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82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葡萄糖.QD
你们三个在这里是少数人,记住永远都要保持团结大多数,引领大部分,或者是拉拢大多数。如果是做不到,也不能得罪大部分人。
还有横财咱们不占,那些走私的事情碰都别碰。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钱可以少赚,但是赚了就能安心的花出去。如果搞邪门歪道,钱就算是到了手里,也不会长久。
这里人生地不熟,咱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凭一时意气,让自己把路走死。记住机会将来有的是,政策也会越来越好,只要咱们坚持肯定能够成功。
这摊生意即便是做不成,你们三个也要保重自己,因为咱们不缺少挣钱的机会,咱们缺少的是未来享受生活的日子。不急不躁,不弃不馁,多动脑子,坚持不懈,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以后的幸福,千万要保证自己。”
他们三人听完王明的话,都面露感激之色,肖卫国道:“老板,我们三个当初是什么情况,都是自己知道。自从跟了你,我们日子是越来越好,钱是越挣越多。这些都是因为您对我们几个信任,都是您对我们指点,您放心,您的话我们记下了,以后绝对会好好的干,绝对不给您惹麻烦。”
蒋海安道:“老板,放心。您说什么我们做什么,一定踏踏实实的做。”
杨志杰满脸通红的跟着点头。
王明拍着三个人的肩膀道:“事情都是你们在做,无论如何要看的长远一点。”
三个人商量完事情,王明就安排回家了,杨志杰去车站给订票,蒋海安带着王明去参观组装电子表的地方。
组装厂其实就是租的本地人的几间大屋,总共就三十多个人,每个人都拿着工具打开表壳、切割掉表芯多余的部分、装进表壳,安装螺丝、装进包装盒。这种活基本都是妇女在做,女人做这些比较适合做细致的活。外面搬搬抬抬的十几个男人,直接盘点好就装到车里。
镇上的运输队常年没什么工作,自从肖卫国来了,他们的车就没停过,每个司机都按照车次从这里领钱,肖卫国还一分不少的给运输队的领导租赁钱,结局自然皆大欢喜。
肖卫国道:“这边咱自己每天能组装2000多个电子表,另外我让镇上的人领走了表芯和表壳,帮我代加工,每天也能生产近五千个。”
对这些王明也没有过多的意见,其实是没多大的兴趣,不过还是随口问道,“这么好卖吗”。
“当然好卖了,简直供不应求,你没看,刚才那么多车,都是来帮忙送货的。我还到好多百货公司去谈。咱么这款式这么独特,别人都没有。你看看就这么短短的不到半年,咱可是没少挣。”蒋海安插嘴道
蒋海安说着说着都笑开花了,然后又指着工人道,“这些人我都是按照你说的分配工资,多干多得,按件发工资,这些人恨不得晚上不睡觉,天天做,哪个不乐意多挣钱。”
王明看完这些就到了午饭时间。
饭桌上三个人谈兴未尽,肖卫国道:“老板,要不要我去市场上放放风,把咱们电子表和挂钟拿到市场,把给他们低价供货的消息散出去,刺激刺激他们,看看他们反应。”
王明笑道:“这个可以试试,但是必须要说产量有限,不能人人都满足,然后把货量泄露出去一部分。”
蒋海安也跟着笑着说道:“他们肯定会哭着喊着来求我,让我多匀点。”
果然如同预料的那样,市场上的人都想多拿货,合同三年不是问题,自己保证进货量。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分别来找蒋海安、肖卫国、还有杨志杰说情了
34章 融资
沐浴在绚烂晨光里,骑着自行车走在街道上,初秋的早晨,气温舒服得让人想呻吟,忽然听到一阵发动机的噪声,打破了宁静的气氛,街上路过俩人骑着摩托,人未到,声先至。嘟嘟嘟----的噪音越来越大。
一阵风似的走过自己身边,然后后面传来议论声
“电驴子跑的就是快啊”
“一脚踹挺威风啊。”
后面几个年轻人议论着,羡慕着
这辆摩托车排气声音很有特点,有“通—嘟嘟嘟—通”的声音,有着特别的外号,叫“大炮”。最大的特点就是耐用,而且马力也是十足,后来很多人都用来拉货、拉人,跟现在的面包车性质差不多。也是这个时代土豪的标配了,开出来很拉风。
摩托车在批发市场前面不远处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俩人,等走近了,赵德永对着王明喊着话走了过来
:“明哥,是我,这是我们副厂长高大山。”
纺织一厂的人,王明跟他哥哥赵德亮是同龄人,他爸是机械厂的,老妈是棉纺厂的,离自己家挺近。
俩人年龄上差了3岁,王明跟他哥哥赵德亮是特好的朋友,小时后赵德永经常跟在他们几个后面,回城后赵德亮在王明的批发市场倒腾鞋子,把铁饭碗让给了赵德永。
“高厂长,您好。德永,你是来专门找我的”
赵德永说道:“明哥,前面有一小饭馆,咱们坐下聊聊。”
小餐馆就是因为批发市场开业生意越来越火的,店里面排队的人特别多,豆浆、油条、饼子、粥很齐全。
王明没有推辞,三人来到餐馆坐下,王明吃过早饭,说什么也不会吃了。
赵德永随意的点了几份早点,然后给王明和高大山找了一个桌子。
高大山不到四十,浓眉大眼,看着端正气派。
赵德永介绍的时候他就看王明,衣服白净,鞋子有些旧,但是也擦得很亮,头发利落,骑得是凤凰二八自行车,说话和声细气,显得年纪轻轻,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的后生。
高大山喜欢看一个人的外表来推算这个人的性情,年轻人喜欢突穿出个性的东西,那就是喜欢炫耀的心理,像是赵德永,整天骑着他哥一个摩托车瞎逛,其实他就掏得起油钱。年轻、冲动、爱面子,自己刺激他几句就带着来找王明,显示自己认识王明,有人面。
按常理王明这么年轻,事业很成功,最起码算是很有钱,但是穿衣打扮,相对他的身价来说穿的过于朴素。看来这个小伙子心智上很成熟,不是那种愣头青。
王明能够感应到这个人有盘算自己的心绪,所以很是谨慎。
其实王明一直想做到保持低调,不能张扬,因为时代开放特性还有社会治安不明朗。
赵德永笑着对王明说道:“明哥,这次打扰你,是因为外汇的事情。我知道你是港资的注资公司,挣的是外汇。我们厂子现在要出口市场创汇,但是机器老旧。希望你能通过香江的关系,替我们购买一批必需的设备,器材配置升级完成,我们会尽快还钱。”
赵德永口气也太大了,你们器械升级改造我出钱,我肯定不干呀,不用你们还钱!因为我也不会借给你!
王明一点都不打磕绊说道:“外汇这块的钱我说了不算,香江购买纺织品器械我也不认识专业的人士。”
赵德永被这么直接的回话,呛得脸色发红。
高大山拉了一下赵德永,抢过话头,然后对王明说道:“王明,你别误会,钱我们自己申请。毕竟我们是千人大厂,上级领导考量这块很有可能会审批外汇下来。企业是生意,绝对不会空口白牙的找人借钱。”
这才是大人说的话,刚才赵德永说的全是孩子话。
但是王明感应到高大山的老谋深算和强烈的成功**,这种人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
王明说道:“那我能帮您什么呢”
赵德永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摆在一旁吃早饭没有再言语。
&n
35章 忐忑
高大山带路,王明和赵德永跟在后面。
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来来回回的搬抬着,赵德永拿着一个口罩递给王明,在纺织厂里,棉纺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有产生粉尘的可能,开棉、混棉、清棉过程中产生粉尘最多,戴上口罩可以保护呼吸系统。
车间里并排干活的人有六七个,以为王明是来检查机器的,也是见怪不怪,眼皮都没抬一下,闷头干自己活。
高大山指着一台机器说,“这是织布车间的拼合成合模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布面进行更换,建国前的老设备了,必须手动”。
王明瞥了一眼,真不怎么样,一看就是古董级别的,不知道那个时代遗留的设备,不过这样的条件也是没办法,王明也没说什么,只是不停的点头答应着。
“这几台机器性能看着就够老吧就这条件,以前可是为祖国建设立了大功的,流的都是工人阶级的血汗。”,高大山有点意兴阑珊的说着。
王明一看是德制得的品牌,几间屋子,也就这么几台设备说得过去,大部分还是靠工人手工操作来回换,问道,“即便是新的器械组装升级,工人也要培训的,文化功底薄弱的恐怕就只能流岗待查了”。
赵德永插嘴道:“那也比现在所有人都半死不活要强。”
如果升级器械,一部分员工就会被淘汰轮换,甚至下岗,这是这个年代所不许的;如果养闲人,这对企业就是一个大负担,也会影响工人积极性;根本就是无解的方法。
看完整个工厂,高大山带着王明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开门看到满满的一橱柜文件,前面是一把硬木椅子,椅子前面的桌子上摆着的石膏像,和散落的文件和钢笔;墙面上俵了几张画框和为人民服务的标语。
王明被让着坐到门口右侧的长椅上,高副厂长沏好茶,给递了过来。王明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看着高副厂长坐下摆手,王明才随着坐下。
高副厂长道:“你都看到了厂子里的基本状况,人气还在,大家对厂子很有感情。大部门操作机器的工人都是有文化基础的,学习也快。
我当然希望你能帮助我们反应一下这里的状况,尽快让我们和林先生达成合作协议。
我相信只要改制完成,前途和前景都会很美好。”
“您放心,我一定尽力做到。”王明
两个人聊了没有几句,有人来汇报工作。王明起身告辞,高大山让赵德永送一下。
出厂的路上,正好看到一个食堂,已经关门时间不短了了,锁上都偶有尘土。
王明心里一动,问着赵德永说道:““德永,厂子里面有食堂吗””
赵德永想了一下说道:“以前有两个,现在就剩一个了,毕竟工期短,工人少,食堂人手太多了浪费。前一阵子食堂的大师傅,夏继儒老爷子也到了退休年龄,正好就把食堂工人转到车间了。”
“夏继儒老爷子住在那里呢”王明直接问道,看着有点迷惑的赵德永再道“我们批发市场缺一个大师傅,所以才问问你。我想请一下有经验的食堂师傅带带新人,让夏继儒老爷子过去帮帮忙,不干体力活,指导一下就可以。”
赵德永说道:“王哥,您可是问着了。夏老爷子在家也犯愁呢,他退休了,退休金少的可怜,厂子效益不好,他儿子到现在没能进厂,他老娘80多岁了,腿脚不好。这一家大小的吃喝,全靠他那一点退休金。他现在就在纺织一厂家属院,是6幢,具体几号我就不知道了。现在找他去食堂,他准去。”
其实食堂大师傅找了几个,都是不怎么愿意来干,别人手里都有铁饭碗,为了挣俩小钱再去其他地方,觉得给老国企丢脸。
王明道:“那我去找他。”
赵德永拦住王明道:“哥,
36章 食堂营业
王明知道家里陆陆续续收了很多东西,老爸申请退休被批下来以后,也没少到回收站去逛游着看看瓷瓶、玉石、铜炉子、字画......只要看着老物件就买了。
连老的官帽椅子,老爷子低调的都买回了一对,王明直夸老爷子眼光好,老爷子也兴致颇高。
老年人退休了,到回收站买东西,花钱很少,没负担,值得鼓励。
买回来东西放好,老爷子有时候还看这方面的书,对比着买回的东西,开始学习。这也算是开始钻研爱好了,王明觉得这样挺好,最起码不会心里空虚。
老爷子进回收站买东西,王明总是提醒他,带上自己买的特意买的帽子和一副眼镜架,尽量遮掩一下,否则被人知道事后落宝,容易被小心眼的人追究。
老爷子一听也是,以后买东西就经常带着帽子和一幅轻盈的眼镜框。
老妈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学做饭,王明专门买了营养学还有菜谱类的书籍。区凤的手艺一天比一天好,看到奶奶进厨房,小军、学宁和小敏就高兴的蹦蹦跳跳的,奶奶做的饭菜准是他们三个爱吃的。
两个哥哥和嫂子有了经验,也经常去看一些老房子,把老家具和屋里摆设一起买。
家里人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安排,热热闹闹的,挺好。
王明早上在家吃完老妈做的早饭,鸡蛋、南瓜小米粥、几个猪肉韭菜的包子。荤素搭配的好,吃着喝着也舒服。
王明最喜欢的就是跟侄子侄女一块抢东西吃,他抢了侄子侄女的东西装着要吃掉,侄子侄女嘻嘻哈哈的再抢过来三叔手里东西赶紧吃掉。后来三个小家伙都喜欢把它拿到手的抢过来吃,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小游戏。三个小家伙乐此不疲,每次都把饭菜吃的干干净净的。
早上老爷子送三个小家伙去上学,顺便去旧货市场看看东西。老妈刷洗碗筷,收拾屋子,考虑中午做什么饭。
王明吃饱喝足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去打电话,让楚家俊从香江带几个纺织机械方面的行家,测评一下纺织一厂,看看能不能投资,这种事情还是专业的人去做比较好。
电话和电报都有人排队,熟人之间开始在聊天。
怎么才能买进口的彩电,怎么才能涨工资,谁有专业文凭,厂里改制升了职,邻居孩子有出息要出国,亲戚朋友摆摊发了大财...
诸如此类。
总之谈到钱的时候,大家都是两眼放光。
王明排队打通了香江电话,说的是粤语,由于王明说的不标准,俩人都听不太懂对方说什么,没办法王明重新发了发了一封电报。
正要出门的时候,一个20多岁年轻人,留着大鬓角,穿着花衬衫,很是时髦。他拍着王明的肩膀指着地上的钱说:“哥们,钱掉了。”
王明一看可不是,自己刚才付钱的时候零钱顺着掉了出来,王明赶紧给人道谢。
那人没怎么在意道:“别客气。”
王明走出电报局,刚回到批发市场,远远地看见赵德永带着一个60多岁,精神矍铄,头发干净利落的老人在批发市场门口等他。走进仔细一看老人身上衣服带着同色布料的补丁,鞋子也是缝过的老土布鞋。
看到王明过来,赵德永带着老人就走了过来。
“王哥,我给您介绍,这是夏继儒老爷子,以前我们食堂的大师傅。夏师傅,这是我跟您提的合资公司的王明,我王哥。”赵德永介绍着“就是批发市场需要人手开食堂,知道您老人家有经验,特意让我去请您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