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神记(牧神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宅猪
延康太子大怒:“这魔头竟敢如此我没有找他的晦气,他反倒来杀我的人!我佛,这魔头连佛子也杀,真是胆大妄为,断然不能放过他!”
老如来看了看那几位罗汉院的罗汉,几位罗汉眼观鼻鼻观心,不再言语。
“殿下不必为此事操劳,尽快返回京城,天魔教主的事情由大雷音寺处理便是。”
老如来面色温和,向那长眉僧人道:“长眉,你在罗汉院多久了”
&n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不怪你
秦牧一路走来,放眼看去,满目疮痍,饥民流窜,灾害四起,瘟疫横行,相比还算安定的大雷音寺的领地,这里简直就是地狱。
好在有许多大学士子小学士子四处行医,压制疫情,否则灾难更重。
延康国师建造了大量的小学大学,代替私塾,在这个时候便派上了用场。这些士子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很是弱小,但合在一起就很惊人了,相当于一个个小门派。
秦牧看到有官兵在四处清剿趁机作乱的妖魔鬼怪,县令亲自镇守农田护苗,劝说流民回乡,皇帝赈灾的粮食很快便会运到这里。
他还看到一些道门弟子佛门弟子也在救灾,只是有些随性,与国家的力量相比能力有限,走到哪里救到哪里。而且有些则趁着国难传教,生出了许多邪教,但都不成气候。
“这场天灾,灭不掉这样的国家。”秦牧心道。
新的庄稼已经种下,只要到了收获季节,便可以让百姓安定下来。延康国的这场灾难发生的时机极为诡异,恰恰是在一场席卷全国的大动乱之后,因为常年打仗,粮草消耗极大,再加上这场雪灾,足以伤筋动骨。
“不知道延康国师是否回朝,皇帝是否还在赈灾还有这场天灾从何而来这不是道门、大雷音寺这样的圣地能够制造出的灾难,只能是神。”
他抬头看天,心中疑惑,为何
为何苍天要降灾给延康
为了神在人间的道统吗
延康之前,是一个个宗派统治世界,形成大大小小的国度,有些门派的传承古老,有传说是神留下的门派。那么是因为神在人间的道统被延康国灭掉,神灵动怒,才降下这场天灾吗
还是说这里面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秦牧寻到天魔教的弟子,询问一番,天魔教在随着官府赈灾,教中弟子几乎悉数出动,遍布全国各地,各堂堂主还将各堂的钱财捐了出去,已经穷的叮当响。只是有些商家囤货居奇,还有些世家大阀屯粮不售。
“皇帝震怒,杀了一批,又查出许多官员贪赃枉法,贪墨赈灾的钱财,杀了一批,还有些趁着卖官鬻爵的,杀了一批。”
一位天魔教弟子跟随皇帝赈灾,见了不少世面,眉飞色舞道:“皇帝还屡遭暗杀,多是些教主级的存在,幸得朝中文武大臣相随,皇帝也亲自搏击,端的是强横至极。教主没有前去,倒是一件憾事。”
秦牧问道:“都有哪些强者暗杀皇帝”
“听闻是穷夫子、田真君那些人,还有些塞外的强者。”
秦牧脸色微变,道:“与塞外的教主级强者联手了延康国师回来了没有”
“不曾见到。”
秦牧沉吟片刻,道:“皇帝到了哪里了”
“就在五千里之外的霸州府。”
那天魔教弟子道:“皇帝先去了南方,将南方那些拒不放粮售粮的世家清剿了,然后才去北方,而今刚到霸州。霸州还算安定。”
秦牧定了定神,问道:“京城那边呢留下几位一品大员”
“留下太子监国,还有太子一系的官员。”
秦牧面色凝重,京城有太子监国,太子却跑到了大雷音寺,穷夫子田真君等人原本险些死在延康国师的手中,被老如来搭救,说他们入了空门,不再过问世俗之事,而现在穷夫子等人却跑了出来。
再加上太子去见老如来,这里面的事就大了。
“都说朝廷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圣地,不知道真的与大雷音寺碰撞起来,谁才能更胜一筹”
秦牧沉吟片刻,道:“能联络得上各堂堂主吗”
“而今各堂都在各地救灾,很难联络,想要聚齐各堂,只怕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秦牧摆了摆手,径自离去,坐在龙麒麟背上赶赴霸州。
霸州距离这里还有五千里,路途颇远,以龙麒麟的脚力不休息也须得第二天才能赶到,再加上路途中休息,估计要到第二天晚上才能赶到霸州。 一流小站首发
“倘若我那艘宝船还在,那就好办多了。可惜被毁了。”
秦牧令龙麒麟全力赶路,许给他每天一斗的伙食,龙麒麟振奋精神,脚踏火云向霸州奔跑而去。
不知不觉到了夜晚,秦牧抬头观看星象,辨认方向,命龙麒麟继续赶路,等到太阳升起时,龙麒麟也吃不消,累得口吐白沫,跑不动了,脚步越来越慢。
秦牧让他停下,四下看去,辨认一下位置,取出延康地理图细细查看一番,只见距离霸州只剩下不到千里的路程。
秦牧松了口气,喂了龙麒麟,不紧不慢的向前走去,让龙麒麟歇歇脚步。
没走出多远只见一个宅院出现在这穷山僻壤中,应该是新盖的房子,什么都是新的,秦牧走过去,正要敲门,门户开了,走出一个女子与他照面,两人都是一怔。
“牧儿”
那女子有着无双的容颜,见到他猛地一怔,四下看了看,纳闷道:“你怎么寻到这里来的我好不容易才甩掉瞎子和马爷,竟然被你寻到了。”
秦牧又惊又喜:“婆婆,你怎么会在这里”他随即警觉起来:“你是婆婆还是厉天行”
司婆婆侧身让他进屋,道:“老魔头暂时被我镇压住了,老如来尽管没能除掉他,但也让他元气大伤,我现在与他势均力敌,于是和他定了协议。晚上的时候他出来,白天的时候我出来。”
 
第二百五十八章 皇帝,道主,如来
“许多人不理解,变什么法,革什么命从前不也很好嘛,大家活得都很好,其乐融融,你现在变法了,革命了,不就是为了你皇帝的野心吗得罪了名门望族,得罪了那些门派,不就是为了让延康的国土大一些吗现在惹得天灾连年,都怪你,都怪变法。此乃谬论!”
霸州府,延丰帝与一众文武大臣走在街上,看着一个个官府义粥摊子前排队领饭的人们,延丰帝走了过去,来到一个义粥摊子前,正在分发义粥的官差正要下跪,延丰帝摆手,道:“天寒地冻,没这么多规矩。一个人发多少”
“回陛下,一个成人一碗米粥,两个馒头,一勺干菜。”
延丰帝点了点头,让他下去,自己掌勺给灾民发饭,他身后站满了朝廷的文武官员。延丰帝一边掌勺,一边继续道:“从前活的很好的,从来不是百姓!司农,你来告诉他们,国师变法之前一亩良田能养活几个人。”
司农大臣连忙道:“变法之前,一亩良田年产粗粮三百三十斤。只是当时的田地都集中在世家、寺院和道观的手中,农民手里是没有田地的。一户农家七八口人,种地八十亩,有粮食果木蔬菜,还有药材。劳碌一年,种植两季,一年没有余粮,勉强果腹,一个月能吃得上一两顿肉,碰到天灾就要饿死。当年许多老人遇到灾年主动投河或者上山,便是免得连累家人。而那时世家、寺庙、道观里屯粮无数,屯钱无数。”
延丰帝道:“八十亩地,养活一家七八口,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粮食,粮食去了哪里你再来告诉他们,变法之后一亩地能养活几个人”
司农大臣继续道:“陛下命国师变法,将天下土地收公,世家、寺院和道观不得掌有土地,丁男八十亩地,二十亩良田。最近些年人口多了几番,国土也大了不少,规矩也就改了,丁男四十亩地,十亩良田。国师让武者、神通者劳作农务,旱涝保收,天旱下雨,大涝排水,因此一百六十年没有饥荒。而今亩产八百二十斤,田赋两石,农家吃肉倒不觉得费钱了。”
“三百三十斤,八百二十斤。”
延丰帝捏俩馒头放在饥民的碗里,又打了勺干菜,感慨道:“什么是佛这就是佛,活佛,生佛,所有百姓的佛!不是你顶个如来的名头顶个道主的名头,讲一些抚慰心灵的鸡汤之类的话就是佛就是道主!司农,我再问你,既然国师变法很好,粮食也多了,为何一旦天灾爆发,还有饥荒”
司农大臣面带难色,迟疑道:“这个……”
“说!”
“是。除了人口增多了几番的原因外,还有吃肉的原因,打仗的原因。喂养牲口需要粮食,军中喂养异兽,练兵,打仗,都需要粮草。最主要的还是农田流转。有些农田被世家大阀和门派寺庙又买了去,成了地主。”
司农大臣道:“粮食又回到他们手中。上次宗派叛乱,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钱有粮,所以才如此大胆。而这次饥荒本不应该闹得如此之大,还不是因为打过仗之后,国库空虚,这些世家大阀门派寺庙不愿意放粮上次宗派叛乱,造成的影响太大……”
延丰帝回头,瞥了群臣一眼,道:“世家大阀门派寺庙道观,从前高高在上,在天上坐着,天天吃着山珍海味,珍馐佳肴,说着风花雪月,谈着道法神通,论着神仙长生,有农民养他们,谁肯搭个手给这些农民农民不服便直接降灾降劫!这场雪灾奇怪吗不奇怪。从前宗派统治国家时,这种雪灾没少过!不过不是神降灾,天降难,而是宗派降灾降难,要这些百姓臣服,不敢做乱!”
“国师变法,让宗派给农民做工,给商贾做工,他们就不乐意了,不想做。国师再变法,开小学大学太学,将这些宗派的本事传给世人,让世人来做,他们更不乐意。要造反,要杀人!殊不知祖上向前数八辈,都是农民出身,没一个特殊的!”
“你们也给朕看清了,听清了。这次朕杀他们的头,下次你们像他们这样做,朕也杀你们的头!朕要的官,不是这些高高在上的宗派,什么高人什么佛祖,朕要的官,是能够踏踏实实做事的!士农工商,士必须要能给农工商做工,做事!朝里还有些士大夫以为自己高人一筹,奶奶的,——史官,容朕说一句脏话。——奶奶的,天天叽叽歪歪自视清高!朕恨不得杀他们的头!”
文武大臣们低头,不敢说话。
两个史官对视一眼,均露出难色,其中一位年长史官悄声道:“陛下,天子慎言。”
延丰帝道:“我也不常说脏话,不是气急了能骂人史官担待一下。”
正说着,排队领饭的队伍轮到了一个大和尚,端着金钵,笑道:“陛下说得真好,不过天灾来了,怎么让天灾止住不让百姓受苦,才是正道。”
延丰帝看了这大和尚一眼,打给他一碗饭,两个馒头,又盛了一勺菜,道:“朕不止说得好,做得更好。大和尚慢慢吃,不要打搅了俗世人。”
那大和尚称是,端着金钵去了。
“如来!”延丰帝身后众人看到这大和尚,心头微震。
大和尚走后,后面来个老道士,衣冠不整,头发有些散乱,端着碗盆,笑道:“陛下吃饭了吗”
延丰帝面色凝重,给他打饭,摇头道:“还没吃。”
“陛下应该吃一些,饱了才好上路。”
延丰帝点头,捏了两个馒头,端了一碗粥,向文武群臣道:“你们也来吃一些,遇到事了。”
文武大臣们一个个如临大敌看着那和尚道士,只见这两人一个端着金钵一个端着碗盆蹲在街边墙角,喝着粥吃着馒头就着干菜,甘之如饴。
群臣上前,各自领了一份饭菜,各自蹲在街边墙角,延丰帝也蹲在那里,默默地吃着。
吃罢之后,延丰帝到压井前压水洗碗,群臣在后面排队。而如来和道主也上前洗了碗筷,道:“好久不曾吃过人间的饭菜了,倒别有一番风味。”
“朕与这些大臣倒是吃了好几个月。”
延丰帝认认真真道:“两位道兄应该经常吃一吃,不要让自己住得太高太远。” 一流小站首发
“高远是为了免俗。”
老道主笑道:“你是人间的皇帝,管理的是俗人,而修道修佛却是要远离尘世纷扰,被沾扰了便难以脱身。”
 
哈哈哈,晚上两章一起更新!
正在为您手打内容,请等待2-5分钟后刷新?
第二百五十九章 牛车
霸州城西,百十里地一片肃杀,似乎连空气也凝固了,一尊尊老道士老和尚周身元气翻腾,在身后凝结成一尊尊神圣,气吞山河。
道门、大雷音寺传承久远,甚至比天魔教还要久远,天魔教对于这两大圣地来说还是一个较为年轻的教派。
从这些老道士老和尚身后元气所化的神圣来看,可以看出历史的长河中出现的一尊尊神祇,有三头四臂,有龟背拂尘,有戴胜豹尾,有金刚夜叉,各种神圣形象。
至于穷夫子、田真君等人则是另一番景象,传承没有道门和大雷音寺古老,但也强盛无比,身后现出的神祇有的是大儒圣人,有的是女子手托金虫,有的是身穿百衲衣的穷神。
而延丰帝身后的朝廷诸位一品大员气象又各自不同,天策上将秦简秦宝月身后形成的并非是神祇,而是双锏,两口金锏金光灿灿,锏身八棱,不断旋转。他乃战场出身,不修神佛,将自己的兵器当成神,负责征战杀伐。
太尉元空和尚身后的神祇也不是佛,而是一个苦行僧,身缠锁链,手持戒刀,一副战斗姿态,与他的模样仿佛。
泰山王灵虚花身后是九龙盘绕泰山,以泰山为祭坛,九龙供奉,他负责掌管延康国的祭祀。
司空魏平波掌管延康国水利,身后元气所化的并非是神祇,而是土木水建形成的长河大坝,他以水利为神。
司徒秀乐清是个女官,掌管国库,负责天下财政,元气所化的神祇也不是神,而是被串在一起如同大蛇大蟒般扭曲的大丰币。她以钱币为神。
上卿苏云芝也是女官,可以开府,品阶与三公等同,她是文散官,但位极人臣,掌管各地大学小学,元气所化的也不是神祇,而是一卷书一口尺。
骠骑大将军权定武身后是烈焰熊熊的骏马,马上一尊沐浴在战火中的神祇,长着八条手臂,手持刀盾枪矛剑戟,四张脸看四面八方,眼睛中有火焰喷出,如同光芒。火焰中的四个面目却都是他自己的面孔。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朝廷中的教主级强者与江湖门派的不同,道门和大雷音寺敬神佛,身后的神祇都是神佛,而朝廷中的强者则以各自所司为神,将自己的掌管的职务变成了自己的神祇,各有所司,各有所长。
即便是元空和尚出身佛门,也是将自己当成一个战斗中修行的苦行僧,并没有现出大佛的姿态。
一位长耳僧人脸色微变,低声道:“国师变法,变出了这些不敬鬼神的邪魔外道!连神佛也不敬,敬起了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