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我明白了,原来如此,难怪五让我不要杀你,哈哈哈哈~野狗这时也终于醒悟过来,当下也是畅快的大笑道,仇人落到这种下场,虽然不是他亲自动手的,但依然让他感觉十分的痛快,甚至现在比杀了他更让人解恨。
你见到五了?但你却还活着,这么说来五这个畜生已经死了,哈哈哈哈~让人没想到的是,水元子听到野狗的话也忽然大笑起来,甚至笑的比野狗更加畅快。
李璋这时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当下走近仔细打量了一下瓮中的水元子,不过除了一颗头外,水元子的身体全都在瓮中,而且上面有盖子,只是盖子中间有一个洞,刚好把水元子的头卡在外面,甚至盖子也被铁条箍死在瓮上,哪怕是再大的力气也挣脱不开,更何况水元子连手脚都没有了。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水元子的身上传出一股恶臭,想想也很正常,他的便溺都在瓮中,虽然瓮的后面有个口子,但里面依然恶臭无比,说不定他里面的身体都已经腐烂了,照这种情形看来,水元子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野狗并没有被水元子的笑声激怒,而是用一种复杂的目光打量了他好久,最后终于扭头对李璋道:我们走吧,现在杀了他简直太便宜他了!
李璋听到野狗的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看来在水元子的儿子当中,并不只有野狗一个人这么恨他,五也应该是其中之一,只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找到的水元子,又是怎么把他做成的人彘,不过这些都与他们无关,重要的是水元子这个元凶已经找到,鬼丐的事也算是彻底解决了。
当下李璋让人把水元子抬出来,虽然野狗不杀他,但他做为朝廷的钦犯,却必须要交给朝廷来处理,而且还有许多的事情要询问水元子,比如关于当初他向赵恒献上带铅的黄金餐具的事。
不过水元子的瓮实在太臭了,禁卫们用水冲洗了十几遍后,这才将他抬到外面,然后扔在马车上,李璋一行人也启程回到京城,野狗在见到水元子后,就一直带着几分索然无味的表情,毕竟他这些年来一心想要报仇,却没想到最后想要杀的人竟然变成了人彘,这让他也有种失望的感觉。
李璋要回宫中复命,所以只能匆匆的安慰了野狗几句,随后就安排他回家养伤,自己则进宫见刘娥,而当刘娥得知水元子已经被抓住,也立刻派人前去审问,只是这个审问的人有些特殊,即不是开封府也不是大理寺,而是吕武,事实上吕武一直是刘娥最信任的人之一,像这种牵扯皇家机密的事,她也只相信吕武。
李璋也在等着吕武的审讯结果,事实上他对水元子也同样十分的好奇,比如水元子的出身来历,以及他们家族为什么会有超越常人的实力,另外还有他当初又为什么找上赵恒,并且献上有毒的餐具,以及后来又为什么假死因脱身等等,可以说水元子这个人一身都是谜团,而现在就是解开谜团的时候了!
第三百四十一章水元子的来历
野狗的恢复力实在是强的可怕,受了那么重的伤,但在御医接骨后,很快就又活蹦乱跳了,而且饭量也丝毫不受任何影响,甚至比平时又大了一些,事实上野狗每次受伤,饭量都会增加,而且他的伤势也恢复的极快,李璋估计是他的伤势在恢复时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才会摄入更多的食物。
不过野狗的伤势还是太严重,吃饱后很快就回房休息去了,李璋这时也感觉全身轻松,解决了水元子这个隐患后,家里的安全总算是有所保障了,这种不被毒蛇盯着的感觉实在太好了,连日来紧绷的神经也彻底的放松下来。
危机解除,李璋也决定给自己放两天假,好好的在家里休息一下,顺便也等吕武回来后,向他打听一下那个水元子的情况,毕竟对方身上有太多的谜团,这也是李璋最想知道的。
不过吕武当天晚上并没有回家,估计是连夜审讯水元子,而一直等到第二天的下午,吕武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李璋也立刻让人准备菜,然后陪着他边吃边聊。
武叔,审问的怎么样了,那个水元子到底是什么来历,他当初又为什么接近先皇?李璋这时给吕武倒了杯酒然后问道。
吕武从昨天进宫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这时也是又累又饿,当下先是吃了几口菜填了一下肚子,这才将酒一饮而尽道:已经审问清楚了,不过你肯定猜不到他的来历?
什么来历?李璋当即再次追问道。
嘿嘿,这个家伙的来头还真不小,他本姓朱,舒城人,当年南唐镇南军节度使朱令赟之子,朱家世代为将,而且一向以勇武闻名。吕武当下将水元子的出身讲了出来道。
朱令赟?这个人我好像听说过?李璋听到朱令赟的名字也感觉有些耳熟,似乎是在哪里听说过这个人的事迹,但一时间又有些想不起来。
朱令赟这个人可不简单,当初太祖皇帝命曹彬曹将军灭后唐时,在皖口遇到朱令赟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拦截,那一战咱们宋军本来占据着劣势,不但人少,而且将士也不习惯水战,当时朱令赟命人以火攻咱们的战船,却没想到风向忽然大变,火势反烧到朱令赟自己的大军之中,可以说连老天都帮着咱们,结果朱令赟气的投火自尽,他的家人也在那一战后消失了。吕武当下将朱令赟的事迹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猛然想起来,他的确听别说过这个朱令赟的事迹,甚至不少人都为朱令赟惋惜,如果不是当天风向突变,皖口一战谁胜谁负还未可知,有时候朝代的更替还真是不得不相信天命一说。
原来如此,朱令赟死在咱们大宋手中,所以这个水元子为父报仇,这才装成道士混进宫中,并且向先皇献上了有毒的黄金餐具。明白了水元子的出身,李璋也猜到了接下来的事。
不过吕武听到李璋的话却是一笑道:他可不是假道士,而是真的道士,事实上朱令赟死后,朱家也因此败落了,水元子当时才十岁,就被送到道观中做了道士,而且也学了不少的真本事,不过他一直没忘父亲的大仇,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事。
那他们一家超越常人的能力是怎么来的,无论他还是野狗,都是神力惊人,而且能在夜间视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李璋这时再次好奇的追问道,对于野狗超越常人的能力,他早就无比好奇了,特别是野狗家的人几乎都有这种能力,显然是遗传的。
这个我也问了,不过水元子说这是他们的家传之秘,从他的曾祖时起,他们家的男人就有这种能力,说起他的曾祖朱延寿,当初在唐末时曾经做过刺史,而且还是从平民一路升迁而来,可以说也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吕武这时也皱起眉头道。
朱延寿?武叔您就没有查过这个人的资料?李璋听到这里再次好奇的追问道。
当然查了,不过唐末战乱不断,再加上五代时的乱世,许多资料都散失了,所以我最后虽然让人查了许久,但也只找到很少的资料,其中有一条关于朱延寿的流言,说他们朱家曾经做过盗墓贼,而且还从一个大墓中盗出一件珍宝,这才让他们朱家得以发家,除此之外就没什么有价值的资料了。吕武说到最后时,也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毕竟朱延寿所处的那个年代离现在已经过去百余年,能查到这些也相当不容易了。
盗墓贼?李璋听到吕武的话再次一愣,想到野狗能力,还真是适合盗墓,但这依然没有解释他们家这种能力的来源,这应该属于一种基因变异,难道说是他们家的祖先在盗墓时遇到什么事情,从而导致基因突变?或者说这种能力是他们家祖先刻意培养的?
不过据那个水元子说,他们家的这种奇异能力虽然可以遗传,但他却发现下一代的能力高低不一,有些人能力强一些,有些人弱一些,而且总体上来说,下一代会比上一代差,甚至有些朱家的分支早就失去了这种能力,所以水元子才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互相残杀,从而留下最强的一个,虽然这种办法应该有效,但却实在没有任何人性!吕武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了愤怒的神色,他对这种违背人伦亲情的做法十分厌恶。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暗叹一声,这个水元子应该是幼年遭逢大变,然后又学道学歪了,根本没有正常人的感情,再加上一心报仇,所以整个人的性格都被扭曲了,做出这样的事也并不奇怪。
当下李璋又询问了一下关于水元子的其它事情,比如当初水元子诈死的事,当然这也是水元子精心的一场戏,至于那些鳄鱼也是他让人从南方运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水元子可不是孤身一人,事实上他在成年后,就曾经收拢他父亲当年的手下,他父亲朱令赟掌管十五万后唐水军,虽然其中大部分人都战死或投降了,但总有一部分人对大宋心存怨恨,而这些人就成为水元子的班底,后来也跟着他钻到地下帮他统领鬼丐,然后死在了李璋的那场大火之中。
那他一共有多少个儿子?李璋最后问出一个他最感兴趣的问题道,这个问题是他一直想搞清楚的,毕竟野狗都排在十九了,说不定野狗下面还有?
鬼才知道,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他,可是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不过据他说不算夭折的话,活下来的恐怕最少也得有二十几个,野狗杀了好几个,另外再互相残杀一些,现在应该就只剩野狗一个了。吕武提到这件事就生气,因为他也知道了水元子只要儿子,生了女儿就要把女儿和母亲一起杀死的事,如果不是水元子现在比死还惨,说不定他就要一刀砍了对方了。
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无语,水元子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变态的播种机,连自己儿子的数量都不知道,估计他更不记得有多少女子毁在他手里,像这种罪大恶极的人渣,将他凌迟都不为过,不过现在他的情况好像比凌迟还要惨,估计这就是老天的报应吧!
休息了两天后,李璋再次进宫,这次他先去见了赵祯,主要是把手枪还给他,赵祯之前并不知道李璋借枪要做什么,不过还是连问都没问就借给了他,只是现在他已经知道了李璋是去帮野狗,现在也有些后怕,见到李璋后也拉着他询问了那天的情形,好半天才放李璋离开。
出了景福殿后,李璋再次来到刘娥这里求见,上次多亏了刘娥当机立断,派出禁卫跟随他前去捉拿水元子,所以李璋也特意前来感谢,顺便也来探望一下刘娥,毕竟刘娥年纪大了之后,也越来越喜欢有人陪她聊聊天。
水元子的审讯结果你都已经知道了吧?刘娥看到李璋进来,当即也放下手中的奏折笑道,本来水元子的事关系到宫中的机密,吕武是不能告诉其它人的,但李璋却是这件事的当事人,所以刘娥也没让吕武瞒着李璋。
启禀大娘娘,臣已经知道了,水元子此人罪大恶极,不知大娘娘想怎么处置他?李璋当即行礼道,吕武虽然审问清楚了,但如何处置水元子却还是要看刘娥的意思。
哀家对水元子也是恨极,不过他已经变成了人彘,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所以哀家决定将让他活着,而且每天还要派人给他喂食,看他到底能活多久!刘娥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狠厉之色。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对于水元子这种人,他根本没有任何的同情,成为人彘活下去反对是对他最好的惩罚。
水元子抓到了,鬼丐的威胁也解除了,不过上次哀家和你说的那件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正在这时,忽然只听刘娥再次开口问道。
第三百四十二章 李璋的选择
呃?什么事?李璋听到刘娥的话却是愣了一下反问道,他还真没想起来刘娥和他说过什么事?
你怎么忘了,上次哀家不是说过,让你去西北推广棉花的种植吗?刘娥看到李璋的样子也是笑着提醒道,不过她的笑容中却似乎多了几分别的意味。
李璋这时才反应过来,上次刘娥提意让他外出躲一躲,毕竟呆在京城实在太被动了,可是现在五已经死了,连水元子也被抓住了,可以说他的威胁已经解除了,根本没必要再离京,难道是
紧接着李璋就反应过来,虽然自己的安全威胁已经解除了,但刘娥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想让他离开京城,这样她也更方便做一些事情,这让李璋也是暗叹一声,看来刘娥的野心越来越难以控制了。
大娘娘,危机已经解除了,我觉得自己没必要再离开京城了,毕竟京城这边还有许多的事情要我做。李璋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决定装傻,当下开口回答道。
不过李璋的话一出口,刘娥的目光也立刻变得凌厉起来,似乎一下子就将李璋看得通透,这让他也变得有些不安,但表面依然极力做出一副平静的模样。
刘娥的目光给了李璋很在的压力,过了好一会儿,只听刘娥这才缓缓的开口道:你真的不想离开京城?
虽然刘娥的声音中似乎不带任何的情绪,但李璋却知道,这时的刘娥其实已经生气,而且她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询问自己是不是愿意离开京城,其实就是给他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顺着她的意思一切都好,如果他决定留下来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李璋低着头,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头顶传来的压力,而他这时也在犹豫,其实刘娥逼他离开京城,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因为接下来刘娥可能会有更多的动作,而李璋夹在她和赵祯之间,只会左右为难,甚至最后不得不选择站队,到那时他才真正的难以做人。
也正是想到上面这些,所以李璋心中也越来越犹豫,而刘娥这时也沉默的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璋忽然长出了口气,然后躬身向刘娥行了一礼道:启禀大娘娘,臣这段时间受到了惊吓,实在不适合远行,还望大娘娘体谅!
李璋的话一出口,只见刘娥也是拍案而起,一张苍老的脸上也布满了怒容,她让李璋离开京城本是一片好心,而且她也可以肯定,李璋也知道她的苦心,可是却没想到李璋竟然拒绝了她的好意,反而决定要留下来,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
李璋对刘娥的愤怒并不意外,事实上刚才他差点就要答应了,只是在最后关头却还是改变了想法,他不愿意看到刘娥做错事,也不愿意看到赵祯一个人留在京城孤苦无依,如果他真的外出了,恐怕也难以心安,还不如留在京城见机行事,当然这样肯定会暂时触怒刘娥,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不过刘娥虽然生气,但最后却没有爆发出来,而是盯着李璋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又缓缓的坐了下去,目光复杂的看着李璋道:哀家知道了,你下去吧!
谢大娘娘!李璋当下再次向刘娥躬身施礼,然后慢慢的退出了大殿,刘娥正在气头上,他再怎么解释也没用,所以还是让刘娥自己冷静一下。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璋依然像往常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忙钱行的事,城外庄园的纺织作坊已经建起来了,今年种植的棉花虽然数量有限,但也织出了不少的棉布,而且已经放到市场上卖了。
因为今年的产量有限,所以价格也比较高,但比丝绸便宜多了,要知道以前西域的棉布价格可是和丝绸差不多,所以这些棉布一上市,也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家境比较富足,但又不舍得买丝绸的人家来说,这种棉布穿起来比麻布舒服,染出的颜色也十分鲜艳,可以说即有面子又有里子,因此第一批棉布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对于这批棉布的畅销,李璋也十分高兴,其实如果算上成本的话,因为棉花是第一次试种,再加上纺织作坊染布作坊等各方面的投入,第一批棉布的定价还是有些低了,甚至可以说是赔本销售,毕竟前期投入的成本太大。
不过这批棉布李璋本来就没打算赚钱,而是用来打开市场的,现在已经初步取得了效果,接下来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可以进一步的巩固市场,而等到明年时,棉花就会在西北大面积种植,到时棉布的产量也会大增,相信很快就会取下麻布的地位。
另外钱行在洛阳的分行也开业了,而且同样大受欢迎,说起来分行与总行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通畅,比如一个人在洛阳存了钱,那么他如果想要在开封的总行把钱取出来,就需要把他存钱的信息从洛阳送到开封,这就需要钱行打造一个高效准确的信息交流通道,这也是为什么开设分行需要准备这么久的主要原因。
而随着洛阳分行的开设,东京周围其它几座大城的分行也提上了日程,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洛阳分行那边已经分出了一部分得力的人手,现在如果再扩张,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豁子和丑娘豆子三人也是头疼无比,也已经找过李璋好多次了,对此李璋倒是有个想法,只是暂时还不太成熟。
这天早上,李璋像往常一样正准备去钱行,但却没想到赵祯忽然派人请他进宫,这让他也不由得一愣,随后就放下手中的事坐上进宫的马车。
当李璋来到景福殿时,只见赵祯正愁眉苦脸的坐在殿中,这让他心中也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当下快步上前询问道:出了什么事?
第三百四十三章 武后临朝图
当初赵恒刚刚去世时,因为赵祯年幼,大宋也陷入到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刘娥这位太后刚刚接手政务时,甚至连下面的大臣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丁谓与其它人更是想更改垂帘听政的方式,从而彻底的架空刘娥。
然而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刘娥不但将丁谓贬到了海南,而且还将皇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朝堂上也出现了一批她提拔起来的心腹,可以说现在刘娥对皇权的掌握,甚至超过当初的赵恒,朝中除了鲁宗道等少数几人外,根本没有人敢违逆刘娥的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