架构被打破,商业经济互动差不多就消失了……
毕竟这个社会有能力做买卖的都是地主乡绅阶级,普通人和农民都是可以自给自足,同时也没有闲钱,怎么可能去做买卖
如此一来,明国控制的土地就会缺乏繁茂的经济商贸行为,意味着会少掉商税这一大块财源。
商税的范畴是很大的,店铺门面,货物运输等等都会变得
286 打不下去了
对明军而言,这场光明顶攻防战只能算是一次非常普通的要塞攻防战,光明顶虽然精心打造了一个要塞城堡,但比起那些真正的西北大城市还是远远不如的。
就好比城墙的高度,城墙的硬度等等方面,都不如真正的大城。
当然,在光明教肆虐的地区,光明顶这座城堡要塞足以让当地官府头疼了,无论是原来唐朝的巡防营还是现在明朝的巡捕房,对这种城堡要塞都束手无策……
这也是光明教野心膨胀的资本之一。
然而,当明军驱使着先锋军炮灰打了三天惨烈的攻防战后,光明教就真的撑不住了!
光明顶的普通人武装整编的民兵第一天就死伤狼藉,第二天的攻防战五字门就不得不派遣弟子上城头守备,顺道监视因为大量死伤导致士气低落的光明教民兵。
结果,第二天整整一天的攻防战比第一天打的更加惨烈,因为第一天的攻防战主要是明军对光明顶城堡要塞各个要点的试探性攻击,第二天才是真正的主攻,所有的先锋军都被拉到第一线,轮番着发起攻城冲锋。
只要有人登上城头,立马会有骷髅勇士和索命行尸组成的突击小队冲上去,在城头扩大缺口。
如此一来,光明教的五字门伤亡直线上升,亡灵士兵可没有畏惧的情绪,一旦登上城头只要不被消灭,就会如同永动机一般一直战斗下去!
第二天战斗到日落后,五字门折损的门人弟子超过一半!
而亡灵军团才仅仅付出了几百个索命行尸和骷髅勇士!
毕竟索命行尸和骷髅勇士只是当作突击小队少部分使用,登城的时候先锋军已经在城墙上开辟出一小片安全通道,不用被城墙上的大量远程火力覆盖。
至于近战肉搏,那是索命行尸和骷髅勇士的强项,如果五字门弟子不使用什么喷火器、强酸喷液、巨木等器具,根本无法将登上城墙的骷髅勇士和索命行尸消灭!
要知道,骷髅勇士和索命行尸已经堪称武者之下第一人,还具备亡灵兵种的重重优势,是最佳的战争机器!
哪怕是面对生死存亡之际的五字门弟子都无法达到亡灵兵种这般拼命,只要是人就会怕死,只要怕死上了战场十成实力能发挥出个成就足以称得上是不怕死的勇士了。
这个世界上真正不怕死的人只有主动去求死的人,或者是李察通过金手指开出来的系统兵……
光明顶攻防战在李察眼里只是清理内环的普通战役,属于局部战争,吉纳维芙自然不能让亡灵军团和西域军团折损太多。
围剿昆仑派的损失已经引起李察不满了,如果围攻光明顶的战损更大,吉纳维芙担心李察会将她捆起来惩罚一个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