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星际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唐官人
“银河空间简直太可怕了。”
“本来我一直觉得,宇航服跟宇航员是银河空间的短板,现在看来,这个短板已经不存在了,我实在想不出华科技还有哪个方面优于银河空间了。”
“银河空间牛逼,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银河空间,保持这种节奏!”
……
无数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内心受到剧烈的鼓舞,银河空间再一次给了他们惊喜。
就在大家讨论宇航服的时候,方强跟舒佳峰已经乘坐月球车,来到了基地入口的小山丘。
“我去,竟然已经有这么多原材料了!”
“我感觉月球上的机器越来越多了,银河空间平均六天进行一次发射任务,成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所有人都能看到,小山丘的两边,已经摆满了各种机器。
机器的另一边,他们需要的建材全部堆放在旁边。
建安测控中心,姜晨抬头看着屏幕,方强和舒佳峰已经从月球车上下来,在检查等一下需要的所有器材。
时间一点点过去,半个小时之后。
“报告测控中心,所有设备均检查完毕,未发现任何故障。”
他们两个完成了检测之后,方强开始汇报。
“开始吧。”
李岳恒声音很平静。
测控中心一共有二十多人,除了个别人低头看着自己检测的数据之外,其他人皆是抬头看着大屏幕。
月宫基地动土建设,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时刻,由他们华国人第一个做到。
“收到指令!”
方强和舒佳峰收到指令之后,来到总开关跟前,两人一人站在一边,直接把开关给按了下去。
开关按下之后,四周所有的机器,立马开始亮起了绿色灯光。
这说明所有设备都是完好的,月球基地的建设也开始了。
整个建设系统,是一个整体,各部分都会去完成自己的事情。
方强的视角可以看到,一台挖掘机器人开始运行,这台机器人开到了小山丘的正
第240章 月球工业体系
通过解说的科普,所有人也都知道了,原来是为了基地研发进程。
钢筋支架决定了基地墙壁的结构,他们两个不是随便扎的。
首先扎两侧面的钢筋,厚度为二十公分。
这部分的钢筋支架高度是两米五,长度为三米。
基地入口的部分,是个拱形门结构,两边高度就是两米五,在往上就需要一个拱形结构。
拱形结构的钢筋支架需要用一个小设备才能做出来。
很快,一个高两米五、长度三米、厚度二十公分的钢筋支架被扎了起来。
这面支架上使用的钢筋比较细,最粗的几根,也就只有食指粗细,剩下细的跟小拇指一般。
整个支架如果以地球上的重力来算,大概有三四百公斤,换算到月球上,也就五六十公斤。
即便是这样,方强和舒佳峰两个也没法把支架给手动弄上去。
身上本来就穿着几十公斤的宇航服,干重活很难。
“这钢筋怎么能放进去”
观众看到这里,还不知道怎么才能把钢筋支架给放进去。
不过这时候,方强和舒佳峰不管这个支架,继续去扎另外一个支架了。
基地入口的地方,一台挖掘机器人还在挖掘,挖掘的进度并不是很快。
“后面的挖掘机器人什么时候送上去”
姜晨在测控中心看着屏幕,开口问道。
“现在还不急,需要先把入口通道挖通,现在不着急,我们两枚龙腾三号,交替的在往上运送水,否则上面用水会吃紧。”
李岳恒在旁边回答说道。
姜晨点了点头,现在月球上的摊子,他们慢慢也铺开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水的问题。
不管是人使用,还是月球的基地建设,全部都需要大量的水。
“最近我在想一个事情。”姜晨继续说道。
“嗯”
“我在想,要不要做一家集团公司,把幽浮旗下一些公司融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后面能更好的利用资源。”
随着他们做的公司越来越多,很多公司之间相互没有通信。
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实这件事情我也早都想过,你名下的公司,有很多都需要做成集团公司,而且要建立起各公司之间技术交流渠道。
共享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大家的长处。”
李岳恒平时虽然很忙,但是这种事情,多少也想过一些。
“您觉得哪些公司需要做成集团公司”姜晨继续问道。
李岳恒想了一下,过了一会。
“首先是飞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深市龙腾网络有限公司、万型3d打印公司、生命探索有限公司、瑞龙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其实都可以成立集团公司,其实只要自成一行的,都可以做成集团公司。”
听着李岳恒这么说,姜晨才发现,原来自己名下,已经有这么多公司了。
而且这些公司,每一家都已经做到了业界顶尖。
不仅是这些,幽浮旗下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公司,而且幽浮很多部门也都很强大。
“这些公司我们都需要着重发展,每一家公司,都代表了社会上一个行业。”
姜晨心里面在想着,怎么能把这些公司联系起来。
最好能做出一种企业生态,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快。
“开始了。”
李岳恒这时候指着前面屏幕,机器人从小山丘挖进去已经有四米深,没办法继续往里挖了,月壤松散,容易坍塌。
挖掘机器人从里面退了出来。
这时候,方强他们已经扎好了三面钢筋支架。
“开始吧。”方强直接把月球车开了过来。
月球车的后面有一个拉货的平台。
停在钢筋支架旁边之后,方强和舒佳峰一人抬着一边,直接把支架给抬了起来。
随后放在了月球车的后面平台上。
“我去,宇航员干农民工的工作”
“别的都搞的这么智能化,这里就不能解决一下”
……
他们两个抬起钢筋支架,看起来也没有多重,没用太大的力气就直接放在了月球车上。
钢筋放置的地点距离基地入口不是很远,月球车发动,不到半分钟,就来到了入口处。
此时,挖掘机器人已经退了出去。
从方强的角度,可以看到,小山丘的正面,被挖出来一个圆拱形的洞。
这个洞口宽度有三四米,高度看起来也有三米,是一个不小的拱形桥结构。
方强跟舒佳峰两个下了车之后,并没有着急把车上的钢筋支架放上去,而是在旁边拿起了工具。
方强手里拿着一把小铁锹,舒佳峰手里拿着一把金属耙子,像一把巨大的剃须刀。
机器人的挖掘比较粗糙,里面还是有一些地方凹凸不平,他们两个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墙壁修平。
舒佳峰把大号剃须刀放在墙壁上,从上往下拉,大量突出来的月壤被刮了下来。
月壤掉落地面之后,方强用铁铲给铲到外面去。
两人配合用了十几分钟,终于把几面的墙都修了一遍。
“靠墙的地方有一个凹槽,专门放钢筋支架的”
“你不是废话吗这么明显的事情。”
……
他们两个干活的时候,大家发现了,墙壁的下面,被挖出了凹槽,凹槽深度有三十公分的样子,看起来应该是为了卡住钢筋支架。
此时,方强跟舒佳峰出去把月球车上面的钢筋支架抬了下来,抬到了里面,慢慢竖立起来。
所有数据计算的没有任何差错,扎好的钢筋支架,正好被放在了凹槽当中。
他们两个放开手,钢筋支架并不会倒下去。
做完了这个之后,两人又去弄另外一面的钢筋支架,放在了另外一面墙上。
对于这项任务而言,两面墙的钢筋支架,都很简单。
比较复杂的,是头顶的支架。
头顶的支架是拱形结构,而且比较高,他们必须借助设备才能完成。
华科技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套设备,可以协助宇航员把顶部的钢筋支架送上去。
此时宇航员只要将顶部支架跟两边的支架捆绑起来,就可以完成一个整体了。
完成四个面钢筋支架的放置,一共用了一个多小时。
这时候方强和舒佳峰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们两个的工作算是完成了。
从他们的视角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化建筑的钢筋骨架,被搭设了出来。
宇航员退出来,接下来就是机器设备表演的时刻了。
首先是一种设备,将一种特殊的材料贴在钢筋的最外层。
这种材料的厚度虽然只有不到三毫米,但是强度很大,贴在钢筋上之后,简单加固,就可以支撑内部灌注水泥。
等到水泥凝固之后,又很容易把材料给取下来。
一台设备,只用了二十分钟不到,就把墙壁跟顶上都贴上了这种材料,只留下一个水泥加注口。
做完了这一切,水泥搅拌车也搅拌的差不多了。
掺杂了石子的水泥,被搅拌到了最佳状态,被加灌车携带着,来到了基地入口的地方。
加灌车有一跟长长的,如同大象鼻子一样的加注装置。
水泥从这个口出来,直接倒入钢筋支架里面。
所有观众全部屏住呼吸看着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种建筑,如果放在地球,绝对是不合格的,说是豆腐渣工
第241章 月宫第一面墙
这款处理器,是专门用来给人工智能使用的,人工智能必须要做,不管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也好,还是为了完成任务。
“硬件方面的东西,我也不是太懂,得先弄几本书看看。”
虽然名家精品课程已经把这种处理器指令集交给他了,可是一点硬件知识都没有,做起来也很费劲。
这等于是,他在硬件方面的知识,还没有达到三级文明程度,直接就去接受了四级文明的技术。
完全不是靠理解,死记硬背而已。
《计算机处理器架构》、《处理器指令集编写指南》……
随便在网上买几本关于处理器方面的书籍,自己名家课程时间很多,不用也是浪费了,不如用来给自己打基础。
书的邮递需要时间,姜晨开始在网上浏览浏览信息。
“月宫基地今日动土建设,预计建设工期为一年。”
“m媒发表言论,称我国自主建造的月宫基地为豆腐渣工程,难以保障生命安全。”
“近日,m国航天局表示,由nasa研发的重型猎鹰可重复版已经完成试车,不日将进行发射实验,他们也在筹备自己的月球基地。”
“林合市万型3d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在3d打印技术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有望替代传统铸件工业。”
……
网络上的消息,一大半都是跟航天有关的,还有很多是跟姜晨自己名下公司有关的。
这些新闻消息有真有假,姜晨也就看一看而已。
突然间,他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视频。
这段视频是一段街边采访。
“您好,我们是爱航天网的记者,能随便采访两个问题吗”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这种街边采访很多,一般都是就某个问题,让不同的路人回答。
对面走过来的是两个正在逛街的美女,两人打扮的挺时尚,看到记者,非常开心。
“可以啊。”
“你们有没有关注过月宫基地”记者问出第一个问题。
“当然有啊,只要一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一个美女先开口说道。
“我男朋友天天在我跟前说这些事,说银河空间多厉害,基本上银河空间有任何消息,他都能知道。”
另一位美女也在旁边笑着补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