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既然黄御医都这么说了,那我就试试!曹玮虽然觉得这个药酒的味道难闻,但却还是点头道,于是曹俣亲自动手,按照李璋说的将药酒倒在手心,搓热了之后抹在曹玮的双腿关节处。
刚开始曹玮还没什么,可是慢慢的却感觉抹上药酒的地方暖乎乎的,连之前的酸痛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让他也是大喜过望的叫道:有效,我感觉舒服多了!
听到曹玮这么说,李璋也是松了口气,看来这药酒果然有效,而曹俣更是惊喜的大叫一声,随后抱着李璋不停的拍着他的后背感谢,结果差点把李璋勒晕过去。
药酒是外用,御医煎的药则是内服,两者并不冲突,趁着曹玮喝药的时候,李璋把这位黄御医拉到一边再次道:黄御医,听说雷公藤对老寒腿有奇效,不知您这药里有没有?
之前听人说过都尉懂医术,现在看来果然不假。黄御医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抚须道,雷公藤对老寒腿虽然有奇效,但此物剧毒,所以我们也不敢多用,比如我的这服药里,虽然有一点雷公藤,但同样也加入不少解毒之药,如果雷公藤超量的话,一般人服下去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雷公藤有毒我知道,不过据我所知,雷公藤的毒一般都集中在内外两层皮上,只要将这两层皮去掉,它的毒性就会大减,不知黄御医可知道?李璋当下再次开口道,这东西也是他从资料里找到的,事实上他的药酒里就有雷公藤,只是他发现从药房里买的雷公藤带着剧毒的皮,为此他也是亲自处理了好久才敢用。
还有这种方法?黄御医果然不知道,事实上他们现在用的雷公藤的确都是带皮的,这也使得毒性巨大,所以他们也不敢多用。
这的确是真的,如果黄御医不信的话,可以回去试验一下,雷公藤对老寒腿有奇效,加大用量说不定可以治好这种病。李璋当下再次开口道,当然能否治好他也不敢保证,毕竟老寒腿这种病最难除根,但缓解一下病情肯定没问题。
黄御医当下也急忙记下,毕竟刚才李璋拿来的药酒比他的艾灸还有用,而且对于雷公藤的用法似乎也十分清楚,这让他也在暗自怀疑,难道他们之前真的都用错了?
本来李璋来是想和曹玮商量一下武学的事,可是曹玮的风湿发作,而且在喝过药后,很快就感觉有些困乏,李璋只得叮嘱对方好好休息,然后就与曹俣一起出来。
曹俣与李璋也数年未见,当下立刻让人准备酒宴,然后两人相对而座,开始聊了一些旧事,主要就是当初在庆州时的一些事,而李璋也打听了一下金山和狄青的近况,虽然他们偶尔也有通信,信上的内容毕竟有限。
金山现在已经成为庆州最有名的豪商,背靠着曹家父子这棵大树,官面上的人也不敢为难他,而且金山有手段有能力,边市更是他帮李璋一手打造的,现在他主要是做中间商,从大宋那边的商人收购丝绸瓷器,然后与境外的部族交换皮毛肉类马匹等,当然在私下里,金山也做一些不光彩的生意,比如帮大宋军队处理一些战利品。
狄青也已经升任为营指挥使,手下有五百名士卒,这可不是曹俣的照顾,而是狄青作战勇敢,数次立下大功,如果不是他要用军功抵罪的话,说不定职位会更高,连曹玮都对狄青赞不绝口,认为这个年轻人日后定然会成为一代名将,这里就不得夸赞一下曹玮的眼光,无论是李元昊还是狄青,他看人都是极准。
火枪军怎么样,前段时间听说你们又出动了?李璋这时再次开口问道,火枪军那边他也一直关注着动静,只是有些军中的机密他也不得而知。
西北现在很太平,自从上次一战差点灭掉党项后,再也无人敢在咱们大宋境内闹事,不过前段时间熙州那边吐蕃人作乱,我们被调去平乱了,一战这下打的吐蕃人望风而逃,可惜朝廷不让我们再往前追了,否则说不定我们能把陇右打下来!曹俣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恨恨的一拍大腿。
刘娥当政后,对军政方面都是持比较保守的态度,政治上主要是让全国休养生息,毕竟之前赵恒闹的太厉害了,使得国力元气大伤,而军事上也更加的保守,只要敌人不犯边境就好,至于开疆拓土,刘娥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朝廷的确是保守了些,也许以后会有改变吧。李璋当下也是叹了口气,其实不但刘娥保守,朝堂上的大臣同样十分保守,特别是许多文官担心打仗的话,会让武将做大,所以他们也是处处钳制,根本不给武将开拓疆土的机会。
希望如此吧,不过我们西北还算好的,呼延兄在河北更是闲的要命,听他说辽国这几年内乱,也没时间南下,所以他们河北火枪军连打仗的机会都找不到,只能拼命的操练。曹俣提到呼延守信时,脸上也露出几分幸灾乐祸的表情,他们两人虽然交好,但同为火枪军的将领,自然也有比较的心思,而现在明显是他占上风。
李璋也知道呼延守信那边的情况,因为呼延守信没少写信回来报怨,但辽人不南下,他也没有办法。
对了,李兄你让我关注党项人那边的情况,最近那边有一个消息传来,让我也感觉有些不安。这时曹俣忽然想到了什么,当下再次开口道。
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元昊的崛起
武成王庙已经大变样,后半部分的工地彻底清理出来,并且修建了一个广阔的校场,里面有各种训练用的器械,前面的房舍也进行了修缮与改装,变成了武学的校舍,其中有教室也有宿舍,当然前面的主殿并没有动,毕竟每年都需要在这里祭祀。
旁边的阮直讲一边走一边给李璋介绍,这里已经正式更名为武学,大体上的建筑也改造完毕,现在就等着招生了,不过李璋却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脑子里一想着那天曹俣告诉他的一些关于党项人的消息。
当初李元昊被李璋搞残废了,但这个人并没有因此而堕落下去,反而在李德明死后,一举击败了他的弟弟李成遇,不过李成遇并没有死,而是纠集了一部分军队跑到西域,与李元昊对峙,算是将党项一分为二。
不过就在前不久,李元昊忽然出兵攻打李成遇,虽然最后没能消灭李成遇的大军,但也占据了上风,甚至据说差一点就在战场上击杀了李成遇,不过现在李元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消灭李成遇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李成遇这个蠢货,当初明明占据着上风,却被李元昊压着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暗骂道,若是李元昊统一的党项,恐怕日后又是个祸患。
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没用,李璋对这种军政大事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力,连曹玮也从西北回来了,曹俣虽然掌握着火枪军,但没有上头的命令,他没有调兵之权,所以他也只能在大宋境内干看着李元昊在外面折腾。
李都尉,武学现在已经改建完毕,剩下的事情也就是这几天就能完成,你看还有什么吩咐的吗?正在这时,只听那位阮直讲再次开口道,他刚才把武学介绍了一遍,如果李璋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他就可以回国子监了。
李璋听到这里才醒悟过来,当下再次打量了一下井井有条的武学,他刚才虽然有些走神,但也大致的看了一下,整个武学与他当初规划的几乎一模一样,看来这个阮直讲办事还是十分得力的,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自己的要求。
阮直讲,我看你在国子监似乎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不如来武学帮我如何?李璋这时忽然扭头看向阮逸道,武学初创,曹玮又在病中,光靠他自己肯定不行,偏偏他手中又没有什么可用的人,甚至他都想把韩琦或包拯调来一个帮自己,不过这个阮逸似乎也不错,所以他才想让对方过来帮自己。
这个阮逸听到李璋的话也是一愣,随后也露出几分犹豫的神色,他其实早就打听过李璋,也知道眼前这位上都尉是个有本事的人,而且十分愿意提携下属,现在的火器监当年就是他的属下,按说跟着这样的人肯定不吃亏。
不过阮逸也在担心一件事,那就是武学是不是真的能开起来?其实不但是他不看好武学,朝堂上不少官员都对武学持着观望的态度,毕竟这是个新鲜事物,至于走到哪一步谁也没底。
如果阮直讲不愿意就算了。李璋也看出对方的犹豫,当下也不强求,毕竟朝廷每次科举都录取那么多的进士,就算其中有不少庸才,但同样也有不少的良才,大不了他就先把韩琦借来,反正火器监那边也稳定下来,他在那边发挥的余地并不是很大。
都尉误会了,在下愿意,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国子监那边说?阮逸听到李璋的话却忽然想明白了,当下立刻开口道,他在国子监本来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既然如此,还不如来武学搏一搏,说不定日后还有出头之日。
呵呵,阮直讲你只要愿意来,国子监那边我会去打招呼的,反正武学初立,本来就需要人手。李璋看到对方同意,当下再次一笑道,他知道阮逸有其它的想法,不过也不在乎,毕竟人都有私心,如果不给出相应的利益,又有谁会真心的去帮人卖命呢?
武学建好了,现在就需要用人员填充进来了,李璋对此也早有准备,事实上这段时间他早就开始向各个衙门要人了,他有组建火器监的经验,所以对这所新建的武学也感觉得心应手,很快武学的管理和后勤人员就到位了,偌大的武学也总算是有了点人气。
不过武学现在还差两种最重要的人员,那就是武学的教员和学生,这就不是李璋能做主的了,一来他对如何培养将领并不了解,自然也不敢擅自招收这些人员,二来他也没有这个权力,必须要曹玮亲自来做。
幸好曹玮这几天病情也终于稳定住了,李璋送的药酒十分有效,使得他的老寒腿明显好转,另外那位黄御医经过李璋的指点后,也将脱皮的雷公藤入药,果然可以加大药量,而这种药材对风湿有奇效,这才喝了几天药,曹玮就明显的感觉好多了。
不过雷公藤毕竟是剧毒之物,哪怕是去掉了最毒的内外两层皮,里面的木质部依然有毒,所以这种药并不能长年服用,而是服用七天后就要停掉,然后以其它的药物调理,否则长年服用积累下来的毒素依然可以要人命。
趁着曹玮的病情减轻,李璋也终于有时间与他商量武学的事,对此曹玮也早有准备,他虽然在病中,但也对武学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甚至还写了一份武学教员的名单,然后以他和李璋的名义递上去,很快刘娥也批准了。
这批教员主要来源于将门和军中,将门虽然衰落了,但还是有一批人愿意学习兵法,只是受到文官的压制,使得他们无法像曹玮那样上战场立场,一辈子都只能呆在禁军中,但他们对兵法还是十分精通的,另外还有一批军中的宿将,都是精于练兵而闻名,同样也被曹玮调来,这样一来,理论派和实战派都有了,可以相互弥补对方的缺点。
教员有了,接下来就是最让李璋为难的学员,历史上的武学就是因为招不到学员而倒闭,现在就看他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 招生
秋风乍起,本来炎热的大地中也多了几分清凉,李璋推着曹玮来到武学,曹俣军命在身,所以之前曹玮病情稳定时就回庆州去了,而曹玮也是第一次来武学,他身下是李璋打造的办轮椅,双腿也盖着厚厚的毯子,毕竟他的腿还是见不得风。
不错不错,整个武学建造的十分合意,学校的教员也陆续填充进来了,武学总算是有个模样了。曹玮一边参观武学一边点头赞道,这段时间他还担心李璋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不过现在看来,李璋的能力远比他想像的要强。
曹哥,你的病怎么样了?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老者大步走来,看到曹玮也立刻开口道,同时也和李璋打了个招呼,这个人正是李璋的邻居,同时也是呼延守信的父亲呼延必显,当初李璋和这个老头还有些冲突,不过后来两家合好,李璋也多次帮助呼延家,所以呼延必显对李璋也十分的感激。
好多了,必显老弟你家的骑射功夫落下了没有,等到招来第一批的小崽子,到时你可得好好的操练他们啊!曹玮看到呼延必显当下也是大笑一声道,他的双腿虽然行动不便,但依然十分的豪气。
曹哥放心,我们家的骑射功夫你又不是不知道,从祖上传下来就没落下过,你就等着瞧好吧!呼延必显当下搓着手道,他现在是武学的骑射教头,专门负责教授学员的骑射功夫,呼延家本就是以骑射闻名,所以曹玮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听到呼延必显的保证,曹玮也再次大笑一声,随后两人也闲聊了几句,而这时武学里的其它教员也闻讯赶来,纷纷和曹玮打招呼,这些人大都是将门的老一辈,他们的父辈都是当年的开国老将,对他们的教育还是十分严格的,所以兵法武艺也都不差,只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像曹玮那样去战场上建功立业,现在年纪大了,本以为一辈子也就这样,却没想到还能在武学中一展所长,所以一个个也都热情高涨。
这些将门出身的教员大都住在京城,所以他们接到调令立刻就来了,有些都在武学呆了好几天了,只是那些从军中选拔的教员还没能赶到,毕竟他们路途遥远,估计最少得十天半月才能回来。
各位老兄弟,咱们都不是外人,有些话我也就直说了。与众人打过招呼后,只见曹玮忽然大声道,咱们的父辈祖辈,曾经追随太祖太宗皇帝为咱们大宋开疆拓土,可是现在天下承平日久,咱们的子弟却一个个只知道走马斗狗,不怕诸位兄弟笑话,回来的这几天,我已经打断了曹家几个孙辈的腿,再这么下去的话,咱们将门还是将门吗?
曹玮的话一出口,周围的人一个个也都是露出了沉默的表情,甚至有人还有些惭愧,因为他们家中同样有不少不肖子孙,唯独呼延必显神情得意,他们家的家教极严,家中子弟可能有赌博酗酒等恶习,但却绝没有像曹玮说的那种纨绔子弟。
看到众人沉默不语,曹玮当下再次扫视了一下周围,然后这才继续道:不过现在武学却是一个机会,让咱们将门不会再像现在这么衰落下去的机会,我曹家将要进入军中的子孙辈一共十七人,今年都会送到武学中操练,什么时候合格了什么时候再去军中,如果到毕业时还不能合格,那就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呆着,军中不会养闲人!
曹玮第一个表态,呼延必显也立刻响应,其实他们呼延家才是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们家以前得罪的人太多,导致家中子弟很难谋到什么好职位,呼延守信也是在李璋的帮助下才能进入军中,现在一切凭本事说话,呼延必显自然是求之不得。
随着呼延必显的表态,其它人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表示要将族中子弟送到军校来,曹玮倒是十分果断,立刻让呼延必显帮忙统计人数,免得这些人反悔,毕竟这些人现在并不齐心,别看现在他们表态的十分坚决,但可能冷静下来后就会反悔。
李璋看到曹玮的这些动作后也是大为赞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他本来还担心招生的问题,结果曹玮三言两语就把这件事情解决了,他刚才大概估算了一下,光是这些教员报名的学员就有上百人,再加上其它报名的学员,第一批学生也差不多招满了。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武学之所以招不到人,主要就是因为朝廷的不重视,再加上又没有强制性,将门家的子弟有门路进到军中任职,自然不愿意到武学中吃苦,而读书人更不愿意去做武夫,至于普通人也很少知道武学的问路,所以最后才黯然收场。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将门中凡是想要进入军中的子弟,必须要进武学,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呆在家里,但前途却没有了,而且现在有呼延必显这些人的表态,他们想不来也不行。
当然光是武学可不仅仅只为将门子弟开办的,军中的选拔同样重要,曹俣回去的时候,就带走了一条圣旨,要求边军中选拔年轻的有功将士来武学学习,李璋也特意点名让狄青一定过来,虽然狄青是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名将,但若是能经过系统的学习兵法,日后的成就肯定比历史上的更加耀眼。
曹玮的病情恢复的很快,虽然双腿还是行动不便,但精神却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也没有再犯病,现在已经可以处理武学的事了,这让李璋也轻松了许多,这段时间武学中大部分的事务都是由他处理,其它的还好,那帮老教员都是将门出身,各种脾气都有,李璋还真压不住他们。
十天之后,军中的那批教员也终于赶到,同时第一批学员也终于来到武学报道,这批全都是将门子弟,毕竟军中选拔的年轻将士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这批将门子弟一共一百二十四人,刚好可以分成四个班。
报道这天,李璋也特意起了个大早,然后陪着曹玮来到武学的大门前,这个大门是在武成王庙旁边另开了一个大门,上面高挂着武学的牌匾,同时几张桌子也摆放在门前,前来报名的人都需要登记入册。
早饭刚过,立刻就有人来报名了,而且全都是熟人,就是呼延家的那些人,这些人主要是呼延守信的兄弟,另外还有他的侄子等人,呼延家武风浓厚,所以他们家的人一个个也都是身材健壮,看起来就有武将的风范,曹玮看到呼延家的人也是连连点头。
不过呼延家的人报过名后,却好长时间都没有人来,这让曹玮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直到日上三竿时,这才稀稀拉拉的来了几个人,一个个都是无精打采的,曹玮的脸都快黑了,因这几个正是他们曹家的儿孙,不过现在他也不好发作,毕竟他们总归是来了。
随着曹家子弟的报名,其它将门家的子弟也开始来了,只是这帮人虽然年纪不大,但一个个都和之前的曹家子弟差不多,不但没有精神,而且一脸的不情愿,有些更是被家里人押到了武学门口,更有几个哭爹喊娘的不愿意进来,结果气的曹玮直拍轮椅,虽然他早知道将门的一些子弟不成器,但也没想到这帮人竟然连武学的门都不想进。
猜你喜欢