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考城隍开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夸克
在我看来,经过诸国之战后,能够留存的学派只有押宝成功的和没有押宝的。
现在没有押宝的只有儒家、农家和小说家。
儒家走贵族路线,所以对道家的影响最大。至于农家和小说家,始终难以影响到我道家。
不过如果哪一天,贵族不再存在,人人平等的话。农家就会影响到道家,甚至成为神州之中最大的学派。
至于小说家,等到人人吃饱,众人得到了物质的满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需求之时,小说家会兴起。”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流派会兴起。
慎到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赵江河的话,但他将赵江河的记在心中,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领悟的。
慎到说到:“我道家已经是最大的学派,我们要如何施恩各国。只要我道家一出手,恐怕会引来其它学派的排斥。我认为在诸国形势未定之时,我道家不宜与各学派争斗。不然很有可能会卷到各国之间的国战之中。”
“你能如此想,说明你已经清楚道家的定位了。道家在这神州大地之上,就是一个超于世俗的学派,可以让众生长生,可以让众生明白道理,但道家绝对不插手世俗内部之事。”赵江河说到:“道家是最大的学派,一旦施恩,肯定会引起其它学派的抵制,那时就会与各派产生摩擦,最终因争斗而卷入各国之战。”
道生一,一生二,二就是阴阳。
赵江河念头一动,他说到:“你挑选一些人,将他们‘赶出’道家,以阴阳家之名加入各国,以这种方法施恩各国。你记住,一定让他们不要插手各国内部之事。”
道家太大,只要一有意图进入各国,就一定会受到其它学派的排斥。
赵江河让慎到挑选一些人,然后将那些人“赶出”道家,以阴阳家的身份入世,这样就不会引起各学派那么强烈的排斥。
慎到说到:“大帝计谋虽然,但恐怕瞒不住各派之人。”
赵江河说到:“瞒得住就瞒,瞒不住也没关系。其实各派怕的是道家以道家身份入世。阴阳家在世俗的影响力再大,可毕竟不是道家。”
阴阳家只要不说自己是道家,阴阳家的影响力再大,汇聚的气运再多,也不会和道家有关。
那些学派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排斥感。
慎到说到:“我这就去办。”
诸子百家之中的阴阳家竟然是因为赵江河的一句话而诞生的,恐怕没有进入精神幻境之前,赵江河也不会知道阴阳家是这样诞生的吧。
这时赵江河叫住慎到:“忘了一事,让他们一定不要得罪农家之人,农家创始人乃是神农炎帝转世。”
慎到回到:“好的。”
慎到挑选了几十人,将那几十人“赶出”了仙岛。从此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学派,那就是阴阳家。
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战开始
那些被“赶出”道家的道家之人创立阴阳家,在诸国传播阴阳理论,以阴阳演化万物为思想。
其中一些阴阳家的人加入各国,立马打入贵族阶层,成为各国国师般的存在。
虽然阴阳家不插手国家内部的决策,但在诸国之中有着极高的影响力。
各家知道阴阳家就是道家的一颗棋子,但由于阴阳家并不是道家,所以各家就没有排斥和打击。
甚至有些学派之人暗地里联系阴阳家之人,想让阴阳家与道家真正分裂。
阴阳家中并没有什么厉害的人物,最强的也只不过是阳神境界,阴阳家又岂会因为他人的几句话与道家分裂呢?
不过要是阴阳家找到了另外一个靠山,那情况就不同了。
与此同时,齐国与秦国同时称帝,有统一神州大地的雄心,不过由于一些原因,齐国与秦国王上最终没能称帝。
齐国与秦国虽然为称帝成功,但心有意图,一时间使得局势变得格外的严重。
早将宝押在燕国之上的墨家也开始行动,暗地里与纵横家达成协议,将纵横家天才弟子苏秦引荐给燕王。
苏秦得到燕王的重用,出使赵国,提出了“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
明明秦齐两国都有一统神州的雄心,但之所以选择对秦国出手,主要是因为秦国比诸国要强大。
有雄心只会让众人忌惮,有雄心和有实力就会让众人合力出手对付。
六国攻秦,秦大败,逼得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
秦大败,伤了元气。
本来在诸国之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国和齐国,不然明明大家都有一统神州的雄心,为何只有秦国和齐国敢提出称帝呢?
秦国最强,齐国次之。
此刻秦国战败,元气大伤,齐国又开始动心思了。
在六国围攻秦国之时,齐国就没有什么损伤,一直是低调行事,处于一个半划水状态。
要说六国围攻秦国,谁占的便宜最多,一定是齐国了。
在这场战争之中,得到土地的赔偿不是最获利的,最获利的应该是没有什么兵马损失。
各国皆有损失,齐国再起一统神州的念头。
不过这一次齐国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他不提出称帝,只是选择了一个较小的国家。这个较小的国家就是宋国。
以攻打宋国试探诸国的底线。
宋国能够成为强国,又能在战争之中保存实力,全是因为有兵家在幕后相助。宋国最厉害的军神正是兵家天才弟子吴起。
吴起领兵攻打宋国,没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宋国灭了。
宋国被齐国所灭,引起了诸国的反弹。
各国都知道,齐国这样做是在试探自己,由于他们经历围秦大战,国力受损,各国不想再次国力受损,所以他们谁也不想率先出手。
都等着其它国家先出手。
这时秦王看到了机会,当年六国可以联合起来攻打自己的国家,今日他就能劝说其它国家一起功法齐国。
在秦国暗地里联合其它国家,准备攻打齐国之时。
有一位无上大能念头降世秦国,号称是造化之主。
这位造化之主直接进入阴阳家境地,阴阳家家主云中君出面阻挡。
这位云中君乃是道家三百弟子中的一员,虽然修为境界比不得庄周与慎到,但深得李耳炼丹真传。
云中君身穿白色道袍,他说到:“你是何人?”
造化之主说到:“我乃造化之主下界,从此以后我就是阴阳家之主。”
云中君被“赶出”道家,乃是道家布的局,他当然知道许多秘闻,天下大事,诸天神佛之间的关系,他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
可他从来没有听过造化之主这个名号。
没有听过这个名号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眼前之人入不了道家的眼,二是眼前之人报的并不是真名。
不管是那种情况,云中君可以感知到对方的恐怖。
云中君说到:“我虽不是阁下的对手,但我背后却有圣贤照拂。阁下可要想清楚,与圣贤做对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造化之主说到:“太上道兄是圣贤,我亦是圣贤。”
这时李耳从空间之中走了出来,说到:“我与悉达多定下约定,难道你佛家要反悔不成?”
那位造化之主笑着说到:“我虽身在佛家,但并不是佛家之人。我此番下界,只为秦国而来。这秦国乃商之后,商被周灭,周分裂为诸国,合该秦统一诸国。”
李耳说到:“原来你还记着商之恩情。”
这位造化之主其实是孔宣下界,孔宣为佛家佛母,李耳当然第一想到的是佛家违约。
听了孔宣的话,李耳才知道孔宣是为了当日商之恩情而来。
孔宣能够成为混元大罗金仙,其中少不了帝辛的相助,如果不是帝辛将人族气运加持在孔宣的身上,孔宣恐怕没有半分机会证得混元大罗金仙。
这是孔宣与帝辛之间的因果。
不过孔宣已经证得混元大罗金仙,既然成为了混元大罗金仙,因果就不再加持在身上。
混元大罗金仙可以不管因果,也就是说孔宣根本就不用偿还当日的因果。因果虽没,但有恩情。
恩情这个东西,别人不一定会记住。
特别是大人物,有几个大人物能够记住小人物的恩情呢?孔宣却一直将这个恩情记着的,所以他才会下界而来。
孔宣说到:“我借用阴阳家之力,并不会白借,当我欠道兄一个人情。”
其实孔宣也可以创立一番势力助秦国一统神州,但他答应加入佛家,为佛家镇压气运。
如果他下界创立势力,佛家气运必会有所流失。
孔宣一言九鼎,绝不会做失信于人之事。既然自己不能创立势力,那就直接借用他人势力的力量。
下界各方势力都由各位创始人直接掌握,并不是那么好借的。阴阳家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虽然是道家势力,但不能摆在明面上。
至于与其它势力合作,孔宣并不想与其它势力合作,他要的是借取一方势力。在自己掌管的时候,谁也不能插手。
李耳说到:“借于道兄也行,等到道兄离开佛家之时,希望道兄能够出手助我阻须菩提一次。”
造化之主答应了。
这阴阳家就不再是道家的阴阳家了,而是造化之主的阴阳家,至少在秦国未统一神州之前,都是造化之主的阴阳家。
李耳之所以会答应,一是因为得到了孔宣一个承若,来日与佛家之战中,有孔宣牵制须菩提,道家赢过佛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二是因为阴阳家借给孔宣之后,孔宣是佛家佛母,这样可以给外人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佛家已经进入中土神州,并且他道家还因某种原因妥协了。
这一举动肯定会引起众人的猜想,不怕猜想,就怕不猜想。
那些人一旦心有猜测,就会脑补出各种想法,这对于道家来说也是有利的。把水搅浑,道家独立在局外,这样就可以趁机获得更多的好处。
果不其然,阴阳家换人之后,并且还是孔宣做了阴阳家之主。众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道家输给了佛家,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道家怎么会让佛家进入中土神州呢?
当然也有猜测这一切都是李耳的阴谋的。
各家风起云涌,战场之上也是一样。
以乐毅为将,合燕、秦、韩、赵、魏五国之将士攻齐,攻入齐都临淄。
齐国都城虽被占领,但齐国一直没有被灭国。一是因为兵家的缘故,二是因为各国之间相互有龌龊,始终无法齐心将齐国灭掉。
正因为各国之间的龌龊,齐国在夹缝之间生存了五年,最终还是让齐国复国了。
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
齐国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菜,兵家再次押宝,这一次押宝,兵家押在了秦国之上。
经历了五年的时间,因为法家和阴阳家的缘故,特别是阴阳家,再加上有了兵家的支持,秦国再次强大起来,甚至比以前更为的强大。
秦国先是削弱楚国,又对赵国出手。
秦国起兵,这时各国才知道秦国强大到什么地步,可以用一己之力与诸国相比。
一时间各国在此形成联盟,这一次不止各国形成联盟,其它各家也达成协议。
诸国联合在一起,再加上各家的力量,那联盟之力相当于整个神州四成半的力量。
将整个神州的力量合为一,秦国占有四成,联盟占有四成半,还有一成力量在道家,至于剩下的半成则在儒家和农家。
秦王怎么可能不知道秦国要面对的是什么,肯定是诸国联合在一起抵抗秦国。不过秦王不怕,已有四分之力还不敢与各国一较高下的话,那秦国也就没有必要逐鹿中原了。
秦国兵分几路,最强之力攻打赵国,再是进攻魏国和韩国。
各家之主并没有参与战争,而是在背后不断的壮大力量。各国也任由各家吸取自己国家的资源壮大自己。
因为各国王上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最后定输赢的肯定是修行者。
各国抵抗秦国,也只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让各家有时间壮大和聚拢力量。在各家壮大自身之时,他们开始拉拢儒家和农家。
儒家和农家那可能会答应。
如果一直游离于各国之外,就是防止被拖入国战之中。一旦参与到国战之中,就再无任何退路。
至于农家,农家乃是神农炎帝转世之身许行所创,他更不会插手各国之间的战斗。他下界之位传播农业,提高人族的农业水平。
至于谁一统神州,他一点都不在乎。因为不管是谁一统神州,都不会影响到他的气运。
儒家和农家不答应,各家不可能放弃游说。
特别是农家,如果农家答应公开支持那国,那个国家一定可以一统神州。得到农家的支持,就代表得到了三皇五帝的认可。
只要得到了三皇五帝的认可,还怕不能一统神州吗?
各家之人想得倒好,不过农家怎么可能会答应?许行怎么会答应?
各家缠了儒家农家三年的时间,儒家还是派了一些人相助,农家却始终不开口。甚至是各家创始人直接找到农家创始人许行,农家依旧是一口拒绝。
又过了两年的时间。
一共用了五年的时间,秦国终于击败赵魏韩三国。三国贵族和将士退到河外之地。退到河外之地,与其它几国之人汇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