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幸好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溃败的速度也超出了李察的相像,让李察的明军轻松缴获了大量供应数万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储存起来的食物补给,解决了战俘吃垮自己的危机……
不是李察突然变得仁慈不想对战俘举起屠刀,而是这帮奥斯曼帝国远征军人类仆从军战俘一投降就嚷嚷着要为大明,为他这个天命之主效命!
一个个整日里在战俘营里对看守的辅助军士兵喊着要加入他们……
那些被裹挟着投降的奥斯曼军官则一个个垂头丧气,面色灰白……
奥斯曼军官可不是这帮农奴大头兵,他们在奥斯曼帝国本土都是有产业的,不然的话也不会那么卖力跑这么远给奥斯曼帝国打仗。
结果战斗一开始,这些奥斯曼军官就稀里糊涂的被下面集体溃败的大头兵带着变成了俘虏……
甚至很多奥斯曼军官的配枪都没有打开保险!
这么多渴望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战俘,饶是李察的凶残也下不去杀手啊!
这要是一刀切下去,今后奥斯曼帝国远征军那面还有谁敢投降?
于是,本来因为后勤线拉长,前线追击队伍逐步递减已经下降到一万人以下的辅助军,一下子扩编了五六倍!
武器都是现成的,他们自己用的就行……
苦逼的尤安又一次当了憋屈的逃跑将军,一路马不停蹄的逃到了安国府,要不是尤安本身身手不凡,差点就在乱军中被想要投降的底层人类仆从军士兵抓去献给李察了!
当时尤安可是一挑几十个人类仆从军,愣生生从自己人的围剿中杀出重围……
尤安出征西域之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自己的人类仆从军士兵拦截!
若非如此,以尤安的身份,想要从战场上逃脱十分容易,毕竟他一直处于大后方,还配备了最好的汗血宝马。
谁知道明军还没打过来,周围的人类仆从军先反了!
若非如此,数万大军怎么可能被几千人的辅助军击溃?
一下子接收了这么多俘虏李察又是欢喜又是忧虑。
欢喜的是明军兵力稀缺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些奥斯曼战俘可都是成熟的士兵啊!
虽然本身是农奴出身,但都是南征北战过的农奴兵!
比起汉人农夫可能打得多,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拿着鲁密铳等先进奥斯曼帝国制式武器装备投降过来的,直接就能投入到战场上!
原本李察还担心史国府会战很可能是一场硬仗,会把几千个辅助军消耗殆尽,现在看来……
李察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清查田产,做好未来将整个葱岭以西都分给辅助军的准备!
这个并没有什么困难,反正葱岭以西已经没有多少汉人了,活着的汉人青壮都被奥斯曼帝国远征军集中在安国府那里,不是成了复兴唐国的士兵就是成了复兴唐国的子民……
然而,投降李察的奥斯曼帝国人类仆从军都是异域人种,什么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等乱七八糟的,一眼看过去就跟汉人长相迥异。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化语言文字与汉人完全不同,如果真的让他们在葱岭以西扎下根,西域地区葱岭以西可就不再是汉人的土地了!
这对于来自于地球21世纪的李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不过现在李察最重要的目标是将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彻底消灭,夺回整个西域,这个问题先押后再说。
于是,那些奥斯曼军官被剔除出来,降格成为了一群农奴预备队,他们将会作为明廷官方的奴隶租赁给那些有地无人耕种的军田兵。
剩下的战俘只要愿意为明国效力,向李察效忠,都可以成为辅助军的一员,反正葱岭以西大得很,几万人的田还是分得起的。
原本几千名老资格的辅助军士兵则摇身一变,成为几万新战俘辅助军士兵的顶头上司。
没办法,一下子扩充几倍的兵力,李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最快形成战斗力。
反正这些战俘本身具备打仗的能力,能拉上战场就足够了。
在几万辅助军的帮助下,安国府以外的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控制区全部沦陷,数万大军压到了安国府府城外面!
这是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最后的退路了!
此时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差不多名存实亡,只剩下一批二线后勤民兵和林登万的色目人军团。
相对而言,刚刚复兴不久的唐军总兵力竟然首次超过了奥斯曼帝国远征军!
尤安也没想到在军田制度下,唐军会一下子成长为保卫安国府的主力之一!
由于唐军士兵分到的田产绝大多数都在府城周围,所以唐军被安排在安国府府城中坚守,林登万的色目人军团和残余的奥斯曼帝国远征军辎重后勤民兵里抽调重组的2线部队,则散布在安国府其他县镇当中驻守。





从小兵到帝王 369 失去希望的咸鱼
因为尤安所带领的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第二次大败,双方的军事实力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如今在安国府外围的李察所部明军占据了绝对优势,缴获的大批原属于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的物资以及数万‘心向大明’的战俘辅助军,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安国府中的龙立果伪唐朝廷和尤安林登万心头上。
大明13年3月,早已得知龙立果建立伪唐政权的李察一怒之下,用数万大军将安国府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当然,这只是外面的传言,实际上李察将第一个攻击目标选定在伪唐政权首府,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政治上的影响,很多时候,内部出现的叛徒傀儡政权的危害远超异族入侵。
因为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异族入侵需要抵抗,只要高举国家和民族大义,就能在抵抗异族入侵方面占据法理制高点。
但是内部如果出现一个有法理的叛徒政权,人心就要面对分裂的风险!
如果是一个传承超过百年的大帝国,统治根基已经深入人心,叛变政权自然占不到什么法理,然而明国总共才建国十几年,前几年还刚刚清洗掉地主乡绅阶级,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打着大唐旗号的政权,那些怀念大唐旧制还没有老去的人会怎么想?
如今没有爆发出来,不过是因为明军一直保持军事上的胜利罢了!
即便如此,明国境内的民间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无论是根本利益被拿走的地主乡绅阶级残孽还是少数被忽悠的热血中二青少年,都是反抗明国迎接伪唐的潜伏危险分子!
因此,对李察而言,龙立果和他所建立的伪唐朝廷必须连根拔起,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才能让明国的正统性毫无瑕疵!
只有绝了那些心思不正之人所有的反叛路径,才是明国统治基业长久的保障。
第二个原因就很朴实了,虽然伪唐朝廷声势很大(吹牛逼吹出来的),但李察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在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扶植下临时组建的军队,那只农民伯伯组成的唐军在李察眼里更是个笑话……
既然如此,柿子当然要先挑软的捏,顺便还能拔掉安国府府城这个重要支点。
明国的探子已经查清,尤安大败而归后,将安国府中所有的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的人都带走了,如今安国府算是真正正为了伪唐政权的天下……
也就是说,守城的都是那些训练没几个月的农夫唐军!
哪怕这些农夫被口头上分了地,有了作战的勇气,但打仗可不单单只有勇气就能胜利,不然的话李察最初兑换的系统兵早就横扫天下了!
最开始的1阶卫所民兵那么廉价还悍不畏死,为何李察没有大规模兑换?
还不是因为卫所民兵的战斗力比普通人强不到哪里去!
随便来一个贪生怕死的正规军士兵就能轻松撂倒两三个卫所民兵……
如果组成军阵对抗的话,这个数字还要翻个几倍!
这种案例地球历史上比比皆是,那些饿疯了的农民起义军打仗是真的不要命,在饿死和战死之间选择,人的选择很难判断……
然而,就是这群饿疯了的农民起义军,往往数倍乃至十几倍的兵力被一群吃饱喝足的朝廷正规军击败屠杀!
因此,不要命的军队是很好用,但前提是这支军队会打仗!
安国府内,所有的抵抗事宜都是伪唐朝廷一群‘高官’互相商议决定的。
自从龙立果这个伪唐国王得知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没有支援的意思后,就彻底放弃了希望,整日里呆在安国府府城中自家宅邸里,召集一群美女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顾身体的夜夜笙歌……
颇有一番宁愿死在女人肚皮上也绝不被明军俘虏的‘豪情壮志’!
好吧,龙立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的希望,在看待唐军的角度上,龙立果和李察差不多,从来不认为那只农夫唐军能挡住明军,悲观的龙立果甚至觉得只要明军发起攻城战,只需要一天功夫就会破城……
幸运的是,伪唐朝廷并不是龙立果一个人的,还有一群铁杆汉奸当大臣呢!
这些铁杆汉奸的来源十分驳杂,但大部分都是曾经从明国投降到奥斯曼帝国远征军那里的军政官员,所以能力还是有一些的。
最重要的是,伪唐朝廷的铁杆汉奸高官们很清楚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
他们用屁股都能想出来,自己一旦兵败被俘,绝对是被小刀片削上三天三夜的下场!
不想死就只能拼命抵抗了,毕竟这帮人的心态大部分都比龙立果更加‘健康’,他们还在试图抓住活命的机会。
至少也要让攻城的明军损失惨重,以便于将明军拉到谈判桌上。
如今这些铁杆汉奸也不奢求什么复兴大唐了,只要李察允许他们带着家人和财富远走他乡,这帮人立马就会跪地迎降!
只可惜,伪唐的使者到了李察那里后,再也没回来过……
李察脑子犯抽了才会原谅这帮铁杆汉奸!
底层的唐军士兵或许可以得到死罪赦免,但高层汉奸如果都放走了,明国的脸面何在?
而且开了这种先例,今后造明国反的人是不是都会美滋滋的想着,自己打不过还可以接受‘招安’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连建立国号的伪唐都能得到赦免,普通的造反派自然更没有顾及!
古往今来,凡是真正建国的造反势力,都是与原本王朝不死不休的局面!
虽然伪唐的龙立果在奥斯曼帝国远征军面前是自称国王,但在明国这里那就是复兴大唐正统的旗号,与称帝没什么区别!
连朝廷政府班子都跟曾经的大唐中枢一模一样!
李察不能放过伪唐朝廷的高官,给自己挖个政治大坑,所以伪唐朝廷的高官就只能努力自救了。
反正像龙立果那般整日里花天酒地引颈受戮他们是做不到,龙立果不管事他们就自己商量着对抗明军!




从小兵到帝王 370 进攻安国府
在明军这个要命的外敌面前,伪唐朝廷高官空前团结合作起来,他们本身就是原本明国的军政降官,组织一群被口头分了地,士气高昂的唐军守城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而且尤安为了让伪唐政权尽可能消耗明军的实力,在离开安国府府城的时候也留下了大量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用不上的火器。
这些火器本来就是储备在安国府,用于前线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士兵作战的备用品。
毕竟这个时代的火铳都是有射击次数使用寿命的,再加上战场上因为士兵紧张等原因操作失误导致火铳炸膛或损毁的耗费,任何一支成熟的军队后勤都会准备一批备用火铳。
除非是李察系统出产永不损坏的神机营火铳……
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打造火器的手工业链条,单靠缴获的火器,打上几场硬仗差不多就全都报销重新蜕化为冷兵器部队了……
当然,如果这支军队可以一直胜利下去,获得源源不断的战利品火器补充自身,也可以维持一支火器化军队。
现在的明军辅助军就类似这种情况,使用的全都是缴获的战利品,虽然明国还没有建立哪怕一条鲁密铳生产线,但辅助军的鲁密铳配备率却非常高!
这都多亏了尤安这位运输大队长的功劳啊!
安国府府城外,李察拿着单筒望远镜视察了一圈安国府府城后,下达了攻城炮击的命令。
这次炮击或许是明军最后一次大规模炮击了,因为缴获的弹药所剩不多,如果不是安国府府城还是原本的直面冷兵器时代的城墙,或许那点弹药连城墙都轰不破!
在大半天时间的炮击中,直到缴获的弹药见底,安国府府城才被轰出一个巨大的豁口!
随后,冲锋的号角声响彻天地,被许诺了至少50亩良田的辅助军攻城肉搏兵呐喊着冲了上去,在他们前面则是成群结队向前慢跑的辅助军火枪手。
“我希望今晚可以在安国府内睡觉。”
李察留下一道命令后,转身回往大营。
这次进攻李察连亡灵军团都不打算派遣,这么多辅助军每天吃饭就是一个恐怖消耗,自然要多‘损失’一些。
50亩良田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如果在阵前犯了军法乃至当了逃兵,不光所有的良田会被没收,还要被编入先登死营,每阵必冲在最前面,拿着最简陋的武器!
像是这次攻城的第一梯队最前排,就是一群穿着布衣手里拿着普通刀剑的先登死营士兵,也是辅助军中犯了事的家伙……
后面则是大队拿着鲁密铳的督战队,他们一边督战一边火力压制安国府府城城头的唐军。
噼里啪啦的鲁密铳响声在城下城上不断响起,不得不说火器的开发让人类屠杀人类的效率大大提升,原本费尽力气才能砍死一个人,现在只需要轻轻扣动扳机!
唐军占据着制高点,甚至有一批披甲唐军英勇的来到城墙豁口的碎石堆积的高点居高临下的开枪,无论是先登死营还是进行火力压制的辅助军火枪手被成片打倒!
毕竟训练使用火枪远比训练真正的军阵战斗容易得多,唐军的农夫兵其他战斗项目训练的不咋地,唯独这火枪用的还算不错。
至少瞄准开枪和装填的步骤都记牢了,在奥斯曼帝国远征军充分的弹药补给实弹训练下,这些唐军农夫火枪手已经算得上是合格的火枪兵了。
当然,让他们走队列打野战还远远不足,但站在城头和固定位置射击绝对没问题。
原本轻松的战斗在巨大的伤亡面前抹上了一层血色,李察虽然回到了大营跟吉纳维芙探讨跨越种族的繁殖方式,但并不代表前线的明军进攻会松懈。
李察是明国之主而不是一个普通将军,指挥的事情自然有专业的人去做。
辅助军的将军看到这一幕后,立刻加大了兵力的投送,并且对新投入的生力军下达了死命令——他们遇到的所有向后跑的己方士兵,都可以击毙!
正是这道命令没有让辅助军的第一波进攻虎头蛇尾的被打回来!
安国府唐军的火力远超第一波辅助军士兵的相像,他们理所当然的开始向后退去,结果被刚刚增援上来的友军一顿屠戮……
嗯,明军屠杀本部逃兵是有优良传统的!
后面的生力军士兵心里明镜似的,前面的人就是他们的天然肉盾,如果前面的人跑光了岂不是就要自己顶上去?
哪怕为了自己的小命也要用枪口顶着前面的人拼命!
这可是将军们下达的军令!
在辅助军这种普遍心里下,一时之间被自己人杀死的辅助军士兵比敌人杀死的还要多!
幸好辅助军的汉人军官们提前下达了不准对逃跑军官开火的命令,仅仅只是把逃跑的汉人军官抓起来……
在明军中,军官犯事和士兵犯事是完全两个概念,军官只能在将军们的审问下判刑,不能被战场上的督战队击毙。
当然,这里的军官指的不是那种基层小官……
不过到了辅助军这里,所有的汉人军官都能享受到这种待遇。
辅助军中异族面孔的战俘士兵自然也看到了这种族群歧视的待遇,但他们本身就是战俘转变而来,难不成还能奢求‘特权’么?
能得到50亩良田奖励,对这些战俘而言已经十分满足了。
反正他们在奥斯曼帝国那面也是被大人物随意打杀的卑贱农奴,早已习惯了人下人的身份……
一群骨头已经软了的人,是非常容易管控的。
只有那些被额外剔除的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的军官们,才会时刻想着逃回本土。
在生力军督战队的屠戮下,攻城的辅助军士兵终于顶着枪林弹雨冲进了城墙上的豁口,守卫在豁口的唐军一陷入近战立马原形毕露,无论多么拼命都会被贪生怕死的辅助军老兵轻松撂倒……
就这样,第一天的第一轮攻城梯队,成功涌入安国府府城外墙!
:。:




从小兵到帝王 371 忽悠成仇人
“杀了这些异族人!”
“为了土地!”
“老婆,女儿,我这就为你们报仇!”
…………
依靠兵力和火力优势攻入安国府外墙的辅助军并没有如同想象中那般势如破竹,结束战斗。
那些汉人农夫组成的唐军如同疯了一般用自己手里的武器依托各种建筑物和杂物抵抗辅助军。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对‘外国人’普遍都有‘脸盲症’,唐军的汉人都是经历过被奥斯曼帝国远征军中,来自中东和中亚地区的异族士兵蹂躏过的‘幸运儿’。
特别是在坚壁清野战术下,这些汉人每一个曾被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的士兵拆散过家庭。
理所当然的,这些汉人就牢牢记住了那些动手的仇敌面孔。
这些唐军汉人朴实而愚昧,当他们看到打着明军旗号的辅助军全都是曾经霍霍自己家乡的‘奥斯曼人’后,心里的仇恨立刻被拉了出来。
这帮家破人亡的底层汉人的仇恨是盲目而激进的,这也是尤安一直不敢将他们充入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炮灰部队的原因。
无论政治上伪唐政权在奥斯曼帝国面前怎么跪舔,在民间龙立果统领的伪唐政权自然不会宣传自己是奥斯曼帝国的狗腿子,反倒是经常以复兴大唐为政治正确的口号,极力淡化奥斯曼帝国附庸国这个概念。
这才是那些被裹挟的汉人农夫愿意加入唐军混口饭吃的前提条件!
别看伪唐政权治下的唐军和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的人类仆从军炮灰没有啥区别,但政治上却是完全两个概念。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忽悠这些被裹挟的汉人农夫!
这群消息闭塞,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军营集体宿舍中的唐军农夫,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在为奥斯曼帝国远征军而战。
伪唐政权对他们的宣传口径是为了复兴大唐才与明国交战,由于唐国与奥斯曼帝国有着共同的敌人,所以是‘盟友关系’。
这种宣传口径很显然极大的照顾了这些汉人农夫的情绪,不是伪唐政权卑鄙无耻,而是这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朝廷官府都是这么忽悠平民的,谁叫官府掌握了九成九的宣传渠道呢?
这个时代别说网络了,民间连报纸这种普通传递消息的方法都没有,所有的消息来源加在一起只有两条路径:
第一,口口相传。
第二,官府的宣传……
正因如此,如果朝廷官府想要对一个地区的信息进行屏蔽,完全可以做到!
哪里像李察前世那般,哪怕国家政府进行大面积网络封杀,也可以通过跨越国家防火墙在外国媒体上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小道消息。
因此,在李察前世哪怕一个普通人,只要有心,同样可以知道很多社会的阴暗面消息,哪里像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基本上出了自己的村镇,就两眼茫然……
龙立果作为一个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开国元勋,这种宣传口径的道理自然门清,没等组建唐军的时候,就将这些裹挟的汉人与奥斯曼帝国远征军进行了隔离,并限制了他们的流动。
然后就是关起门来各种洗脑宣传,为复兴大唐造势!
在宣传和分田政策的忽悠下,这帮汉人唐军已经有大多数人相信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战!
龙立果得知明军用大量奥斯曼战俘当炮灰辅助军后,更是变本加厉,对明军进行了丑化宣传,将辅助军中的那些‘奥斯曼人’宣传为当初对他们的家乡烧杀抢掠的土匪兵。
这些被裹挟的汉人哪里分得清中东和中亚人种面孔的区别?
他们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中东和中亚人种,奥斯曼帝国治下的人种和西域的色目人又不一样,理所当然的,唐军汉人士兵在看到辅助军一片片中东和中亚人种后,就‘误解’了……
在战场上可不会有人对唐军士兵进行解释,唐军士兵看到辅助军那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复仇的气焰支撑下,士气噌噌噌的往上涨!
这倒是让安国府中的伪唐朝廷高官们感到意外!
同样也让刚刚与吉纳维芙探讨了人生哲学的李察感到意外!
他竟然没有在当天夜里入住安国府!
一群训练没几个月的农夫兵,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没有城墙作为遮挡,竟然将接连进攻的辅助军赶了出来,还打出了接近1比1的战损比!
如果是明军的汉人士兵打出这个战损比不出奇,毕竟那是对异族入侵的保家卫国战争,明军的汉人士兵士气非常高。
但伪唐政权下的唐军就是给奥斯曼帝国远征军打工的奴隶,为啥还这么拼命的打仗?
1...9394959697...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