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妻为大都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蜀中布衣

    按道理来说,取得这么好的一块土地,陆氏理应对朝廷感恩戴德才是。

    然也不知道为何,这次提出返回江南,陆氏乃是最为坚定的一个,崔文卿实在不明白为何陆氏还这样不满足,难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不成

    带着这样的疑问,马队已经拐上了通往陆氏庄院的夯土小道。

    可见小道两边全都是开垦得甚是规整的耕田,许多农人正躬身其中种植小麦大麦,可闻山歌声声,耕牛哞哞,实乃一片火热的场景。

    崔文卿本是农村出身的孩子,见状不由想起了当初幼时在农地里干活的情景,一时之间不由感概中来,满是怀念。

    &




第七零一章 赋税的问题
    小道之上,几人策马慢行,马蹄声亦是不疾不徐。

    崔文卿继续开口道:“既然是开国郡公,想必宁护卫家中也有田畴食邑吧”

    这一点宁贞自然知晓,点头言道:“昔日开国论功,太祖皇帝曾赐在下祖父良田千亩,就在离洛阳城不远的黄河岸边。”

    “那你可知你们所有的这片田地每年缴纳赋税几多”崔文卿又是一问。

    宁贞想了想,言道:“我曾听爹爹说过,似乎是每年粮食所产的一成半,也就是说,每收获十石粮食,需要缴纳赋税一石五斗。”

    崔文笑问:“那你可知平常百姓需缴纳多少赋税”

    对于这一点,不了解情况的宁贞自然是懵逼的,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崔文卿打了一个响指,转头对苏轼笑语言道:“苏兄,请你来告诉这位不知柴米油盐的宁护卫,咱们大齐农人须得缴纳多少赋税。”

    苏轼忍俊不禁的点了点头,向着正对着崔文卿怒目而视的宁贞言道:“按照目前朝廷赋税规定,寻常农人需缴纳所收粮食的四成,也就是说,每收十石粮食,农人需要缴纳赋税四石。”

    苏轼的话音刚落,宁贞顿时就惊讶了,一双好看的柳眉也是挑的老高,露出了一个不能置信之色。

    苏轼也没有待她发问,继续轻叹解释道:“开国郡公之所以只需要缴纳一成半的赋税,乃是因为朝廷对于功勋大臣在赋税方面本就有优惠,延伸至地方州郡,一些豪门大族,当地功勋人家亦或是受到恩泽的家族,在赋税方面均会有着不小的优惠。”

    崔文卿开口问道:“李师爷,目前陆氏赋税几多”

    李师爷显然提前做足了功课,想也不想就如数家珍的言道:“启禀崔大人,江东陆氏乃江左豪门大族,又是江南四大豪族之一,按照当初朝廷与陆氏族长的约定,陆氏赋税为两成。”

    “两成,实在很可以啊!”崔文卿叹息一声,继续言道,“这些农人之所以甘愿成为陆氏的佃农,乃是因为成为佃农之后,便可以享受朝廷的两成赋税,当然,陆氏也会对佃农收取一定钱粮,但铁定比朝廷收取的赋税要低得多,故而农人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成为豪门大族的佃农。”

    宁贞终于听明白了,讶然道:“这么一来,原本属于朝廷的赋税岂不是落入了这些豪门大族的手中面对如此乱相,为何朝廷却不整治”

    “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太难。”苏轼摇头轻叹道,“先不说这等赋税方法目前已经实施了数百乃是上千年之久,更改太难,单说简单的一句话,农人们成为佃农全都是心甘情愿,而朝廷必须取得遍布于全国各地的豪门大族支持,此等规则,就更改不得。”

    “对!”崔文卿点头言道,“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好:千年的世家,短命的王朝。就拿曾经名震遐迩的七宗五姓来说,全都是从汉末延续而来的千年家族,在隋唐之时咱们博陵崔氏更是成为了七宗五姓第一,说句不好听的话,可谓是天下公卿出我门,崔氏子弟皆进士,朝廷所依赖的便是士人治国,而因世族豪强垄断了知识文化,故此当时即便是实行科举,进士也几乎来自于世家大族,寒门学子想要通过科举入仕,虽然是有机会,然却比登天还难,而朝廷既然是由代表着世家大族利益的官吏进行把持,那就意味着在制定政策



第七零二章 陆氏族长
    片刻之后,陆氏朱门打开,走出来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当先一位黑衣皓首,精神矍铄,走到崔文卿身前拱手作礼道:“草民陆西东,见过崔安抚使及各位大人一行。”

    崔文卿坐在马背上坦然自若的受此一礼,也不下马,似乎颇显倨傲。

    见这少年大人如此不尊敬陆氏,在场陆氏中人不由微微色变,显然觉得受到了屈辱。

    而见到崔文卿如此行径,苏轼也是暗感奇怪。

    要知道他所认识的崔文卿,可是一个礼贤下士,从来都没有丝毫架子的人,岂会在登门拜访江东陆氏之际,作出这样失礼于人的举动

    即便是折昭亲来,面对江东陆氏,相信也会是有礼有节,不会有丝毫怠慢的。

    这其中因由,便是因为江东陆氏乃是传承了千年的大家族,门第很高暂且不说,门下子嗣中也多有出将入相者,昔日大唐盛世名臣陆瑾,便是来自江东陆氏。

    眼下崔文卿如此做派,只怕是事出有因了。

    正在苏轼猜测不定当儿,崔文卿马鞭遥指询问道:“莫非老翁便是陆氏族长”

    自称为陆西东的皓首老者显然感觉到了屈辱,眼眸中闪烁出了一丝愤懑之色,然他忍耐力极好,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口气却冷淡了下来:“启禀崔大人,草民并非族长,乃陆氏族老,陆氏族长正在正堂内恭候大人。”

    崔文卿知道所谓的族老,便是指族中较为有声望之人,一般都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这位陆西东既然为族老,相信在陆氏中的影响力理应不低了。

    心念闪烁间,崔文卿道得一声好,这才翻身下了马背,一行施施然的进入了府门当中。

    乘着行走的空当,苏轼觉得有必要提醒崔文卿几句,走到他的身边压低嗓音道:“文卿兄,陆氏乃豪门望族,即便是宰相亲至,对其也是有礼有节,你若如此藐视他们,只怕会有些不妥。”

    闻言,崔文卿一笑,言道:“放心,山人自有妙计,苏兄你等着看好戏便可。”

    见崔文卿一脸笃定的模样,苏轼这才放下心来,露出了释然的微笑。

    倒是旁边宁贞乜了崔文卿一眼,暗自冷哼道:这小贼老奸巨猾,也不知又在盘算什么阴谋诡计,江东陆氏只怕是有难了。

    脚步声急促,在陆氏中人的相请下,崔文卿等人登堂入室,进入了陆氏正堂之内。

    这间正堂乃是去岁新搭建而成,相比起崔文卿所见过的豪门大家正堂,少了一些奢侈富贵,多了一股粗狂简单,倒是印证了这支陆氏旁支并不富裕之言。

    而在正堂正北面的匾额上,所写的乃是“耕读传家”。

    此字写得是力透纸背,龙飞凤舞,颇有几分放荡不羁,飘逸如仙之感。

    再看落款,所留的乃是“陆瑾”之名。

    霎那间,不仅是苏轼宁贞,就连崔文卿和童擎,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江东陆氏陆瑾,那可是终唐一代最是了得的文武能臣,他所留下的家训自然难得宝贵。

    待看罢匾额上的字迹之后,崔文卿这才有机会环视堂内场景,只见正北面正立着一个大概双十年华的女子,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尤为显眼。

    此女虽然生得相貌普通,然胜在眉宇间有着几分坚强刚毅的英气,一看就知道乃是个性坚强之辈,望之就令人过目不忘。



第七零三章 精彩说辞
    正堂之内,双方肃然而坐。

    崔文卿端起热茶轻呷一口,示意对主人的尊敬之后,这才放下茶盏微笑言道:“陆族长,相信你对本官前来的目的很是清楚了,咱们今日就打开窗户说亮话吧。”

    见到崔文卿开门见山就提及此事,陆若萱微微有些错愕,显然有些不习惯崔文卿这样单刀直入的交谈方式。

    稍作沉吟,陆若萱淡淡笑言:“崔大人乃是备受官家以及安石相公看重的英锐大臣,加之又是折大都督的夫君,今番你能够纡尊降贵的前来陆府登门拜访,相信也是抱有极大的诚意,对此,小女子深表感谢。”

    闻言,崔文卿心内登时一凛。

    这个陆若萱对他调查了解得非常清楚啊,居然连他备受官家以及王安石器重之事都知道,而且又知道他乃折昭的夫君,比起那位懵懂无知的保德县县令叶长春,此女也算是聪慧过人了。

    说罢简单的场面之话,陆若萱继续言道:“昨天崔大人在县衙门外慷概陈词阐明大义,可谓是句句中肯,引人深思,小女子听罢之后,也是慷概良多,一夜未眠,今日能够与大人你这样面对面的交谈,实乃一件幸事。”

    崔文卿皱眉言道:“那不知陆族长有何打算”

    陆若萱轻叹一声,言道:“陆氏乃江东望族,我族虽为旁支,然在苏州一带也算是小有名声,只可惜的是前岁洪灾,陆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我族族长更是葬身在了水灾当中,无可奈何之下,所以才暂时前来隩州安置,目前我族一切事务都已经恢复正轨,而江南路那边,宗主又派人联系说陆氏已经从大灾中恢复过来,希望我们能够回去,因为如此,我们才决定离开隩州返回江南。”

    听到这番说辞,崔文卿眉头皱得更深,竟有了道道清晰的沟壑,沉吟半响方才开口道:“陆族长,当初朝廷异地安置之前,曾有言在先,异地安置之民在所安置之地落地生根,不再返回原居住之地,当时对于这样的规定,灾民们也都表示了认同,你们岂能这样出尔反尔,在这个时候提出返江南呢”

    陆若萱露出了一个抱歉的表情,言道:“崔大人,你说得我都明白,当时我们之所以前来隩州,也是迫于无奈而已,如今江南路一切都已经恢复正常,我们陆氏旁支也不可能背井离乡在隩州落地生根,而且陆氏宗长也下令我族返回江南,此番种种,小女子身为族长,通盘考虑之后,才做出了返回江南路的决定。”

    闻言,崔文卿神情一冷,显然有些生气了,冷冷言道:“陆族长,尔等此举,与过河拆桥何异”

    陆若萱歉意言道:“崔大人,你的意思我很明白,然也请你体谅到我们的难处,时也势也,江东陆氏岂能刻舟求剑乎!”

    “啪!”的一声大响,竟是崔文卿脸色阴冷的拍案而起,冷笑言道,“好一句岂能刻舟求剑,好一个背信弃义的陆氏,你们可知江东陆氏这么一走,不知将会有多少世族跟随你们离去,又有不知道多少依附于你们佃农随你们而去,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们这一走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异地安置之策形同虚设,朝廷的初衷也会为之落空。”

    陆若萱亦是站起身来,作礼言道:“崔大人,陆氏只管自己的事情,别人



第七零四章 无赖之法
    妻为大都督第一卷第689章无赖之法沉默的气氛在正堂内久久持续着。

    陆若瑄心内也在久久犹豫挣扎着。

    崔文卿的这番话可谓是晓之大义,动之真情,站在陆氏的立场上,似乎的确没有拒绝的道理。

    然在陆若瑄心中,却也隐藏着一份不为外人说道的苦楚。

    故而她实在不能答应崔文卿的要求。

    心念及此,陆若瑄嘴角划出了一丝淡淡的苦笑之色,一声轻轻的叹息声之后,笑容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她望着崔文卿,正色言道:“崔大人,你乃是最好的说客,所言非常中听,我差点都被你说动了,然……陆氏离去乃不容阻拦之事,故而,还请你见谅了。”说完,又是对着崔文卿深深一礼。

    闻言,崔文卿怒极反笑,言道:“看来陆氏真的是主意已定啊,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陆若瑄点头道:“对,还请大人成全,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下旬就准备收拾行李离去。”

    崔文卿笑微微的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祝陆氏一行千人,一路顺风了。”

    听到此话,陆若瑄不由为之一愣,没想到崔文卿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了。

    而旁边的苏轼也为微微吃惊,然他心知崔文卿可不是那种轻言放弃之人,崔文卿这么说必定有所谋划。

    果然,崔文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地一笑,言道:“不过昨日保德县县令叶长春已经被本官免去了官职,陆氏想要衙门开据出行路引,只怕有些麻烦。”

    崔文卿口中的路引,乃是齐律中的一项规定: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衙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

    在重要的关津渡口以及进入中原的每一座城池,把守军士都会察看来者路引,若无路引或与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的。

    通俗点来讲,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

    目前陆氏已经在隩州安居,在朝廷的户籍上,也属于隩州人士,倘若无路引离开隩州前往江南,只怕还未出隩州境内,已经被全部抓回来问罪了。

    故而路引之物对陆氏来说实乃不可或缺,故听到崔文卿直言,陆若瑄微微色变。

    她略一思忖,正容言道:“崔大人,昨日免去叶长春官职之时你曾说过,将由你暂时代理保德县事务,我们找你开路引难道不行么”

    崔文卿一脸笑意的打着哈哈道:“哎呀,最近本官可是太忙了,时常须得走东窜西前往各处了解情况,又须得处理积累如山的公务,岂有余力为你们开局路引”

    旁边一直默不出声的陆西东哭笑不得的言道:“崔大人,为我们开据路引最多耽搁你半刻钟,相信也不是太麻烦吧。”

    “麻烦!怎么不麻烦!”崔文卿脸膛一沉,“你们陆氏族人有千人之数,官府首先须得正确勘验每个人的身份,以免有什么江洋大盗啊,敌国奸细啊这些的潜伏其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说完之后,他对着苏轼义正言辞的开口道:“苏副安抚使,本官所言的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可是马虎不得,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做如何”

    苏轼颔首道:“大人,下官一定遵从你的吩咐,尽快完成这次任务!”

    &nbs



第七零五章 黄昏杀戮
    及至崔文卿走远,陆若瑄才是一声轻轻叹息,眉头深深蹙了起来。

    这时候,陆西东走上前来,无不担忧的开口道:“族长,这个崔文卿,看起来似乎并不简单呐,居然选择用如此无赖的方式要挟咱们就范,实在卑鄙!”

    陆若萱点头言道:“是啊,此人不仅备受官家以及王安石的重视,更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的夫君,我族无官无职,且返回江南路之事本就失之道义,他自然会百般阻拦,不会轻易放行,如此一来,实在游戏麻烦了。”

    “难道……”说到这里,陆西东神情更是忧心忡忡了,“我族真的只有与那些妖人合作一途可走么!”

    闻言,陆若萱嘴角溢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言道:“令之身染痼疾,非明教妖人的药石无以治病,光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已经受制于明教了,难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不成”

    “可是族长……咱们江东陆氏好歹也是千年大家族,若受制于这些反贼乱党,只怕是有碍家声!”
1...159160161162163...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