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带着那个要犯李知损回到皇宫,然后李璋与吕武向刘娥禀报了着火的原因,结果刘娥也是怒气冲天,当即将李知损打入死牢,全家抄斩,同时还有玉清昭应宫的其它相关人等,也全都抓起来等候发落。

    不过对于刘娥的这个决定,身为宰相的王曾却感觉还是有些太重了,特别是李知损虽然犯有大错,但那天晚上风雨大作,雷电交加,这也是火灾刚起时没有引起别人注意的原因,所以希望对李知损从轻发落。

    对于王曾的建议,刘娥竟然也同意了,结果李知损竟然逃过一劫,但命虽然保住了,但却削职为民,并且永不录用,直接绝了他的仕途,也算是十分严重的惩罚了。

    随着李知损受到了处罚,这件事好像就这么过去了,刘娥似乎真的没有再追究下去,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就在李知损刚被处置完没多久,刘娥却忽然将王曾贬官,理由就是玉清昭应宫被烧的首犯虽然是李知损,但王曾这个宰相却是识人不明,同样负责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王曾的相位被夺,贬出京城出任衮州知府。

    李璋也没想到刘娥竟然以玉清昭应宫被烧这件事为借口,直接罢免了王曾的宰相之位,再加上之前鲁宗道病死,现在朝堂上也彻底被刘娥清理干净了,她再想做些什么事的话,又有谁能阻止她?




第三百四十八章 妙元不肯嫁人
    堂堂一位宰相,就这么被刘娥随便用一个理由给贬到了外地,更加可怕的是,朝堂上的大臣竟然无人敢言,这也足以说明刘娥的威势,可以说在王曾被贬的时候,也是刘娥的权势达到了最顶峰的时候。

    而在王曾被贬后,另一位参知政事吕夷简接替了他的宰相之位,另外枢密院也由刘娥的心腹张耆接任,连副枢密使也是刘娥的另一个心腹陈尧佐,如此一来,军政大权尽数落到刘娥手中,朝堂上也再无人敢违逆她的意思。

    景福殿,李璋这时却一脸惊讶的看着赵祯,因为王曾被罢相后,李璋本以为赵祯会像之前鲁宗道去世时那么惊恐,但却没想到现在赵祯竟然显得十分平静,甚至他来到这里时,发现赵祯正在自己和自己下棋,旁边的炉子上还煮着茶,显得十分的悠闲。

    表哥你来的正好,快来陪我下棋!赵祯抬头看到李璋时,当下也露出一个十分灿烂的笑脸招呼道,顺便还给李璋倒了杯茶。

    你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李璋这时上下打量了赵祯几眼道,他差点就要问对方是不是吃错药了,毕竟这种表现实在太不正常了。

    呵呵,我知道表哥你在想什么,不就是王相被贬出京城的事吗,我已经知道了。只见赵祯这时淡定的一笑,丝毫没有以前的那种惊慌失措。

    你知道了还能这么冷静?李璋再次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上次鲁宗道去世,赵祯就吓的惶恐不安,他可是花了好长时间劝解,这才让赵祯好受了一些,可是这才两天不见,赵祯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不冷静又有什么用,反正形势已经到这种地步了,我还不如干脆什么都不管,任由她去折腾好了。只见赵祯这时再次淡定的开口道。

    这就对了!李璋听到赵祯的话当下也兴奋的一拍他的肩膀道,自从知道王曾被贬后,他最头疼的就是赵祯,没想到赵祯现在竟然想开了,这对他来说也是个意外之喜。

    说起来这还要多谢表哥你,如果不是你之前的劝说,我也不会这么快看开这些。只见赵祯这时端起茶杯品了一口再次道。

    能不能看开还是要看你自己,否则我说再多也没用,不过你这种心态倒是不错,一定要保持!李璋这时也坐下来喝了口茶,然后陪着赵祯边下棋边闲聊。

    赵祯的确是看开了,确切的说是破罐子破摔,之前鲁宗道去世时,他还感到十分的惊恐,但现在王曾也被罢相了,他反而不怕了,反正朝堂上已经没有什么人敢为他说话了,他也索性完全放下了,随便刘娥自己去胡闹吧!

    对了,你有没有发现妙元最近有点怪怪的?聊了几句闲话,忽然赵祯露出认真的表情向李璋问道。

    怪怪的?怎么怪怪的?李璋听到妙元的名字时,脸上也露出几分不自然的表情道,这段时间他因为经常来景福殿,所以偶尔也能见到妙元,但每次见到她时,两人都感觉颇为尴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每次都是干巴巴的问候几句就相互告辞。

    我也说不上来,但妙元最近老是发呆,我听皇后说,她竟然喜欢上女红了,现在每天都去皇后那里跟着她学绣花。赵祯这时皱着眉头道,朝堂上的事他是不打算理会了,所以最近的精力都放在家里了,结果这才注意到妙元的异常,毕竟自从妙元的病好了之后,整个人就像是假小子似的,对女红可从来不感兴趣。

    女大十八变,妙元的年纪也不小了,喜欢一些女儿家的事情也很正常。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松了口气,原来只是喜欢女红,他倒是觉得很正常,比如狸儿最近似乎也对厨艺感兴趣了,现在天天缠着秀秀学习炒菜。

    我也是这样想的,妙元今年已经十五岁了,说起来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了,所以前两天我找她聊了聊,顺便提了一句想给她招驸马的事,结果妙元却十分激动的说不想嫁人,还说这辈子都不嫁人,然后就气呼呼的走了,我都不知道她为什么发脾气?赵祯这时也露出一副不解的表情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因为当初他和妙元在黑暗的地下寻找出口时,妙元也曾经和他说过不打算嫁人,当时他只是觉得这是妙元小女儿家的一时任性,也根本没放在心上,却没想到她竟然因这件事冲着赵祯发脾气?

    也许是妙元在你面前抹不开面子,毕竟招驸马这种事你这个当哥哥的提出来有些不合适,要不你让皇后去试试?李璋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开口道。

    试过了,因为担心妙元生气,我也叮嘱皇后不要直接问,结果皇后在妙元那里旁敲侧击了半天,妙元就是不接话茬,连皇后也猜不透她都在想些什么?赵祯这时苦笑一声道,他对这个妹妹也是操碎了心,小时候是担心她的病,现在病好了,但妙元却又不肯嫁人了,虽然妙元从小就做了道士,但也并不妨碍她嫁人。

    李璋听到这里也皱紧了眉头,看样子妙元对嫁人这件事十分的排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她可是公主,若是她不嫁人的话,还不知道会引来多少流言蜚语?

    实在不行,就只能把这件事告诉杜太妃了。李璋最后也有些无奈的道,妙元的亲生母亲是杜贵妃,当然现在也要称为太妃了,这种事由做母亲的和妙元去谈也更合适。

    就在李璋的话音刚落,还没等开口,却只见一个内侍快步走进来将一份奏折送到赵祯面前道:启禀陛下,这是太后让人送来的!

    赵祯看着面前的奏折也是一愣,随后打开看了一下,结果脸上的表情也是阴晴不定,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递给旁边的李璋道:表哥你看一下吧!



第三百四十九章 范仲淹上书
    自从王曾被罢相,李璋就猜到刘娥肯定会乱来,但也没想到她竟然这么心急,现在才七月份,结果刘娥就以要为自己祝寿的名义,想要登上大庆殿,接受百官的朝贺,而她的大寿日期其实是在十一月份,中间还有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大庆殿是东京皇宫的主殿,其等级之高地位之尊,在皇城之中无可比拟,自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去的,事实上只有皇帝才能登上大庆殿,接受百官的朝贺,而且这里除非是遇到重大的朝会典礼才会开启,比如每年一次的大朝会,以及历代皇帝的登基大典等,都是在这里举行。

    刘娥虽然贵为太后,但从礼法上来说,也没有资格在大庆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可是刘娥却偏偏这么做了,她要在自己的寿诞,也就是长宁节这天,进入大庆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其实已经明摆着将自己与皇帝的地位等同了。

    这个李璋看着这份奏折也不禁有些无语,刘娥在大庆殿庆祝寿诞,当然不可能由她自己提出来,事实上这份奏折是一个官员送上来的,而刘娥也已经同意了,之所以送到赵祯这里,其实就是通知一下他。

    其实去年的时候,大娘娘就想在大庆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只是因为王相等人的激烈反对,才打消了大娘娘的想法,没想到今年她又故事重提了,看样子是没有人敢再反对她了。这时只见赵祯品了口茶幽幽的道。

    我去找她!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拍案而起道,虽然他一直劝赵祯要隐忍,可是当遇到这种事情时,他也有些坐不住,哪怕他知道自己的话刘娥未必肯听,但也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不过李璋刚站起来,却被赵祯拉住衣袖笑道:表哥你以前总是劝我沉得住气,可是现在怎么自己反而沉不住气了。

    我李璋一时也为之气结,其实主要还是以前的事他没有真正遇上,现在遇上自然也有些沉不住气。

    不就是大庆殿吗,大娘娘这几年为了国事劳心劳力,相比之下,我这个皇帝就悠闲多了,所以到大庆殿接受百官的朝贺也是应该的。赵祯这时拉着李璋坐下,然后再次开口道,今年是大娘娘的六十大寿,光是接受百官的朝贺可不行,我得下一道旨意,那天我将亲自率领百官向大娘娘祝寿,到时表哥你也要去!

    听到赵祯的话,李璋也是再次一愣,大庆殿一般都是皇帝坐着,其它人向他行礼道贺,可是这次赵祯竟然要向坐着的刘娥行礼,这岂不是表明刘娥的身份在他这个皇帝之上吗?

    你确定没事?李璋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开口问道,赵祯的转变实在太大了,甚至让他一时间也无法接受。

    表哥你就放心吧,我真的没事,这些礼法之类的我也看开了,大娘娘的年纪大了,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这几年就安心的呆在宫里好好休养。赵祯当下再次淡定的道,看样子他是真的想开了,完全不把刘娥的做法放在心上。

    看到赵祯表现的这么淡定,李璋也是松了口气,当下也坐下来继续陪他下棋聊天,其实他在冷静下来后,感觉自己刚才也有些冲动了,就像赵祯说的那样,现在他们改变不了什么,索性就放任不管,看刘娥能折腾到什么地步?

    几天之后,刘娥将在大庆殿举行寿诞的事也流传开来,随即赵祯也下旨,他将在寿诞时亲自率领百官向刘娥拜贺,本来他的圣旨也是需要通过刘娥,只有刘娥点头才能发出去,当然像这种圣旨刘娥自然会同意,甚至比平时更快就传遍了京城,结果这道旨意一出,天下也为之沸腾,但朝堂上却出奇的安静。

    不过朝堂上也不是完全没有声音,就在所有大臣全都对寿诞在大庆殿举行而沉默时,谁也没想到一个刚刚入京的小官竟然公然上书,不但反对刘娥在大庆殿举行寿诞,甚至把赵祯也一起说教了一顿,而这个小官的名字叫做范仲淹。

    臣闻王者尊称,仪法配天,故所以齿辂马践厩刍尚皆有谏,况屈万乘之重,冕旒行北面之礼乎?此乃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也。陛下果欲为大宫履长之贺,于闱掖以家人承颜之礼行之可也。抑又慈庆之容,御轩陛,使百官瞻奉,于礼不顺。

    赵祯抑扬顿挫的把这份范仲淹的奏折读了一遍,随后笑着向旁边的李璋道:看到没有,这个范仲淹真是好大的胆子,明着是说教我这个皇帝,其实是冲着大娘娘去的,听说大娘娘看完后也是气的不轻,但却没有和这个小小的秘阁校理太过计较。

    人微言轻,大娘娘若是真的与一个秘阁校理计较,那才是惹人笑话,不过这个范仲淹也的确是个胆大之辈,上这种奏折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上了。李璋这时也淡笑道,他还真不知道范仲淹已经被调回京城了,直接这道引起无数人注意的奏折出现后,才知道了这件事。

    有趣,我还真想见一见这个胆大的小官!赵祯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感兴趣的表情,不过随后却又长叹一声摇了摇头,李璋也明白他的意思,现在赵祯若是召见范仲淹的话,只会惹得刘娥不满,到时他可能没事,但范仲淹肯定会倒大霉。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代你去见见这个人,说起来我对他也很感兴趣,满朝文武大员无人敢出声,但偏偏他一个小小的校理却敢上书,这倒是让我想起了鲁参政。李璋当下拍了拍赵祯的肩膀道。

    听到李璋提到鲁宗道,赵祯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不过范仲淹的出现也让他心中感到有些安慰,毕竟这天下间还是有不少人心向着他的,这也是他对范仲淹感兴趣的原因。

    聊了一会后,李璋看到天色已经早了,所以也向赵祯告辞离开,不过就在他出了大殿,正准备回去时,却没想到竟然再次见到了妙元,这让李璋也是一愣,因为这段时间他好像经常在景福殿遇到妙元,虽然每次都有些尴尬。

    表哥要回去吗?妙元看到李璋时也俏生生的站在那里看着李璋问道。

    是啊,听说妙元你最近在学习女红,学的怎么样了?李璋当下也站住身子和妙元打了个招呼道,虽然有些尴尬,但两人毕竟从小一起长大,再加上那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所以现在倒是好了许多。

    我刚好做了两件衣服,一件给大哥,一件给表哥,也不知道合不合身?妙元说着指了指身后的侍女,而在侍女手上的托盘中放着两件刚做好的衣服。

    还有我的?李璋听到妙元的话也是一愣,他真没想到妙元会给自己做衣服。

    嗯,表哥你个子比大哥高一些,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合身,不如你试一下,如果不合身我再帮你改一下。妙元这时伸手把托盘上的一件衣服取下来,然后示意让李璋换上试一试,

    李璋也不好拒绝妙元的好意,当下接过衣服到旁边的房间换上,结果发现妙元的女红还真不错,衣服不但挺合身,而且样式也不错,针角也十分密集,看样子妙元真的下了不小的功夫。

    真不错,妙元你的女红可比狸儿强多了,上次她说帮我作衣服,结果一件夏衫从六月等到十月才做好,已经用不上了。李璋这时穿着妙元送的新衣走出来,然后笑呵呵的对她道。

    看着李璋穿着自己做的新衣十分合身,妙元也露出一个短短的笑容,随后再次开口道:如果表哥喜欢的话,那你以后的衣服就由我来做吧,眼看着天气就要变冷了,过两天我再给你和大哥做件厚衣服。

    啊?李璋也没想到妙元竟然要承包他以后的衣服,虽然他和妙元从小一起长大,但她毕竟是公主,让堂堂一位公主为自己做衣服,总让他感觉怪怪的。

    当下妙元告辞,然后转身进到大殿,李璋看着妙元进去,当下也正准备迈步离开,不过这时却没想到妙元忽然转身叫住他道:表哥!

    什么?李璋再次转身看着妙元,殿中的光线的些昏暗,使得妙元的身影看起来有些模糊。

    明年明年你和表姐是不是就要成婚了?妙元似乎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

    是的。李璋听到妙元的话再次愣了一下,他不知道妙元为什么忽然问起自己和青织的婚事?

    嗯,你们成亲的时候,一定要请我喝杯喜酒!妙元听到这里忽然低下头轻声道,说完就再次转身进到了大殿。

    看着妙元离去的背影,李璋的神情也是一怔,心中忽然生出几分异样的情绪,不过最终他却忽然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也转身离开了这里。



第三百五十章 西北来信
    今天阳光明媚,李璋难得偷懒哪也没去,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时这才起床,这段时间他要么进宫去赵祯那么,要么就是在忙钱行的事,现在钱行扩张的很快,本来有人员不足的问题,为此李璋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建一所专门的学校,为钱行培育金融方面的人才。

    本来李璋还担心钱行学校招不到学生,毕竟钱行虽然发展很快,但毕竟只是个商家,表面上看也没有任何的官方背景,再加上钱行对人员的要求很高,第一个就是需要识文断字,这个要求在后世看来可能很普通,但在教育不普及的古代,识字的人才是少数,再加上很多读过书的人都以科举为目标,根本不屑于与商人为伍。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李璋甚至与豁子他们商量,如果招不来人的话,就先招一批聪明机灵的少年,哪怕不识字也没关系,可以先让他们读上一年半载的书,然后再学习钱行的事,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了点,但却能保证生源。

    但是让李璋没想到的是,钱行学校开始招生时,竟然很快就招满了,而且全都是识文断字,更有不少读书人,只不过这些读书人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年纪太大,事实上这些都是多次参加科举而不第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绝大部分都是连举人都考不上,更没有资格参加会试,再加上年纪大了,家里的条件也不好,所以才想找份事情做。

    对于这些人,李璋也颇为同情,再加上钱行也确实需要读书人加入,所以他也全部收下,然后让他们在钱行学校学习,如果最后能在考试中合格的话,就可以进到钱行做事,现在钱行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每月的薪俸也十分丰厚,所以不但这些落第的读书人愿意来,更有许多其它商行的人跳槽到钱行。
1...153154155156157...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