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样样稀松

    徐齐霖讪讪地笑着,伸手相请,“演习结束,请陛下,还有众位国公前去抵近观察。”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冲着几位老将摆了摆手,笑道:“就不用跟在朕的身后了,自管前去观察。”

    接着,他冲徐齐霖招了招手,说道:“你陪在朕的身边,讲讲这火药和抛石机。”

    “是,微臣遵旨。”徐齐霖听话地凑到李二陛下身边,笑着说道:“改进的抛石机还未有命名,还请陛下给取个威猛霸气的名字才好。”

    李二陛下呵呵一笑,迈步下了高台,走得不急不缓,徐齐霖赶紧跟上。

    几位国公得了谕旨,都加快脚步,奔向演习现场。

    李靖走下高台,犹豫了一下,又伸手向侍卫中的一人招了招手。

    那人赶忙奔来,恭谨地给李靖施礼。

    “不用多礼,随吾去那边好好看看。”李靖淡淡地说道:“此武器的犀利,你也看到了。日后的战阵之上,少不得要使用。”

    “是,卑职遵命。”苏定方躬身再礼,随着李靖走远。

    李二陛下不紧不慢地走着,知道徐齐霖就在身后,沉吟着开口问道:“刚才指挥抛石机发射的,可是千牛卫王方翼”

    徐齐霖答道:“正是王方翼。微臣见他好学且聪慧,亦有为国征战、沙场建功的雄心,便教授了他抛石机的操作。毕竟,抛石机要用于战场的话,也需要一些懂得操作和指挥的人。”

    李二陛下沉默了一下,缓缓说道:“确实不能只你一人会,教就教了,有机会让王方翼出去历练一下也好。”

    “依微臣观察,王方翼对于经营,好象比行军打仗更强一些。”徐齐霖说道:“他年少时不是带杂役开垦农田、种植树木,以成富裕人家嘛!”

    李二陛下捋着胡须,想了一下,说道:“他倒是有过此种经历,也算知道民间疾苦。说到经营,你对河西之地可有了解”

    徐齐霖愣了一下,这个跳跃有点大,他一时没有说话。

    李二陛下也不着急,向前走着,静等徐齐霖回话。

    “陛下所说的河西是指凉、甘、肃州等地”徐齐霖想了一会儿,开口问道。

    “正是。”李二陛下脚步顿了下,说道:“汉朝时曾徒民实边,在河西安置十数万关东贫民。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最后竟致‘县官大空’。”

    徐齐霖沉吟着说道:“河西乃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贸易发展能促进商路繁荣。如果朝廷出台政策,鼓励商人去与西域各国经商,或是拔付一定的紧俏物资,会吸引更多人从事贸易,朝廷在关税方面也将收入甚多。”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说道:“这也不算什么创见。汉武帝就曾招募身份低微的商人,配给货物,在西域经商。当然,这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嗯还有人走在自己前面,徐齐霖很是惊讶。汉武帝嘛,从时间上看,岂不是自己在剽窃人家的创意

    不过,徐齐霖当然不肯在李二陛下显得无能。稍微愣怔了一下,便又说道:“河西可以种棉花,还有河套,那可是一宗大进项。”

    李二陛下笑了笑,说道:“你呈上的棉布朕已看过,还是不错的。但经营河西却不是那么简单,你也不必急着回答。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若有建议,可上奏。”

    “是,微臣回去研究。”徐齐霖答道:“若有愚见,定上奏陛下。”

    说话间,已经走到了爆炸现场。几个老军伍正在炸塌的城墙旁观察议论,都对这火药爆破的威力连连称赞。

    “陛下,这等破城之法既是创新,又是威力巨大,简直防不胜防。”李勣抛掉手中的土坷垃,说道:“只是实战时挖掘坑道要隐蔽,亦须费时。可若遇坚城,比蚁附强攻要强得太多,亦当可一举破之。”

    李二陛下看着地上的一片狼籍,又迈步走上残土碎块形成的斜坡,向两边的残破城墙望了望。

    豁口足有两三丈,如果是实战,可能会更大。不仅打开了突破口,这一区域守城的敌军也会损失惨重。到时候,部队用弓箭两边压制,突击部队便可蜂拥入城。

    “若有护城河,怕是会增加困难。”侯君集倒不象是在贬低,因为他说的是实情。

    程咬金说道:“也只是难度增大,倒不一定就不能使用此法。”说着,他把征询的目光看向徐齐霖。

    徐齐霖挠了挠头,说道:“如果有专业的掘进人员,比如矿工,很多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李靖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咱们看着困难,那些挖矿掘洞的人,可能就觉得容易。陛下,微臣以为可招募些矿工,如工匠那样,随军行动。”

    “善。”李二陛下颌首赞同,又伸手一指,说道:“再去那边看看,改进的抛石机威力不小,亦是攻城利器。”

    众人簇拥着李二陛下,又走了几十米,来到抛石机轰击的那段城墙。




第250章 入宫报喜




第三十八章 给庄稼人看的农书
    徐齐霖回到家中,便把消息告诉了大哥,催着他赶快进行下面的婚嫁流程——纳吉。

    所谓纳吉,便是男方选吉日,带上礼品到女家,正式奉上订亲的聘书。

    但正式奉上聘书,还不算大功告成。过了纳征,婚约才正式成立。

    而婚约正式成立,即意味着新娘算是夫家人了。如果之后娘家获罪,新娘不会受娘家的罪责连坐;但反过来,新娘就算未过门,也要因夫家获罪而倒霉。

    所以,纳征是很重要的环节,又被称为纳币、过大礼。

    而送礼这事,徐齐霖自然不吝啬,直接一万贯给老哥,想买啥买啥。自然,现在连权贵豪富都难以入手的宝镜,他也送出一大一小两面,特有面子。

    除了一万贯聘礼,徐齐霖还让管家负责操办,花多少钱尽管从账房支领。

    没错,就是有钱。除了成亲的花费,徐齐霖还另外给老哥准备了两万贯,拿去襄州买房安家、置办家用。

    这个时候,徐齐俜才真是大吃一惊。

    他只知道小弟赚了不少钱,可却不知道具体的数目,平常也不关心,更不过问,甚至连家里有几个工坊,几间商铺,都不得而知。

    眼见着成千上万贯被小弟不眨眼地拿出花用,徐齐俜震惊之余,也不得不佩服小弟的经营之道。

    由此,他也明白小弟能青云直上,担任大盈库库丞,是真有本事儿。这么厉害的搂钱耙子,李二陛下还真是慧眼识珠。

    对于大哥的婚事,徐齐霖最大的帮助就是拿钱。别的,他也帮不上什么忙,不懂啊!

    好在家中还有几个老人,管家、账房等忙前忙后,操持办理,倒也忙中有序,让徐齐霖得了清闲。

    可要说清闲,徐齐霖发现是享受不到的。家中事不太用他管,可元宵节的烟花、开春前要写出的农书、经营河西的方略,一桩一件压在他身上,却是忙得脱不开身。

    唉,人生就是如此吧,在不停地解决问题中前进。要是没事可干了,人可能就废了。

    徐齐霖叹了口气,背着手出了工坊,还不记叮嘱管事,要特别注意安全,可别因为烟花而弄出什么爆炸事故来。

    回到办公室,徐齐霖喝了杯茶,觉得头脑清醒,又拿起纸笔,开始写农书。

    农业是中华古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农业书籍,流传后世的便有三百多种。

    在这三百多种农书中,尤以《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内容最丰,影响最大,称为“五大农书”。

    按照正常的思维,越是年代在后的书,收集的知识越多,技术也更先进。

    但徐齐霖在后世好歹从事过农业,知道一些对农书的评价,也了解现在的人们的知识水平,认为编一部厚厚的农民,只是在理论界能扬名,却根本不实用。

    而历史上对于农书评价极高的,却是元朝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

    别看是在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对农业不重视,鲁明善还是少数民族,但就是这么令人称奇。他编写的这本只有一万多字的农书,却成了明朝初建时的救命稻草。

    据说,朱元璋为了改变王朝初建、农业凋零的局面,特意官刻印刷《农桑衣食撮要》,并发给州、县官员人手一本,以其作为指导性文件,恢复振兴农业。

    为什么《农桑衣食撮要》这么厉害,历史上评价那么高呢

    关键便在于它的字数少,不深奥,通俗易懂。号称是识字的就能看懂,不识字的听别人讲也能学会。

    通俗地讲,《农桑衣食撮要》就是适合老百姓的农业百科全书。尽管其中很多内容引自《齐民要术》等古代农书,但也有新增内容,而且实用性最强。

    而此书另一个优点便是按照月令体裁写成,十二个月该干的农事都列出并讲解做法。啥时候该干啥,照着这本书便全明白了。

    你别看书的字数少,可内容却丰富。如气象物候、农田水利、作物、蔬菜、瓜果、竹木、桑蚕、家畜家禽、养蜂采蜜、粮食和种子保管、副食品加工、衣物保管等等,农林牧副渔可谓应有尽有。

    庄稼人嘛,就需要这样的书。就算不识字,不还有地方官员嘛,拿着这本小百科全书指导就是了。

    当然,徐齐霖也没全部照搬照抄,他还加入了一些先进的理论。比如如何制造土化肥,如何施用,如何精耕细作,算是为大唐农业的增产增收又作了贡献。

    而精耕细作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才是扩展期,明清则是深入发展期。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便又能为多种植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打下政策实施的基础。

    粮食产量上去了,朝廷才会放松对农作物种植面积的限制。而光种粮食,农民兄弟啥时能致富奔小康多种经营、综合利用,讲求经济实效,才是王道嘛!

    徐齐霖边想边写,几大篇子很快就码在案头。早干完、晚呈上,省得李二陛下又给自己乱加担子,连做纨绔的时间都没有。

    欺男霸女、走马斗鸡……其实,徐齐霖除了穿着好衣料的衣裤,还真没干过啥可以标记为纨绔的事情。

    对此,徐齐霖也很无奈呀!就算是青楼,他的年龄也不够,只有小猪蹄子能勉强沾点便宜。

    正在徐齐霖放下毛笔,准备歇一下的时候,有人直接跑到办法室来找他了。

    “徐丞——”李武忠进屋便拱手,笑得很是开心。

    徐齐霖起身还礼,笑道:“怎么来也不提前送个信儿,某好安排,为你接风洗尘。”

    李武忠摆了摆手,笑道:“何必那么客气。某来长安,没啥事儿,就是来看看正元节的热闹。”

    “那你可来着了。”徐齐霖伸手相让,请李武忠坐下,又让仆役端茶倒水,“今年的上元节,某准备了些特别的玩艺儿,正好请李兄观赏。”

    哦,李武忠眉毛一挑,说道:“齐霖弄出的玩艺儿,定是新奇好看。到时候,可别忘了叫我。”

    徐齐霖知道李武忠来长安可不只是为了玩耍,也不开口询问。该他知道的,李武忠定然会相告。不该知道的,问出来倒让人家为难。

    李武忠喝了杯茶水,说道:“某刚往渭南煤矿送了些劳力,顺路还运来了几车盐碱。”

    “这大冬天的,李兄辛苦了。”徐齐霖摸着下巴,说道:“行徙在即,郡王那里还需要什么,某能帮上的,绝不推辞。”

    突厥降众北返是国策,凡是能做到的,能让李思摩尽快率部行动的,李二陛下基本不可拒绝。正因如此,徐齐霖才敢夸这个海口。

    &



第三十九章 名将真特么多




第253章 炫目惊艳的烟花
    当时的上元灯会,分为官方灯会和民间灯会两种。

    唐朝官方灯会,在盛唐时极为奢侈盛大,据史书所载,当时宫廷制二十丈灯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灯轮下,有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又召歌伎无数,每人装束的费用便达到三百贯。

    这还不算完,又挑选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花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

    如果说这便奢华到头儿了,那就太小看古代帝王了。到了玄宗李隆基时,灯轮、灯树已经不够档次了,又搞出了“灯楼”!

    “灯楼三十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锵然成韵。乃以灯为龙凤虎腾豹跃之状,似非人力。”

    光看描述,便知道这灯楼有多么宏大豪奢,要花费多少钱财。就是有钱,也没这么造的。

    现在嘛,李二陛下与他的子孙比,当然是够low的。朱雀门前倒也有灯会,几十烛灯树,高约三十尺。

    当然,谁也不知道日后的灯会啥样,也没人说皇家的灯会不够奢华。连徐齐霖也不知道,还觉得已经够好的了。

    李武忠则更是土包子,哪里见过这般灯明如昼、人流如涌的景象,大眼珠子瞪得溜圆,嘴都合不上了。

    朱雀门前当然有侍卫,已经清出了一块相当大的场子,就为了放烟花。

    徐齐霖亮了腰牌,侍卫们也多认识这个常常入宫面圣的新贵,稍加盘问,便放行了。

    “你们就在这里观赏烟花。”徐齐霖找了个视线好的地方,安置好众人,又指了指不远处的花树前的舞台,笑道:“看,那边还有踏歌的呢!”

    官方有教坊,自是少不了歌舞伎者,在元宵节献艺演出,也有与民同乐的意思。

    “齐霖自管去忙,这里某来照顾。”徐齐俜笑着让徐齐霖放心,他可是烟花表演的总指挥,若不是这个特权,估计也进不了内圈。

    徐齐霖答应一声,转身去远处几辆早已在等待的大车。那里是大盈库运来的烟花焰火,还有施放的人员,以及十几个表演者。

    李武忠、尉迟环等人也跟了上来,没见过什么烟花,个个都挺好奇。反正跟着徐齐霖,那些负责维持秩序的侍卫也不来拦挡。

    徐齐霖指挥着卸车,把烟花摆放位置和燃放顺序一一告诉众人,便是一阵忙活儿。

    不断有车辆前来,却是消息灵通的朝中权贵臣僚,都来看新鲜。可也只有官阶高、身份贵重的,才能进到内圈。
1...8081828384...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