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锋行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苍山浅陌

    曹操听了曹洪的话,脸上闪过了一丝恼怒,抬手就赏了曹洪一个耳光“混账东西!你在说什么胡话是不是今早没有漱口,这才在此大放厥词”

    曹操的这一下可没留手,曹洪的脸一下就被曹操扇红了。

    曹洪委屈的问到“大兄您因何打俺俺说的不对吗”

    一旁的夏侯渊赶紧拽了曹洪一把“子廉别说了!”

    曹洪这才闭上了嘴,不过脸色却不是很好看,毕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扇了耳光,脸上肯定是有点挂不住。

    但曹洪性格直爽,从来不记仇,也特别听曹操的话




第一百九十二章 矛盾的袁绍
    第五个做出反应的是豫州牧袁术,袁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封王的圣旨,并宣称蓟县朝廷的天子刘辩为伪帝,长安的天子才是正统。

    之后,袁术加九锡,冕十二旒,乘金车,驾六马,进位陈王。

    第六个做出反应的是零陵太守刘备,接到了圣旨的刘备欣喜若狂,宛若陷入了疯癫一般。

    但刘备冷静下来之后,就没有了起初的欢喜,称王,确实是一个美妙的事情,刘备也想称王,可是实力不允许啊!

    一旁的刘裕也开口说到“兄长,您乃汉室宗亲,当今天子的皇叔,称王未尝不可,但以我军现在的实力,称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望兄长三思!”

    刘备缓缓的叹了口气“哎,愚兄怎会不知这个道理,称王一事,只能日后再做打算。”

    刘裕拱手说到“兄长英明!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而且区区一个二字王,并无甚可留恋之处。”

    与刘裕商议后,刘备婉言拒绝了称王的圣旨,并对长安的天子表示了感谢,同时对蓟县的天子上书,将拒绝称王一事言明,脚踏两只船,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第七个做出反应的是雍州牧袁绍,本来袁绍是不想接受董卓的封王,因为董卓杀害了他叔父一家,此等血海深仇还未得报,怎能和仇人狼狈为奸

    但袁绍转念一想,袁氏一门四世三公,袁氏门生遍布天下,三公的高位,袁氏先人都已经担任过了,就算袁绍再次担任,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五世三公而已,没什么新奇的。

    若是称王那就不一样了,袁绍要是担任了这个一字王,那可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下了袁氏家族的新历史,日后若是修建袁氏族谱,也会将此事写入,那样才是真正的风光!

    换句话讲,如果袁绍接受天子的诏书,进位周王,那便是世袭罔替,子孙世代称王,还可将王位一代代传下去,这样的功绩,可不是区区一个四世三公能够相提并论的!

    袁绍现在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他和董卓是仇敌,仇敌的示好,理应是不该接受的。

    但这封王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换句话说,虽然这是董卓的授意,但这圣旨,还是天子颁布的,自己接受封王,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

    袁绍手下的谋士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审配、许攸、逢纪、郭图与和珅五人,都一致认为袁绍理应称王,除了谋主房玄龄一言未发之外,其余的谋士都支持袁绍称王。

    历史的轨迹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而发生太多的改变,就像刘锋穿越到这个世界,袁绍因而去了北地这等偏远之地,但除了被刘锋挖走的田丰及沮授,其余袁绍的原班人马大多都投入了袁绍的怀抱。

    即便是袁绍身处北地,他们依旧跋山涉水,来到了袁绍的麾下效力。

    武将方面,鞠义、高干、张南、朱灵、吕威璜等人,也都再度投入了袁绍的怀抱。

    酒鬼淳于琼这次却被袁术拐走了,这算是一个小变数,不过无伤大雅,酱油党一类的角色,收了他也没什么用,影响不了什么。

    这下袁绍的手下可是挺热闹,审配、许攸、逢纪、郭图外加和珅,这一个个都不是什么善茬,这下估计袁绍集团的窝里斗和党派之争会比先前更加严重。

    房玄龄作为袁术的谋主,并没有开口发言,虽然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此时不该称王,但房玄龄望着眼波流转的袁绍,便知道就算他开口阻止,也改变不了什么。

    &n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刘锋的对策
    袁绍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背着手缓缓的踱着步,内心中还在纠结是否应该接受圣旨,进位周王。

    房玄龄见此暗中又是摇了摇头,如此优柔寡断,非一代雄主之风!

    但已经拜了袁绍为主,以房玄龄的性格,怕是也只能一条道跑到黑了。

    此时的袁绍心中正在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小人说到“你不能接受仇敌的示好,你忘了你叔父一家是死在谁的手中了”

    第二个小人却说到“一派胡言!这是来自天子的诏书,与董卓何干而且进位周王之后,以周王的名头,加上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慕名来投的名士猛将必定会如同过江之鲫一般络绎不绝,到时再去攻打董贼,此事何乐而不为呢”

    最终,第二个小人一招必杀技,干掉了第一个小人,袁绍的心中也终于打定了主意。

    袁绍目光灼灼,开口说到“即是如此,那某便进位周王,还望诸位尽心辅佐!”

    袁谭率先跪倒在地,口中喊道“儿臣参见父王!”

    其余的文武也齐齐跪倒在地“臣等参见周王!”

    袁绍见此,胸中不禁热血沸腾,这权力的感觉,真让人迷恋啊!

    随后,袁绍加九锡,冕十二旒,乘金车,驾六马,进位周王;

    接着作出回应的是益州的刘焉,刘焉毫不犹豫的接受了王位,加九锡,冕十二旒,乘金车,驾六马,进位蜀王!

    刘焉进位蜀王后,荆州的刘表也坐不住了,同为汉室宗亲,刘焉能进位蜀王,我刘表为何不可

    于是在蔡瑁等人的蛊惑之下,刘表假意推辞不得,然后进位韩王。

    江东的孙坚得了诏书后,尽管孙策等人竭力劝说孙坚进位楚王,但孙坚却并没有接受封王的诏书。

    在孙坚看来,这天下,还是汉室的天下,他孙坚依旧是忠于汉室的!

    况且董卓算是个什么玩意,也敢假借天子之手大肆封王

    孙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第二个被炸的使者诞生了。

    杨林竭力劝说“主公不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不可将使者扔入油锅啊!”

    孙坚冷哼一声“董卓何许人连个畜生都不如!他的手下,也都是畜生,俺炸一个畜生,有何不可”

    炸了使者之后,孙坚上书给蓟县的天子刘辩,将此事言明,并表示他只认蓟县的天子,不会认长安的伪帝。

    公孙瓒和冉闵是穿一条裤子的,冉闵拒绝了封王的诏书,公孙瓒若是同意了,那不是打冉闵的脸么

    于是,第三个被炸的使者就这样诞生了……

    武威的马腾也没有接受封王,马腾也没什么太大的野心,一直都是以汉室臣子自居,况且现在马腾的情况并不是太好,被打的跟个丧家之犬一样,哪里有资格封王

    韩遂却是接受了封王的诏书,进位金城王,成为了第一个受封的二字王。

    马腾也就此事对兄弟韩遂劝说过,但韩遂听不进去,无奈的马腾只好由他去了。

    汉中的张鲁拒绝了进位汉中王,因为现在接受封王,那就等于和刘焉宣战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现在张鲁并没有和主子刘焉撕破脸皮,名义上还是刘焉的看门狗,所以张鲁自然不会接受封王了。

    且说刘锋得知了董卓大肆封王的消息后,也是感到十分吃惊,没想到贾诩已经被自己挖来了,这害人不浅的乱国之策还是会出现,果然,一些事情并不会因为自己而发生改变。

    而且这董卓还挺搞笑的,竟然封韩馥为燕王,他配么给他机会他也不中用啊!

    孙坚给人扔油锅里炸了也就算了,毕竟这头江东猛虎有过这方面的黑历史,之前就给前任荆州刺史王睿炸



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发冀州
    贾诩抚须说到“主公似乎忘了一物,那传国玉玺,不是在主公的手中,那长安天子所下的诏书上加盖的便是假玉玺,加盖了假玉玺的圣旨,怎么可以称为圣旨呢主公只需在此事上稍作文章,便可使得长安天子颜面扫地,连同董卓的颜面一起扫地,岂不是一件妙事”

    刘锋听后哈哈大笑“好你个贾文和,有如此计策竟然不早早道来,是不是讨打!”

    贾诩缩了缩脖子,他这体格子可架不住刘锋的摧残,

    于是刘锋双管齐下,首先授意天子刘辩颁布了一道圣旨,宣布长安天子乃是伪帝,然后又授意天子给受封的每个诸侯都下诏书一封,给予一些表面上的赏赐和加封,但是并没有封王拜侯。

    除此之外,刘锋昭告天下,将玉玺一事说明,你董卓不是分封诸侯么但是你那个是假玉玺,如何分封

    虽然董卓手中的玉玺是高超的匠人所制,但假的就是假的,它真不了,仔细看总会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来。

    就这样,驱虎逐狼一事,算是告了一段落……

    接下来的日子,刘锋便准备对韩馥动兵了,正好,韩馥进位燕王一事,给了刘锋很好的出兵理由,本来还得打个招呼,来个先礼后兵,这下连招呼都不用打了,直接揍他个兔崽子!

    191年7月,燕王刘锋麾下主簿陈琳写缴文一道,缴文名为讨冀州韩馥之文。

    发缴之后,刘锋召集麾下文武议事。

    最终大致确定了对冀州的用兵计划,其实也没什么大计划,总结起来也就是八个字,那便是随机应变,一路平推。

    因为韩馥手下的冀州兵战斗力实在是不敢恭维,韩馥也不过是一具冢中枯骨罢了,对付这种对手,一路平推足矣。

    而且别忘了,常山可还在刘锋的掌握之中,韩馥也曾多次想拿下常山,不过畏与刘锋的威名,一直没有敢对常山下手,常山就像一根钉子一样,狠狠的镶在了韩馥的身上,让韩馥异常难受。

    随后,燕王刘锋以郭嘉、贾诩为随军军师,率虎卉营、燕云骑,以及岳飞统帅的神火军团,领马步军八万,号称十万,正式对冀州发起了进攻。

    冀州牧韩馥接到缴文后顾不得恼怒,虽然陈琳骂的很是难听,但是现在韩馥的心中已经被恐惧填满了,他现在顾不上生气,如何保住性命和这一片基业,才是他应该思考的问题。

    韩馥惊慌失措的召集麾下文武议事,现在韩馥手下的武将有潘凤、高览、韩猛、蒋义渠、赵浮和程涣等人,谋士有别驾闵纯、长史耿武、治中李历,以及辛评、辛毗和荀谌等人。

    潘凤不用说了,就是历史上被华雄一刀砍了的倒霉蛋,不过由于刘锋的穿越,这次潘凤是翻身农奴把歌唱,成功的逆袭了一把,竟然反杀了华雄,现在潘凤是冀州第一大将。

    高览也颇有威名,按照三国原本的历史,高览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和颜良、文丑等人并列的存在。

    在某些版本中,高览甚至能和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败,但最后却又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这前后着实是有些矛盾。

    韩猛的名气也不小,韩猛早河北出名的时候,桃子三兄弟还不知道在哪里混日子。

    袁绍手下五大将被人成为河北四庭柱和一正梁,四庭柱是颜良、文丑、张郃还有高览,那一正梁便是韩猛,论武艺韩猛应该和颜良他们几个差不多,但三国一书中,对韩猛着墨不多,具体武力如何,尚且有待考究。

    相比以上几人,蒋义渠的名气就要弱的多,而对于他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十字,那便是蒋义渠,袁绍麾下之将。在黎阳郡迎接在官渡大败给曹操的袁绍,并且召集散兵,将袁绍平安送回冀州。

    这么简短的记载,估计也没什么大能耐,多半是个打酱油的存在。

    赵浮和程涣两人就更别说了,这哥俩更是酱油党一样的存在,撑死也就担任个偏将,都还不如蒋义渠。

    闵纯,韩馥别驾,在韩馥企图让冀州于袁绍时曾和耿武及李历一同劝谏韩馥,认为韩馥可以利用军粮把袁绍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不必寄人篱下,韩馥拒绝采纳。

    在袁绍将来到冀州时,以刀杖抗拒袁绍而被袁绍命田丰杀害。在三国演义中此人名为关纯。

    耿武倒是还有些名气,据史书记载,耿武是韩馥部下长史,在韩馥企图让冀州于袁绍时曾和闵纯及李历一同劝谏韩馥,后因在袁绍将来到冀州时谋刺袁绍,袁



第一百九十五章 战前准备
    见韩馥这幅模样,别驾闵纯和长史李历都出言劝说道“主公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冀州兵多将广,定可使得那刘锋铩羽而归!”

    韩猛也开口说到“主公无忧,给俺三万精兵,足以将这些幽州兵赶回幽州!”

    一旁的潘凤却撇了撇嘴,拿什么给人十万大军赶回去你红口白牙动动嘴皮子人就回去了

    就你那两下子跟我差不了啥玩意,碰到李存孝几下就得让人给秒了,拿什么跟人打

    辛毗哥俩没说话,在他俩看来,韩馥的胜算不足一成,不对,连半成都不到,这仗没什么打的必要。

    荀谌却来劲了,怒发冲冠的说到“主公,唯有一战耳!头可断血可流,但绝不可不战而怯!”

    经过了一番商榷,韩馥派韩猛为主将,高览、蒋义渠、赵浮和程涣四将为副将,荀谌、李历两人作为随军军师,提精兵五万,前往河间抗击幽州军。

    潘凤这个冀州第一大将去哪了呢当然是被韩馥这个被害妄想症的人留下,作为贴身保镖保护安全了。

    对此潘凤也很绝望啊,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

    幽州军和冀州军的第一战,战场定在了河间。

    河间就是张郃的老家,没看张郃总是自称河间张儁乂么!

    河间的百姓知道战乱即将到来,纷纷收拾家当,拖家带口逃离了河间。

    几日之内,河间国的百姓已经逃了十之七八,只剩下一些没有行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和一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百姓选择留在了河间。

    虽然燕王刘锋之名响彻天下,素来以仁义治军,但毕竟刀剑无眼,这瞬息万变的战场,谁也保不准会发生什么意外,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

    至于这些百姓逃往了哪里,有的逃往了幽州,有的逃往了冀州亲戚家中,还有的离开了冀州,前往了其他州郡躲避战乱。

    得知了河间百姓逃亡的消息后,刘锋和韩猛却是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刘锋长长的叹了口气“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这天下如何,只要战乱没有停止,受苦受难的,始终是这些无辜的百姓。”
1...5152535455...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