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这家军事学院既然挂着皇家的名号,名义上的校长自然是李察这位仅仅去过一次的明国国王,也就是说,那些李察见都没见过的军官生,个个都能自称为天子门生!
当然,实际上他们跟李察的关系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忠君爱国方面,毕竟李察对军事学院的管理根本没有搭理过,只有在刚开办的时候现身过一次,李察对军事学院很陌生,军事学院毕业的军官生对李察同样也没多少个人感情。
毕业的军官生心里真正认同的老师是戚继光这位陆军部部长!
因为明廷绝大多数军事调动都是李察和吉纳维芙在管控,戚继光这位陆军部部长的工作比起其他部长相对轻松了不少。
基本上只负责新兵的训练和部分新军军官的人事调动。
这使得戚继光有时间去管理一下明廷皇家军事学院,甚至经常去给学生们上课。
结果从皇家军事学院里走出来的军官,学习的战斗方式大多数都是地球历史上明军的那一套,倒不是历史上的戚家军模版,戚继光是军事天才,但并不是顽固古板的军事天才,自然不可能照搬戚家军的模式。
实际上戚家军的战斗方式主要是针对当时地球明朝沿海的倭寇,适应的是小规模遭遇战,主要假想敌人是没有骑兵擅长使用太刀和火器的倭寇。
因此,在经常有骑兵的内陆大战中,戚家军那一套并不是很好用,更何况,明廷新军的更新换代兵力消耗十分快,很难日积月累练出戚家军那种军纪严明的铁军。
所以,戚继光主导的军官毕业生大多数学会的都是地球历史上明军的那一套,也就是原始版的骑兵步兵远程兵种配合作战。
因为没有火器化部队,所以戚继光做出了轻微的改动,用弓弩手代替了火器化部队起到的作用,同时也不像明初军队那般将火器化部队作为主要输出。
同时,因为明廷穷兵黩武财政困难,养不起太大规模的骑兵,戚继光还响应的缩减了明军军阵中骑兵部队的配比,主要力量集中在了步兵上面。
除此之外,戚继光还考虑到整训的新军兵员素质太差,彻底放弃了阵形搭配复杂的戚家军模式,采取了明军简易的配置。
也就是长枪兵、刀牌手、弓弩手三大类。
其中长枪兵没什么出奇的地方,和原来的唐军差不多,就是护具差了些,连人人披铁甲都做不到……
刀牌手在腰刀和盾牌的基础上,每人都加了投枪,在冲锋和防御的时候,先以投枪杀敌,然后再进入肉搏作战!
也不要求刀牌手有多大的准头,投枪采取的是集体投掷面杀伤力,只要有一股子力气,稍加训练就能成型。
弓弩手的配比绝大多数都是弩兵,西北和西域地区虽然盛产弓箭手,但因为西域和西北都遭逢了战乱,成熟的弓手是战乱中最先遭到强征的人员,等到西域和西北安定下来后,民间已经没有多少成熟弓手了,所以新军的远程兵种只能用弩兵来替代。
财政困难的明廷弩兵比当初的唐国弩兵凄惨多了,全身上下连一套皮甲都没有,只有红色打底的明军通用鸳鸯战袍……
为了节省开支,战盔什么的只有精锐部队才会配备,普通士兵就是在头顶系一条红色头巾,很好的传承了红巾军的传统……
实际上,头上带头巾的部队都是引起‘穷’这个字,真要是富裕的军队,谁不是顶盔带甲?
由此可见,地球历史上的古日本武士在头顶仅仅系个红心头带,是因为那时候的日本浪人武士太穷了!
理所当然的,地球历史上明朝朱元璋起兵最初领导的是红巾军,也是因为穷的配不齐头盔原因……
头巾多好啊,看上去色彩一致,战场上容易辨认,成本还十分低廉,弄个几十万条头巾都花不了几个钱!
不过已经‘转正’的李察明廷大量土著人类新军还戴着红头巾,只能说李察的穷兵黩武玩得太嗨……
如果不是明廷内阁的首辅大臣诸葛亮,司法大臣贾诩,财政大臣张居正,陆军大臣戚继光,教谕大臣孔子个个都是狠人,明廷财政就不是赤字和破产那么简单了!
首辅大臣和司法大臣是玩弄人心和官场的高手,财政大臣张居正是敛财达人,陆军大臣是职业战争贩子,教谕大臣在地球历史上靠一张嘴创建了影响一个大国几千年的儒教!
哪怕到了李察前世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孔子的后代仍然是响当当的公众人物!
在忽悠人这方面,孔子绝对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能让一个家族屹立几千年还保持着大富大贵?
多少皇族贵胄都倒在了历史洪流中,孔家却一直坚挺着,还保留着圣人家族的社会影响力。
从小兵到帝王 319 李察的准备
“主人,北部防线三个经过补充的新军野战军团都可以抽调出来,那里的城防体系已经没有战争压力,只需要安排一些新兵驻守即可。”
吉纳维芙恭敬的回道。
这些年来明廷绝大部分军费都投入到了西北新军征召和组建当中,来补充北部防线的消耗。
西北新军之所以绝大多数士兵上前线的时候只有一条红头巾,一柄刀或长枪,成本低廉的投枪或简易军用弩,一套鸳鸯战袍,就是因为长年累月的补充新兵器械不得不缩减开支……
至于铁甲,除了经过数场大战历练出来,获得足够军功的老兵精锐外,在北部防线很少会看到。
毕竟甲胄在战斗中的损毁率也不低,特别是面对力大无穷的绿皮兽人时!
哪怕是重型铁甲,面对绿皮兽人中的大只佬也很难防备,他们根本不需要破防,用钝器使劲砸过来就能将铁壳子里脆弱的人体震死!
因此,北部防线一直保留建制的,名义上由老兵组成的三个新军整编的正规军,一直处于缺额状态,不是缺额几十上百人,而是四位数起步的缺额!
一个军团的正规军至少万人规模!
所以,在抽调北部防线三个军团正规军的时候,前线军官进行了临时的补充,以老兵带新兵的方式将三个军团补满了缺额。
这样虽然会在短时间内降低三个正规军军团的作战能力,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训练,在打上几仗差不多就能将新兵变成老兵。
如今明军没有了北部防线压力,西北大区东面的绿皮被十万凉州军挡住了,这三大军团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整编磨合。
而不用像以前那般,新兵经过简单训练后就要拉到北部防线直面凶残的绿皮兽人!
“很好,这三个军团整编结束后,就派到会州和鄯州接替我们的亡灵军团建立新的防线吧。”
李察听说三个正规军都能满编拉出来后,面色缓和道。
三万多经过血战历练的正规军,足以承担起会州到鄯州一线的防备工作。
而且他们是依托城池建立防线,还有地方临时组建的民兵和巡捕协助。
民兵就是正在训练当中的新兵,由于明廷财力有限,无法一次性维持太多新军,所以吸纳的新兵都是一波一波组织训练。
前线部队出现缺额,后方就编练出相应的新军,这就保持了现役部队的数量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可以缓解明廷的军费财政压力。
如今明廷的财政收入八成都投入到军费当中,连官僚的俸禄都由最初直接发金银货币到如今花费出维持地方政府的官僚职田。
职田就是地方官府的官田,只不过这些官田的出产全部用来支付地方政府官僚们的薪资,这个时代的工资并不是只发钱,一般还会附带一些粮食甚至是土特产等价物。
如果朝廷财政困难,或许还会全部用粮食来当工资发放……
显而易见的,现如今的明廷就是这么干的!
明廷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这里的土地指的都是开发好的熟田,都是从被抄家灭族的地主乡绅和地方门阀大族手里抢过来的良田!
只要有人耕种,立马就可以得到产出!
由于均田免债制度成为明廷法制,导致民间的财富分散在多数人手里,无法集中起来,商贸行业变得猥琐,经济流动和生产差不多全都依赖于官办企业和工坊。
所以土地买卖在民间是很少的,再加上明廷统治的西域和西北地区因为连年战乱地广人稀,官府手里握持着大量优质良田,这些良田卖不出去,总不能砸在手里,自然就变成了地方官府的职田顶替工资。
单论物价的话,依靠职田出产的地方官员领取到的实物市场价绝对高于他们的俸禄。
不过职田有一点不好,需要地方官府自己去经营!
种地的人朝廷可以帮忙划拨,其实职田就是当初集体农庄改造过来的,明军一路征伐过来,除了顽固不灵和主犯外,普通的战俘和地主乡绅阶级门阀家仆之类的人,都被当作农奴发配到了集体农庄。
就是现在的地方官府职田上面!
正是这些农奴,才保证了明廷掠夺到的良田没有大面积抛荒,反倒成为地方官府的职田让中央朝廷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因为职田出产关系到地方官员们的俸禄,所以他们都会亲自参与管理,又节省了一批中央朝廷安排专人管理的花销!
当然,这种职田当俸禄的体制也遭到了不少明廷官员背后诟病,但在这个乱世里有官当已经很不错了,再怎么抱怨也不会出现多少人辞官不干……
在军功田之后,明廷又用职田解决了一大笔财政支出,现在的明廷可谓是彻彻底底捆绑在土地上的封建朝廷了!
因此,李察必须保住已经得到的地盘,这些地盘上有着大量职田和供养军队的军功田,一旦失去,就相当于丢了一大笔银子!
“三个正规军军团缺少骑兵,那5000西凉铁骑就留在这里协助他们吧,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里也会变成前线。”
吉纳维芙听到这里,神情略显疑惑道:“主人,唐国已经无力对我大明发起进攻,这里怎么会变成前线?”
“燕云之地的绿皮已经南下了。”
李察神情淡漠的回道:“这不正是你计划中的一部分么?”
“主人,唐国现在境内大大小小的团练武装和私兵组织加在一起有几十万人,都是持械青壮,经过燕国消耗后,南下的绿皮估计连50万绿皮兽人都凑不齐,那些绿皮地精和屁精虽然数量多达几百万,但单挑之下连一个成年农夫都打不过,应该不至于击败唐国吧。
我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唐国能爆发出这么强大的战争潜力。
几十万大军在这么短时间内就组织起来了,这个世界的地主乡绅和门阀势力远超我的想象……”
李察听后不禁在心里吐槽:我也没想到均田免债这么遭人恨……
从小兵到帝王 320 三面开打的绿皮
“不错,现在的唐国长安得而复失,看上去人心稳住了,再加上这段时间由地主乡绅和地方门阀带头发起的全面动员,明面上的军队数量已经堪称东亚之最,然而,我们都和那些勤王军交过手,他们是什么斤两还用我说么?”
李察一脸鄙视唐军的神色回道。
“额,唐军自然是没办法跟我们悍不畏死的亡灵军团相比,但如果跟普通的人类军队比,好歹比一般的地方民团能强一些,至少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军队集中起来打野战,这个本事就很难得了。”
“那是因为当时他们的敌人是我,而且我们还处在包围圈内,唐军占据着绝对兵力优势!
如果换做人数和他们相当的绿皮兽人,那些所谓的勤王军还会有多少战斗欲望?
别忘了那些地主团练武装和门阀私兵的本质,他们虽然名义上还遵唐国皇帝,实际上唐国现在的朝廷对这帮地主武装团练和门阀私兵的控制力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而长安一战唐国失去了赖以依靠的5万正规军,丢掉了首都,在那些地主乡绅和地方门阀大族眼里更是失去了威慑力,现在唐国没有变得一盘散沙,只是因为外部敌人太过强大罢了。
唐国可是有节度使自立的先例,现在的南面就是一群节度使自立后互相吞并征伐制造的局面!
一群各自为政,将朝廷当成纸老虎大皮的地方势力,能团结起来爆发全部力量应付南下的绿皮大军么?
即便唐国所有的势力精诚合作与绿皮大军胜负也在五五之间,更何况是现在没有了实际领头人的唐国?
回到长安的那位唐国皇帝,现在估计正努力不被变成傀儡吧。”
“主人所言即是,根据锦衣卫的情报,现在的长安朝廷显得十分混乱,大量中央官员在逃难中失联,还有一大批忠于唐国的留守朝廷高官被我们杀死。
当初唐国皇帝逃难的时候只带了少数御林军和亲信随从,回到长安城后根本没有力量压服众多手握兵权的地主团练和门阀私兵的军头,唐国皇帝的政令连长安城都出不去……”
吉纳维芙翻出自己之前汇总的情报分析道。
“只要这种乱局一直持续下去,唐国皇帝就无法如同长安城未破之前那般一言九鼎,唐国的力量就无法得到整合,如今唐国北面的绿皮已经开始汇聚大军准备南下,留给唐国皇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李察神色淡漠的吐声道,仿佛在诉说一个事实。
“因此,我们要随时做好唐国被绿皮攻灭的准备,绿皮兽人简直是天生的战争种族,现在东亚大陆的人类一盘散沙,刚好被绿皮逐个击破,未来在东亚大陆上,我们的主要敌人不会是唐国,更不可能是南边的节度使联盟和赵氏宋国!”
“主人,奴婢懂了。”
很快,明国的战略根据李察的判断发生了变动,首先是北部防线的三个主力新军军团南下接替了亡灵军团的防线,西北地区出产的5000名系统西凉铁骑则作为机动力量协助防守。
虽说这道被明国称之为西北大区南部防线的野战部队比西北大区东部防线的凉州军要少数万人,但综合战斗力却更强!
光是5000名顶盔带甲悍不畏死的西凉铁骑,就足以让唐国一帮地主团练武装和门阀私兵畏惧三分!
当然,明国的军事体系从来不是只有正规军,东部防线和南部防线还有大量抽调加强的地方卫戍部队。
主要由地方巡捕房和新近整编的新兵组成。
人数比凉州军还多,但这些人主要是半兵半农的轮值部队。
巡捕房还负责日常的地方治安,都是定期轮换一部分到前线协助守卫。
正在整编的新兵类似于屯田兵,这主要是明廷为了弥补粮食不足弄出来的,李察现在已经养不起太多职业军队了……
就连十万凉州军也开辟了大量专属于凉州军的军田,在没有战斗任务的时候驱使一部分凉州军士兵轮流耕种。
明廷缴获了大批地主乡绅和地方门阀的田产,哪怕均给了普通平民大半,同样留下了不少。
谁叫西北地区原本人口就不多,经历过战乱后更是稀缺呢?
单论面积的话,明国划分的西北大区可比燕云之地广阔得多!
但人口却比燕云之地少得多,更不用说跟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相比了……
如果按照李察金手指对东亚大陆的划分。
人口数目从高到低分别是中原地区,燕云和东北三韩之地,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西域和吐番都是排在末尾的。
东南亚则没有被系统统计到东亚大陆体系当中。
这主要是因为东南亚现在还处于蛮荒时代,哪怕是唐国颠峰时期对其的统治也大多数停留在表面上,东南亚的热带丛林和天然瘴气环境挡住了当年急速扩张的唐军……
只有东南亚沿海地区生活着大量人口,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国。
这些小国在大唐名册上属于一个个自治的府县,大唐没有派遣一名汉人官员,但他们却会每年向大唐朝贡。
当然,现在的唐国早就收不到东南亚沿海小国的朝贡了,看到唐国乱局后,东南亚小国早就将唐国宗主抛之脑后,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时光匆匆而过,进入大明10年后,聚集的绿皮大军终于开始了新的征伐,10万绿皮兽人,超过50万绿皮地精和屁精的绿皮偏师,向东北的女真金国打了过去。
15万绿皮兽人外加超过70万的绿皮地精和屁精向凉州军为主力的明国西北大区东部防线攻去。
剩下的数量多到无法统计,漫山遍野的绿皮南下攻入唐国境内!
绿皮大军中可不单单只有绿皮兽人,只不过当初萨尔只为了消耗好战且威胁到自身地位的绿皮兽人,所以明国和燕国城防体系面对的都是清一色的绿皮兽人。
现在如同开闸放水一般的绿皮涌入后,萨尔已经控制不住绿皮的好战本性,燕国的覆灭和燕云之地的大屠杀,使得绿皮上下将人类划为弱势族群……
从小兵到帝王 321 消耗战
萨尔最多只能起到调节指挥的作用。
之所以绿皮大军将大多数主力都用在了唐国身上,原因很简单,唐国所处的中原地区人口稠密,而人口多对绿皮而言有两大好处。
第一,在绿皮眼里,敌人人多打仗才爽!
第二,人类多,对绿皮而言相当于食材丰富……
因此,绝大多数绿皮部落都聚集起来,开向南方的唐国,萨尔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原本想要全部冲入唐国的绿皮分出了两个偏师,进攻东北的女真金国和西面的明国。
绿皮兽人军阀们只知道打仗和掠夺,对敌人的选择还停留在数量多寡这种简单问题上。
但萨尔却能看出三个频临的人类国度的强弱。
毫无疑问,西面的明国被萨尔当成了下一个‘绿皮绞肉机’,东北的女真金国打仗挺野,被萨尔当成了预备‘绿皮绞肉机’。
只可惜,席卷了燕云之地的绿皮军阀们尝到了甜头,已经不怎么听从萨尔的军令了,绿皮大军就此一分为三……
在萨尔眼里,南面的唐国根本挡不住绿皮大军,只会将他好不容易削减的绿皮数量再养起来!
实际上,席卷燕云之地的绿皮大军就获得了巨大的兵力补充,大量充沛的‘食材’让绿皮的繁殖欲望激增,即便种出来的大多数是滥竽充数的地精和屁精,但哪怕其中有十分之一是绿皮兽人,也足足为绿皮大军补充了20万的数量!
结果,绿皮兽人的数目再次回升突破了50万大关……
中原地区的人口更加稠密,萨尔很担心灭了唐国后,绿皮兽人哪怕经过一波消耗,数量也会重新回升到百万规模!
如果出现那种结果,这几年萨尔对绿皮大军的消耗意义何在?
萨尔很苦恼,他只是向将好战成性的绿皮兽人数量削减到可控范围内,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绿皮之王,过逍遥的异界小日子,但人类防线怎么突然就破了呢?
明明打的好好的绞肉机,人类偏偏爆发激烈的内战,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在萨尔最初的计划里,当时的人类国度即便跟百万绿皮兽人同时开战胜算也较大,再加上萨尔这个绿皮首脑在后面坑绿皮,怎么看人类也不应该被打败啊!
谁成想,人类的内战规模一扩再扩,最终绿皮没发力,人类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结果导致尝到了甜头的绿皮军阀们都出现了脱离萨尔掌控的苗头!
当然,绿皮军阀可没有为权利自立当大王的想法,绿皮军阀们的欲望很简单,找最多的人类,击败他们,然后把他们当作美味的食物,繁殖出更多的绿皮兽人,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开仗!
绿皮军阀不是为了扩张领土,仅仅只是为了享受美食和打仗而已。
就像现在的燕云之地,除了少数被遗忘在这里的绿皮地精和屁精,已经看不到绿皮兽人了,好战的绿皮兽人早就主动跟随大军南下了!
不过,现在还不是李察接受燕云之地最好的时机,绿皮大军可是分了15万绿皮兽人以及数量多到锦衣卫无法统计的绿皮地精和屁精涌了过来。
率先爆发大战的是十万凉州军驻守的防线,双方围绕着各个据点和城市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理所当然的,依托城防和先进冷兵器的凉州军打出了十分好看的战损比。
除了绿皮兽人对他们有点威胁外,绿皮地精和屁精就是纯粹的炮灰!
哦不,绿皮屁精连炮灰都算不上,他们大部分都是在战场上乱窜被自己人踩死的……
绿皮屁精一般都是绿皮部落的底层苦力,脑仁只有绿豆大小,智力水平比绿皮兽人还要低下!
至于绿皮地精,智商倒是够用了,某种意义上比绿皮兽人还要优秀一些,优秀到他们在打不赢的情况下会和人类一般溃退逃跑!
因此,绿皮地精和屁精在战场上对明军根本没造成多少困扰,只有打仗不要命冲锋,体格强壮的绿皮兽人难以对付。
在凉州军和绿皮大军交手后,东北的女真金国也见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绿皮天灾’的威力。
女真金国的旗丁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在从燕国中独立并征服三韩之地的过程中,女真金国的旗人士兵因为人口稀少,采用精兵路线,练出了一群马上能射箭冲锋,马下混战肉搏列阵搏杀远距离精准射箭样样精通的冷兵器时代精兵。
人数不多,但属实能打,征服三韩之地的时候,经常能击败十倍于己的三韩士兵。
正因如此,三韩之地明明拥有更多的人口,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女真金国征服……
幸亏女真金国提前征服了三韩之地,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否则这支绿皮大军涌入东北地区后,女真金国根本挡不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