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为大都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蜀中布衣
虽则崔文卿乃钦差大臣,检校隩州安抚使,然若轻视民冤,藐视民意,那就已经完全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上。
想到这里,陆若萱暗叹一声真是愚昧,原本对崔文卿的些许敬意也烟消云散,他总归是太过年轻了啊!
于是乎,陆若萱示意手下安抚四周,待到百姓们的声音渐渐平息下来之后,她这才对着城楼上的崔文卿高声言道:“崔大人,照你这么说,那你是准备无视我们的交农之请了”
“对!”崔文卿点点头,的再次肯定道,“陆族长,不管如何,返回江南路都是不可能。”
闻言,陆若萱冷笑道:“既然崔大人你无视这万余百姓的交农之请,那好,我们只有将请求禀告朝廷,相信朝廷一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折昭一听此话,顿时暗怒,也有着深深的担忧。
虽则朝廷也不希望异地安置之民返回江南路,然发生了交农这么大的事情,安知
第699章 惊世憾俗之法
城楼之上,崔文卿卓然而立,恰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长城一般,面对着前面黑压压的百姓。
“我知道,诸位父老乡亲都是受到了大家族的裹挟才来交农,错不在你们,也很明白你们是绝对不可能放弃佃农之身,舍弃低廉的粮税选择留在隩州……”
听到崔文卿这一席话,百姓们心头的愤怒渐消,全都目不转睛的望着他,静待下文。
说到这里,崔文卿的嗓音渐渐转为了高亢:“所以,我想到的一个办法,准确说来,非是办法,而是我崔文卿用自己的官场前程,用自己的项上人头,为大家作一个承诺,那就是这次前来北地四州安置的江南路异地安置之民,全都免除赋税五十年!这五十年内朝廷永不征税!”
话音落点,全场响起一片倒抽凉气之声,百姓们面面相觑,却又难以相信,然崔文卿的嗓音却是清晰的响彻在他们的耳边,一时之间,他们都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听错了,毕竟千百年来,何有王朝会免除粮税一说。
崔文卿也只有自己这个办法太过惊世骇俗,所以他再次肯定重复:“诸位父老乡亲,你们没有听错,本官说的是免除异地安置之民赋税五十年!”
“哗啦”一声巨大的骚动之声,恰如钱塘海潮陡然来临,带着千倾巨浪般卷过了黑压压的人群,整个天地瞬间就被惊呼惊叹的嗓音所填满了。
“免除赋税且还是免除赋税五十年!”
何其震撼!何其匪夷所思!也何其惊世骇俗!
从华夏大地有史记载一来,赋税一直都是朝廷聚财的主要手段。
千万百姓恰如蝼蚁一般,在各自的土地上努力耕种,每年收获粮食之后,按照朝廷规定的赋税,缴纳一部分粮食给官府。
恰如聚沙成塔,堆土成山,从各地收拢而上的粮食,便成为了朝廷钱财的基本保障。
故而九品中正制之前的秦汉以及春秋战国,衡量官员等级便是以俸禄多少石为标准,所谓的“石”便是粮食的计量单位。
到得如今大齐,虽则商业税逐渐兴起,在赋税收入中占据着一定比例,然农业税依旧占据朝廷每年中收入的七成还多,可以说,农业税也是大齐赋税的根本。
历朝历代虽在天灾有过减免过灾民赋税之事,然也多为一年两年,最多也没有超过三年。
没想到崔文卿一开口,就减免异地安置之民赋税五十年。
五十年几乎等同于一个甲子,足可令一个呱呱落地的婴童变作老态龙钟的老人,免除五十年的赋税,将为异地安置之民带来难以想象的福利。
而且听崔文卿的意思,不仅仅是耕种农人的农业税,就连异地安置之后从事工匠商贾等业的百姓,也会得到五十年的赋税减免。
此话带来的震撼还在久久持续着。
人群当中的折昭已经完全被崔文卿突如其来的这番言语弄得呆住了。
按照折家与齐太祖曾经的约定,折家归顺大齐之后,府州、麟州、隩州、丰州名义上归为朝廷管辖,然在赋税方面,则是全部由折家开支。
这笔赋税最为主要的,便是用于振武军的开支,其中粮税更是确保振武军军粮所在。
如今崔文卿狮子大开口,直接免除北地四州七十余万百姓五十年的赋税,也就是说五十年内,这七十万人不会上缴一文赋税给折家。
&n
第700章 顺利解决
保德县外,声浪如潮,人声鼎沸。
崔文卿默默然的注视着下面的一切,及至声浪稍消之后,这才压了压手示意百姓安静下来,高声言道:“诸位父老乡亲,现在本官已经阐明了朝廷政策,免税五十年的机会可谓是非常难得,是走是留悉心尊便,愿意留在隩州的百姓,就请你们放弃交农,收回自己的农具,朝廷以及隩州官府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喊声落点,百姓们又是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
不消片刻,终于有百姓走出了人群,来到那座农具小山旁拿起了一副农具,虽然他无法找到原本自己所交农的农具,但只要看起来差不多就行。
有了第一人,很快第二人、第三人也是走出,渐渐,越来越多的百姓鱼贯而出,恰如黑压压的潮水陡然分出了道道细线,而那座农具小山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减少。
除了部分大家族最是紧密的族人,至少有九成九的百姓都已经拿回了自己的农具,也没让崔文卿吩咐,全都兴高采烈离去。
见状,崔文卿暗暗松了一口气,再看城楼之下,就只剩下了百余不愿意留在隩州之人,而这些人都是大家族族人,最中间的赫然便是陆氏族人以及陆氏族长陆若瑄。闪舞
此时此刻,陆若瑄已是面如死灰,娇躯颤抖得犹如秋风中的落叶,若非她生性坚强,说不定就要软瘫在地。
崔文卿心知不可能劝得陆氏这些人回头,冷哼一声也没有再说上一句话,与苏轼一道下得城楼而去。
城外,折昭一双好看的娥眉紧紧蹙起,及至多久方才一声喟叹,打马一鞭带着护卫骑队也是入城而来。
回到县衙,崔文卿和苏轼在堂内坐定饮罢一口热气腾腾的酽茶,对视一眼,却是相顾苦笑了。
稍作沉吟,苏轼轻叹言道:“文卿兄,咱们免税可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认可,如此一来,只怕会有些麻烦。”
崔文卿点头道:“是啊,若不能想出后续解决之法,朝廷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但是文卿兄……就你所想得那些增加隩州钱财收入的办法,能成功么我怎么感觉有些不靠谱似的。”
“放心吧,只要咱们能够以此实施,别说是隩州原本的赋税收支,就连多余的钱财我都能赚回来。”
见崔文卿如此自信,苏轼莫名其妙也生出了一份信心满满的感觉。
他所认识的崔文卿,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商奇才,不说别的,光是崔文卿玩闹一般所经营的那间阿玛尼服饰店,就已经成为了洛阳城内生意最是火爆的店铺。
不知有多少达官贵族家中的贵妇仕女,为求一件旗袍不惜耗费千金,这与崔文卿卓越的经商能力以及高超的商业手段,是完全分不开的。
安知崔文卿不能凭借他所想到的那些妙法,为隩州获得巨大的钱财收入。
正在苏轼悠悠思忖间,突闻外面马蹄声急,似有一支马队直冲县衙而来。
尚未等崔文卿和苏轼回过神来,突闻把守门外的卫士高亢宣呼:“振武军大都督、上柱国折昭驾临保德县。”
“呀娘子来了!”崔文卿愣怔一下之后顿时露出了欣喜之色,对着苏轼笑吟吟的言道,“苏兄,咱们一道前去迎接折大都督到来。”
此乃官场迎送之礼,苏轼自然不会拒绝,点点头跟随着崔文卿一道迎出了正堂。
刚走入前院,可见折昭已经是绕过了影壁,步履轻快而来。
见状,崔文卿连忙迎了上去,颇觉惊讶的笑道:“娘子,你怎么到保德县来了”
虽然心头满是焦急,折昭依旧露出了笑意:“听闻夫君遇刺,我自然要来保德县看看,然没想到刚至城外,就见到了百姓交农之事。”
&nb
第701章 养猪致富(上)
保德县县衙正堂之内,崔文卿、折昭、苏轼三人各坐八仙桌一端,话题渐渐展开。
折昭心内疑惑深深,张口就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夫君,你究竟有何妙法,可以提升北地四州的钱税收入莫非还是准备依靠河东银行发行贷款聚财乎”
崔文卿笑着摇了摇手,言道:“娘子,银行之业所赚取的钱财虽然很多,然却无法保持五十年内持续不断的收益,且银行业所富的乃是朝廷,而非百姓,故此,我又想到了三条生财之法,可以为北地四郡的百姓,特别是江南路异地安置的百姓获得巨大利益。”
苏轼哈哈笑道:“文卿兄妙计连连,还不快快为我们拆解一番这三条妙计为何”
折昭轻轻点头,虽没有开口,然炯炯目光却是盯着崔文卿不放,自然是静待下文之意。
崔文卿也不多说言语,直截了当的开口道:“我说想到的这三条办法,全都是为百姓们设想,先说第一条,便是发动百姓们养猪致富。”
“养猪致富”苏轼和折昭同时一惊,露出了不解之色。
崔文卿口中的“猪”乃是百姓们较为通俗的叫法,而在官方语言中,“猪”一般叫作“彘”,亦或是“豚”,均是代表猪的意思。
自两晋南北朝之后,养猪业渐渐兴起,特别是在南方百姓的家中,也有人会养猪。
然因猪肉腥膻搔臭,故而猪肉被誉为是贱肉,价格也是非常便宜,寻常富贵人家根本就不会吃猪肉,而猪肉通常都是那些穷苦百姓打牙祭时偶尔吃一点而已。
就拿目前大齐来说,主流肉食还是以羊肉为主,至于猪肉虽然也有贩卖,然数量极少,且完全上不得台面。
故而当听到崔文卿所养猪的时候,折昭和苏轼都是一幅惊讶之色。
崔文卿心知这个时候的猪肉不会被如折昭苏轼这样的贵胄人士所接受,笑了笑再次肯定言道:“对,我说的的确是养猪致富。”
折昭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好气又是好笑的言道:“夫君,先不说猪肉非是咱们大齐人惯吃之肉,单是这猪肉的味道,就令人难以下咽,百姓们若是大规模养殖,岂不非常愁销路,何谈能够为之致富!”
“对,”苏轼满是忧愁的点头道,“文卿兄,猪肉这东西虽然我从未吃过,然却听很多人说过,这类肉食乃下作之食,只有那些穷苦人家吃不起牛羊肉时,才会稍事吃上一些解馋,而我们大齐养猪的百姓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能够凭借养猪致富呢”
崔文卿笑道:“两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猪肉的味道并不难吃,相反,还非常不错,而目前猪肉之所以会带上腥膻搔臭的味道,乃是百姓们尚未掌握骟猪的技术。”
“骟猪何意”折昭听得不明不白,连忙开口询问。
听到折昭这个问题,崔文卿多多少少有些尴尬,言道:“所谓的骟猪,通俗点来讲,就是阉割去势,就如同将一个正常的男人变作太监那般。”
&
nbsp; 话音落点,苏轼陡然觉得胯下一紧,顿时凉悠悠一片,被崔文卿突如其来的这句话弄得呆住了。
而折昭毕竟是未经人事的少女,乍听此言娇靥顿时腾升出了两朵动人的红晕,羞得几近无地自容。
一时之间,正堂内的气氛多多少少有些尴尬。
崔文
第702章 养猪致富(下)
的确,崔文卿所言太过震撼。
先不说去势之后的猪肉味道究竟是否如他所言,单说他有能够让猪仔十月长到两百斤的方法,便令人大觉不敢相信。
毕竟,这可是增加了足足一倍啊。
这么说来,重量能达到两百斤的一头猪,几乎相当于七八只羊的重量了。
若猪仔去势之后没有那种难吃的怪味,且肉质鲜美可口,不用问也一定会对传统羊肉造成巨大的冲击,百姓们养猪致富说不定还真能成功。
心念及此,折昭和苏轼都是大觉振奋,他们深知崔文卿的为人,也明白崔文卿绝对不会危言耸听。
折昭当先表明态度道:“夫君,既然你这样有信心,那咱们就不妨试一下。”
苏轼点头道:“对,羊肉昂贵猪肉低廉乃是惯常之象,若是能够以此扭转猪肉的贱肉之名,倒也是一件不错之事情,而且还有一点,倘若今后家家户户依照文卿兄之法养殖猪仔,穷苦百姓也能经常吃肉的梦想也能变作现实,可是一件非常大的好事。”
崔文卿笑道:“是啊,所以我昨天晚上思谋如何增加异地安置之民收入,增加北地四州钱粮的时候,首先所想到的就是养猪致富。”
“若真要养猪,夫君可有更加具体的谋划”折昭展颜一笑,出言询问。
崔文卿言道:“依我目前的设想,百姓们是绝对不会出钱购买猪仔进行养殖的,故而我觉的,还是以河东银行为养殖主体,进行合同养殖、合同收购。”
“合同养殖合同收购什么意思”苏轼一头雾水,只觉崔文卿所言自己完全听不懂了。
崔文卿笑道:“合同养殖合同收购两则其实可以混为一谈,先说猪仔来源,咱们购买猪仔的钱由河东银行来出,你们可知一只猪仔价格几多”
折昭想了想,言道:“大概是五十文左右吧,毕竟猪肉乃是贱肉,猪仔价格非常便宜。”
“五十文,的确很便宜啊!”崔文卿认真思忖半响,“目前异地安置之民有七十万人,以每户十口人计算,也就是七万户左右,每户可养猪两到四头,算起来就需要二十万头猪仔,花费不过一万两银子。”
折昭言道:“猪仔的价格是很便宜,然咱们从四面八方购买猪仔,运送而来沿途也会死亡不少,必须得多买一些备用才行。”
崔文卿点头道:“那就买三十万头吧,也就是一万五千两银子,加上沿途运输费用开销,满打满算三万两。”
说罢之后,崔文卿又是估算了一番,继续言道:“以我之意,这二十万头猪仔可以就这么发放给异地安置之民的百姓们,签订养殖合同,也就是养殖合约,由百姓们进行妥善养殖,每头猪每月咱们支付给百姓一两银子,算作养殖费用,十个月也就是十两银子,也就是说,咱们花费两百万两银子,就可以将这些猪全部养大。”
“而猪养大之后,咱们在统一进行合同收购,如长到两百斤的猪再支付百姓五两白银,一百五十斤的猪支付三两白银,从而调动百姓养殖积极,算下来,
所有一共花费两百八十万两,就能得到大概三千四百万斤猪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