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妻为大都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蜀中布衣

    按道理来说,崔文卿不过是一从六品检校安抚使,是绝对没有可能让堂堂从三品的经略使纡尊降贵亲自前来延请。

    然一来童州与他关系本就熟络,二来自是看在折昭的面子,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因崔文卿当初所提出发行国债军债之方法,为河东路凑得了大笔钱财,就连如今也依旧是府库充盈,童州投桃报李,自然特别的热情。

    来到雄阔华贵的经略府,看到琳琅满目的山珍海味,闻到清冽飘香的各种美酒,崔文卿不由生出了恍若隔世的感觉。

    也难怪,这十来日赶路一直是吃不饱住不暖,且从未进入城镇歇息,所见的全是被冰雪覆盖的连绵群山,以及蜿蜒不断不知尽头的官道。

    今天进入太原城中,见到这一幕,崔文卿自然有些难以适应了。

    与宴的除了崔文卿、苏轼一行之外,令还有童州之子童擎,以及河东银行副行长吕惠卿。

    童擎心系折昭,对于崔文卿依旧是那副爱理不理的模样,不过在他心中,却对崔文卿的人品能力非常服膺,再也没有昔日那般傲慢之色。

    至于吕惠卿,当这河东银行副行长未及一年,但已经切实体会到了银行行业所具备的得天独厚优势。

    不说别的,就拿以前他担任经略府参军的时候来说,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而已,前去地方州郡,那些刺史知州对他也是爱理不理的。

    然而如今成为河东银行副行长却是不一样,因为河东银行其他什么都没有,就是钱多,而他吕惠卿也被誉为了河东路的财神爷,走到哪里都可谓是众星供月,即便刺史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

    对此,吕惠卿不由对崔文卿生出了一份感激之心,当初若不是崔文卿的提携,说不定在他被赶出经略府衙门之后,已是走投无路了。

    如此厚恩,实在难以报答。

    宴席开始,几人举杯对饮,欢笑连连。

    席间,崔文卿也没有忘记自己乃是河东银行行长,询问吕惠卿银行目前的情况

    吕惠卿一脸激动的禀告道:“崔行长,经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如今咱们河东银行在每个州每个县都已经开上了支行,负责军债国债的发行工作,另外根据你的指示,我们也开始小规模的发行纸质钱币,许多商人都通过我们的银行进行纸质钱币的兑换,都说现在携带钱财非常方便,再也不会如以前那般出现以车装银的事情发生。”

    苏轼隐隐知道河东路发行纸质货币之事,听吕惠卿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吕兄,你们银行的纸质货币面额如何还有,百姓们评价怎样”

    吕惠卿笑着解释道:“依照崔行长的意思,目前纸质货币共有八种面额,分别是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二百两、五百两。商人们要进行大宗物品货款支付时,便可以拿出真金白银,在银行直接兑换银票,其后又将银票支付给对方,对方便可在当地银行取回白银。这么一来的好处不仅是钱财携带大为方便,更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免去沿途雇佣镖局之开销。”

    “至于百姓们使用银票,那就更加方便了




第674章 论货币(下)
    最够稳定物价的,唯有粮食,粮价稳则百价稳定。

    其次便为黄金,历来黄金储备都是一个国家重中之重的事情,而面对货币体系崩溃之时,也只有黄金依旧是硬通货币,放眼全世界均能通用。

    而如今大齐发行纸质货币,所缺少的就是黄金的支撑。

    就比如说倘若齐辽发生大战,百姓们肯定会第一时间前去河东银行用手中的纸质货币换取真金白银出来。

    如此一来,挤兑成风,很容易就会引起银行的崩溃以及货币体系的崩盘,故而崔文卿才未雨绸缪的提出这个问题,希望童州等人能够及时防范。

    听完了崔文卿的耐心讲解,童州露出了深思之色。

    然他毕竟不像崔文卿这般,接触过现代金融知识,只能虚心求教道:“文卿贤侄,不知你对于此事,可有什么高见”

    崔文卿思忖半响,亢声言道:“目前在下尚有三策可以应对即将发生的货币危机。”

    童州双目一亮,颇觉振奋的言道:“好,文卿贤侄请说。”

    “最上之策,乃是朝廷公开承认银票所具备的支付作用,咱们府州发行的银票不论拿到何处,都能够从各地商号钱庄中换来银两。”

    听罢崔文卿此策,童州眉头大皱,言道:“一时半刻,要朝廷同意银票发行全国,只怕是有些困难。”

    崔文卿也知道从目前情况来看,朝廷是不可能答应银票推广发行全国,点头继续言道:“至于中策,乃是在货币体系崩塌之事,朝廷愿意出资挽救,当然,这其中就需要大笔资金了。”

    的确,能够得到朝廷雄厚的资金支持,河东路的货币体系就能够得到极大的保障。

    在他前世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国际大鳄做空港币,zyzf当机立断,以雄厚的资金支持,才保住了香港经济。

    然听到崔文卿的话,童州依旧摇头,叹息都:“目前朝廷用钱的地方还较多,若非生死存亡之时,想要朝廷提供资金支持,谈何容易!”

    崔文卿暗叹一声可惜,脸上神色有了几分严肃,言道:“既然如此,那就是用下策了,这段时间可尽量减少银票的发行,并暗中回购老百姓手中的银票,保持真金白银的主要货币流通地位,争取将有可能的冲击将至最低。”

    见到崔文卿稍加思索就想出了三策,旁边默然而立的宁贞不由大感惊诧,不由暗忖道:没想到这小贼平日里看起来吊儿郎当,居然还能够设想出纸质银票这种东西,且还能想到办法,连河东路经略使都为之叹服,怪不得这次能够临危授命,前去隩州平乱了。

    童州想了想,点头道:“倒是着下策还算可行,本官会及时与折大都督进行商量,另外河东银行方面,还请文卿贤侄进行安排。”

    崔文卿笑道:“河东银行方面经略相公大可放心,不过目前我职司隩州安抚使,要前往隩州平定骚乱,至于河东银行的事务,就由惠卿兄全权负责便可。”

    吕惠卿早已经熟悉了银行的各种业务,听到崔文卿的吩咐,立即点头道:“好,在下一定会按照两府以及崔行长的命令去做的,尽量减小风险。”

    待商谈完货币之事,童州这才笑道:“另外还有一件事,须请文卿贤侄帮忙才是。”

    崔文卿慷之大慨,笑道:“经略相公但说无妨。”

    童州转头看了一直喝着闷酒的童擎一眼,脸上泛起了几丝无奈的笑容,言道:“犬子童擎生性顽劣,一直让本官大是头疼,倘若方便的话,本官相请文卿贤侄带他一并前去隩州历练一番,不知文卿贤侄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童擎微微一愣,随即讶然发问:“爹,你想让我去隩州!”

    童州点头道:“不错,隩州骚乱,正是大丈夫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时,若你能够给跟随崔大人



第675章 抵达隩州
    太原离隩州足足还有五百里路程,马队又是行了七八天,方才赶在二月开春进入了隩州境内。

    时当初春时节,隩州大地已经从冰封雪冻中苏醒过来。

    可见官道两旁冰雪消融,草木泛绿,流水淙淙,就连拂过脸庞的微风,都有了几分温暖之色。

    隩州位于北疆,加之大唐末年天下大乱,燕云十六州被辽人长期占据之后,隩州已是成为了真正的边陲之地,也是大齐对抗辽国的前沿阵地。

    而隩州本属于振武军的势力范围之内,振武军一直在隩州驻有重兵,且多有关隘要塞扼守咽喉要道。

    从前的隩州战乱颇多,导致人烟非常稀少,像模像样的城池也没有几座,然去岁朝廷共迁十七万江南路灾民前来隩州安置,使得此地终于有了几分人间气息。

    崔文卿手搭凉棚遥遥观望,官道两旁,有着一片片新建的田舍村落,阵阵炊烟直上蓝天,在蔚蓝天空的映承之下美得让人心醉。

    在进入隩州境内之前,崔文卿已经收到了振武军大都督府传来的文书,说是折昭刚抵达了府州之后,又率队前往了隩州州府所在的河曲县。

    对于折昭的敬业,崔文卿暗感敬佩,然他并不急着前去面见折昭,毕竟此行的目的乃是为了解决隩州乱象而来,伟人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闪舞故而他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调查了解隩州内乱情况,以便再行定夺。

    带着这样的想法,崔文卿一行进入了来到隩州之后的第一座县城——保德县。

    保德县地处黄河东岸,离西面的府谷县,相隔不过百来里,两县更是隔着黄河遥遥相对。

    吕梁山余脉从这片高原上纵横而过,被从云中奔涌而下的黄河拦腰斩成了两截,使得保德县依山畔水,地理位置自是极好。

    崔文卿一行进入保德县城门的时候,正值正午时分,崔文卿吩咐领军小校带领骑队就近驻扎,自己与苏轼等人则带上几个亲卫,进入了城池当中,

    不过让人惊奇的是,城门口居然没有把守的卫兵,也没有任何人前来察看照身,就这么让他们一行轻而易举的堂而皇之进城,松懈得实在是令人大觉匪夷所思。

    对此,崔文卿眉头深皱,吩咐一名亲卫前去街边打听,才得知有乱民包围县衙,把守城门的卫兵奉县令之令,前去把守县衙抵抗乱民去了。

    得知如此情况,苏轼大感惊讶,言道:“文卿兄,据说保德县还是隩州大县,没想到治安情况居然恶化到这样的地步,堂堂县衙居然也被乱民门包围了难道振武军大都督府就不管么”

    崔文卿脸色凝重的开口言道:“苏兄有所不知,按照朝廷规定,隩州军政属于振武军管辖,而民政还是由朝廷管理,只不过振武军大都督府对于民政官员的任免,有着较大的提名权力而已,而朝廷一般也不会反对振武军的提名人选,所以说除非是发生了乱民暴动,振武军才会进入城市平叛,至于乱民生乱,一般也交由县衙处理便可。”

    苏轼明白了过来,忧心忡忡的言道:“管中窥豹,由此可见隩州一带乱民纠纷实在是麻烦重重啊。”

    崔文卿淡淡笑了:“若不困难,岂能体现咱们此行之任务艰巨苏兄,凭借咱们两人的聪明才智,难道还解决不了一州之骚乱不成男儿在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纵南海折翅,又有何妨!”

    此话虽是鼓励苏轼,然崔文卿也有鼓励自己之意。

    而且苏轼可是历史名人,在怎么说也有几分真才实学,有他相助,崔文卿自然是信心大增。

    苏轼双目一亮,被崔文卿这番话激起了心头豪气,扬鞭大笑道:“哈哈,好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文卿兄说得对,今日就让这隩州,成为你我兄弟二人建功立业



第676章 昏庸县令
    稍事沉吟,老翁才轻叹言道:“公子你有所不知,老朽乃是江南道苏州人士,因前岁江南路水灾,故而朝廷将我们迁移到了隩州来安置,这隩州之地说起来也算不错,荒田甚多,也便于耕种,只要年景不错,温饱绝对不成问题,原本老朽已经安心了在这里养老,只是突然听到别人提及,说是今年辽国将会大举进攻我朝,而作为前沿阵地的隩州也会狼烟四起,兵戈杀伐。”

    说到这里,老翁又是一叹,脸上出现了忧心忡忡之色:“小老儿生于江南,此生从未经历过战事,没想到在这隩州,居然要面临敌国的入侵,据说那些辽人乃是以人头多寡来评定军功,每到一处都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吾等百姓之头颅,也会被他们割去计功,小老儿还想多活几年,故而特来县衙申请,看能不能返回江南。”

    “果然是因为想要返回江南啊!”崔文卿和苏轼对视一眼,都在心里默然一句。

    百姓们想法美好,但现实却是残酷,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朝廷是绝对不会再让异地安置之民返回江南居住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让异地安置之民回去的话会消耗大量资金,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江南路救灾尚在自顾不暇当中,岂有多余的余力来安置百姓!

    崔文卿环顾周围一眼,言道:“老丈,这些百姓们前来县衙的目的都是与你一样么!”

    老翁点头道:“大部分如此,然也有小部分百姓想要求见县令叶长春,各有诉求罢了。”

    苏轼问道:“那既然如此,为何这叶县令却不让你们进去呢”

    闻言,老翁双目一瞪,失笑道:“公子啊,你当这县令是大街上的路人,相见就能见的么不瞒你们,连起今日,老朽已经前来了十来天时间,除了开始的时候叶县令露过一面,其他时候都是缩在县衙内呆着,根本就不出来见我们,有几个年轻后生见状不服,选择硬冲县衙,谁料叶县令便下令军卒将他们抓了起来,狠狠杖责二十大板方才让放过他们。”

    宁贞眉头一皱,冷笑道:“好个昏庸县令,居然躲在县衙内不见百姓,实在荒谬至极!”

    崔文卿知道按照齐律规定,若无什么特殊情况,只要有百姓前来县衙申冤亦或是诉求,县令都必须立即升堂询问。

    更别提如今这么多的百姓聚集在外,要求面见县令了。

    如今这叶县令不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且还令人惩治了几个年轻后生,如此方法,自然会令百姓们心生不服。

    正在崔文卿心念闪烁间,旁边又一个中年男子插言道:“我倒是听别人说,这叶县令乃是当朝权贵的门生,根本就不怕咱们这些百姓,而且据衙门里的人讲,似乎最近朝廷派遣了安抚使前来隩州处理情况,叶县令是准备将保德县的烂摊子交给安抚使处理,而他自己则向州府递上报告,换作他处任职,躲开这一片浑水。”

    一席话听得苏轼勃然色变,瞬间怒声言道:“居然有这种事情,这叶县令也太过无耻了。”

    那中年男子叹息道:“人家是官,吾等为民,能有什么办法如今咱们只有期盼新来的安抚使大人乃是为民作主的好官,替我等斗升小民主持公道了。”

    此话落点,苏轼、宁贞以及荷叶苏三的目光全都不由自主的朝着崔文卿脸上望去。

    崔文卿略一沉吟,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对着老翁以及中年男子镇重其事的言道:“会的,我相信安抚使一定会为大家主持公道!”

    &nbs



第677章 教训县令
    另一头,宁贞在心内狠狠的骂了崔文卿几句,继而一声轻叹,却没有违背他的意思。

    其实说起来,倘若宁贞自己不愿意,即便是崔文卿,也不可能勉强她作什么事情。

    然而见到崔文卿遇到麻烦之时,她又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坐视不管,于是乎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

    “唉!你真是当衙役当傻了!”

    宁贞哭笑不得的拍了拍自己的螓首,左右打量一番,身形异常利落的钻入了一条小巷之中,仔细察看,确定里面便是县衙之后,一个轻轻纵跃就翻了进去。

    院内乃是县衙后堂的方向,宁贞藏身在树冠之上稍事等待,确定没有岗哨之后,这才顺着小道朝着后堂掠去。

    按照她对县衙的了解,一般县令未在公堂上面问案,那就多半在后堂内歇息。

    步过月门洞,宁贞刚走的没几步就听见了一阵莺歌燕语之声,更有丝竹管弦等乐器不绝于耳,唱得乃是京城中流行的曲调。
1...156157158159160...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