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一切从考城隍开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夸克

    不过赵江河很快就掌清楚其中的缘由,东来佛只身一人入佛家,自己的佛界刚刚演化出来,根基不稳。

    赵江河他是天界大帝,如果有他加入东来佛的阵营,东来佛也就会多一分助力。

    赵江河沉思了一会儿,能够加入佛家,也并非没有好处。既然有好处,赵江河当然愿意。

    赵江河正准备答应之时,悉达多说到:“大帝乃是天界神君,与我佛家无缘。当大帝非天界神君之时,我一定开门以佛陀之位相迎。”

    赵江河是天界大帝,身份本就不一般,如果入了佛界与东来佛搅在一起,对佛家来说不是好事。

    如果赵江河只是一个小角色,悉达多定不会阻止。

    见赵江河不做声,悉达多接着说到:“神道、仙道、佛道的道不同,不知大帝愿不愿意舍神化佛。”

    虽说佛家中的人并不都是一开始就修炼佛道,有妖,有仙,但他们入佛家之时,都舍去原有的修炼的功法,重新修炼佛道。

    赵江河入佛家,如果他不修佛道,又如何能入佛家呢?

    赵江河又不像李耳那样,他们本就是混元大罗金仙,只要念头一动,就能立马斩出一个分身。

    赵江河说到:“我生而是神,看来我与佛家的确无缘。”

    悉达多露出了微笑,东来佛也不强求。

    从此以后东来佛留在了佛家,是李耳布下的一颗棋子。而李耳、赵江河和宗一转回中土神州。

    ……

    经过几年的时间,中土神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族气运奔腾,已经完完全全的压过了诸天万界所有的种族。

    只见中土神州之上,那气运如云如雾,在高空之上不断的翻腾,如火上烧油一般。人族气运化作华盖,散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融入神州大地之中。

    神州大地随之震动,整个神州大地大了几分。

    人族气运反馈神州大地,神州大地自然变得更加的大。人在大地之上生活,没有大地的馈赠,人无法生活的如此之好。

    当人族变得繁荣之后,其气运也会融入神州大地。人族得了神州的馈赠,人族当然也要反馈给神州。

    人族气运之所以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全是因为各位大佬传道**的缘故。各位大佬创立流派,为了发展自己的流派,到处传道**。

    那些大佬所讲的道和法,都是宇宙之理,对人族的稳定与发展有着大大的帮助。

    其中对人族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儒家、法家、兵家和农家。

    儒家开启人族百姓的智慧,让他们懂得礼义廉耻与道理。法家兵家最受上层人物喜欢,法家制定规则,兵家维护规则。

    至于农家,传播种植技术,一时间农家汇聚的人最多。但这些人大多是最底层的人,人多,但还是无法影响人族大势。

    在这个时代,人族大势走向还是看贵族的决定。

    不过就算如此,农家还是不可小看,现在整个中土神州,对人族影响最大的就是儒、法、兵、农。

    李耳回到中土神州,那些流派学派的创始人一收到风声之后,立马开始有所行动。

    在诸天万界之中,道家势力最大,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李耳从西极之地回来,这就说明他已经解决了佛家这个忧患,这时着手中土神州,他能立马壮大自己在中土神州的势力。

    其他各家流派与道家不同,道家摆明了就是告诉大家追求天道,可以成仙,可以长生不老。

    以长生不老当作诱惑,肯定会有不少人加入到家。

    其他各家流派是以思想观念,或者是以技术融入人族。

    那些流派之所以不像道家那样,以成仙和长生不老当作筹码诱惑众人,一是因为其他势力不像道家那样,可以财大气粗,能够持续输出,让所有人都有资源修行。

    二来是那些门派看出长生不好虽好,但不是所有人所求的,大部分的人还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又怎么会去追求长生不老呢?

    其他各派其实是以利益诱惑。

    儒、法、兵、农的创始人与主要人物已经各自聚集在自己的基地,商量如何对付道家。

    孔丘与其弟子在杏坛。

    颜回说到:“老师,我儒家以礼义廉耻仁义为立足之根本,教化民众。虽然此刻儒家争不赢道家,但百姓离不开我儒家,我儒家只要徐徐图之,总有一日会压过道家。”

    闵子骞说到:“我儒家浩然正气,虽不能像道家那样,可以使得百姓长生不老,但也可以使得百姓诸邪不侵。”

    那些弟子纷纷说到:“老师,道祖厉害并不代表道家厉害。”

    孔丘说到:“如果不是因为师伯要对付西方佛家,我儒家也不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站稳脚跟。你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我们还未完全融入人族,还没有做到人族无法舍弃我们的地步。”

    孔丘的那些弟子不知内情,又那里知道太上的厉害之处呢?

    孔丘知道,所以他才会心生防范,还是早点找到应对之法再说。孔丘心念一动,他也打算著书。

    他要学小说家那样,把自己所说的话与所做的事记录下来,然后大肆宣扬。

    已经在贵族圈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就要让非贵族圈的人也知道儒家的存在。

    至于法家,法家的创始人是九天雷祖大帝,天界大帝,他倒不是很急。他的需求与其他大佬不同,就算他自己名声不显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将法规法则制定好就行了。

    这个法就是天界之法,让众人清楚天界之法,对天界产生敬畏之心。

    只不过李悝不知道的,等他走了之后,法家之人会重新修改法规。李悝所写的法规变成了天条,人族就应该行人族法规。

    天条还是留给天界之人和修行者去遵守。

    兵家实行按兵不动政策,就算那些贵族再怎么支持道家,也不可能离开兵家的,因为没有兵家的保护,他们如何能够确保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会被夺走呢?

    农家就更不在乎了,不对,是许行不在乎。

    许行是神农炎帝转世,不管是道家也好,还是其它流派也罢,只要能够使得人族发展,他就不在乎。

    不过农家之中的其他成员,生不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正所谓权迷人眼。




第六百四十二章 赵江河造势
    李耳回到中土神州之后,立马开始运作。不过李耳的运作与其它势力的运作方式完全不同,其它势力都是到处游说,亲自讲述自己的道与理念,以此让众人都学习自己的道和理念。

    李耳则是在东海之滨,找到一个小岛,创立道家,等众人到岛上来求他。

    虽说之前李耳到处讲道,积累了不少的名声,但他离开中土神州那么久,其它各家流派传播学说,李耳的影响力已经降到最低了。

    此刻李耳在这东海之滨的小岛上创立道家,并没有吸引多少人前来学道。

    太上无为,如果让李耳掌管道家,无为的思想成了道家的主流思想的话,道家恐怕难以发展。

    赵江河深深的知道,姿态摆的太高,会使得很多人不敢入门来。

    宗一跟在李耳的身旁,其心境越来越接近太上,以前那种病态的无情之道也慢慢的有所改善。

    在这道家基地中的人,都学了太上之道,以无为为思想。

    赵江河既然将宝押在了道家身上,他当然希望道家越强大越好,李耳他们行无为之道,赵江河却行自己的有为之道。

    赵江河驱动神通,一时间岛上灵气涌动,整个岛上云雾缭绕,地上涌出各种奇花异草。

    以神通点化动物,使得动物生出灵性。

    赵江河又驱动神通,使得岛上不分昼夜绽放光彩。那光彩甚是绚丽夺目,就是几十百里之外都可以看得见,特别是晚上。

    那光彩绚丽夺目,但并不刺眼,整个光芒很是柔和,让人心旷神怡,生出向往之意。

    一时间,奇景传遍整个神州。

    各种神话故事四处流传,引得很多人前来寻长生。

    这些寻长生的人皆是各国贵族。

    ……

    各国使者汇聚东海之滨,一时间东海之滨这个破旧落后之地变得很是热闹。

    各国使者看着那汪洋大海,海上波涛滚滚,虽然道家圣地就在眼前,但没有大船可以到达道家圣地。

    魏国使者说到:“仙缘就在眼前,可看得到抓不到。不知各位有何办法,可以登上那仙岛。”

    楚国使者说到:“燕国靠海而居,并且我听闻燕国有一艘大船鲲。鲲,上古海中大鱼,是天地间最大的鱼。燕国大船以鲲为名,想来那大船也是所有的船只中最大的船。

    燕国使者,何不将大船鲲驶来,我们一同乘大船鲲去往仙岛。”

    诸国使者看向燕国使者,燕国重视水上军事,建有大船很是正常。

    各个之间虽有争斗,但在这个时候,就应该齐心协力,一同登上仙岛求仙缘。

    燕国有大船,但为何要让其它国家的使者乘坐呢?燕国使者说到:“我国只有一艘鲲,一艘鲲只能容纳五百人。各国一共来了几千人,根本就坐不下。”

    韩国使者说到:“虽然只有一艘鲲,但应该有比鲲规格较小的大船吧。我们韩国只向你们燕国借一艘小规模的大船。”

    燕国使者说到:“不是我燕国不借,而是每一艘大船对我燕国来说都是重中之重。”

    楚国使者说到:“我们不白借,我楚国愿以千金千担粟当作费用。”

    燕国使者说到:“千金千担粟,难道我燕国的船就这么不值钱吗?”

    诸位使者在心里白了一眼,真是贪心,只是借用而已,又不是买下整艘船。千金千担粟虽然不多,但用来当作借用大船的费用已经绰绰有余了。

    秦国使者说到:“千金千担粟,的确少了一点。我秦国愿意出千金三千担粟。”

    其他几位使者也表示赞同,愿意再加两千粟。

    这是没办法,谁叫只有燕国有大船呢?没有大船,众人就无法渡过大海登上仙岛。不登上仙道,如何求得长生之法。

    这些使者是代表国中的贵族而来,同样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因为这些使者也是贵族中的一份子。如果不能求得长生之法,他们怎么会甘心。

    燕国狮子大开口,诸位使者也只好让步,但各国使者已经记恨上了燕国。

    燕国使者看到那些使者求自己,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想:这个时候不坑,何时坑?用千金三千担粟就想我燕国借你们大船呀。

    燕国使者说到:“我国的每一艘大船都是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才打造成功,不是我不愿意借,而是此去仙岛,谁知道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呢?要是船毁了,我担待不起。”

    千金三千担粟难道还不够换一艘船吗?

    诸位使者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其实不止诸位使者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还有一人的脸色一样是极为难看,这人就是赵江河。

    赵江河弄出那么大的动静,还不是会了吸引大家前来求道吗?

    众人来了,可被大海所阻挡。

    大海阻挡,这肯定会阻挡一批求道之人。其中赵江河觉得李耳将道家圣地放在这里,这是一个极为不明智的举动。就应该把圣地放在诸国都城,在众人的眼皮底下。再搞一些倚仗出来,还怕没有人前来求道吗?

    那时候道家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学派,至少在上层贵族中是影响力最大的。

    赵江河暗自想过,等到求道之人多后,自己一定要好好的培养几位善于社交和善于经营的人。

    大家都学了太上之道,道家的未来堪忧。

    大海阻挡,但并不是没有办法渡过大海,用船就可以了。这燕国就有不少的大船,但燕国使者的做法就是在太让赵江河不爽了。

    其它诸国的使者已经拿出了好处,可燕国使者贪心不足蛇吞象。

    既然你贪心,那我就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

    赵江河隐于虚空之中,驱动神通。

    在赵江河的神力影响之下,只见海水的波动突然停止,出现一道犹如冰晶一般的桥梁。

    整个桥梁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显得格外的璀璨。

    魏国使者惊呼到:“神迹,快看,神迹。”

    诸位使者听了魏国使者的惊呼,朝着魏国使者所看的方向看去。海面已经完全静止,海水不动,海面上的水晶大桥直通仙道。

    韩国使者说到:“海面之上生晶桥,这肯定是仙人看了我们的难处,然后使用神通,在这海面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

    秦国使者走到桥梁旁,他用脚试了试,厚实感,这桥梁给他一种安全感。秦国使者哈哈大笑,说:“将士们,让我们秦人为他们探探路。”

    说完之后,秦国使者带着数千将士踏上了晶桥。

    上桥之后,秦国使者还不忘讽刺燕国使者一番,说到:“看来是仙人都看不惯你的那副嘴脸了。”

    数千人站在晶桥之上,那晶桥依旧为纹丝不动。

    燕国使者的面色变得极为难看,说到:“谁知这桥会不会走到半路之时,突然断裂。要是断裂了,就会葬身大海。”

    紧接着楚国使者也带着将士踏上了晶桥。踏上晶桥的楚国使者说到:“你怕你可以乘你燕国之船,不过这大海之中已经不动了,恐怕燕国之船再大再厉害也无法行驶。”

    已经有两国使者带着将士踏上了晶桥,其它几国的使者也跟着踏上晶桥,并且还出言讽刺燕国使者。

    燕国使者的脸色是乌云盖顶,他心里既恨又怕。

    他恨自己,恨仙人。恨自己太贪心,到嘴了的东西都让其溜走了。恨仙人架起桥梁,让燕国损失惨重。
1...263264265266267...3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