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嫁神医:腹黑世子,甩不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千岛女妖
母亲说过呢,中秋佳节就是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过才有意义,才完美呢。
几天后,辉哥收到裕东疫情已经完全控制住的好消息时,远在裕东的牧莹宝二人也收到了京城这次夏考顺利的结束。
朝堂内,文武百官们齐齐的跟辉哥道贺,说天佑我延国。
有十几位大臣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个上前;“启禀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辉哥正高兴着,忽然见这位大臣上前,袖下的拳头就攥了攥。
“准奏。”辉哥端坐着,冷笑着。
正愁这几个最近几天安分守己,不知道怎么找理由收拾他们呢,没想到今个竟然又开始蹦跶了。
“既然裕东疫情已经得到控制,那,国公爷与一品夫人是否已经启程返京”开口的是黄副御史。
他也正是,那一小部分主张让国公爷夫妇搬离皇宫的人,也就是之前反对把调兵的虎符交给牧莹宝的人。
这几天以他为首的十六位大臣,之所以很安生,那是因为,原本跟他们一个战线的有几十个,可是,那些个胆小鬼竟然一个个的怂包样的退出了。
开始还是一个两个的,自打皇上加了这次的夏考之后,退缩的人呼啦一下就减少了大半。
现在就他们十六个,其中还有俩,貌似立场也不是那么坚定,有些摇晃了。
所以,黄副御史觉得吧,以后行事要更加谨慎,毕竟人手太少了,也就代表着份量不是那么足了。
但是,刚刚一听来自裕东的捷报内容,他觉得机会来了,终于给他等到了。
因为那内容里没提国公爷夫妇返程的事,一个字都没提。
黄副御史的话一出口,大殿内瞬间就静了下来。
樊普常还有宗首刘钧文、工部尚书李水源等人也相互看了看,都从对方的表情中读懂一件事,那就是,大家都很同情这黄副御史,以及他的那十来个人。
皇上怎么忽然临时起意的加了个夏考那几十个都反应过来,及时的悬崖勒马了,怎么这黄副御史等人还如此执迷不悟呢
李水源无奈的摇了摇头,曾经几位同僚不想看见不该发生的事,所以已经暗示过黄副御史等人了,奈何对方不但没听进去,反而对好心相劝的人冷嘲热讽的,说什么是忠臣,忠臣就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第1080章 君臣之辩
他们的意思很是明显,眼前这种状况,不合适进行那件事。
然而,此刻的黄副御史却根本就不瞅他们,神情激动的朝皇上看着呢;“陛下,自古都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微臣知道,陛下很信任国公爷夫妇,可是,那些传闻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啊。”
商小虎早就被气得面色涨红,不是看了下龙椅上那位的神情,他就上去一脚把这黄副御史给踹出大殿了。
黄副御史的话一出口,身边那十几个人心里几乎同时的咯噔一下,完了,要坏事儿。
“哦那依黄副御史的意思是不是,既然有父亲母亲那个对朕别有用心图谋不轨的传闻,那朕就应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防范着
就算是捕风捉影的事,也要正视的看待处理对不对”辉哥问。
“微臣正是这个意思,毕竟,这关乎于延国的根本之事。”黄副御史认真的点头。
辉哥闻言也点了点头,还颇为认真的思索了片刻;“朕若是那样做的后果,黄副御史可曾想过”
“微臣自然是想过的,陛下那样做了,其实也不都是坏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待查明真相大白,若传闻是真的,国公爷夫妇对陛下毕竟算有养育之恩,陛下可以对他们网开一面,算是报恩。
若是传闻真的不实,那岂不是最好的结果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信那个谣言。”黄副御史还上前一步,分析给皇上听。
“黄副御史,那你觉得,就算查实了传闻是谣言,你觉得朕与我父亲母亲之间的关系,还能跟之前一样么”辉哥耐着性子问。
“陛下,若国公爷夫妻真的问心无愧的话,微臣觉得,他们绝对不会反对陛下的做法,他们理应站在陛下的立场上体谅陛下,不会因此就心生芥蒂。
因为,没人喜欢自己被冤枉吧,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谁会反对呢”黄副御史自信满满的说到。
辉哥站起了身,离开龙椅,一步一步缓缓的走下来;“黄副御史,朕的年纪虽然小,但是朕却知道,这个世上还有一种人,他们做事但求问心无愧,他们不介意是否被冤枉,他们要的只是最在意的那个人,对他们的态度。
真巧,朕的父亲母亲,就是这一类人。
外面的传闻,他们早就知晓,但是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因为,他们知道,朕是信任他们的。
若是朕按照黄副御史你的说法,真的查那个传闻的真假,结果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朕会伤了父亲母亲的心。
他们或许大人大量不会怪朕,像你说的那般,会站在朕的立场来体谅朕,但是,自此以后,父亲母亲对朕就不会再有信任可言了。
你或许觉得,他们在不在皇宫,京城,在不在朕的身边,对朕打理国事也没什么影响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朕查清了关于他们不好的传言后,会不会又有别的不好的传闻谣言出来关于别人的,朕身边要紧的人的
比方说众爱卿中的某位
那朕该怎么做是不是也应该继续查证传言的真伪只为了图个所谓的安心
一个结束,另一个开始
朕知道你会说,不会有那么夸张的事发生。可是,按照你的思维逻辑,世事难料啊。
到那时,根本不用全部的大臣都被查证过,也不用过半,只要有那么五分之一,朕相信,这个朝堂上的其他文武百官,就会人人自危,不知道什么时候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了。
黄副御史,你觉得到那时,这个朝堂上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众位大臣们还会像现在这般,拥戴朕,尽心尽力的辅佐朕么朕告诉你,答案是不会,真若是那般的话,他们对朕也就不再信任了。朕这个皇位,根本就不用别人惦记算计,来篡权夺位了,朕自己都坐不住了
第1081章 让你服气
辉哥就站在黄副御史身前,就那么看着他。
君臣二人相互对视着,跪着的神情仍旧坚决,站着的亦是先前的惋惜和痛心。
“朕虽然不赞同你的谏言,朕却也丝毫不怀疑你对朕的忠诚,但是,你可曾想过,你自认的对朕的忠诚,对延国江山社稷的忠诚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在帮那些那些真正的心怀叵测造谣,重伤我父亲母亲的人呢
他们在暗处,就动动嘴,上嘴皮子和下嘴皮一动,就能让保护朕的人被人怀疑是另有企图。
而你,你们,现在这般不正是做了那些人帮凶么
朕来问你,你可曾羡慕朕现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呢”辉哥问。
“陛下,微臣敢对天发誓,从不曾这样想过。”黄同易立马开口表态。
“既然如此,那你,你们又凭什么相信那传言就怀疑朕的父亲母亲会有那样的想法和打算呢是因为有那样的传闻么还是仅仅因为,他们两个不顾自己的安危,为朕做了太多
仅仅是因为他们与朕并不是血缘至亲,所以,尔等对他们为朕种种的付出和牺牲无法理解
朕来问你们,朕的亲生父母,朕的家人是因何遭受那灭门的厄运对他们下手的人,跟朕的这一脉是不是血脉至亲呢
朕就是真的想不明白,为何尔等能接受皇室为了争夺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手足相残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的。
而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付出和牺牲,就认定是不可信,是别有用心另有目的
来来来,尔等给朕说出个所以然来,让朕明白明白。”辉哥越说越是激动,音调也是越高。
辉哥的这一番话,大殿内再次安静下来。
站着的那些文武百官,无不为之动容。
看着眼前这个小皇帝,他们的目光更加坚毅,多少年纪一大把的人,却还没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儿活得明白,看得透彻。
而那黄同易,此刻,脸上终于露出了懊悔之色。
皇上刚刚这一番话,就好像一道天雷,把浑浑噩噩的他给劈清醒了。
他双手脱下官帽颤抖的放在身边,俯身伏地;“陛下,微臣知错了,微臣糊涂,微臣认罪。”
“陛下,此事不是黄大人一人之错,臣等也有参与,臣等也有罪,臣等有负皇恩,臣认罪。”黄同易身后跪着的那一片人中,有八人也都是双手脱了官帽,跪伏着。
辉哥闻言,看了看其他那七人。
那七人原本就忐忑不安的,见皇上看向自己,心里更是一惊;“陛下,臣知错了,求陛下开恩,给臣改过的机会。臣以后定然不会再做如此糊涂之事。”
“陛下,等国公爷一品夫人返京,臣去他二人面前负荆请罪。”
七个人,争先恐后的认错求饶,请求原谅。
辉哥没有立马回应,看着眼前的一幕,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往龙椅走去。
说句心里话,辉哥自己也没想到,事情竟然演变成这般。
他算到,他们会借着裕东疫情已经得以解决,父亲母亲拿着虎符却没有立马返京的事做引子说事儿的。
辉哥以为,他们会用罢官啊、称病不上朝、又或者跪谏的方式来逼迫自己呢。
那样的话,自己就顺着他们,罢官准奏!
有病甚至不爽不能上朝好啊,那朕就体恤爱卿们,干脆以后都不用上朝了,好好在家静养吧!
至于长跪不起么只要尔等身体吃得消,朕就让尔等称心如意的跪个够。
不成想啊,世事难料,这拨人的头头,已经真正的意识到了他自己是错误的。
他的这些同党们,居然都没能统一战线到最后,竟然有了两种反应。
不是已经策划了很久了么,这凝聚力也不行啊!
 
第1082章 辉哥的处置
裕东城内,牧莹宝收到辉哥的信时,已经是中秋后了。
信是薛文宇拿给她的,交到她手上的时候,信封上的火漆还在。
牧莹宝接了就迫不及待的拆开来看,就听薛文宇在边上嘀咕;“这小子竟然有这么多话要写的我看他还是太闲了。”
牧莹宝笑着白了他一眼,就展开一叠厚厚的,足足五六页的信。
薛文宇没急着跟着一起看信,而是拿了一个软垫,塞到她的腰间,让她靠着舒服些。
裕东疫情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她却更忙了起来。
裕东原本的大夫,还有薛文宇和牧莹宝带来的,以及裕东附近的,以及四周州府接到钱知府的信,派来学习的大夫。
加在一起有六十多人,年纪最大的七十多,最小的十四五岁。
其中还有何元成在内的几个游医,开始钱知府还担心牧莹宝不会教游医,可是没想到牧莹宝根本就不介意他们游医的身份。
她说,对于瘟疫,多教一个人,将来就有能救到很多的人。
教授地点还是在羊角镇上,每天都是一整天的。
所有参加的大夫,一日三餐和住宿的费用,都由官府承担。
这会儿是晌午后,离上课时间还有半个时辰,牧莹宝把孩子的信来回看了两遍;“看看,你看看咱儿子厉害不我就知道他能行,却没想到他这件事办得比我预料中的还要漂亮。”
坐在了她身边的薛文宇虽然也是欣慰的点着头,表现的却没有她这般兴奋。
龙椅都已经坐了这么久了,也应该锻炼的差不多了。
何况,现在做的事,可比刚刚登基的时候要容易多了。
不过呢,更让薛文宇欣赏的,是辉哥对那十六人的处置。
黄同易虽然算是个带头的,可是因为他最后,心服口服的承认了错,辉哥也就没真对他下狠手,只把他降为八品的县令。
对于另外那十五人,也有两种处置。
其中跟随黄同易,认罪请罪请罚的八人,也都分别降了官职,八品九品的地方小官。
虽然都是距离京城偏远,还都是条件比较差的小地方,但是,至少,给了他们重头开始的机会。
若是用心做了,做出了成绩,官职往上升那也是很容易的。
另外那七位运气可就没这么好了,临了居然跟黄同易划清界限,请求辉哥原谅他们这一次。
虽然,他们七个也是明确表示自己这次做错了,可是表达的意义和另外那八个就不一样了。
辉哥在宣布对他们的处置时,是先宣布黄同易他们的,当时这七个还在心里暗暗猜测,他们八个都只是降为八品九品的县令。那自己的话,就算保不住眼下的三品四品,降了一品也没什么关系的。
可是,当听到皇上宣布,他们七个免了官职,而且以后永不录用时,他们七个还以为自己太紧张,听错了呢
怎么回事啊
见他们一脸不甘不服,辉哥当时就笑着告诉了。
既然跟黄同易等人谋划了这么许久,还不是中途醒悟停止退出的,也坚持到了这最后的一天了。
却偏偏在这种关键的时候选择了分道扬镳,辉哥说,他可不喜欢这种。
关键的时候,抛弃了同伴,这就是背叛。
对于同僚都会临危背叛的,那他这个做皇上的,怎么可能还敢任用这种人
辉哥的两句话,就让那七人哑口无言了。
这些,都是辉哥自己在信中详细描述了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