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女有田有点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饭团开花




第三十三章 回去后谁也别说!
    买完这些,张婆子还想给明珠去买点头绳,头花什么的,被明珠死活拦着了。

    如今的她,用这些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丑人多作怪

    何必勉强自己,还浪费钱。

    又怕张婆子怀疑自己性格大变,只得努力找借口“娘,这镇上能有什么好看的头花哪里配得上我我听说县城里如今时兴银子做的簪子,做得可漂亮了。娘,你给我点零花钱,我存着,将来买银簪子戴去”

    本来还有几分狐疑的张婆子立刻就放了心,先前还担心闺女因为宋家退亲的事情受打击了,没想到,这老闺女心气就是高,退亲了之后,倒是将眼光放到县城里去了。

    张婆子一琢磨,这倒是个好主意,退亲的事村里大家都知道了,珠儿想嫁到附近也就难了,她也舍不得将自己这老闺女嫁给农村的泥腿子。

    镇上太近,风言风语也容易传过来,也不合适,倒是远嫁到县城,对名声又没妨碍,说不得还能嫁给大户人家,自己这老闺女,就是少奶奶也当得的。

    不愧是自己老闺女,这心思转的就是快

    张婆子顿觉豁然开朗,心情大好,想了想,将明珠拖到一个没人偏僻的地,咬咬牙,将买肉和盐巴,调料剩下的铜钱,只留下十来文,剩下的,估计有好几百文,一把全塞给明珠“拿着,这个是娘私下给你的,别让人知道,也别乱花了,要是哪天要想买个啥,想吃个啥,就自己去买,别被人三两句好话就哄得把抛撒了,知道没”

    明珠捧着这把铜钱,觉得沉甸甸的,有千斤重,眼睛也酸涩的厉害。

    从她穿越到王永珠身上来,感受到的,都是张婆子满满的偏爱,不管张婆子如何对其他人不好,对王永珠,那是谁都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今天这黄松菇卖了钱,张婆子这般看中金钱舍不得的人,怕闺女受委屈,第一时间就偷偷塞给闺女这么多私房钱,句句都是为闺女考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直到此刻,明珠才真正的接受了自己成为了王永珠的事实,也是真的将张婆子接纳成了自己最亲的人。

    从现在起,她就不是现代社会的明珠,而是这个落后时代,王家的老闺女永珠了

    王永珠眨掉眼中的湿气“娘,用不着这么多,这些钱你帮我存着,给我十来个大钱就行了。”

    说着数出十来个钱,将剩下的铜钱又塞回给了张婆子。

    张婆子只觉得闺女真是孝顺,对自己这个娘亲信任依赖,平日里虽然要十个八个大钱买点零嘴什么的吃,那是小姑娘,如花的年纪,可不是该花钱么。

    可真碰到这么大笔钱,都没有眼皮子浅,还信任自己这个当娘的,也就只有自己闺女这么老实了。

    换作几个讨债的儿子,只怕不是自己,就是被自己媳妇唆使着,想着如何将这银子全拐到自己手里呢。

    这么一想,本来就偏得不能再偏的心,越发的回不去了。

    疼爱的摸摸王永珠的头发“傻丫头,难怪我看你自从退亲后,跟以前很是不一样,是不是听了谁的闲话可怜我的珠儿,如今还是你娘老子当家呢,就怕的这般模样,你且放宽心,只要你娘老子活着一天,这王家,就翻不了天你只管跟以前一样,娘还护得住你”

    王永珠心里酸软成一团,只靠着张婆子小声的道“娘,以前是女儿不懂事,仗着娘疼我,不知道天高地厚,还为了外人伤了娘的心。这次落水和退亲后,女儿也想明白了,没必要为了外人要死要活的,徒惹得人笑话,还丢了王家的脸娘这般疼我,我还让娘脸上无光,也亏得娘不跟我计较。娘放心,以后,这些毛病我都尽量慢慢改过来,将来,总有一天,我也要让娘过上好日子”

    张婆子也难得眼圈一红,手胡乱的一抹眼眶,拍了一记王永珠“好端端的,说这些做什么你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娘不疼你疼谁别听外人嘴里胡浸,娘的珠儿哪里都好,又孝顺又懂事,宋家那小子退亲是他眼瞎,别人说你不好,那都是嫉妒眼红你,跟那起子糊涂东西计较做什么你放心,有娘在呢,哪里用得着你这么小意王家谁要敢说你一个不字,看老娘不撕了他的嘴”

    说完,又心疼闺女,可怜见的,难怪这几日这么贴心懂事,估计也是小孩子家没见过世面,害怕爹娘不喜欢自己,硬逼着自己改性子呢。

    这么一想,张婆子将铜钱收回,反手摸出一块碎银子,捏到王永珠的手心,悄声道“娘知道珠儿这些天受委屈了,拿着,改天去买你方才说的银簪子带”

    说完还左右张望了一下,见没人,才整整面色,拔脚往外面走了两步,还回头交代“回去后谁也别说”

    剩下王永珠无语的看着手心的那块足有一两重的碎银子,天地良心,她是真的单纯的想跟张婆子谈谈心,加深一下母女感情的,不是想骗取更多零花钱的

    追上张婆子想还回去,看看四周增多的人,王永珠明智的将银子藏好,也不继续这个话题了。

    看看天色,已经是正午时分,张婆子拉着王永珠找镇子口找了家面摊,点了两碗素汤面。

    王永珠这是第一次吃外面的饭食,细心观察了一下,面摊不大,是个夫妻摊,手艺也只一般,面汤浑浊,面条也谈不上劲道,有些煮坨了,不过分量足够,面汤可以免费续添。

    生意倒还不错,还有不少人,自己带着馍,花上一个大钱,可以就着面汤,里面飘着几片葱花,也能混个肚饱。

    吃完午饭,回到方才下车的地方,七里墩的人,几乎都已经在这里集合了,毕竟山路远,人多安全些。

    张婆子卖黄松菇的事情,镇子不大,大家早就知道了,也有人看到母女俩进了酒楼,出来喜笑颜开的,都猜想肯定卖了不少钱。

    看着王永珠母女俩的眼神充满了羡慕。



第三十四章 这也是你配问的?
    有那自认为跟王家还算关系不错的人就开口询问了“张婶子,听说你们今天卖黄松菇了还卖给了镇上酒楼了可卖了不少钱了吧”

    张婆子知道这事瞒不住,有不少眼睛看着呢,也就故意摆出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嗯,前几日我们家珠儿运气好,带着几个小的在山里寻摸了点,今天趁着赶集,咱们也没门路,不知道卖给谁好,还是我们家珠儿聪明,找到酒楼去,正好酒楼掌柜收这个,才卖了出去,不然今天就白跑一趟了。”

    “张婶子,我看你那背篓装了小半截,只怕最少有小半斤吧这只怕得卖二三两银子吧我看你今儿可大方的割了好几斤猪肉呢,这果然发了财就是不一样了”

    “哪有,不过是家里孩子馋,这些日子大家也都辛苦了,才买点肉给家里人补补”张婆子满口否认。

    不过大家谁也不信,看张婆子满面春风,背篓里都装满了,想来就是卖了不少钱,才敢买这么多东西。

    有那精明的,就开始打量起王永珠来,这王家二闺女,平日里好吃懒做的,没想到福气倒是不错,别人去山里,几年都摸不到一颗黄松菇,她倒是寻摸了不少。

    若真是这样有福气,就莫怪张婆子这么宠着这个老闺女。

    一路上,张婆子意气风发,大家都围着她,旁敲侧击在哪里比较容易采到黄松菇,有没有什么诀窍之类的问题。

    张婆子哪里知道,她这辈子上山的次数数不清了,这黄松菇就没摸到过一回,如何有经验可以传授

    更别提,这种好事,真有经验,不留着自家闷声发大财,还告诉别人自己又不傻

    因此绝口不提,只说是自己老闺女运气好,有福气,这种精贵的东西,有福气的人才能遇到之类的话。

    有人见从张婆子哪里问不到什么,就转向一边不做声的王永珠,觉得这小姑娘家家脸皮薄,说不定两句话就能套出来。

    若是以前的王永珠,可能真就被三两句话兜了底,可现在的王永珠,不管别人如何问,她只装傻,问急了就说自己也不知道,就随便上山走走,就遇到了。

    倒把套话的人,呕个倒仰。

    一路这么倒也热热闹闹的,不知不觉就回了村里。

    村口,金盘和金罐两兄弟早早的就等候在这里,眼巴巴的望着山路,等着奶和老姑割肉回来。

    远远的看到有人影从山路那边走过来,尤其是老姑的体型,在一堆人中,尤为醒目,第一眼就看到了。

    两个小豆丁,撒丫子就跑过去,跑近了,看到张婆子一脸的笑,还有背着的沉沉的背篓,心中就有了数。

    欢呼着,围着张婆子和王永珠转圈。

    不敢问张婆子,就拉着王永珠不撒手“老姑,老姑,割肉了吗”

    王永珠点点头,这回来的路上,坐了一半路程的牛车,后半截车主碰到要租牛车的,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当然不能碍着人家赚钱,就连张婆子因为今天赚了钱,心情好,都没计较。

    这一半的路程走回来,王永珠觉得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连说话都觉得费劲,就只想回家好好躺着缓一缓才好。

    小豆丁看到王永珠点头,确认割肉回家后,就兴奋到了极点,自然就忽略了看脸色,只缠着王永珠“老姑,老姑,赶集好玩吗”

    “老姑,老姑,是割得大肥肉吗”

    “老姑,下次去赶集带上我好不好”

    “带我,带我”

    王永珠只觉得脑瓜子被吵得快要爆炸了,揉揉额头,才张嘴,就听到张婆子中气十足的骂声。

    “不省心的小兔崽子,吵什么吵没看到你们老姑累了就惦记吃吃吃老娘是缺你们吃了,还是饿着你们了才给了几天好脸色,就要上房揭瓦了是吧没眼色的东西,我跟你们老姑赶集这么辛苦回来,没看到我们背着东西眼睛长着是好看的不晓得把东西接过去怎么就养了你们这群只知道吃白饭的”

    金罐和金盘被骂习惯了,也不觉得羞恼,反正有肉吃就好,被奶骂几句又不掉块肉。

    美滋滋的接过张婆子背上的背篓,几乎是连蹦带跳的回了家。

    因为田里的活都忙活的差不多了,也是惦记着张婆子和王永珠赶集的成果,大家心照不宣早早的就收工回家。

    金花在院子里带着金勺,远远的就听到了金罐和金盘的笑声,探出头一看,就看到两兄弟抬着背篓往家走,后面跟着的可不就是奶和老姑么

    忙跟院子里说了一声“奶和老姑回来了”

    就冲出院门去迎接。

    等张婆子和王永珠进门,就看到几个小豆丁团团围着背篓,眼巴巴的看着,也不敢伸手去揭开盖着的粗布。

    江氏早就准备好了两大碗温水,递给了张婆子和王永珠,又打来热水,让两人梳洗了一下。

    一家子就都聚集在了堂屋,等着张婆子来分享成果。

    背篓上遮盖的粗布一揭开,眼尖的就看到了那一大块肥瘦均匀的五花肉,还有一根大骨头。

    顿时人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这可是实打实的肉啊。

    几个小的,都没忍住,偷偷的咽着口水,舍不得将视线挪开。

    还是林氏先悄悄吞了吞口水,才试探着问“娘,那黄松菇都卖出去了卖了不少钱吧这肉得有两斤重吧,估计就得好几十个大钱呢。”

    张婆子脸一黑,将猪肉收回背篓,劈头就骂“有得肉吃还堵不上你的x嘴卖多少钱和你有屁的关系又不是你采的蘑菇,能沾着你小姑子的光,晚上吃两块肉就该知足了,这也是你配问的”

    林氏那个委屈啊,咋就不该问了她早就在心里谋划了,这黄松菇至少能卖出二三两银子,加上老俩口手里存着的,给金斗和金壶两兄弟盖新房子,应该绰绰有余了。

    乡里乡下,盖房子花钱少,请人来帮忙,管两顿饭就行。

    等新房子盖好,他们再辛苦一年,金斗娶媳妇的嚼用就出来了。

    这么些年,他们两口子,加上后来金斗和金壶两兄弟,在地里勤扒苦做,一年到头来,收入却全部进了婆婆的口袋。



第三十五章 爹,娘,我回来了!
    男人老实,婆婆又精明,想存点私房钱都难。

    成亲都这么多年,孩子都要娶媳妇了,满打满算,她才存了不到两串钱,够干什么

    小姑子在家养尊处优这么些年,又还没出嫁,赚的钱也该交公才对。

    只是林氏再委屈,再没眼色,此刻也知道不能再提这茬,不然只怕惹毛了婆婆,别的不说,一口肉都捞不着就太亏了。

    想了想,林氏撇撇嘴,不做声了。

    张婆子将肉交给江氏,吩咐道“瘦点的这一半红烧,肥点的一半熬点油渣炖酸菜,骨头棒子用小火熬上,汤留着明早下点子面条吃。”

    江氏脸上也露出喜色来,高高兴兴地接过肉去灶屋收拾,馋肉的小豆丁,听说要熬油渣,都吸溜着口水,跟上去了。

    都想趁着油渣刚出锅的时候,能不能捞点解解馋。

    剩下几个大人还留在堂屋。

    王老柱这才敲敲烟袋锅“黄松菇卖了多少钱”

    张婆子这才掏出揣在胸口的钱袋子,摊开,剩下的两三块明晃晃的碎银子和一堆铜钱,就映入了大家的眼帘。

    “这么多”这是林氏和王永富的感叹声。

    王老柱连烟袋都忘记抽了,看着桌子上的碎银子出神。

    大家都知道黄松菇值钱,可以前自家没卖过,还真不知道,就那么点,就真的可以换回白花花的银子。

    林氏屏住气,伸手想去摸摸那雪白的碎银,她活这么大,还没摸过银子呢。

    手刚伸到一半,就被张婆子“啪”一下子拍了回去“干什么干什么眼皮子浅的东西,看到银子就忍不住伸爪子想干啥”

    林氏委屈的解释“娘,我就想摸摸看。”

    “你也不看看自己,配摸这银子不以前看你小姑子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恨不得将她扫出去,现在看到她赚到银子,倒是脸大的上来就想摸了我呸老娘可算看清楚了,生了你们算是白生养了,一个个都是被婆娘拿捏住的软蛋,还指望你们以后来养老好在老娘生了个好闺女,以后老娘就靠着我心肝珠儿了老娘今天把话放这里了,你们以前嫌弃我珠儿,以后也别想沾我珠儿的光”张婆子可算扬眉吐气了。

    以前虽然能压得住林氏和儿子,可都不如这次有底气。

    林氏心中发虚,讪讪然的收回手。

    倒是王永富,听到张婆子这么说,连忙站起来吭哧吭哧的表白“娘,我们哪里有嫌弃小妹小妹能赚钱,自然都是小妹的,我们当哥哥嫂子的没本事,不能让小妹过好日子,哪里有脸沾小妹的光养儿防老,哪里能靠着小妹这让我们当哥哥嫂子的哪里还有脸出门”
1...1617181920...6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